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無人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
背景技術: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英文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無人機往往更適合那些太“愚鈍,骯臟或危險”的任務。
由于人類的海上活動日益頻繁,產生的海洋垃圾嚴重影響了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又因為海洋環(huán)境的復雜性,使得海洋垃圾的清理十分麻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
本發(fā)明解決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包括機身、飛行控制組件、飛行機構和清潔機構;
所述飛行控制組件位于機身的內部,所述飛行機構與清潔機構均與飛行控制組件電連接,所述飛行機構包括若干個飛行組件,各飛行組件在機身的周向均勻設置;
所述飛行組件包括支臂、飛行電機和螺旋槳,所述飛行電機通過支臂與機身連接,所述飛行電機驅動螺旋槳轉動;
所述清潔機構包括殼體、第一升降組件、第二升降組件和打撈組件,所述殼體的底部設有開口,所述第一升降組件位于殼體內,所述第二升降組件設置在第一升降組件上,所述打撈組件設置在第二升降組件上;
所述第一升降組件包括第一電機、第一絲杠和第一套筒,所述第一絲杠豎向設置,所述第一電機與第一絲杠傳動連接,所述第一套筒套設在第一絲杠上,所述第一電機驅動第一套筒沿第一絲杠的軸向運動,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上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有兩個,兩個第一凹槽對稱設置,所述第二升降組件有兩個,所述第二升降組件位于第一凹槽內;
所述第二升降組件包括第二電機、第二絲杠和滑塊,所述第二絲杠豎向設置在第一凹槽內,所述第二電機與第二絲杠傳動連接,所述第二絲杠穿過滑塊,所述第二電機驅動滑塊沿第二絲杠的軸向運動;
所述打撈組件包括第二套筒以及若干個均勻設置在第二套筒外壁上的打撈單元,所述第二套筒套設在第一套筒上,所述第二套筒的內壁與滑塊連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上均勻設有若干個第二凹槽,所述打撈單元位于第二凹槽內;
所述打撈單元包括支架、濾網(wǎng)、連接塊、轉軸、蝸輪、蝸桿和第三電機,所述連接塊通過水平設置的轉軸與第二凹槽的內壁鉸接,所述支架設置在連接塊上,所述濾網(wǎng)設置在支架內,所述蝸輪套設在轉軸上,所述蝸輪與蝸桿嚙合,所述第三電機驅動蝸桿轉動。
作為優(yōu)選,為了便于降落,所述機身底部設有起落架組件。
作為優(yōu)選,為了便于降落在水面上,所述起落架組件包括支撐桿和支撐座,所述支撐座通過支撐桿與機身的底部連接,所述支撐座的底部設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內設有氣囊。
作為優(yōu)選,為了提高支撐座的抗腐蝕性,所述支撐座的制作材料為不銹鋼。
作為優(yōu)選,為了便于清除垃圾,所述支架與連接塊可拆連接。當濾網(wǎng)中收集到垃圾后,可以將支架卸下,便于清理濾網(wǎng)中的垃圾。
作為優(yōu)選,為了提高堅固度和抗腐蝕性,所述支架的制作材料為不銹鋼。
作為優(yōu)選,為了利用太陽能增加續(xù)航能力,所述機身的頂部設有太陽能電池板。
作為優(yōu)選,為了實現(xiàn)夜間照明,所述機身上設有探照燈。
作為優(yōu)選,為了實現(xiàn)遠程監(jiān)控,所述機身上設有攝像頭。
作為優(yōu)選,為了精確控制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均為伺服電機。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結構精巧,既能在飛行狀態(tài)完成清潔工作,也能降落在海面上進行清潔工作,其特有的清潔機構能夠高效打撈起海面上的漂浮垃圾,尤其適用于定點垃圾清理。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的清潔機構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的支撐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身,2.支臂,3.飛行電機,4.螺旋槳,5.殼體,6.第一電機,7.第一絲杠,8.第一套筒,9.第一凹槽,10.第二電機,11.第二絲杠,12.滑塊,13.第二套筒,14.第二凹槽,15.支架,16.濾網(wǎng),17.連接塊,18.轉軸,19.蝸輪,20.蝸桿,21.第三電機,22.支撐桿,23.支撐座,24.第三凹槽,25.氣囊,26.太陽能電池板,27.探照燈,28.攝像頭。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4所示,一種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包括機身1、飛行控制組件、飛行機構和清潔機構;
