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四輪驅動車輛包括:一對主驅動輪,驅動力源的動力通常被傳遞到主驅動輪;一對從動輪,根據(jù)行駛狀態(tài),驅動力源的動力被傳遞到從動輪;動力傳遞軸,其將驅動力源的動力傳遞到從動輪;差速齒輪,其被連接到從動輪的車軸;齒圈,其設置在動力傳遞軸和差速齒輪之間;切換機構,其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和兩輪驅動狀態(tài)之間切換,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中,動力從驅動力源被傳遞到動力傳遞軸,而在兩輪驅動狀態(tài)中,動力從驅動力源到動力傳遞軸的傳遞被中斷;和雙向離合器,其設置在齒圈和差速齒輪之間,雙向離合器在傳遞狀態(tài)和中斷狀態(tài)之間切換,在傳遞狀態(tài)中,動力在動力傳遞軸和從動輪之間傳遞,而在中斷狀態(tài)中,動力在動力傳遞軸和從動輪之間的傳遞被中斷。
【專利說明】四輪驅動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能夠根據(jù)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在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之間切換的四輪驅動車輛。
【背景技術】
[0002]日本專利申請公報N0.2011-255846 (JP2011-255846A)描述了一種這樣的四輪驅動車輛,該四輪驅動車輛通過使設置在傳動軸的輸入側上的接合中的離合器分離并且釋放設置在傳動軸的輸出側上的扭矩聯(lián)接器的連接而使傳動軸停止旋轉,以便減小當在兩輪驅動中時由于傳動軸的旋轉引起的驅動損失。
[0003]扭矩聯(lián)接器設置在將后輪聯(lián)接到后差速器的驅動軸上,并且通過調節(jié)傳遞扭矩而允許/中斷在后輪和傳動軸之間的動力傳遞。
【發(fā)明內容】
[0004]關于在JP2011-255846A中描述的四輪驅動車輛,扭矩聯(lián)接器具有多個盤形離合器或者電磁離合器和凸輪機構等,從而整個設備最終成為復雜的結構。
[0005]用于允許/中斷動力傳遞(即,連接/斷開動力)的兩種已知的設備是所謂的雙向離合器和所謂的單向離合器。通過替代扭矩聯(lián)接器地使用這些離合器,整個設備能夠是更加緊湊的,并且使用機械離合器還消除了對于復雜的控制的需要。
[0006]然而,當雙向離合器替代扭矩聯(lián)接器設置在驅動軸上時,例如,由于在驅動軸和后差速器之間的轉速差,雙向離合器暫時地將會轉變到動力傳遞中斷狀態(tài)中。此時,因為不再存在任何負載,所以后差速器的在雙向離合器側上的旋轉元件將關于車輪反向旋轉。結果,雙向離合器將最終轉變回動力傳遞允許狀態(tài)中,從而在后輪和傳動軸之間的動力傳遞可能是不能夠被中斷的。
[0007]因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四輪驅動車輛,該四輪驅動車輛即使當在兩輪驅動中時中斷動力傳遞的結構是簡單并且緊湊的時、也能夠適當?shù)刂袛鄤恿鬟f。
[0008]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種四輪驅動車輛,該四輪驅動車輛包括一對主驅動輪、一對從動輪、動力傳遞軸、差速齒輪、齒圈、切換機構和雙向離合器。該一對主驅動輪是驅動力源的動力所傳遞到的輪子。該一對從動輪是根據(jù)四輪驅動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驅動力源的動力所傳遞到的輪子。動力傳遞軸將驅動力源的動力傳遞到從動輪。差速齒輪被連接到從動輪的車軸。齒圈設置在動力傳遞軸和差速齒輪之間。切換機構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和兩輪驅動狀態(tài)之間切換。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中,動力從驅動力源被傳遞到動力傳遞軸。在兩輪驅動狀態(tài)中,動力從驅動力源到動力傳遞軸的傳遞被中斷。雙向離合器設置在齒圈和差速齒輪之間。雙向離合器在傳遞狀態(tài)和中斷狀態(tài)之間切換。在傳遞狀態(tài)中,動力在動力傳遞軸和從動輪之間傳遞。在中斷狀態(tài)中,動力在動力傳遞軸和從動輪之間的傳遞被中斷。
