本實用新型涉及便捷運輸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卸載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光電纜類工程的大線盤或其他重物的卸載和短程運輸往往是送收貨單位面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一些無倉儲機構(gòu)的中小型施工隊伍單位,由于這些施工隊伍中大多數(shù)自身都不具備大型機械、卸載平臺,甚至沒有鏟車及專業(yè)的司機。使得大線盤等重物如何從卡車上卸載下來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對小的線盤及重物可以用人力或者輪胎、繩索、板橋等臨時措施進行卸載,但是這種操作方式不規(guī)范,對人員、財產(chǎn)的安全存在潛在風險。至于大的線盤及重物往往只能租賃吊車、鏟車等設備進行卸載,卸貨及維護成本較高,調(diào)度周轉(zhuǎn)時間長。而對于施工單位,卸載及短距離運送大線盤屬于常態(tài),日積月累,成本較高。
因此,如何高效、經(jīng)濟、簡便而安全的實現(xiàn)光電纜類工程大線盤及其他重物的卸載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卸載裝置,高效、經(jīng)濟、簡便而安全的實現(xiàn)光電纜類工程大線盤及其他重物的卸載,并可以實現(xiàn)短距離的運輸。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卸載裝置,用于卸載、短距離運輸線纜盤及其他重物,該卸載裝置包含:
支撐架,其包含底部、相對設置在所述底部上的第一側(cè)部和第二側(cè)部;
第一輔助承壓部,所述第一輔助承壓部與所述第一側(cè)部彈性連接,其頭端與所述第一側(cè)部轉(zhuǎn)動連接;
第二輔助承壓部,所述第二輔助承壓部與所述第二側(cè)部彈性連接,其頭端與所述第二側(cè)部轉(zhuǎn)動連接;
載物板,設置在所述第一輔助承壓部與所述第二輔助承壓部上,用于承載待卸載貨物;
主體承壓部,其與所述底部彈性連接,用于承載所述第一輔助承壓部和所述第二輔助承壓部;
其中,所述第一輔助承壓部和所述第二輔助承壓部的尾端分別在所述主體承壓部上滑動,當貨物卸載至所述載物板上時,所述載物板沿所述第一輔助承壓部和所述第二輔助承壓部向下滑動,所述第一輔助承壓部和所述第二輔助承壓部的尾端在所述主體承壓部上朝著背離的方向滑動,并向下壓迫所述主體承壓部。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shù)而言,載物板是設置在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上的,而第一輔助承壓部與第二輔助承壓部的尾端能夠在主體承壓部上滑動,從而,當載物板上承載有重物時,載物板沿著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向下滑動,載物板通過第一輔助承壓部與第二輔助承壓部將壓力分壓到在主體承壓部上,并且,由于主體承壓部與底板彈性連接,從而可以是載物板快速緩沖下降至較低位置,同時還對載物板上的卸載重物起到減震緩沖的作用,提高貨物卸載效率及安全性,又因為第一輔助承壓部與第二輔助承壓部分別與支撐架的第一側(cè)部和第二側(cè)部彈性連接,從而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可以將受到的一部分壓力分壓到支撐架上,進一步減緩載物板下沉和提高貨物卸載效率及安全性,另外,卸載裝置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制作維護,降低了大線盤等重物卸載即維護的成本,具有很強的經(jīng)濟性和實用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輔助承壓部包含第一輔助輔助承壓板、設置在所述第一輔助承壓板尾端上的滑輪,所述第一輔助承壓板通過所述滑輪在所述主體承壓部上滑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輔助輔助承壓板通過彈簧與所述第一側(cè)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輔助承壓部包含第二輔助承壓板、設置在所述第二輔助承壓板尾端上的滑輪,所述第二輔助承壓板通過所述滑輪在所述主體承壓部上滑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輔助承壓板通過彈簧與所述第二側(cè)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承壓部包含主體承壓板,所述主體承壓板通過彈簧與所述底部彈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卸載裝置還包含一擋板,所述擋板與所述載物板通過鉸接件轉(zhuǎn)動連接,且所述擋板用于以所述鉸接件為支點在預設角度范圍內(nèi)進行翻轉(zhuǎn);其中,當所述擋板繞著所述鉸接件從起始位翻轉(zhuǎn)至終止位時,所述擋板用于防止貨物從所述擋板一側(cè)掉落;所述擋板繞著所述鉸接件從終止位翻轉(zhuǎn)至起始位時,所述擋板形成用于卸載貨物的斜坡。擋板位于終止位時可以有效避免卸載貨物從載物板上掉落,大大提高了貨物卸載的安全性,并且,擋板位于起始位時,此時,載物板已下沉至較低的位置,擋板與地面配合可以形成一個緩坡,便于貨物卸載。
進一步的,所述卸載裝置還包含與所述鉸接件同軸固定的角度固定盤,所述角度固定盤上開設有至少兩個角度定位孔,所述擋板上設有固定孔;所述擋板通過固定插銷依次插入所述固定孔與所述角度定位孔內(nèi)來確定與所述載物板之間的夾角。擋板通過固定插銷插入角度定位孔與不同的角度定位孔,從而使擋板與載物板呈現(xiàn)不同的夾角,以使得卸載裝置可在不同地形滿足卸貨要求。
