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同乘者用腳踏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同乘者用左右一對的腳踏板配置于車座下方的車體兩側而構成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同乘者用腳踏板的結構。
扳倒式同乘者用腳踏板在使用時從凹陷部抽出,而在不用時,為了使其不礙事而將其收入凹陷部。
然而,不使用加載彈簧的扳倒式同乘者用腳踏板,在使其打開或收入時適度感不良,不用手則難以將其扳出,存在使用不便的問題。
另外,如使用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的操作以適度感的螺旋彈簧,則除了該螺旋彈簧缺乏可靠性之外,還存在外觀性差的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一方案為將同乘者用左右一對的腳踏板配置于車座下方的車體兩側而構成踏板型兩輪摩托車,其特征為上述各同乘者用腳踏板被回轉自如地支承,且可收入或伸出于在上述車體兩側形成的凹陷部,同時,采用在該同乘者用腳踏板的下方的與該腳踏板的回轉平面相平行的面上配置扭簧,通過該扭簧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的開閉操作以適度感的結構。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案的特征為,在第一方案中的上述的扭簧配置在使其朝著使上述的同乘者用腳踏板遠離作為其中性點的回轉中間點的方向向其加載的位置上。
這樣,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案,采用扁平狀的扭簧作為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的開閉操作以適度感的機構,并將該同乘者用腳踏板配置在同乘者用腳踏板下方的與該腳踏板的回轉平面相平行的面上,因此,能夠實現通過緊湊的結構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的開閉操作以適度感,可以只用腳便能夠容易地收起或打開該同乘者用腳踏板。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案,同乘者用腳踏板由扭簧向使其遠離作為其中性點的回轉中間點的任一方向加載,因此,該開閉(收起或打開)操作被切實地賦予以適度感。
圖2是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后半部的左視圖。
圖3是表示同乘者用腳踏板的收起狀態(tài)的圖2中的箭頭A方向的視圖。
圖4是表示同乘者用腳踏板的打開狀態(tài)的圖2中的箭頭A方向的視圖。
圖5是圖3中的B-B線剖面圖。
圖1是本發(fā)明的具有同乘者用腳踏板結構的雙人踏板型兩輪摩托車1的側視圖,圖中,前叉立管2位于踏板型兩輪摩托車1的車體前方上部,該前叉立管2內回轉自如地插穿有轉向柱3。另外,該轉向柱3的上端安裝有轉向車把4,而同轉向柱3的下端與前叉5相連,在該前叉5的下端部處,回轉自如地軸支承有前輪6。
另外,下行管7從上述的前叉立管2起,先朝著車體后部方向斜著向下延伸之后,再朝著車體方向彎曲至大致呈水平狀態(tài),中途該下行管7分成左右一對的后撐桿8且朝著車體后部斜著向上地延伸設置。
車體前部的上述前叉立管2、下行管7等由樹脂制的前車罩9覆蓋,該前車罩9的后半部由同樣是樹脂制的腿防護罩10構成。
而且,在上述的轉向車把4的后方設置有串連式車座11,在該車座11與轉向車把4之間設置有由腿護板12形成的距地面較低的低型腳踏部13。且在該腳踏部13的下方的空間里配置有燃料箱14。
此外,作為動力裝置的一體擺動式發(fā)動機15設置于上述的腳踏部13的后方,上述的車座11的下方。
上述的一體擺動式發(fā)動機15配置于車體的左側,它由將作為驅動源的發(fā)動機16和未圖標的傳動箱17一體化而構成,其中的傳動箱17由內置的V形帶式自動變速機和減速機構構成,它從發(fā)動機16的車體左側伸向車體后方,其后端處回轉自如地軸支承有后輪18。傳動箱17的上部安裝有空氣清潔器19,從該空氣清潔器19向車體前方延伸的進氣管20與上述的發(fā)動機16的進氣系統(tǒng)相連接,其中途設置有化油器21。
具有以上結構的一體擺動式發(fā)動機15經由連桿機構23上下擺動自如地支承在固定于上述的后撐桿8的發(fā)動機懸掛支架22上,其后端與后輪18一起經由后減震器24支承于后撐桿8。
