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及其制造它們用的薄板復合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及其制造它們用的薄板復合體。更詳細地說,本發(fā)明涉及可以把浸出袋或者裝有被浸出材料的浸出袋,穩(wěn)定地安置在浸出容器上,安全地進行浸出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裝被浸出材料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以及能夠容易并高效率制造這些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帶支撐器具浸出袋形成用薄板復合體。
此外,在特開平11-285443號中揭示了咖啡等飲料的簡易浸出用具,它在厚質薄板的中心線中央部分上設置中心孔,在該中央部分的中心孔的外側,設置可以向該中央部分的上方擠出的壓痕線,在該中心孔的兩外側部分中,設置和中心線正交、經(jīng)由上述壓痕線,可以向下方折彎的1對支撐片,在上述中心孔的整個邊緣內側,接合由濾紙組成的袋體的上邊部分形成。
但是在以往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制造中,需要首先制造袋體,把它添加固定在支撐器具上,在該袋體內填充被浸出材料這3個分別的工序。因而,強烈希望出現(xiàn)可以把上述3個工序在單一工序中連續(xù)地實施制造的新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
本發(fā)明提供,可以把用于裝咖啡等的被浸出材料的浸出袋或者裝被浸出材料的浸出袋,能穩(wěn)定地支撐在浸出容器中或者上面,可以安全地對浸出袋中的被浸出材料實施浸出操作,并且可以以簡單的工序,容易并且高效率制造的,用于裝被浸出材料的,或者已裝被抽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以及用于制造它們的薄板復合體。
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透水過濾性薄板材料形成的用于裝被浸出材料的袋主體;由耐水性薄板材料形成,形成上述袋主體的支撐器具的支撐部件,上述袋主體,具有把上述透水過濾性薄板沿著其中心線對折形成的前、后面兩部分,該前、后兩面部分,在其上端邊緣相互連續(xù),并且在其兩側端邊緣部分以及底端邊緣部分中分別接合密封,上述支撐部件,沿著其中心線對折,并且具有在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的外側重疊的前、后兩面部分,該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在其上端邊緣中相互連續(xù),并且被形成相互對稱形狀,上述支撐部件的連續(xù)上端邊緣,與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重疊,上述袋主體的寬度的最大值,比上述支撐部件的寬度的最大值還大,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的各自,用被形成在其寬度方向上的折線,劃分為頂、腳兩部分,上述頂、腳兩部分,可以沿著上述折線折彎,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頂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的各自上,形成通過上述上端邊緣,達到上述折線的左右兩端的各自上的弧形的折線,在該左右折線的外側形成左右壓彎部分,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頂部分的,上述左右折線的內側上,形成經(jīng)過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以及被夾在其間的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并且與上述左右折線隔開的弧形的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在該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的內側形成有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切開或撕開部分被切除,只在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上形成上述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和與其接合的上述袋主體的正反兩面部分,在各自腳部分的至少1個區(qū)域中相互接合,在把上述袋主體以及上述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在上述支撐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被切除時,只把上述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沿著上述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切開,把上述支撐部件上部的左右壓彎部分沿著上述折線向內側上方或者下方壓彎,由此,在把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兩頂部分,向上述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兩側撐開的同時,把上述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開口,并且把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腳部分,沿著上述橫向折線,可以從上述撐開的頂部分向下折彎,由此,把支撐上述開口后的袋主體的支撐部件的腳部分,安置在浸出容器上,可以在上述袋主體中裝被浸出材料。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中,理想的是,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中,理想的是,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卡合突起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中,理想的是,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突起部分,并且,在上述腳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突起部分,上述左右突起部分,在和上述中央突起部分之間形成卡合凹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中央突起體的中央部分上,形成1個以上的凹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中,上述袋主體前、后兩面部分,具有正方形或者矩形的形狀。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中,上述袋主體的底端邊緣,被形成直線形狀,該底端邊緣的寬度,可以比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寬度還小。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中,在上述袋主體的底端邊緣上,形成有2個突起,這2個突起的前端間距離,可以比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寬度還小。