[0009]根據(jù)該結構,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該方面的四輪驅動車輛中,連接/斷開機構由雙向離合器形成,從而當在兩輪驅動中時用于中斷動力傳遞的結構能夠是簡單和緊湊的。[0010]而且,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上述方面的四輪驅動車輛中,連接/斷開機構設置在齒圈和從動輪側上的差速齒輪之間,從而與雙向離合器設置在車軸上時相比,在動力傳遞被中斷時,動力傳遞能夠被更加適當?shù)刂袛喽鴽]有將反向旋轉從差速齒輪輸入到雙向離合器。
[0011]在上述四輪驅動車輛中,主驅動輪可以是后輪,并且從動輪可以是前輪。而且,與齒圈嚙合的動力傳遞軸的齒輪的齒數(shù)比可以小于設置在動力傳遞軸的后輪側端部上的齒輪的齒數(shù)比。
[0012]因此,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即使當在兩輪驅動中時中斷動力傳遞的結構是簡單和緊湊的時、也能夠適當?shù)刂袛鄤恿鬟f的四輪驅動車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將在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特征、優(yōu)點以及技術和工業(yè)意義,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0014]圖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四輪驅動車輛的框圖;
[0015]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雙向離合器的局部截面視圖;
[0016]圖3是示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雙向離合器的操作的視圖,其中圖3A是示出中斷狀態(tài)的視圖、圖3B是示出向前驅動狀態(tài)的視圖,而圖3C是示出反向驅動狀態(tài)的視圖;
[0017]圖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雙向離合器與后驅動齒輪和差速器箱的連接結構的視圖;
[0018]圖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四輪驅動車輛的變型實例的框圖;
[0019]圖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四輪驅動車輛的另一個變型實例的框圖;并且
[0020]圖7是示意性地示出雙向離合器與后驅動齒輪和差速器箱的連接結構的修改實例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例實施例的四輪驅動車輛。
[0022]如在圖1中所示,四輪驅動車輛I是基于前發(fā)動機前驅動型車輛的四輪驅動車輛,并且能夠根據(jù)行駛狀態(tài)、在前輪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之間切換。四輪驅動車輛I包括用作驅動力源的發(fā)動機2、變速驅動橋3、傳輸機構4、傳動軸5、后驅動齒輪6、后差速齒輪7、一對即左和右前輪9L和9R、一對即左和右后輪IOL和10R,和雙向離合器12。
[0023]四輪驅動車輛I還包括作為用于控制整個四輪驅動車輛I的車輛電子控制單元的ECU (電子控制單元)100。驅動力源不限于內燃機諸如發(fā)動機2,并且還可以是電動機,或者與內燃機組合使用的電動機。