另一方面,車體的在車座11下方以下的部位由樹脂制車體罩25覆蓋,并且,在該車體罩25內的上述的一體擺動式發(fā)動機15的上方,配置有上面開口的行李箱26,它經由前后的橫構件27,28安裝在后撐桿8。該行李箱26橫貫車座11的全長,確保其有大容量,其內部如圖所示能夠同時收容半球形頭盔H1和全遮式頭盔H2。而且,該行李箱26之上支承有車座11,車座11以其前端的鉸鏈29為中心上下回轉來開關上述的行李箱26。另外,在左右的后撐桿8上,除了上述的橫構件27,28之外,還架設有橫構件30,且在橫構件27,28上安裝有提梁31。
本實施方式中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1,在由車體前部的上述的前車罩9和腿防護罩10圍成的空間內,在上述前叉立管2的左側配置有小容量的輔助燃料箱32,該輔助燃料箱32經由具有撓性的燃料軟管33與上述的大容量的燃料箱14相連。
在上述的車座11的下方,由車體罩25覆蓋的上述的行李箱26的前端部附近配置有燃料泵43,它經由未圖示的支架安裝于上述的橫構件30。該燃料泵43上連接有由發(fā)動機16的進氣系統(tǒng)延伸過來的帶負壓的軟管44,該燃料泵43由進氣壓的脈沖驅動,經由燃料軟管45吸引燃料箱14中的燃料并將其升壓后經由燃料軟管46供給上述的化油器21供形成混合氣使用。另外,在化油器21處形成的混合氣供給到一體擺動式發(fā)動機15的發(fā)動機16供燃燒使用。
下面基于附圖2-附圖5對本發(fā)明中的同乘者用腳踏板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圖2是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后半部的左視圖,圖3和圖4是表示同乘者用腳踏板的開閉狀態(tài)的圖2中的箭頭A方向的視圖,圖5是沿圖3中的B-B線的剖面圖。
如圖2所示,形成腳踏部13的上述的腿護板12朝向車體后方延伸設置,且向上延伸到車座11的下方,其左右的后端部形成有凹陷部12a(圖2只示出其中一方),在兩凹陷部12a內分別回轉自在地設有左右一對的扳倒式同乘者用腳踏板47。
上述的同乘者用腳踏板47是同乘一車的乘員用的腳踏部,它的以回轉軸48為中心的回轉,可以使它收入上述的凹陷部12a中或伸出其外,它的結構示于圖3-5。另外,圖3-5只示出一方(左側的)的同乘者用腳踏板的結構,另一方(右側)的結構與之相同,這里省略其圖示及說明。
如圖5所示,上述的后撐竿8的外側部焊接有金屬托架49,在該托架49上焊接有金屬套筒50,其中,該套筒50的通孔的方向為上下方向。
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前端部通過澆鑄工藝直立地設置有上述的回轉軸48,該回轉軸48從上方穿過上述套筒50,其突出于套筒50的下方的端部,螺合有螺母51,借此,使同乘者用腳踏板47通過以回轉軸48為中心的回轉,收入腿護板12的凹陷部12a或伸出其外。
另外,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前端部在指定的角度范圍內形成有凹槽47a,該凹槽47a的兩端形成有俯視呈半圓形的配合槽47b,47c。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托架49上形成有止動銷52,該止動銷52朝向上述的凹槽47a,同乘者用腳踏板47在形成于其上的上述配合槽47b,47c與止動銷52相接觸為止的角度范圍內以回轉軸48為中心回轉,使其收入腿護板12的凹陷部12a或伸出其外。
此外,如圖3和圖4所示,在同乘者用腳踏板47下方,該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下面與腿護板12的凹陷部12a之間的空間內設置有扭簧53。該扭簧53的作用在于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開閉(收起和打開)以適度感。它位于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回轉平面上,而且,其配置為以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回轉中間點為中性點(參照圖4),在同乘者用腳踏板47離開中性點的方向也就是說,圖3中的箭頭a方向(收起方向)和箭頭b方向(打開方向)上向其加載。
而且,例如在踏板型兩輪摩托車1泊車時等,不使用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時候,將左右的同乘者用腳踏板47如圖3所示收入腿護板12的凹陷部12a。這時,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一方的配合槽47b與制動銷52相配合,使同乘者用腳踏板47保持其收起狀態(tài)。