裝有本發(fā)明的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其特征在于包含,由透水過濾性的薄板材料形成的,裝被浸出材料的袋主體,由耐水性薄板材料形成的,形成上述袋主體的支撐器具的支撐部件,上述袋主體,具有把上述透水過濾性薄板沿著其中心線對折形成的前、后兩面部分,該前、后兩面部分,在其上端邊緣中相互連續(xù),并且在其兩側端邊緣部分以及底端邊緣部分上分別接合密封,上述支撐部件,具有沿著其中心線對折的,并且與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外側重疊的前、后兩面部分,該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在其上端邊緣上相互連續(xù),并且形成相互對稱形狀,上述支撐部件的連續(xù)上端邊緣,與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重疊,上述袋主體的寬度的最大值,比上述支撐部件的寬度的最大值大,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各自,由被形成在其寬度方向上的折線,劃分為頂、腳兩部分,上述頂、腳兩部分,可以沿著上述折線折彎,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頂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的各自上,形成通過上述上端邊緣,達到上述折線的左右兩端的各自上的弧形的折線,在該左右折線的外側上形成左右壓彎部分,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頂部分的,上述左右折線的內側上,形成經(jīng)過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以及被夾在其間的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并且與上述左右折線隔開的弧形的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在該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的內側形成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切除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切開或撕開部分,只在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上形成上述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和與之接合的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在各自腳部分的至少1個區(qū)域中相互接合,把裝有上述被浸出材料的袋主體以及上述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在切除了上述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時,只把上述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沿著上述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切開,把上述支撐部件上部的左右壓彎部分沿著上述折線向內側上方或者下方押入,由此,在把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兩頂部分,向上述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兩側撐開的同時,把上述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開口,并且把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腳部分,沿著上述橫向折線,可以從上述撐開后的部分向下方彎曲,由此,可以把支撐上述開口后的被浸出材料容納袋主體的支撐部件的腳部分,安置在浸出容器上。
在本發(fā)明的裝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中,理想的是,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裝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中,理想的是,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左右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卡合突起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裝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中,理想的是,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突起部分,并且,在上述腳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突起部分,上述左右突起部分,在和上述中央突起部分之間形成卡合凹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裝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中,可以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中央突起體的中央部分上,形成1個以上的凹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裝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中,上述袋主體前、后兩面部分,可以具有正方形或者矩形的形狀。
在本發(fā)明的裝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中,上述袋主體的底端邊緣被形成直線形狀,其底端邊緣的寬度,可以比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寬度還小。
在本發(fā)明的裝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中,在上述袋主體的底端邊緣上,形成2個突起,這2個突起的前端間距離,可以比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寬度還小。