[0024]變速驅動橋3包括具有差速器箱31a的前差速器31,和未示出的傳動機構。前差速器31經(jīng)由未示出的傳動機構連接到發(fā)動機2,并且還連接到前輪9L和9R與傳輸機構4。
[0025]變速驅動橋3根據(jù)四輪驅動車輛I的行駛狀態(tài)、基于速度比改變由發(fā)動機2產生的旋轉速度和動力(在下文中被稱作“扭矩”)。已經(jīng)由變速驅動橋3改變的發(fā)動機2的旋轉速度和扭矩然后經(jīng)由前差速器31傳遞到前輪9L和9R與傳輸機構4。
[0026]前輪9L和9R被連接到前差速器31并且形成發(fā)動機2的扭矩通常被傳遞到的主驅動輪。前輪9L和9R被從發(fā)動機2經(jīng)由前差速器31傳遞的扭矩驅動。
[0027]傳輸機構4包括:輸出部件41,該輸出部件以能夠與差速器箱31a—起地旋轉的方式連接到該差速器箱31a ;傳輸齒圈42,該傳輸齒圈連接到輸出部件41 ;和切換裝置43,該切換裝置43切換輸出部件41與傳輸齒圈42的連接狀態(tài)。
[0028]傳輸齒圈42與傳動軸5的準雙曲面齒輪5a嚙合。輸出部件41經(jīng)由前差速器31連接到發(fā)動機2。
[0029]切換裝置43是被構造成能夠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和兩輪驅動狀態(tài)之間切換的兩輪驅動/四輪驅動切換機構,在該四輪驅動狀態(tài)中,扭矩從發(fā)動機2被傳遞到傳動軸5,而在該兩輪驅動狀態(tài)中,該扭矩傳遞被中斷。
[0030]控制離合器諸如濕式多片式離合器例如可以被用作切換裝置43。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能夠通過電子控制改變在輸出部件41和傳輸齒圈42之間傳遞的扭矩的所謂的電子控制聯(lián)接裝置被用作切換裝置43。
[0031]通過響應于來自E⑶100的命令信號驅動致動器,切換裝置43切換輸出部件41和傳輸齒圈42的連接狀態(tài),從而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和兩輪驅動狀態(tài)之間切換。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切換裝置43能夠被視為本發(fā)明的切換機構的實例。
[0032]以該方式構造的傳輸機構4以直角改變從變速驅動橋3輸出的扭矩,并且將該扭矩傳遞到傳動軸5。
[0033]傳動軸5被構造成將發(fā)動機2的扭矩傳遞到后輪10L和10R的動力傳遞軸。傳動軸5包括固定到前端部分的準雙曲面齒輪5a和固定到后端部分的驅動小齒輪5b。驅動小齒輪5b與后驅動齒輪6嚙合。
[0034]后輪10L和10R是從動輪,該從動輪被連接到后驅動齒輪6,并且根據(jù)四輪驅動車輛1的行駛狀態(tài)發(fā)動機2的扭矩被傳遞到該從動輪。從傳輸機構4傳遞到傳動軸5的扭矩經(jīng)由后驅動齒輪6和后差速齒輪7被傳遞到后輪10L和10R。
[0035]后驅動齒輪6由齒圈形成并且設置在傳動軸5和后差速齒輪7之間。后驅動齒輪6與驅動小齒輪5b嚙合。
[0036]后差速齒輪7連接到后輪10L和10R的驅動軸8L和8R。而且,后差速齒輪7經(jīng)由雙向離合器12連接到后驅動齒輪6。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后差速齒輪7能夠被視為本發(fā)明的差速齒輪的實例,并且驅動軸8L和8R能夠被視為本發(fā)明的車軸的一個實例。
[0037]雙向離合器12設置在后驅動齒輪6和后差速齒輪7之間。雙向離合器12被構造成能夠在傳遞狀態(tài)和中斷狀態(tài)之間切換,在該傳遞狀態(tài)中,扭矩在傳動軸5與后輪10L和10R之間傳遞,在該中斷狀態(tài)中,扭矩傳遞被中斷。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的雙向離合器12能夠被視為本發(fā)明的連接/中斷機構的實例。將在以后詳細描述該雙向離合器12。
