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器用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主要用于客機(jī)等的航空器用輪胎。
【背景技術(shù)】
[0002]日本特開2012 - 153310號公報(bào)公開了如下航空器用輪胎:在胎面橡膠與胎體之 間具備沿輪胎周向延伸的帶束層、相對于輪胎周向傾斜的帶束加固層、以及在帶束加固層 的外周側(cè)沿輪胎周向波形狀地延伸的保護(hù)帶束層。另外,日本特開2007 - 168784號公報(bào) 公開了如下航空器用輪胎:在胎面部形成有多條沿輪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4] 然而,航空器用的輪胎由于在高負(fù)載下使用,因此在起飛時、著陸時與路面接觸的 陸部的端部被擴(kuò)展而變形,存在因該陸部的變形而產(chǎn)生剪切變形從而陸部的端部發(fā)熱的情 況。
[0005] 目的是考慮上述事實(shí),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陸部的發(fā)熱的航空器用輪胎。
[0006]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07] 第一方案的航空器用輪胎具有:陸部,其設(shè)于胎面部,由沿輪胎周向延伸的多個周 向槽劃分;以及上述陸部的壁面,其在輪胎周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凹部,并且形成于 一方壁面的上述凹部和形成于另一方壁面的上述凹部在輪胎周向上形成于不同的位置。
[0008] 第二方案的航空器用輪胎具有:第一陸部,其在胎面部以在輪胎寬度方向上隔開 間隔地設(shè)置多個沿輪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的方式形成,且在壁面沿輪胎周向配設(shè)有多個第 一凹部;以及第二陸部,其由設(shè)于上述胎面部的上述周向槽形成,寬度比上述第一陸部寬, 且在壁面沿輪胎周向配設(shè)有比上述第一凹部的個數(shù)多的第二凹部。
[0009] 發(fā)明的效果
[0010] 航空器用輪胎由于做成上述的結(jié)構(gòu),因此能夠抑制陸部的發(fā)熱。
【附圖說明】
[0011] 圖1是表示第一實(shí)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輪胎的胎面圖案的展開圖。
[0012] 圖2是表示第一實(shí)施方式的凹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0013] 圖3是表示第二實(shí)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輪胎的胎面圖案的展開圖。
[0014] 圖4A是表不第二實(shí)施方式的凹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0015] 圖4B是以圖4A的4B-4B線剖切的剖視圖。
[0016] 圖5是表示第三實(shí)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輪胎的胎面圖案的胎面的展開圖。
[0017] 圖6是以圖5的6CS-6CS線剖切的剖視圖。
[0018] 圖7是以圖5的7CS-7CS線剖切的剖視圖。
[0019] 圖8是表示第四實(shí)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輪胎的胎面圖案的胎面的展開圖。
[0020] 圖9是以圖8的9CS- 9CS線剖切的剖視圖。
[0021] 圖10是以圖8的10CS- 10CS線剖切的剖視圖的。
[0022] 圖11是表示第五實(shí)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輪胎的胎面圖案的胎面的展開圖。
[0023] 圖12是表示第六實(shí)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輪胎的胎面圖案的胎面的展開圖。
[0024] 圖13是表示第七實(shí)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輪胎的胎面圖案的胎面的展開圖。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25](第一實(shí)施方式)
[0026] 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shí)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輪胎10(以下記載為輪胎10)進(jìn)行 說明。此外,圖中箭頭TW表示與輪胎10的旋轉(zhuǎn)軸平行的方向(以下適當(dāng)記載為"輪胎寬度 方向"。)。另外,圖中箭頭TC表示以輪胎10的旋轉(zhuǎn)軸為中心的圓的圓周向(以下適當(dāng)記 載為"輪胎周向"。)。另外,圖中CL表示赤道面(通過輪胎的寬度方向的中心并與輪胎徑 向平行的面)。并且,將與輪胎10的旋轉(zhuǎn)軸垂直的方向記載為輪胎徑向。
[0027] 圖1所示的輪胎10是客機(jī)等航空器所使用的輪胎,具備由胎面橡膠層形成的胎面 部12。比胎面部12靠內(nèi)側(cè)的內(nèi)部構(gòu)造與以往周知的航空器用輪胎的內(nèi)部構(gòu)造相同,從胎面 部12側(cè)朝輪胎徑向內(nèi)側(cè)以未圖示的阻擋保護(hù)層(力7卜7° 口亍夕夕一層)、帶束保護(hù)層、螺 旋帶束層、胎體層的順序構(gòu)成。
[0028] 在胎面部12形成有沿輪胎周向延伸的多個周向槽。具體而言,形成有隔著赤道面 CL形成的一對第一周向槽14、和形成于比第一周向槽14靠輪胎徑向外側(cè)的一對第二周向 槽16這共計(jì)四條周向槽。第一周向槽14和第二周向槽16以相同的槽寬度、而且相同的槽 深度形成,胎面部12相對于赤道面CL為線對稱。
[0029] 此外,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兩條第一周向槽14、以及兩條第二周向槽 16共計(jì)四條周向槽在輪胎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多在比 第二周向槽16靠輪胎寬度方向形成左右一對第三周向槽。另外也可以反過來,減少輪胎周 向槽的條數(shù)而僅形成一對第一周向槽14。并且,也可以沿赤道面CL形成在輪胎周向上延伸 的周向主槽。另外,也可以相對于赤道面CL為非對稱。并且,第一周向槽14和第二周向槽 16也可以以不同的槽寬度或者不同的槽深度形成。