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制造用薄板復合體(3),其特征在于包含,透水過濾性薄板部件,和在該薄板部件上,在其長尺寸方向上被配置相互間隔開的多個支撐部件,上述支撐部件,由在其中心線的兩側成對稱形狀的2半部分組成,并且該支撐部件被配置在上述薄板部件上,使得其中心線,和上述薄板部件的長尺寸方向中心線重合,上述支撐部件的2半部分,在上述中心線上相互連續(xù),在把該中心線設置成水平方向,并且上述中心線作為各半部分的上端邊緣的情況下看各半部分時,(1)各半部分,具有靠近該上端邊緣(中心線)的頂部分、與上述上端邊緣平行形成的折線、和經(jīng)由該折線與上述上部連續(xù)的腳部分,(2)在各半部分的上述頂部分的左右端部上,形成從上述折線的左右端,向內側延伸出的弧形的折線,各半部分的弧形折線,在上述上端邊緣相互連續(xù),(3)在各半部分的上述頂部分的左右弧形折線的內側,形成貫通上述支撐部件以及薄板部件,并且與上述折線隔開的弧形的孔狀折線,各半部分的上述孔狀折線,在上述上端邊緣上,相互連續(xù)地形成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在該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的內側形成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切除上述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只在薄板部件上形成上述孔狀折線,并且,(4)上述支撐部件的各半部分,和上述薄板部件,在上述腳部分的至少1個區(qū)域上相互接合。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制造用薄板復合體(3)中,理想的是,在上述支撐部件上在兩半部分的各自腳部分的外側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向外側延伸出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制造用薄板復合體(3)中,理想的是,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兩半部分的各自腳部分的外側端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向外側延伸出的左右卡合突起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制造用薄板復合體(3)中,理想的是,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突起部分,并且,在上述腳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突起部分,上述左右突起部分,在和上述中央突起部分之間形成卡合凹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制造用薄板復合體(3)中,可以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自的中央突起體的中央部分上,形成1個以上的凹部分。
附圖的說明圖1是展示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中使用的支撐部件的一例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2是展示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制造用薄板復合體的一例的構成的正面說明圖。
圖3是展示從本發(fā)明的薄板復合體中制造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4是展示本發(fā)明的薄板復合體的另一例子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5是展示本發(fā)明的薄板復合體的再一例子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6是展示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一例的構成的正面說明圖。
圖7是展示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另一例子的構成的正面說明圖。
圖8是展示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中使用的支撐部件一例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9是展示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中使用的支撐部件的另一例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10是展示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中使用的支撐部件的再一例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11是展示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中使用的支撐部件的又一例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12是展示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袋主體的一例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13是展示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袋主體的另一例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14是展示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袋主體的再一例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15是展示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袋主體的另又一例的形狀的正面說明圖。
圖16是展示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使用狀況的一例的斜視說明圖。
圖17是展示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使用狀況的另一例的斜視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說明形成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支撐器具的支撐部件的構成。
圖1是展示支撐部件的一例的正面形狀的圖,支撐部件1,在其中心線2的兩側(在圖1中是上下兩側),由成對稱形成的2半部分1a、1b組成,該2半部分1a、1b,在中心線2上相互連續(xù)。