踏板型兩輪摩托車1在2人乘坐時,如圖3所示,同乘者只需坐在車座11上,用腳向車體外方向使左右的收容于腿護板12的凹陷部12a中的該同乘者用腳踏板47回轉,即可使其以回轉軸48為中心,克服扭簧53對其施加的收起方向(箭頭a方向)的阻力向外回轉,在通過中性點之后,扭簧53的打開方向(箭頭b方向)的負載又使其回轉而從凹陷部12a中伸出,如圖4所示,當其配合槽47c與制動銷52配合時,其回動即被阻止。通過這種方式使左右的同乘者用腳踏板47伸出,可以使乘員的雙腳搭在左右兩邊的伸出的同乘者用腳踏板47上。
而在踏板型兩輪摩托車1停車,同乘者下車,不再使用該同乘者用腳踏板47時,同乘者只需坐在車座11上,用腳向車體內側使該同乘者用腳踏板47回轉,即可使其以回轉軸48為中心,克服扭簧53對其施加的打開方向(箭頭b方向)的阻力向內回轉,在通過中性點之后,如圖3所示,扭簧53的收起方向(箭頭a方向)的負載又使其回轉而收容于凹陷部12a內,此時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配合槽47b與制動銷52配合,從而使該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收容狀態(tài)得以保持。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采用扁平狀的扭簧53作為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開閉(收起與打開)操作以適度感的機構,并將其配置在同乘者用腳踏板47下方的與該腳踏板的回轉平面相平行的面上,因此,能夠實現通過緊湊的結構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開閉操作以適度感,可以只用腳便能夠容易地收起或打開該同乘者用腳踏板47。
另外,同乘者用腳踏板47由扭簧53向就作為其中性點的回轉中間點而言的任一方向(收起及打開方向)加載,因此,該開閉(收起或打開)操作被切實地賦予以適度感。
通過以上說明可以明了,根據本發(fā)明,由在車座下方的車體兩側配置左右一對的同乘者用腳踏板而構成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上述各同乘者用腳踏板被回轉自如地支承,且可收入或伸出于在上述車體兩側形成的凹陷部,同時,由于采用在該同乘者用腳踏板的下方的與該腳踏板的回轉平面相平行的面上配置扭簧,通過該扭簧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的開閉操作以適度感的結構,使得通過緊湊的結構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的開閉操作以適度感成為可能,從而能夠獲得只用腳便能夠容易地收起或打開該同乘者用腳踏板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同乘者用腳踏板,在將同乘者用左右一對的腳踏板配置于車座下方的車體兩側而構成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中,其特征為所述的各同乘者用腳踏板被回轉自如地支承,且可收入或伸出于在上述車體兩側形成的凹陷部,同時,在該同乘者用腳踏板的下方的與該腳踏板的回轉平面相平行的面上配置扭簧,通過該扭簧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的開閉操作以適度感。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同乘者用腳踏板,其特征為所述的扭簧配置在使其朝著使所述的同乘者用腳踏板遠離作為其中性點的回轉中間點的任一方向向其加載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能夠通過緊湊的結構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的開閉操作以適度感,并且只用腳便能夠容易地收起或打開該同乘者用腳踏板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同乘者用腳踏板。具體是,由在車座下方的車體兩側配置左右一對的同乘者用腳踏板47而構成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上述各同乘者用腳踏板47被回轉自如地支承,且可收入或伸出于在上述車體兩側形成的凹陷部12a,同時,由于在該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下方的與該腳踏板的回轉平面相平行的面上配置扭簧53,通過該扭簧53賦予同乘者用腳踏板47的開閉操作以適度感。
文檔編號B62M5/00GK1420050SQ0214946
公開日2003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1月20日
發(fā)明者岡田直樹 申請人: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