[0038]E⑶100包括CPU (中央處理單元)、存儲固定數(shù)據(jù)的ROM (只讀存儲器)、暫時存儲數(shù)據(jù)的RAM (隨機訪問存儲器)、由可再寫非易失存儲器形成的EEPR0M (注冊商標:電可擦寫和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和輸入/輸出接口電路(I/F)。該ECU100全面地控制四輪驅動車輛1。
[0039]E⑶100被連接到切換裝置43,并且基于從各種傳感器輸入的信息驅動切換裝置43的致動器,所述傳感器檢測四輪驅動車輛1的行駛狀態(tài)。
[0040]例如,當基于來自各種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確定需要四輪驅動行駛時,諸如當在筆直地行進時要求加速時或者當起步時,E⑶100驅動致動器從而將切換裝置43置于四輪驅動狀態(tài)中。
[0041]在另一方面,當基于各種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確定不需要四輪驅動行駛時,諸如當行駛通過城市區(qū)域等時以穩(wěn)態(tài)速度行進時,或者當以相對小的加速度起步時(即,當以緩慢的加速度起步時),ECU100停止驅動致動器從而將切換裝置43置于兩輪驅動狀態(tài)中。
[0042]可以設置駕駛員能夠用來適當?shù)剡x擇兩輪驅動行駛和四輪驅動行駛的切換開關或者切換桿等,并且ECU100可以基于來自切換開關或者切換桿的輸入信號驅動切換裝置43的致動器。
[0043]接著,將參考圖2和圖3描述雙向離合器12的詳細結構和操作。
[0044]如在圖2中所示,雙向離合器12是簡單的機械雙向離合器,該雙向離合器被構造成能夠在怠速旋轉或者沿著向前和反向方向這兩個方向驅動之間切換,并且能夠選擇三個狀態(tài),即,中斷狀態(tài)、向前驅動狀態(tài)和反向驅動狀態(tài)中的任何一個狀態(tài)。該雙向離合器12具有大扭矩容量,尺寸緊湊,并且還不要求專門的控制。
[0045]雙向離合器12包括內圈13、外圈14、輥子15、保持器16,和切換板17。
[0046]內圈13被連接到后驅動齒輪6(見圖1),并且多個凸輪表面13a形成在內圈13的外周邊表面上。外圈14沿徑向布置在內圈13外部,并且被連接到后差速齒輪7的差速器箱7a (見圖1)。多個棍子15沿著周向方向設置在內圈13和外圈14之間。
[0047]保持器16沿著周向方向以等距的間隔保持該多個輥子15。更具體地,保持器16利用設置在保持器凹座16a中的板簧16b將每個輥子15保持在保持器凹座16a中。
[0048]切換板17在一端處固定到設置在車輛主體上的靜止部件la。而且,切換板17被未示出的波形彈簧朝著保持器16推動。因此,切換板17沿著與內圈13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保持器16施加阻力。容納后差速齒輪7等的差速器載體是靜止部件la的一個實例。
[0049]如在圖3A中所示,關于雙向離合器12,當旋轉不被施加到內圈13時,每個輥子15被板簧16b保持在對應的凸輪表面13a的沿著周向方向的中心。
[0050]此時,因為棍子15的直徑小于在凸輪表面13a的沿著周向方向的中心和外圈14的內周邊表面之間的間隔,所以輥子15并不接觸外圈14。因此,雙向離合器12被置于內圈13和外圈14獨立地旋轉(怠速地旋轉)的中斷狀態(tài)中,從而扭矩不在內圈13和外圈14之間傳遞。
[0051]同時,如在圖3B中所示,關于雙向離合器12,當旋轉被施加到內圈13時,在內圈13和保持器16之間出現(xiàn)相位差,從而輥子15移動到由凸輪表面13a的周向端部部分和外圈14的內周邊表面兩者形成的楔形體之一中。
[0052]此時,如果內圈13的旋轉速度Ni比外圈14的旋轉速度No快(SP,Ni >No),則輥子15將嵌入(S卩,楔入)楔形體中,因此使得扭矩能夠在內圈13和外圈14之間傳遞。當四輪驅動車輛1反向行駛時,輥子15沿著相反方向移動并且楔入另一個楔形體中,如在圖3C中所示,因此類似地使得扭矩能夠在內圈13和外圈14之間傳遞。
[0053]而且,關于雙向離合器12,當在圖3B和3C所示狀態(tài)中,S卩,在傳遞狀態(tài)中內圈13的旋轉速度Ni低于外圈14的旋轉速度No (即,Ni < No)時,棍子15從楔形體離開并且進入圖3A所示狀態(tài)中,使得內圈13和外圈14獨立地旋轉(怠速地旋轉),即,雙向離合器12被置于中斷狀態(tài)中。