在把中心線2設置成水平方向,該中心線2,作為各半部分的上端線的情況下看半部分1a、1b的各自時,(1)各半部分1a、1b包含接近其上端邊緣(即中心線2)的頂部分3a、3b;形成與上述上端邊緣(中心線)2平行的折線4a、4b;經(jīng)由該折線4a、4b與頂部分3a、3b連續(xù)的腳部分5a、5b。
(2)在各半部分1a、1b的頂部分3a、3b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從折線4a、4b的左右端向內側弧形延伸的折線6a、6b,各半部分的弧形折線6a、6b,在上端邊緣(中心線)2上相互連續(xù)。
(3)在各半部分1a、1b的頂部分3a、3b的左右弧形折線6a、6b的內側上,形成弧形的與折線6a、6b隔開形成的孔狀折線7a、7b,該孔狀折線7a、7b,在上端邊緣(中心線)2中,相互連續(xù)形成封閉形狀??谞钫劬€7a、7b的距離中心線2遠的部分,可以和折線4a、4b重疊,或者可以在折線4a、4b的內側形成。
這種支撐部件1,沿著其中心線2折彎,形成對稱的兩半部分1a、1b,并可以重疊。
在各半部分1a、1b的腳部分5a、5b中,在其下端的中央部分上,可以形成向外側延伸出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8a、8b。
進而,在支撐部件1的兩半部分1a、1b的各個腳部分5a、5b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可以進一步形成向外側延伸出的1對左右卡合突起9a、9b??梢栽谥醒肟ê贤黄?a、8b和左右卡合突起9a、9b之間形成卡合凹部分10a、10b。這些卡合突起以及卡合凹部分的效用,在以后說明。
用圖2說明用于制造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薄板復合體的一例。
在圖2中,薄板復合體11,包含透水過濾性薄板部件12,和在該薄板部件12上,在其長尺寸方向上具有被相互間隔配置的多個支撐部件1,支撐部件1,被配置成其中心線2與薄板部件12的中心線13相重合。
支撐部件1的兩半部分1a、1b的腳部分5a、5b,在其一部分區(qū)域14a、14b中,與薄板部件12粘接。
進而根據(jù)需要,薄板部件12和支撐部件1,在支撐部件1的兩半部分1a、1b中,在折線4a、4b的外側,在與其接近的區(qū)域14a、14b中粘接,可以根據(jù)需要進一步在孔狀折線7a、7b的內側區(qū)域的一部分15a、15b中粘接,也可以進一步根據(jù)需要在折線6a、6b,和孔狀折線7a、7b之間的,跨支撐部件1的中心線(上端邊緣)2的兩側的區(qū)域中粘接,進而,也可以在上述粘接區(qū)域14a、14b的外側的小區(qū)域14c、14d中粘接。在薄板部件12上,在相當于支撐部件1的孔狀折線7a、7b的位置上形成孔狀折線(未圖示),可以切開或撕開。
或者,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可以預先切下,這種情況下只在薄板部件上形成孔狀折線(未圖示)。
具有上述構成的薄板復合體,如果把沿著其長尺寸方向中心線13的支撐部件1向外側對折,則其兩面成為以中心線對稱的形狀。
參照圖3說明用本發(fā)明的薄板復合體制造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工序的1例。
在圖3中,一邊沿著薄板復合體11的長尺寸方向中心線對折,并且用粘接機17粘接其重疊一側的邊緣部分,一邊提供給制袋機(未圖示)。在包含被對折的薄板復合體11的1個支撐部件1的部分11A來到制袋機的制袋、被浸出材料填充作業(yè)位置時,在該薄板復合體部分11A、挨著其下游的薄板復合體部分11B之間的部分(間隔部分)中,以帶狀粘接重疊的薄板部件間隔部分,并切斷該帶狀粘接部分。這時,可以用圖3所示那樣的粘接切斷機18,把接近帶狀粘接部分的薄板部件端的部分粘接成Y字形狀,把它切斷成Y字形狀,把岔開的2邊之間的三角形部分19,可作為切斷下腳料除去(例如吸除)。該粘接切斷機18,在薄板部件含有可以熔化粘接的合成纖維的情況下,可以具有如圖3所示的,超聲波喇叭(加熱部件)20和與之相對的,具有Y字形粘接、切斷面的砧臺21。
作為粘接上述薄板部件12的相互重疊一側邊緣部分的粘接機17,可以使用如圖3所示那樣的超聲波封口機。此外,通過薄板部件間隔部分的粘接、切斷操作,挨著該薄板復合體部分11A的下游的部分11B的上端部分也同時被粘接、密封,作為完成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從薄板復合體部分11A分離。
如上所述,在薄板材料的下端邊緣以及側端邊緣被粘接的薄板復合體部分11A的內側,可以填充被浸出材料,這種情況下,由此得到的,裝被浸出材料的,上端開口的袋狀部分11A,從該粘接填充位置,向下游的位置移動,和上述一樣,粘接密封其上端開口部分,從與其上游相鄰的薄板復合體材料上切斷分離。這樣,可以得到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在是未填充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的情況下,在把浸出袋(1)開口后,可以在其中填充被浸出材料。
如圖4所示,在本發(fā)明的薄板復合體中,支撐部件1、薄板部件12,可以在粘接區(qū)域14e中相互粘接。該粘接區(qū)域14e,在孔狀折線7a、7b的外側上,經(jīng)過支撐部件1的頂部分3a、3b和腳部分5a、5b連續(xù)形成。該粘接區(qū)域14e,可以相互平行的雙環(huán)形線形狀形成,此外,也可以在上述1條以上的環(huán)形線上排列多個不連續(xù)點狀點形成。
此外,薄板部件12和支撐部件1,在孔狀折線7a、7b的內側的區(qū)域(切開或撕開部分)中,可以用1個粘接區(qū)域粘接,但也可以如圖4所示,在2個以上,例如,在中心線13的左右各2個總計4個區(qū)域上粘接。
進而,如圖4所示的支撐部件1的孔狀折線7a、7b的內側的切開或撕開區(qū)域,也可以如圖5所示預先被切開去除,形成空孔部分7c。
在圖4中,理想的是,薄板部件12與支撐部件1,存在以下尺寸關系。
理想的是,從薄板部件12的縱中心線13到支撐部件1的腳部分5a(5b)的底部5c(5d)的距離(寬度方向)W2,與從薄板部件12的縱中心線13到其1側線12a的距離(寬度方向)W1的比W2/W1在1∶0.8-1∶3.0范圍,更佳情況是1∶1.1-1∶1.5。在W2/W1是1∶1以上的情況下,即W2/是W1的1倍以上時,理想的是,得到的袋主體的底部,被切入到內側,底部擴大。此外,從上述橫向中心線13a到支撐部件1的長尺寸方向的最突出部的距離(長尺寸方向)L2,與從支撐部件1的橫向中心線13a到相互相鄰的支撐部件的中間的橫方向切斷線13a的距離(長尺寸方向)L1的比L2/L1在1∶1-1∶2.0范圍。
以下說明由上述方法制造的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1)、(2)。
在圖6中,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2包含由透水過濾性的薄板材料形成,裝被浸出材料(未圖示)的袋主體23;和由耐水性薄板材料形成的,形成袋主體23用支撐器具的支撐部件24。
袋主體23,包含將透水過濾性薄板沿著其中心線對折形成的前、后兩面部分25a、25b,其前、后兩面部分25a、25b,在其上端邊緣26(即上述中心線)上,不粘接而相互連續(xù),并且,前、后兩面25a、25b,在其兩側端邊緣部分27以及底端邊緣部分28上,分別粘接密封。
