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輪胎防滑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用于車輛輪胎,尤其是汽車輪胎防滑的裝置。
車輛在泥地、雪地和有水的路面上行駛時,由于輪胎與路面摩擦系數(shù)下降,容易使輪胎產(chǎn)生打滑而導致交通事故。長期以來,人們解決這一問題一般采用在輪胎上纏繞鐵鏈的辦法(例如中國專利申請88214766、88217202)。然而這種辦法在解決防滑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如下問題鐵鏈重量大,裝拆不方便,容易損壞路面和輪胎,而且在行駛中產(chǎn)生很大的震動和噪音。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輪胎防滑器,它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止輪胎在泥地、雪地和有水的路面上打滑,同時可以實現(xiàn)裝拆方便,不損傷路面和輪胎,在行駛中不增加震動和噪音。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輪胎防滑器包括防滑部分和安裝部分,防滑部分由一套聚氨酯防滑帶構成,這套聚氨酯防滑帶的數(shù)量由以下公式?jīng)Q定L×80%≥n·B≥L×35%式中L為車輛輪胎外沿周長,n為防滑帶數(shù)量,B為防滑帶寬度;
(上述公式主要是為了保證防滑帶在輪胎上有足夠的覆蓋率,同時又不影響防滑帶的安裝)聚氨酯防滑帶的外表面有防滑齒槽,兩端有與安裝部分聯(lián)結的接頭;安裝部分由兩套與聚氨酯防滑帶數(shù)量相同的卡頭構成;每套卡頭中卡頭與卡頭之間有可拆卸的連接構件。使用時,首先將聚氨酯防滑帶罩在車輛輪胎上,防滑帶內表面與車輛輪胎外表面接觸,然后利用每套卡頭上的可拆卸聯(lián)接構件使每套卡頭相互連接在一起,將聚氨酯防滑帶緊固在輪胎外周。這樣,聚氨酯防滑帶利用其本身的高摩擦性質和其外表面的防滑齒槽增大與路面的摩擦力,防止輪胎打滑。拆卸時,只需在每套可拆卸連接構件中拆開一個或幾個,然后將防滑帶從輪胎上拿下即可。
本發(fā)明與普通輪胎相比,具有較好的防滑性能,車輛制動測試結果表明,裝有本發(fā)明防滑器的車輛,在雪地和泥溞路面上可縮短制動距離50%以上。
本發(fā)明與鐵鏈式防滑裝置相比,由于其主要構件的比重比鐵要小得多,因而整個裝置重量輕,安裝省力;本發(fā)明不需要將防滑部分纏繞在輪胎上,只需將防滑部分覆蓋在輪胎上,而且?guī)в袑iT的連接構件,因而裝拆方便;本發(fā)明聚氨酯防滑帶本身硬度低而且有一定的彈性,因而使用時不會損傷路面和輪胎,同時不增加震動和噪音。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予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安裝后的正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3是圖1中M-M剖面圖;
圖4是本實施例卡頭及可拆卸連接機構的示意圖;
圖5是圖4中P-P剖視圖(放大);
圖6是圖4中N-N剖面圖;
圖7是本實施例聚氨酯防滑帶的正視圖;
圖8是圖7中A-A剖視圖;
圖9是圖7中B-B剖面圖;
圖10是本實施例襯墊的正視圖;
圖11是圖10中Q-Q剖視圖;
圖12是圖10中R-R剖面圖;
圖13是可拆卸連接機構第二種形式的示意圖;
圖14是圖13中一種連桿示意圖;
圖15是圖13中另一種連桿的示意圖(圖13中未畫出);
圖16是第三種可拆卸連接機構的一種連桿的示意圖。
參見圖1、2、3,輪胎防滑器包括防滑部分和安裝部分,防滑部分由一套聚氨酯防滑帶(1)構成。根據(jù)輪胎直徑的不同,在輪胎上安裝的防滑帶數(shù)量不同,隨著輪胎直徑的增加,安裝的防滑帶的數(shù)量增加。按照前面所列公式,本實施例系用于吉普車輪胎的防滑器,防滑帶寬度為7.5厘米,數(shù)量為12個。安裝部分由兩套分別為12個的卡頭(2)構成。防滑帶(1)的內表面有襯墊(15)。設置襯墊可以減少防滑帶的厚度而節(jié)約聚氨酯材料。
參見圖7、8、9,聚氨酯防滑帶(1)的外表面有防滑齒槽(3)。防滑齒槽(3)包括與防滑帶縱向軸線平行并且其斷面呈折線狀的溝槽(4)、半圓頭凸塊(5)和“人”字形筋條(6)。聚氨酯防滑帶(1)的兩端有與卡頭(2)相連的接頭(7),接頭(7)上帶有凸齒(13),該凸齒能加強接頭(7)與卡頭(2)之間的聯(lián)結。防滑帶的內表面帶有凸臺(14)。上述構件及防滑帶基體可用熱塑聚氨酯制為一體。
參見圖4、5、6,卡頭(2)帶有鋼制內夾板(9)和外夾板(8)。內外夾板(9、8)之間夾住防滑帶(7)。內外夾板可用螺栓(11)聯(lián)結。為了增強夾持效果,內夾板(9)、接頭(7)和外夾板(8)三者再用螺栓(10)聯(lián)結??^(2)之間用U形螺栓(12)聯(lián)結,卡頭(2)上設有安裝螺栓(12)的孔。
參見圖10、11、12,襯墊(15)帶有容納防滑帶凸臺(14)的孔(17)。襯墊(15)有一個與防滑帶(1)內表面(19)(參見圖9)相適應的表面(18)。襯墊(15)可用橡膠制成,其寬度大于防滑帶的寬度,這樣可以對防滑、防震、防噪音起輔助作用。