進一步的,所述卸載裝置還包含N個與底板連接的移動輪,N為大于4 的偶數(shù)。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移動輪方便省力的推動卸載裝置,還能夠?qū)崿F(xiàn)載重短距離運輸。
進一步的,所述移動輪至少有兩個為360度可轉(zhuǎn)向移動輪。可以通過轉(zhuǎn)動可轉(zhuǎn)向移動輪,使其與承重移動輪垂直,從而進行制動,增加卸載裝置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卸載裝置的正視圖;
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卸載裝置的側(cè)視圖;
圖3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卸載裝置的俯視圖;
圖4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的卸載裝置的側(cè)視圖;
圖5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方式的卸載裝置的側(cè)視圖;
圖6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方式的卸載裝置的側(cè)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1、第一側(cè)部;12、第二側(cè)部;13、底部;14、彈簧;2、第一輔助承壓板;3、第二輔助承壓板;4、載物板;5、滑輪;6、主體承壓板;7、擋板;8、角度固定盤;9、承重移動輪;10、可轉(zhuǎn)向移動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shù)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shù)細節(jié)。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shù)細節(jié)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xiàn)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shù)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卸載裝置,用于卸載線纜盤,結(jié)合圖1、圖2、圖3所示,該卸載裝置包含:支撐架、第一輔助承壓部、第二輔助承壓部、載物板4以及主體承壓部。
具體地說,載物板4用于承載線纜盤等重物,本實施方式以矩形載物板4 為例進行說明,載物板4設置在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上,結(jié)合圖1、圖2所述,第一輔助承壓部與第二輔助承壓部類似倒“八”板的結(jié)構(gòu),需要說明的是,支撐架具體包含底部13、相對設置在底部13上的第一側(cè)部11和第二側(cè)部12,而第一輔助承壓部的頭端與第一側(cè)部11的頭端轉(zhuǎn)動連接,而靠近中部的位置則與第一側(cè)部11通過彈簧14進行彈性連接;同樣的,第二輔助承壓部的頭端與第二側(cè)部12的頭端轉(zhuǎn)動連接,靠近中部的位置與第二側(cè)部12通過彈簧14進行彈性連接。
另外,主體承壓部包含主體承壓板6,主體承壓板6與支撐架的底部13是彈性連接的,具體地說,是通過彈簧14進行彈性連接,即在支撐架的底部13 上設有多個彈簧14,這些彈簧14等距排列,主體承壓板6通過這些彈簧14與支撐架的底部13彈性連接,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彈簧14,其最大彈力值不同,單個彈簧14最大彈力可以根據(jù)彈簧彈力系數(shù)公式:K=(G*d4/)/(8*Dm3/*N)計算,其中,G為材料的剛性模數(shù)(kg/mm2/);d為彈簧的線徑;Dm:彈簧的中徑;Do: 彈簧的外徑;Dm=Do-d;N為彈簧有效圈數(shù),一般等于彈簧總?cè)?shù)-2。在本實施方式中,舉例來說,選取G=8000的彈簧鋼,線徑10mm,外徑70mm,有效圈15 圈,彈簧高300mm,最大形變150mm。帶入上述公式可以計算得出K =(8000*104/)/(8*60*15)=3,086kgf,故單個彈簧最大彈力為:3.086*150≈ 463kgf,即可支撐463kg的重力。在確定選用彈簧14的類型及數(shù)量時,可按需調(diào)整,以實際需要卸載貨物的重量為參考。需要卸載的貨物比較沉重時,可以增加彈簧14的數(shù)量,或者選用彈力值較大的彈簧14,另外,即使彈簧14形變到了極限,彈簧14自身材質(zhì)亦可承擔一定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載物板4受力下滑時,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的尾端分別在主體承壓板6上滑動。具體地說,當貨物卸載至載物板4上時,載物板4受力并沿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向下滑動,載物板4通過第一輔助承壓部與第二輔助承壓部將部分壓力分壓到主體承壓板6上,由于主體承壓板6與底板是通過多個彈簧14進行彈性連接,彈簧14通過延長力的作用時間,可以使貨物的沖力變小,對卸載貨物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使載物板4快速緩沖下降至較低的位置。而第一輔助承壓部與第二輔助承壓部分別與支撐架的第一側(cè)部11和第二側(cè)部12通過彈簧14進行彈性連接,并且頭端與分別與第一側(cè)部11和第二側(cè)部12轉(zhuǎn)接,在載物板4受力沿著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向下滑動時,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通過彈簧14壓縮,將受到載物板4的一部分壓力分壓到支撐架上,進一步減緩載物板4下沉。