支撐部件24,具有沿著其中心線對折形成的支撐部件前、后面部分29a、29b,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29a、29b,與袋主體前、后面部分25a、25b的外側重疊。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29a、29b,在其上端邊緣(即中心線)30相互連續(xù)(不粘接),并且相互對稱。支撐部件的連續(xù)上端邊緣30,在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27上重疊。
袋主體25的寬度的最大值,比支撐部件24的寬度的最大值還大。因此,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例如,用圖3所示的制造方法,例如如圖2所示,使用預先相互以規(guī)定的間隔在薄板材料上配置粘接多個支撐部件制成的薄板復合體,可以容易并且高效率地通過一連串工序制造。
在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29a、29b的各自上,用在其寬度方向上形成的折線4a、4b,區(qū)分頂部分3a、3b以及腳部分5a、5b,該頂、腳兩部分,可以沿著折線4a、4b折彎。
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29a、29b的頂部分3a、3b,經(jīng)由其上端邊緣30相互連續(xù),在該頂部分3a、3b的各自上,形成從上端邊緣30起,達到折線4a、4b的左右兩端的弧形折線6a、6b,在該左右兩端折線6a、6b的外側,形成有左右壓彎部分31a、32b。
在夾著支撐部件24的前、后兩面部分的上端邊緣30相互連續(xù)的頂部分3a、3b中,在左右折線6a、6b的內側,形成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7a、7b,該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7a、7b,被形成在支撐體的前、后兩面以及被夾在其間的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兩方上。此外,該弧形孔狀折線,在左右折線的內側與其間隔開形成,該支撐部件以及袋主體的弧形縫紉機7a、7b,在各自的上端邊緣27或者30中連續(xù),在其內側形成切開或撕開部分。
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29a、29b,和與之連接的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25a、25b,在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29a、29b的腳部分5a、5b的一區(qū)域33a、33b中,根據(jù)需要在被設置在區(qū)域33a、33b的下方的一區(qū)域33c、33d中相互粘接。
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25a、25b,和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29a、29b的粘接,根據(jù)需要,在切開或撕開部分32a、32b的一區(qū)域34a、34b中,可以進一步被粘接,進而根據(jù)需要在切開孔狀折線7a(7b),和折線6a(6b)之間,也可以在經(jīng)過支撐體上端邊緣30的兩側的區(qū)域35a、35b中粘接。
理想的是,在支撐部件1的前、后兩面部分29a、29b的腳部分5a、5b的下端中央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8a、8b。進而,理想的是,在腳部分5a、5b的下端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卡合突起部分9a、9b。這種情況下,在中央卡合突起部分8a、8b,和左右卡合突起部分9a、9b之間,可以形成卡合凹部分10a、10b?;蛘撸醒肟ê贤黄鸩糠?a、8b,和左右卡合突起部分9a、9b,可以只用切割線劃分。
在圖7所示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2中,支撐部件24、袋主體23,在被設置在縫紉機7a(7b)的外側的連續(xù)的粘接區(qū)域33e(33f)中粘接。該連接區(qū)域33c(33d),經(jīng)過支撐部件24的頂部分3a(3b)和腳部分5a(5b)連續(xù)。該連接區(qū)域33c(33d),可以沿著1條環(huán)形線形成,也可以沿著相互平行的2條環(huán)形線形成,該粘接區(qū)域,可以把多個不連續(xù)的粘接點,沿著上述1條,或者2條以上的環(huán)形線配置。
如圖7所示,支撐部件1的腳部分5a(5b),和袋主體12的前、后兩面部分,在2個以上(例如3-4個)連接區(qū)域33c(33d)中粘接。
支撐體腳部分的形狀,并不限定于圖6以及圖7所示,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狀,例如,具有圖8、圖9、圖10,或者圖11所示的形狀。
在圖8中,在支撐體前、后兩面部分的腳部分5a、5b的下端部分上,只形成有中央卡合突起部分8a、8b。其形狀、尺寸沒有限制。在把支撐體放置在浸出容器上時,如果使中央卡合突起部分的左右的下端底部8c、8d,位于在浸出容器的上端邊緣上,使中央卡合突起部分8a、8b插入浸出容器上邊緣的內側,則1對中央卡合突起部分8a、8b因其彈性而向外側反彈,可以把支撐器具穩(wěn)定地放置在浸出容器上,此外,支撐體,可以防止在浸出容器的上端邊緣滑動。
在圖9中,在支撐體前、后兩面部分的腳部分5a、5b的下端部分的左右端部分上,左右卡合突起部分9a、9b延伸出。其形狀并沒有特別限制。在把支持體放置在浸出容器的上端邊緣上時,把支撐體前、后兩面部分的腳部分5a、5b的中央底部5c、5d放置在上述上端邊緣上,使左右卡合突起部分9a、9b向上述上端邊緣的外側或者內側延伸出。無論哪種情況,由于左右卡合突起部分的反彈力作用,可以把支撐體穩(wěn)定地保持在浸出容器上,此外,可以防止支撐體在浸出容器的上端邊緣上滑動。
在圖9中,根據(jù)需要,在支撐部件前、后面部分的腳部分5a(5b)的中心部分上,形成切除部分5e(5f),在浸出操作時,可以觀察裝被浸出材料的袋主體的狀態(tài)。
在圖10中,中央卡合突起部分8a、8b的寬度,還可以比圖4情況下短,因此,與向其左右延伸出的左右卡合突起部分9a、9b之間形成的卡合凹部分10a、10b的寬度變大。這樣一來,得到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可以很容易適用于口徑小的浸出容器。
在圖11中,在被形成在支撐體的前、后兩面部分腳部分的下端上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8a、8b的中央部分上形成中央凹部分8e、8f,因此,中央卡合突起部分,由中央凹部分8e、8f分成左右2個下垂部分8g、8h。由此,可以提高支撐體,和復合形狀的浸出容器的相容性。
圖12-圖15是分別展示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中使用的袋主體23的一例的正面圖。在圖12-圖15中,袋主體23的前、后兩面部分,在上端邊緣26中(未粘接)連續(xù),在其兩側邊緣部分27以及底邊邊緣部分28中粘接密封。