所述飛行控制組件位于機身1的內部,所述飛行機構與清潔機構均與飛行控制組件電連接,所述飛行機構包括若干個飛行組件,各飛行組件在機身1的周向均勻設置;
所述飛行組件包括支臂2、飛行電機3和螺旋槳4,所述飛行電機3通過支臂2與機身1連接,所述飛行電機3驅動螺旋槳4轉動;
所述清潔機構包括殼體5、第一升降組件、第二升降組件和打撈組件,所述殼體5的底部設有開口,所述第一升降組件位于殼體5內,所述第二升降組件設置在第一升降組件上,所述打撈組件設置在第二升降組件上;
所述第一升降組件包括第一電機6、第一絲杠7和第一套筒8,所述第一絲杠7豎向設置,所述第一電機6與第一絲杠7傳動連接,所述第一套筒8套設在第一絲杠7上,所述第一電機6驅動第一套筒8沿第一絲杠7的軸向運動,所述第一套筒8的外壁上有第一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9有兩個,兩個第一凹槽9對稱設置,所述第二升降組件有兩個,所述第二升降組件位于第一凹槽9內;
所述第二升降組件包括第二電機10、第二絲杠11和滑塊12,所述第二絲杠11豎向設置在第一凹槽9內,所述第二電機10與第二絲杠11傳動連接,所述第二絲杠11穿過滑塊12,所述第二電機10驅動滑塊12沿第二絲杠11的軸向運動;
所述打撈組件包括第二套筒13以及若干個均勻設置在第二套筒13外壁上的打撈單元,所述第二套筒13套設在第一套筒8上,所述第二套筒13的內壁與滑塊12連接,所述第二套筒13的外壁上均勻設有若干個第二凹槽14,所述打撈單元位于第二凹槽14內;
所述打撈單元包括支架15、濾網(wǎng)16、連接塊17、轉軸18、蝸輪19、蝸桿20和第三電機21,所述連接塊17通過水平設置的轉軸18與第二凹槽14的內壁鉸接,所述支架15設置在連接塊17上,所述濾網(wǎng)16設置在支架15內,所述蝸輪19套設在轉軸18上,所述蝸輪19與蝸桿20嚙合,所述第三電機21驅動蝸桿20轉動。
作為優(yōu)選,為了便于降落,所述機身1底部設有起落架組件。
作為優(yōu)選,為了便于降落在水面上,所述起落架組件包括支撐桿22和支撐座23,所述支撐座23通過支撐桿22與機身1的底部連接,所述支撐座23的底部設有第三凹槽24,所述第三凹槽24內設有氣囊25。
作為優(yōu)選,為了提高支撐座23的抗腐蝕性,所述支撐座23的制作材料為不銹鋼。
作為優(yōu)選,為了便于清除垃圾,所述支架15與連接塊17可拆連接。當濾網(wǎng)16中收集到垃圾后,可以將支架15卸下,便于清理濾網(wǎng)16中的垃圾。
作為優(yōu)選,為了提高堅固度和抗腐蝕性,所述支架15的制作材料為不銹鋼。
作為優(yōu)選,為了利用太陽能增加續(xù)航能力,所述機身1的頂部設有太陽能電池板26。
作為優(yōu)選,為了實現(xiàn)夜間照明,所述機身1上設有探照燈7。
作為優(yōu)選,為了實現(xiàn)遠程監(jiān)控,所述機身1上設有攝像頭28。
作為優(yōu)選,為了精確控制電機,所述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10和第三電機21均為伺服電機。
該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的工作原理為:清潔機構中第一升降組件和第二升降組件的作用為實現(xiàn)打撈組件的升降,初始狀態(tài)時打撈組件位于殼體5的內部,當需要定點打撈時,第一電機6驅動第一套筒8下移,第二電機10驅動滑塊12下移,進而實現(xiàn)第二套筒13下移。當?shù)诙淄?3伸入海中后,打撈單元中第三電機21通過蝸桿20和蝸輪19驅動支架15繞轉軸18旋轉至水平狀態(tài),此時第一升降組件和第二升降組件驅動打撈組件上升,在支架15上升的過程中,將海面上的垃圾進入濾網(wǎng)16內。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該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用于清理海面垃圾的無人機設計巧妙,既能在飛行狀態(tài)完成清潔工作,也能降落在海面上進行清潔工作,其特有的清潔機構能夠高效打撈起海面上的漂浮垃圾,尤其適用于定點垃圾清理。
以上述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