[0054]接著,將參考圖4描述雙向離合器12和后驅動齒輪6與差速器箱7a的連接結構。
[0055]如在圖4中所示,關于雙向離合器12,外圈14 (見圖2)經(jīng)由連接部件7b—體地固定到差速器箱7a。而且,內圈13 (見圖2)經(jīng)由連接部件6a和6b—體地固定到后驅動齒輪6。連接部件6a和連接部件6b在凸緣部分處連接到一起。而且,連接部件6a和6b被在后驅動齒輪6的兩側上(B卩,夾持后驅動齒輪6)的一對軸承支撐。因此,即使利用雙向離合器12設置在后驅動齒輪6和后差速齒輪7之間的結構,后驅動齒輪6也能夠被穩(wěn)定地支撐。連接部件6a和連接部件6b是分離體,但是它們還可以被形成為一體。
[0056]以該方式,關于根據(jù)該示例性實施例的雙向離合器12,外圈14 (見圖2)被固定到差速器箱7a,而內圈13 (見圖2)被固定到后驅動齒輪6,從而外圈14與差速器箱7a—起旋轉,并且內圈13與后驅動齒輪6—起旋轉。
[0057]接著,將描述根據(jù)該示例性實施例的雙向離合器12的操作。
[0058]首先,當四輪驅動車輛I處于四輪驅動狀態(tài)中時,由于傳動軸5的旋轉,內圈13的旋轉速度比外圈14的旋轉速度快(即,Ni >No)。因此,如在圖3B中所示,雙向離合器12被置于輥子15嵌入(B卩,楔入)在楔形體中的傳遞狀態(tài)中,并且扭矩從內圈13被傳遞到外圈
14。即,傳動軸5的旋轉被傳遞到后輪IOL和IOR并且四輪驅動狀態(tài)得以維持。差速齒輪傳動比和在驅動小齒輪5b和后驅動齒輪6之間的齒數(shù)比等被設為適當?shù)淖畲笾?,使得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中后驅動齒輪6的旋轉速度將比差速器箱7a的旋轉速度快。結果,Ni大于No(SP,Ni > No)的狀態(tài)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中得以維持。
[0059]繼續(xù)地,當切換裝置43使得輸出部件41和傳輸齒圈42的連接狀態(tài)是脫離狀態(tài)從而兩輪驅動狀態(tài)得以建立時,在輸出部件41和傳輸齒圈42之間的動力傳遞被中斷,從而在此之前一直旋轉的傳動軸5的旋轉速度降低。
[0060]結果,隨著傳動軸5的旋轉速度降低,內圈13的旋轉速度變得低于外圈14的旋轉速度(即,Ni < No)。因此,雙向離合器12轉變到輥子15從楔形體離開的中斷狀態(tài)。S卩,傳動軸5從后輪IOL和IOR被斷開。因此,因為傳動軸5完全從后輪IOL和IOR與發(fā)動機2側兩者斷開,所以傳動軸5停止旋轉。
[0061]以該方式,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只是通過將切換裝置43切換到中斷狀態(tài),雙向離合器12的操作就能夠使得在兩輪驅動狀態(tài)中傳動軸5的旋轉停止。當在兩輪驅動中時停止傳動軸5的旋轉能夠提高燃料效率。
[0062]如上所述,在根據(jù)該示例性實施例的四輪驅動車輛I中,能夠根據(jù)在內圈13和外圈14之間的旋轉速度差在中斷狀態(tài)和傳遞狀態(tài)之間自動地切換的雙向離合器12被用作當在兩輪驅動中時用于使旋轉元件諸如傳動軸5停止的裝置,從而當在兩輪驅動中時用于中斷動力傳遞的結構能夠是簡單和緊湊的。
[0063]而且,關于根據(jù)該示例性實施例的四輪驅動車輛1,雙向離合器12設置在后驅動齒輪6和后差速齒輪7之間,從而與當雙向離合器12設置在驅動軸上時相比較,在動力傳遞被中斷時動力傳遞能夠被更適當?shù)刂袛喽鴽]有將反向旋轉從后差速齒輪7輸入到雙向尚合器12。
[0064]而且,四輪驅動車輛I不是與滑移相關聯(lián)的傳統(tǒng)的控制離合器設置在驅動軸上的結構,從而諸如根據(jù)當控制離合器設置在驅動軸上時發(fā)生的后差速齒輪的扭矩偏置比率(TBR)的前后扭矩分配量的變化的問題將不發(fā)生。