在圖12中,袋主體23的前、后兩面部分25a、25b,被形成正方形(或者矩形)。在其形狀是矩形的情況下,其長度和寬度的比并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一般理想的是,長度∶寬度=1∶0.5-1∶2.0左右。
在圖13中袋主體23的底部邊緣部分,被形成為W字形狀,具有向下方突出的2個突出部分36,在浸出時有助于澄干液體。對于突出部分36的內角A雖然沒有特別的限制,但理想的是一般在85-125度左右。
在圖14中,袋主體23的兩側邊緣部分27的下半部分,向內側傾斜,底部邊緣28被形成平坦的邊緣。這樣的袋主體形狀,在浸出時也有助于澄干液體。雖然在這時對于底部邊緣28的兩端的內角B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一般理想的是95-125度左右。
在圖15中,在袋主體23的底部,形成有W字形狀的2個突起體36,而該突起體36的下端,形成有與袋主體的上端邊緣26大致平行的直線形狀的底邊部分28。對各底邊部分28的兩端的內角,并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一般理想的是95-125度左右。
參照
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進行浸出時的操作以及狀況。
在圖16中,在浸出容器(杯子)37的上端邊緣部分38上,裝有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22。在放置時,把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袋主體以及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沿著切開孔狀折線切開。該操作,通常,對袋主體以及支撐部件兩方實施,但也可以分別進行。在進行該同時的切開或撕開時,如圖6所示在上述切開或撕開部分接合區(qū)域34a、34b以及/或者上述切開孔狀折線/折線中間接合區(qū)域35a、35b中,如果支撐部件和袋主體被接合,則有助于同時順利地進行同時的切開或撕開。但是,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也可以預先設置成切除的空孔。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只在袋主體頂部分的切開或撕開部分上切開或撕開。
以下,用手指沿著折線6a、6b向上方,或者下方壓彎支撐部件的左右兩壓彎部分31a、31b,如圖16(向下方壓彎)所示,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頂部分3a、3b,向上端邊緣30的兩側撐開,隨之,頂部分3a、3b的切開或撕開部分32a、32b,以及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開口,形成開口部分39。這時,如圖6所示,袋主體,在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的腳部分5a、5b的腳部分接合區(qū)域33a、33b中相互粘接,因為根據(jù)需要可以進一步由被設置在其下方的區(qū)域33c、33d粘接,所以伴隨上述頂部分的撐開,支撐部件腳部分5a、5b,受袋主體拉伸,沿著折線4a、4b向下折彎,形成相互相對的1對支撐腳。把由該腳部分組成的1對支撐腳,放置在浸出容器(杯子)的上端邊緣上。把腳部分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8a、8b,裝入容器(杯子)內側,使左右兩卡合突起部分位于9a、9b容器的外側,如果把容器上端邊緣部分38裝入在卡合凹部分10a、10b上,則支撐部件,與浸出容器上端邊緣部分卡合,被穩(wěn)定保持。
這時,袋主體,在腳部分接合區(qū)域中與支撐部件接合,因為根據(jù)需要在切開孔狀折線/折線中間接合區(qū)域35a、35b中,進一步與支撐部件接合,所以已開口的袋主體和被裝在其中的被浸出材料一同,被穩(wěn)定地懸垂保持在開口撐開后的支撐部件上。
也可以把支撐部件的左右壓彎部分31a、31b沿著折線6a、6b向上方壓彎。被向上方壓彎的壓彎部分31a、31b、支撐部件的正反面部分3a、3b以及與其連接的袋主體的頂部分,向上端邊緣30的兩側撐開形成開口部分39。
當被這樣放置在容器上的帶支撐部件的浸出袋,預先裝有被浸出材料的情況下,通過直接從開口部分注入規(guī)定的浸出液體,例如如果通過注入熱水,對袋主體內的被浸出材料實施浸出,所形成的浸出液體,被袋主體過濾,流入下面的容器內。此外,在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未裝有被浸出材料時,從上述開口部分向浸出袋中只放入希望量的所希望的被浸出材料,對其實施和上述同樣的浸出操作。
在把支撐部件和袋主體沿著切開或撕開孔狀折線切開或撕開時,并不完全除去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而是將孔狀折線的一部分,例如將左右之一端部切開留存,向開口部分外側折彎,完全除去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在注入浸出液(熱水)后,把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作為蓋子使用,蓋住開口部分,對用浸出液體(熱水)加熱的被浸出物可以實施溫度保持以及悶透。
在本發(fā)明中形成袋主體的透水過濾性薄板材料,可以從濾紙、濾布以及過濾用無紡布(例如由聚烯類極微細纖維,例如聚乙烯極微細纖維以及聚丙稀極微細纖維,聚酯極微細纖維,以及,由它們和一般在過濾中使用的親水性纖維的混合纖維制造的透水過濾用無紡布)等中選擇。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形成支撐部件的耐水性薄板,在浸出時,即使與浸出液體接觸,也不軟化變形,從用手指可以切開或撕開的薄板材料中選擇,作為這樣的薄板材料,可以使用厚度30-300μm的防水涂料紙,塑料薄板或者多孔質聚烯類薄板等。
進而,理想的是,在袋主體和支撐部件的粘接上熔化袋主體以及支撐部件的至少一方,但也可以使用粘接劑。雖然在粘接劑的種類中沒有特別限制,但理想的是使用一般的耐水性粘接劑,最理想的是使用無害耐水性粘接劑。
進而,在裝在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袋中的被浸出材料中,只要可以浸出并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咖啡粉末、綠茶、紅茶、各種中國茶,草藥茶,以及各種被浸出用健康劑材料等。