使用時,先將聚氨酯防滑帶(1)罩在車輛輪胎(20)上(參見圖1、2、3),防滑帶(1)內表面通過襯墊(15)與車輛輪胎(20)的外表面接觸,然后用U形螺栓(12)將每套卡頭(2)連接在一起,這樣,聚氨酯防滑帶(1)便可緊固在輪胎(20)的外周。拆卸時,只需松開U形螺栓(12),然后取下聚氨酯防滑帶(1)即可,十分方便。
本發(fā)明可拆卸連接機構還可以選用以下二種形式1.參見圖13、14、15,每套卡頭(2)中可拆卸的連接構件為一套連桿(24),連桿(24)兩端有彎頭,彎頭上固定一個尺寸大于連桿外徑的卡片(21)??^(2)上有可穿入卡片的孔(22),該孔連有一個可容納連桿彎頭而不能穿入卡片(21)的長孔(23)。一套連桿(24)中至少有一個連桿(25)中間斷開,斷開的兩端分別開有互相反向的螺紋(26、27)。有一內螺紋管(28)與該互相反向的螺紋配合,將斷開的連桿連接在一起(參見圖15)。內螺紋管(28)的外周橫截面可制成方形或正六邊形,便于扳手擰動。裝拆防滑器時,只需擰動內螺紋管(28),便可將連桿(24、25)裝上卡頭(2)或從卡頭(2)上取下,從而安裝或拆卸輪胎防滑器。
2.參見圖16,每套卡頭中可拆卸的連接構件為一套連桿,這套連桿中至少有一根連桿(29)一端帶有一彎頭,彎頭上固定一個尺寸比連桿外徑大的卡片(21),該連桿(29)的另一套帶有螺紋,該端還滑套一個滑動構件(30),該滑動構件(30)帶有一個卡片(21),在滑動構件外端的連桿螺紋上配置螺母(31)。其余的連桿兩端均帶有彎頭,彎頭上固定有尺寸大于連桿外徑的卡片(同圖14所示)??^上有可穿入卡片的孔,該孔連有一可容納連桿彎頭而不能穿入卡片的長孔(同圖13所示)。使用該連接機構時,只需擰動螺母(31),便可將連桿裝上卡頭或從卡頭上取下,從而安裝或拆卸輪胎防滑器。
權利要求
1.用于車輛輪胎,尤其是汽車輪胎的輪胎防滑器,包括防滑部分和安裝部分,其特征在于A.防滑部分由一套聚氨酯防滑帶構成,這套聚氨酯防滑帶的數(shù)量由以下公式?jīng)Q定L×80%≥n·B≥L×35%式中L為車輛輪胎外沿周長,n為防滑帶數(shù)量,B為防滑帶寬度;B.聚氨酯防滑帶的外表面有防滑齒槽,兩端有與安裝部分聯(lián)結的接頭;C.安裝部分由兩套與防滑帶數(shù)量相等的卡頭構成,每套卡頭中卡頭與卡頭之間有可拆卸的連接構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器,其特征在于聚氨酯防滑帶的防滑齒槽包括與防滑帶縱向軸線平行并且其斷面呈折線狀的溝槽、半圓頭凸塊和“人”字形筋條。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滑器,其特征在于卡頭與卡頭之間可拆卸的連接構件為U形螺栓,卡頭上設置有安裝螺栓的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防滑器,其特征在于每套卡頭中可拆卸的連接構件為一套連桿,連桿兩端有彎頭,彎頭上固定一個尺寸大于連桿外徑的卡片;卡頭上有可穿入卡片的孔,該孔連有一可容納連桿彎頭而不能穿入卡片的長孔;一套連桿中至少有一個連桿中間斷開,斷開的兩端分別開有互相反向的螺紋,有一內螺紋管與該互相反向的螺紋配合,將斷開的連桿連接在一起。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滑器,其特征在于每套卡頭中可拆卸的連接構件為一套連桿;這套連桿中至少有一根連桿一端帶有一個彎頭,彎頭上固定有一個尺寸比連桿外徑大的卡片,該連桿的另一端帶有螺紋,該端還滑套一個滑動構件,該滑動構件帶有一個卡片,在滑動構件外端的連桿螺紋上配置螺母;其余的連桿兩端均帶有彎頭,彎頭上固定有尺寸大于連桿外徑的卡片;卡頭上有可穿入卡片的孔,該孔連有一可容納連桿彎頭而不能穿入卡片的長孔。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滑器,其特征在于防滑帶內表面有襯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器,其特征在于防滑帶的內表面有凸臺,襯墊有容納所述凸臺的孔和一個與防滑帶內表面相適應的表面。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器,其特征在于襯墊的寬度大于防滑帶的寬度。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用于車輛輪胎,尤其是汽車輪胎防滑的裝置,其防滑部分由一套聚氨酯防滑帶構成。防滑帶的外表面有防滑齒槽,兩端有與安裝部分相連的接頭,安裝部分由兩套與防滑帶數(shù)量相同的卡頭構成,每套卡頭中卡頭與卡頭之間可拆卸連接構件,卡頭與防滑帶的接頭聯(lián)接在一起。本發(fā)明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止輪胎在泥地、雪地和有水的路面上打滑,同時可以實現(xiàn)裝拆方便、不損傷路面和輪胎,在行駛中不增加震動和噪音。
文檔編號B60C27/06GK1071627SQ9110990
公開日1993年5月5日 申請日期1991年10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10月21日
發(fā)明者顧哲瑞, 顧巖 申請人:顧哲瑞, 顧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