[0065]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了雙向離合器12被用作本發(fā)明的連接/斷開機構的實例,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制輪桿型或者凸輪型單向離合器等還可以被用作連接/斷開機構的一部分。
[0066]而且,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簡單的機械雙向離合器被用作雙向離合器12,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還可以使用機械滾柱離合器已經(jīng)與電磁體組合的雙向離合器。在該情形中,能夠通過利用ECU100控制電磁體的開和關而控制在驅動狀態(tài)和怠速旋轉狀態(tài)之間的切換。
[0067]而且,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了本發(fā)明被應用于使用由電子控制聯(lián)接裝置形成的切換裝置43作為兩輪驅動/四輪驅動切換機構的四輪驅動車輛1的實例,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在圖5中所示,本發(fā)明還可以被應用于包括由同步器機構形成的切換裝置53作為兩輪驅動/四輪驅動切換機構的四輪驅動車輛50。
[0068]在該情形中,利用套筒進行兩輪驅動狀態(tài)和四輪驅動狀態(tài)之間的切換,該套筒響應于來自E⑶100的命令信號通過致動器的驅動移動。而且,在該四輪驅動車輛50中,控制離合器54設置在傳動軸5上。能夠通過響應于來自E⑶100的命令信號驅動電磁致動器55來調節(jié)分配到后輪10L和10R的扭矩量的電子控制聯(lián)接裝置可以被用作控制離合器54。
[0069]當在傳輸機構4中不存在用于安裝控制離合器的空間時,四輪驅動車輛50的這種結構是有用的。
[0070]而且,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了本發(fā)明被應用于前發(fā)動機前驅動型四輪驅動車輛1的實例,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本發(fā)明還可以被應用于諸如圖6所示前發(fā)動機后驅動型四輪驅動車輛60。
[0071]如在圖6中所示,關于四輪驅動車輛60,傳動軸5的旋轉經(jīng)由傳動機構61被傳遞到前傳動軸62。傳遞到前傳動軸62的旋轉從準雙曲面齒輪62a經(jīng)由前驅動齒輪(齒圈)63、前差速齒輪64和驅動軸11L和11R被傳遞到前輪9L和9R。而且,控制離合器65在傳動機構61上被設置成兩輪驅動/四輪驅動切換機構。能夠通過響應于來自E⑶100的命令信號驅動電磁致動器66來調節(jié)分配到前輪9L和9R的扭矩量分的電子控制聯(lián)接裝置可以被用作控制離合器65。在四輪驅動車輛60中,前輪9L和9R形成從動輪而后輪10L和10R形成主驅動輪。
[0072]而且,在圖6所示四輪驅動車輛60中,雙向離合器12設置在前驅動齒輪63和前差速齒輪64之間。連接結構和雙向離合器12等的結構與它們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相同,從而將省略其說明。
[0073]而且,關于四輪驅動車輛60,由于與當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中轉動時具有較小轉動半徑的后輪10L和10R側相結合地驅動的前傳動軸62的操作,可以存在前差速齒輪64側的旋轉比在前驅動齒輪63側上的旋轉更快的時間。在該情形中,存在出現(xiàn)由于雙向離合器12的操作扭矩不能夠從前驅動齒輪63被傳遞到前差速齒輪64的問題的可能性。因此,關于四輪驅動車輛60,為了消除該問題,使得準雙曲面齒輪62a的齒數(shù)比小于驅動小齒輪5b的齒數(shù)比。結果,前驅動齒輪63的旋轉變得更快,并且扭矩能夠被傳遞到前差速齒輪64。