另外,第一輔助承壓部包含第一輔助輔助承壓板、設置在第一輔助承壓板2 尾端上的滑輪5。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輔助輔助承壓板的尾端上設有滑輪 5,使得第一輔助輔助承壓板可以通過尾端的滑輪5在主體承壓板6上滑動。同樣的,第二輔助承壓部包含第二輔助承壓板3、設置在第二輔助承壓板3尾端上的滑輪5,當貨物卸載至載物板4上時,載物板4沿第一輔助承壓板2和第二輔助承壓板3向下滑動,第一輔助承壓板2與第二輔助承壓板3分別向著第一側(cè)部11和第二側(cè)部12方向靠攏,而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的尾端通過滑輪5朝著背離的方向滑動,且同時向下壓迫主體承壓板6。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輔助承壓板2和第二輔助承壓板3分別在沿著板子長度的方向開設有滑道,而載物板4上對應的位置設有滑輪5,載物板4通過滑輪5 在第一輔助承壓板2和第二輔助承壓板3的滑道上滑動。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考慮到卸載裝置整體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性,第一輔助承壓部至少包含兩個第一輔助承壓板2與兩個滑輪5,而第二輔助承壓部也至少包含兩個第二輔助承壓板3與兩個滑輪5,且這些承壓板分別設置在矩形載物板4的四個邊角位置附近。
綜上所述,載物板4是設置在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上的,而第一輔助承壓部與第二輔助承壓部的尾端能夠在主體承壓板6上滑動,從而,當載物板4上承載有重物時,載物板4沿著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向下滑動,載物板4通過第一輔助承壓部與第二輔助承壓部將壓力分壓到在主體承壓板6上,并且,由于主體承壓板6與底板彈性連接,從而可以是載物板4 快速緩沖下降至較低位置,同時還對載物板4上的卸載重物起到減震緩沖的作用,提高貨物卸載效率及安全性,又因為第一輔助承壓部與第二輔助承壓部分別與支撐架的第一側(cè)部11和第二側(cè)部12彈性連接,從而第一輔助承壓部和第二輔助承壓部可以將受到的一部分壓力分壓到支撐架上,進一步減緩載物板4 下沉和提高貨物卸載效率及安全性,另外,卸載裝置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制作維護,降低了大線盤等重物卸載即維護的成本,具有很強的經(jīng)濟性和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卸載裝置,第二實施方式是對第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改進,主要改進之處在于:在本實施方式中,結(jié)合圖4所示,卸載裝置還包含一擋板7,擋板7與載物板4通過鉸接件轉(zhuǎn)動連接,且擋板7用于以鉸接件為支點在預設角度范圍內(nèi)進行翻轉(zhuǎn)。
在實際應用中,擋板7設置在載物板4的任意一側(cè),當卸載裝置需要卸載貨物時,將與擋板7相對的一側(cè)貼近貨車邊緣,當擋板7繞著鉸接件從起始位翻轉(zhuǎn)至終止位時,擋板7位于載物板4上側(cè)的位置,此時擋板7用于防止貨物從擋板7一側(cè)掉落,這樣,當貨物從貨車卸載至載物板4上時,擋板7可以有效防止貨物由于慣性而從載物板4上掉落。當貨物需要從載物板4上卸下時,擋板7繞著鉸接件從終止位翻轉(zhuǎn)至起始位,此時,擋板7位于載物板4下側(cè)的位置,并且由于貨物位于載物板4上,載物板4受力下沉至較低的位置,而擋板7 與地面配合,形成用于卸載貨物的斜坡。
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卸載裝置,第三實施方式是對第二實施方式的一種改進,主要改進之處在于:在本實施方式中,結(jié)合圖5所示,卸載裝置還包含與鉸接件同軸固定的角度固定盤8,本實施方式的角度固定盤8為一個半圓形的盤面,在角度固定盤8上開設有多個角度定位孔,而擋板7上設有固定孔,擋板7通過固定插銷依次插入固定孔與角度定位孔,通過與不同的角度定位孔配合,擋板7與載物板4呈現(xiàn)不同的夾角。
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卸載裝置,第四實施方式是對第一或第二或第三實施方式的進一步優(yōu)化,主要改進之處在于:在本實施方式中,卸載裝置還包含多個與底板連接的移動輪,結(jié)合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移動輪有八個,分列成兩列,等距設置在底板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第一排為 360度可轉(zhuǎn)向移動輪10,剩余的為承重移動輪9。
在實際應用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移動輪方便省力的推動卸載裝置,還能夠?qū)崿F(xiàn)短距離載重運輸,并且可以通過轉(zhuǎn)動可轉(zhuǎn)向移動輪10,使其與承重移動輪 9垂直,從而進行制動,增加卸載裝置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并且,重物卸載后,主體承壓板6和載物板4等,會因為彈簧彈力,回復到原始位置,便于連續(xù)快速卸載。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