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無人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多旋翼無人機。
【背景技術】
[0002]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它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20年代,當時是作為訓練用的靶機使用的,是一個許多國家用于描述最新一代無人駕駛飛機的術語。從字面上講,這個術語可以描述從風箏,無線電遙控飛機,到V-1飛彈從發(fā)展來的巡航導彈,但是在軍方的術語中僅限于可重復使用的比空氣重的飛行器。無人機用途廣泛,成本低,效費比好;無人員傷亡風險;生存能力強,機動性能好,使用方便,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領域更有廣闊的前景。從技術角度定義可以分為:無人直升機、無人固定翼機、無人多旋翼飛行器、無人飛艇、無人傘翼機這幾大類。
[0003]但是現(xiàn)有技術的多旋翼無人機的電池儲電能力有限,續(xù)航時間短,載重小,飛行時不穩(wěn)定,抗風能力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科學便利、自動化程度高、續(xù)航時間長,載重大,飛行穩(wěn)定,抗風能力強的多旋翼無人機。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多旋翼無人機,包括機體和起落架,起落架安裝于機體的底部,機體連接有機臂,機臂的內(nèi)端與機體的外壁固定連接,機臂的外端設有旋翼,機臂包括第一機臂和第二機臂,旋翼包括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第一機臂前后設置,第二機臂左右設置,第一機臂連接第一旋翼,第二機臂連接第二旋翼,第一旋翼連接有第一旋翼傳動機構,第一旋翼傳動機構連接有第一旋翼驅(qū)動機構,第一旋翼驅(qū)動機構設置于機體的上方,第二旋翼連接有第二旋翼傳動機構,第二旋翼傳動機構連接有第二旋翼驅(qū)動機構,第二旋翼驅(qū)動機構設置于機體的下方。多旋翼無人機通過第一旋翼驅(qū)動機構和第一旋翼傳動機構帶動第一旋翼作高速旋轉運動,通過第二旋翼驅(qū)動機構和第二旋翼傳動機構帶動第二旋翼作高速旋轉運動,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的轉向相反,這樣就可以帶動整個多旋翼無人機開始運動?,F(xiàn)有技術的多旋翼無人機一般采用一個旋翼匹配一臺電機的結構方式,這樣在原有的基礎上不但減少了兩臺驅(qū)動設備,實現(xiàn)了相同的效果,而且降低了整機的重量,使整機的結構更加簡單、續(xù)航時間更長,載重更大,飛行更加穩(wěn)定。除此之外,第一旋翼驅(qū)動機構和第二旋翼驅(qū)動機構全部設置于機體內(nèi),使得整機的重心更加向中心集中,飛行中的控制更加容易,大幅度提高了整機的飛行穩(wěn)定性。
[0007]進一步,機體包括上蓋板和下蓋板,上蓋板和下蓋板之間固定焊接有中間連接體,中間連接體的側壁設有第一連接套和第二連接套,第一連接套與第一機臂相匹配,第二連接套與第二機臂相匹配。通過在中間連接體的上部和下部焊接上蓋板和下蓋板,使多旋翼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機體的穩(wěn)定性更強。通過在中間連接體的側壁設置第一連接套和第二連接套,很好地將第一機臂和第二機臂固定于機體上。
[0008]進一步,第一旋翼驅(qū)動機構包括第一驅(qū)動電機和第一驅(qū)動軸,第一驅(qū)動電機安裝于上蓋板上,第一驅(qū)動電機連接有第一電機輸出軸,第一電機輸出軸上設有第一大齒輪,第一驅(qū)動軸上設有第一小齒輪,第一大齒輪與第一小齒輪相嗤合。第一旋翼驅(qū)動機構通過第一驅(qū)動電機帶動第一電機輸出軸作高速旋轉運動,通過第一大齒輪和第一小齒輪的嗤合作用,將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一驅(qū)動軸上。
[0009]進一步,第一旋翼傳動機構包括第一傳動軸和第一旋翼軸,第一傳動軸安裝于第一機臂內(nèi),第一傳動軸靠近機體的一端設有第一傳動從動輪,第一驅(qū)動軸上設有第一傳動主動輪,第一傳動主動輪與第一傳動從動輪相嚙合,第一傳動軸靠近第一旋翼的一端設有第一旋翼主動輪,第一旋翼軸的下端設有第一旋翼從動輪,第一旋翼主動輪與第一旋翼從動輪相嚙合。
[0010]第一旋翼軸的上端設有第一旋翼頭,第一旋翼頭上設有第一旋翼夾,第一旋翼夾連接第一旋翼。第一旋翼傳動機構通過第一傳動主動輪和第一傳動從動輪的嚙合作用,將第一驅(qū)動軸的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一傳動軸上;接著在第一旋翼主動輪和第一旋翼從動輪的嚙合作用下,將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一旋翼軸上,這樣第一旋翼軸就可以帶動第一旋翼作高速旋轉運動。第一旋翼軸的上端通過第一旋翼頭和第一旋翼夾,將第一旋翼很好地固定于第一旋翼軸上。
[0011]進一步,第二旋翼驅(qū)動機構包括第二驅(qū)動電機和第二驅(qū)動軸,第二驅(qū)動電機安裝于下蓋板上,第二驅(qū)動電機連接有第二電機輸出軸,第二電機輸出軸上設有第二大齒輪,第二驅(qū)動軸上設有第二小齒輪,第二大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嚙合。第二旋翼驅(qū)動機構通過第二驅(qū)動電機帶動第二電機輸出軸作高速旋轉運動,通過第二大齒輪和第二小齒輪的嚙合作用,將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二驅(qū)動軸上。