[0030] 胎面部12具備第二陸部18以及第一陸部20,該第二陸部18由一對第一周向槽 14劃分且位于輪胎寬度方向中央部,該第一陸部20由第一周向槽14和第二周向槽16劃分 且比第二陸部18靠輪胎寬度方向外側(cè)。另外,在比第二周向槽16靠輪胎寬度方向外側(cè)設(shè) 有肩部22。
[0031] 在此,在第二陸部18的輪胎寬度方向的兩壁面18A,形成有作為第二凹部的切口 部24。切口部24在輪胎周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 在輪胎周向上以等間隔形成有24個切口部24。此外,在圖1中,由于僅圖示了第二陸部18 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二陸部18的兩端部分別圖示了 13個切口部24。此外,也可以以不等 間隔形成切口部24。在此,切口部24在輪胎周向上形成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在本實(shí)施方式 中,形成于一方壁面18A的切口部24和形成于另一方壁面18A的切口部24在輪胎周向上 相互不同地形成。
[0032] 如圖2所示,切口部24以在輪胎寬度方向上切除第二陸部18的壁面18A的方式形 成。另外,切口部24在輪胎徑向上從第一周向槽14的槽底形成至第二陸部18的表面(踏 面),并向第二陸部18的表面(踏面)開口。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切口部24的開口部24A在 俯視時成為大致三角形狀,該大致三角形狀從第二陸部18的端部朝向中央部而成為窄幅, 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形狀。例如,也可以將開口部24A形成為半圓狀、橢圓狀。
[0033] 如圖1所示,在第一陸部20的輪胎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且在輪胎周向上隔開間隔 地形成有作為第一凹部的切口部26。切口部26形成為與在第二陸部18形成的切口部24 相同的形狀,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在輪胎周向上等間隔地形成有8個。此外,在 圖1中,由于僅圖示了第一陸部20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一陸部20的兩端部分別圖示了 2個 或3個切口部26。
[0034] 在此,切口部26在輪胎周向上形成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在此所說的在輪胎周向上 相互不同的位置是表示,在將形成于第一陸部20的切口部26投影于輪胎寬度方向上時,切 口部26彼此相互不重疊的位置。因此,形成于第二陸部18的切口部24和形成于第一陸部 20的切口部26也可以形成于輪胎周向上相同的位置。另外,形成于第二陸部18的切口部 24和形成于肩部22的切口部28也可以形成于輪胎周向上相同的位置。
[0035] 在肩部22的第二周向槽16側(cè)的壁面22A形成有切口部28。切口部28的形狀是 與第二陸部18的切口部24、以及第一陸部20的切口部26相同的形狀,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作 為一個例子,在輪胎周向上以等間隔形成有12個切口部28。此外,在圖1中,由于僅圖示了 肩部22的一部分,因此圖示了 6個切口部28。
[0036](作用)
[0037] 接著,對本實(shí)施方式的輪胎10的作用進(jìn)行說明。在本實(shí)施方式的輪胎10中,在第 一陸部18的壁面18A形成有切口部24,在第一陸部20的第一周向槽14側(cè)的壁面20A以及 第二周向槽16側(cè)的壁面20B形成有切口部26。另外,在肩部22的第二周向槽16側(cè)的壁面 22A形成有切口部28。因此,通過這些切口部24、切口部26、以及切口部28來使第二陸部 18、第一陸部20以及肩部22的表面積增加。由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而能夠提高輪胎 10的冷卻效果。
[0038] 另外,通過切口部24、切口部26以及切口部28來緩和作用于第二陸部18、第一陸 部20以及肩部22的張力。即、與未形成切口部24的狀態(tài)相比,第二陸部18的兩端部容易 向輪胎周向側(cè)變形。由此,作用于第二陸部18的端部的剪切變形減少且能夠抑制發(fā)熱。對 于第一陸部20、肩部22也相同。另外,通過緩和張力,能夠減少輪胎10的磨損量而提高耐 久性。
[0039] 并且,形成于第二陸部18的兩端部的切口部24形成于輪胎周向上相互不同的位 置,因此能夠抑制輪胎10的周向的溫度不均。即、在第二陸部18的兩端部,且在輪胎周向 的相同位置形成切口部24的情況下,存在僅冷卻形成有切口部24的部分的輪胎10而在輪 胎周向產(chǎn)生溫度不均的情況。因此,如本實(shí)施方式的輪胎10那樣,如果在輪胎周向上相互 不同地形成切口部24,則能夠抑制在輪胎周向上產(chǎn)生溫度不均。
[0040] 此外,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切口部24從第一周向槽14的槽底形成至第二陸部18的 表面(踏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僅切除第一周向槽14的槽底的附近而不向第二陸 部18開口的切口部24。但是,使切口部24向第二陸部18的表面(踏面)開口會在輪胎周 向上分割第二陸部18的兩端部的踏面,因此能夠減少剪切變形。另外,如果相對于第一周 向槽14的槽深度H在0. 5HfhfH的范圍形成切口部24的輪胎徑向的切口深度h,則能 夠進(jìn)一步提高在輪胎周向上分割第二陸部18的效果。對于切口部26以及切口部28也相 同。此外,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成為h=H。
[0041]另外,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在將第二陸部18的輪胎寬度方向的端部的曲率半徑設(shè)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