使用本發(fā)明的薄板復合體能用一工序容易并且高效率地形成裝有或者未裝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并可以填充被浸出物,用得到的本發(fā)明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對被裝在其中的被浸出材料,或者在其中填充被浸出材料,都可以安全并且穩(wěn)定地實施浸出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特征在于包含,由透水過濾性的薄板材料形成的,用于裝被浸出材料的袋主體,由耐水性薄板材料形成的,形成上述袋主體的支撐器具的支撐部件,上述袋主體,具有使上述透水過濾性薄板沿著其中心線對折形成的前、后面兩部分,該前、后兩面部分,在其上端邊緣中相互連續(xù),并且在其兩側邊緣部分以及底部邊緣部分分別接合密封,上述支撐部件,具有被沿著其中心線對折,并且在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外側重疊的前、后兩面部分,該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在其上端邊緣中相互連續(xù),并且形成相互對稱形狀,上述支撐部件的連續(xù)上端邊緣,在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上重疊,上述袋主體的寬度的最大值,比上述支撐部件的寬度的最大值大,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的各自,用被在其寬度方向上形成的折線,劃分為頂、腳兩部分,上述頂、腳兩部分,可以沿著上述折線折彎,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頂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的各自上,形成通過上述上端邊緣,達到上述折線的左右兩端的各自上的弧形的折線,在該左右折線的外側形成左右壓彎部分,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頂部分的上述左右折線的內側上,形成經(jīng)過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及被夾在其間的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并且與上述左右折線隔開的弧形的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在該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的內側形成有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切開或撕開部分被切除,只在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上形成上述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和與其接合的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在各自腳部分的至少1個區(qū)域中相互接合,在把上述袋主體以及上述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被切除時,只把上述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沿著上述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切開或撕開,把上述支撐部件上部的左右壓彎部分沿著上述折線向內側上方或者下方壓彎,由此,在把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兩頂部分,向上述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兩側撐開的同時,把上述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開口,并且把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腳部分,沿著上述橫向折線,可以從上述撐開的頂部分向下折彎,由此,把支撐上述開口后的袋主體的支撐部件的腳部分,安置在浸出容器上,在上述袋主體中可以裝被浸出材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卡合突起部分。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突起部分,并且,在上述腳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突起部分,上述左右突起部分,在和上述中央突起部分之間形成有卡合凹部分。
5.如權利要求1或者4所述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中央突起體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1個以上的凹部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上述袋主體前、后兩面部分具有正方形或者矩形的形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上述袋主體的底端邊緣,被形成直線形狀,該底端邊緣的寬度,可以比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寬度小。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袋主體的底端邊緣上,形成有2個突起,這2個突起的前端間距離,可以比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寬度小。
9.一種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特征在于包含,由透水過濾性的薄板材料形成的,裝有被浸出材料的袋主體,和由耐水性薄板形成的,形成上述袋主體的支撐器具的支撐部件,上述袋主體,具有把上述透水過濾性薄板沿著其中心線對折形成的前、后兩面部分,該前、后兩面部分,在其上端邊緣中相互連續(xù),并且在其兩側端邊緣部分以及底端邊緣部分上分別接合密封,上述支撐部件,具有沿著其中心線對折的,并且與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外側重疊的前、后兩面部分,該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在其上端邊緣上相互連續(xù),并且形成相互對稱形狀,上述支撐部件的連續(xù)上端邊緣,與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重疊,上述袋主體的寬度的最大值,比上述支撐部件的寬度的最大值大,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各自,由被形成在其寬度方向上的折線,劃分為頂、腳兩部分,上述頂、腳兩部分,可以沿著上述折線折彎,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頂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的各自上,通過上述上端邊緣,形成達到上述折線的左右兩端的各自上的弧形的折線,在該左右折線的外側上形成左右壓彎部分,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頂部分的,上述左右折線的內側上,形成經(jīng)過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以及夾在其間的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并且與上述左右折線隔開的弧形的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在該