[0012]進一步,第二旋翼傳動機構包括第二傳動軸和第二旋翼軸,第二傳動軸安裝于第二機臂內(nèi),第二傳動軸靠近機體的一端設有第二傳動從動輪,第二驅(qū)動軸上設有第二傳動主動輪,第二傳動主動輪與第二傳動從動輪相嚙合,第二傳動軸靠近第二旋翼的一端設有第二旋翼主動輪,第二旋翼軸的下端設有第二旋翼從動輪,第二旋翼主動輪與第二旋翼從動輪相嚙合。
[0013]進一步,第二旋翼軸的上端設有第二旋翼頭,第二旋翼頭上設有第二旋翼夾,第二旋翼夾連接第二旋翼。第二旋翼傳動機構通過第二傳動主動輪和第二傳動從動輪的嚙合作用,將第二驅(qū)動軸的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二傳動軸上;接著在第二旋翼主動輪和第二旋翼從動輪的嚙合作用下,將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二旋翼軸上,這樣第二旋翼軸就可以帶動第二旋翼作高速旋轉運動。第二旋翼軸的上端通過第二旋翼頭和第二旋翼夾,將第二旋翼很好地固定于第二旋翼軸上。
[0014]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為多旋翼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通過第一旋翼驅(qū)動機構和第一旋翼傳動機構帶動第一旋翼作高速旋轉運動,通過第二旋翼驅(qū)動機構和第二旋翼傳動機構帶動第二旋翼作高速旋轉運動,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的轉向相反,這樣就可以帶動整個多旋翼無人機開始運動。現(xiàn)有技術的多旋翼無人機一般采用一個旋翼匹配一臺電機的結構方式,這樣在原有的基礎上不但減少了兩臺驅(qū)動設備,實現(xiàn)了相同的效果,而且降低了整機的重量,使整機的結構更加簡單、續(xù)航時間更長,載重更大,飛行更加穩(wěn)定。除此之外,第一旋翼驅(qū)動機構和第二旋翼驅(qū)動機構全部設置于機體內(nèi),使得整機的重心更加向中心集中,飛行中的控制更加容易,大幅度提高了整機的飛行穩(wěn)定性。
[0016]通過在中間連接體的上部和下部焊接上蓋板和下蓋板,使多旋翼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機體的穩(wěn)定性更強。通過在中間連接體的側壁設置第一連接套和第二連接套,很好地將第一機臂和第二機臂固定于機體上。
[0017]第一旋翼驅(qū)動機構通過第一驅(qū)動電機帶動第一電機輸出軸作高速旋轉運動,通過第一大齒輪和第一小齒輪的嚙合作用,將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一驅(qū)動軸上。第一旋翼傳動機構通過第一傳動主動輪和第一傳動從動輪的嚙合作用,將第一驅(qū)動軸的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一傳動軸上;接著在第一旋翼主動輪和第一旋翼從動輪的嚙合作用下,將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一旋翼軸上,這樣第一旋翼軸就可以帶動第一旋翼作高速旋轉運動。第一旋翼軸的上端通過第一旋翼頭和第一旋翼夾,將第一旋翼很好地固定于第一旋翼軸上。
[0018]第二旋翼驅(qū)動機構通過第二驅(qū)動電機帶動第二電機輸出軸作高速旋轉運動,通過第二大齒輪和第二小齒輪的嚙合作用,將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二驅(qū)動軸上。第二旋翼傳動機構通過第二傳動主動輪和第二傳動從動輪的嚙合作用,將第二驅(qū)動軸的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二傳動軸上;接著在第二旋翼主動輪和第二旋翼從動輪的嚙合作用下,將驅(qū)動力傳遞至第二旋翼軸上,這樣第二旋翼軸就可以帶動第二旋翼作高速旋轉運動。第二旋翼軸的上端通過第二旋翼頭和第二旋翼夾,將第二旋翼很好地固定于第二旋翼軸上。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多旋翼無人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中I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中Π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中A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圖4中ΙΠ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圖4中IV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中B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7]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圖7中V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8]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圖7中VI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如圖1至圖9所示,多旋翼無人機,包括機體I和起落架16,起落架16安裝于機體I的底部。機體I連接有機臂,機臂的內(nèi)端與機體I的外壁固定連接,機臂的外端設有旋翼。機臂包括第一機臂2和第二機臂3,旋翼包括第一旋翼58和第二旋翼78,第一機臂2前后設置,第二機臂3左右設置,第一機臂2連接第一旋翼58,第二機臂3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