[0074]而且,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和變型實例中,描述了電子控制聯(lián)接作為控制離合器被采用的實例,但是只要控制離合器能夠由ECU電子地控制,控制離合器便可以具有各種結構中的任何一種結構。例如,控制離合器可以使用致動器諸如電動機施加擠壓扭矩,或者控制離合器可以通過電磁或者液壓施加擠壓扭矩。
[0075]而且,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雙向離合器12與后驅動齒輪6和差速器箱7a被圖4所示結構連接,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還可以采用諸如圖7所示連接結構。
[0076]S卩,如在圖7中所示,差速器箱7a沿著驅動軸8L和SR的軸向方向被設置成在后輪IOL側上以預定距離從靠近后驅動齒輪6的區(qū)域分離。而且,正如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那樣,外圈14 (見圖2)經(jīng)由連接部件7b被一體地固定到差速器箱7a。而且,內圈13 (見圖2)經(jīng)由連接部件6a被一體地固定到后驅動齒輪6。連接部件6a不同于示例性實施例的之處在于,連接部件6a是由單一部件形成的。顯然,如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那樣,連接部件6a還可以由多個部件形成。
[0077]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四輪驅動車輛作為如下的四輪驅動車輛是有用的,該四輪驅動車輛即使當在兩輪驅動中時用于中斷動力傳遞的結構是簡單和緊湊的時、也能夠適當?shù)刂袛鄤恿鬟f,并且能夠根據(jù)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在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之間切換。
【權利要求】
1.一種四輪驅動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對主驅動輪(9L、9R),驅動力源的動力被傳遞到所述主驅動輪; 一對從動輪(10L、10R),根據(jù)所述四輪驅動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所述驅動力源的動力被傳遞到所述從動輪; 動力傳遞軸(5 ),所述動力傳遞軸將所述驅動力源的動力傳遞到所述從動輪(IO L、10R); 差速齒輪(7),所述差速齒輪被連接到所述從動輪(IOLUOR)的車軸; 齒圈,所述齒圈設置在所述動力傳遞軸(5 )和所述差速齒輪(7 )之間; 切換機構(43),所述切換機構在四輪驅動狀態(tài)和兩輪驅動狀態(tài)之間切換,在所述四輪驅動狀態(tài)中,動力從所述驅動力源被傳遞到所述動力傳遞軸(5),而在所述兩輪驅動狀態(tài)中,動力從所述驅動力源到所述動力傳遞軸(5)的傳遞被中斷;以及 雙向離合器(12),所述雙向離合器設置在所述齒圈和所述差速齒輪(7)之間,所述雙向離合器(12)在傳遞狀態(tài)和中斷狀態(tài)之間切換,在所述傳遞狀態(tài)中,動力在所述動力傳遞軸(5)和所述從動輪(10LU0R)之間傳遞,而在所述中斷狀態(tài)中,動力在所述動力傳遞軸(5)和所述從動輪(10L、10R)之間的傳遞被中斷。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輪驅動車輛,其中: 所述主驅動輪(9L、9R)是后輪; 所述從動輪(10LU0R)是前輪;并且 與所述齒圈嚙合的所述動力傳遞軸(5)的齒輪的齒數(shù)比小于設置在所述動力傳遞軸(5)的后輪側端部上的齒輪的齒數(shù)比。
【文檔編號】B60K23/08GK103660932SQ20131041257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
【發(fā)明者】吉村孝廣, 田本英樹, 橋本真幸, 鬼武稔, 大野峻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