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的內側形成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切除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切開或撕開部分,只在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上形成上述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和與之接合的上述袋主體的前、后兩面部分,在各個腳部分的至少1個區(qū)域中相互接合,把裝有上述被浸出材料的袋主體以及上述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在切除了上述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時,只把上述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沿著上述切開或撕開用孔狀折線切開或撕開,把上述支撐部件上部的左右壓彎部分沿著上述折線向內側上方或者下方壓彎,由此,在把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相互連續(xù)的兩頂部分,向上述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兩側撐開的同時,把上述袋主體的切開或撕開部分開口,并且把上述支撐部件的前、后兩面部分的腳部分,沿著上述橫向折線,可以從上述撐開后的頂部分向下方折彎,由此,可以把支撐上述開口后的裝被浸出材料袋主體的支撐部件的腳部分,安置在浸出容器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卡合突起部分。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突起部分,并且,在上述腳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突起部分,上述左右突起部分,在和上述中央突起部分之間形成卡合凹部分。
13.如權利要求10或者12所述的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個中央突起體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1個以上的凹部分。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上述袋主體前、后兩面部分,可以具有正方形或者矩形的形狀。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上述袋主體的底端邊緣被形成直線形狀,其底端邊緣的寬度,可以比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寬度小。
16.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有被浸出材料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其中,在上述袋主體的底端邊緣上,形成有2個突起,這2個突起的前端間距離,比上述袋主體的連續(xù)上端邊緣的寬度小。
17.一種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制造用薄板復合體,其特征在于包含,透水過濾性薄板部件,和在該薄板部件上,在其長尺寸方向上被相互間隔配置的多個支撐部件,上述支撐部件,由在其中心線的兩側形成對稱形狀的2半部分組成,并且該支撐部件被配置在上述薄板部件上,使得其中心線,和上述薄板部件的長尺寸方向中心線相重合,上述支撐部件的2半部分,在上述中心線上相互連續(xù),在把該中心線設置成水平方向,并且上述中心線作為各半部分的上端邊緣的情況下看各半部分時,(1)各半部分,具有和靠近該上端邊緣(中心線)的頂部分、與上述上端邊緣平行形成的折線、和經(jīng)由該折線與上述上部連續(xù)的腳部分,(2)在各半部分的上述頂部分的左右端部,形成從上述折線的左右端,向內側延伸出的弧形的折線,各半部分的弧形折線,在上述上端邊緣相互連續(xù),(3)在各半部分的上述頂部分的左右弧形折線的內側,形成貫通上述支撐部件以及薄板部件,并且與上述折線隔開的弧形的孔狀折線,各半部分的上述孔狀折線,在上述上端邊緣上,相互連續(xù)地形成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在該切開或撕開用弧形孔狀折線的內側形成切開或撕開部分,或者,切除上述支撐部件的切開或撕開部分,只在薄板部件上形成上述孔狀折線,并且,(4)上述支撐部件的各半部分,和上述薄板部件,在上述腳部分的至少1個區(qū)域上相互接合。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薄板復合體,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兩半部分的各自腳部分的外側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向外側延伸出的中央卡合突起部分。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薄板復合體,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的兩半部分的各自腳部分的外側端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向外側延伸出的左右卡合突起部分。
20.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薄板復合體,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的各個腳部分的下端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央突起部分,并且,在上述腳部分的左右兩端部分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突起部分,上述左右突起部分,在和上述中央突起部分之間形成卡合凹部分。
21.如權利要求18或者20所述的薄板復合體,其中,在上述支撐部件前、后兩面部分的各自的中央突起體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1個以上的凹部分。
全文摘要
使用沿著透水過濾性部件的中心線配置有支撐部件的薄板復合體,一邊把它對折成兩半,一邊用制袋機(以及根據(jù)需要填充)制造,切開或撕開由裝有或者可以裝被浸出材料的袋主體,和支撐部件組成的帶支撐器具的浸出袋的頂部分,把左右端向內側下方或者上方壓彎,撐開頂部,同時把與頂部分連續(xù)的腳部分向下方折彎,放置在浸出容器上,在從頂部分的切開或撕開部分填充的被浸出材料或者預先裝有的被浸出材料中加注浸出液體(熱水),可以安全地進行浸出。
文檔編號B65D81/00GK1396812SQ01804326
公開日2003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月31日
發(fā)明者坂本美智子 申請人:坂本美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