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尤其是用于車輛的可調節(jié)傾斜度的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992752閱讀:32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尤其是用于車輛的可調節(jié)傾斜度的扶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調節(jié)傾斜度的扶手,尤其是用于車輛。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許多車輛設有可調節(jié)傾斜度的扶手。在圖A和圖B中示出了傳統(tǒng)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示例,圖A和圖B分別示出了承載框 架的透視圖和正視圖。通常,可調節(jié)傾斜度的扶手設有包括固定部F和可動部M的承載框架,固定部F附 接于車輛,可動部M沿著轉動軸線X鉸接于固定部F并且借助內飾件(附圖中未示出)限 定扶手的平面。通過在降低位置(如圖A所示)至升高位置(未示出)之間相對于固定部F適 當?shù)剞D動可動部M來調節(jié)扶手的平面的傾斜度,該降低位置與水平地安置的可動部大致對 應,該升高位置與豎向安置的可動部大致對應。為了該目的,可調節(jié)扶手傳統(tǒng)地具有包括棘輪裝置的調節(jié)系統(tǒng)。后者被構造成允 許可動部的轉動僅步進式向上并且使可動部保持在向上旋轉運動中到達的位置。更詳細地,如人們在圖C(相當于沿著圖B的正視圖中示出的平面C-C截取的橫截 面圖)中可以觀察到的,棘輪裝置包括帶齒部D和棘爪L,帶齒部D形成在可動部M上,棘爪 L鉸接于固定部并且通過彈性元件(在圖A,圖B和圖C中不可見)保持持續(xù)地接合于帶齒 部D。在可動部M向上轉動時,棘爪L僅可使其本身與帶齒部D脫開。實際上,在該運動期間,可動部M本身對抗彈性元件的作用,使棘爪L與齒輪D脫 開。正相反,可動部M的向下轉動需要棘輪裝置不被致動。為了該目的,用于調節(jié)扶手的系統(tǒng)包括適當?shù)募λ砷_裝置(附圖中未示出),該 棘爪松開裝置通常能夠借助適當?shù)母軛U系統(tǒng)在使用者的命令下致動。上述可調節(jié)扶手的第一限制在于不能精細調節(jié)傾斜度。棘輪裝置使得能夠在預定 位置調節(jié)(步進式),該預定位置的數(shù)量基本上等于帶齒部中的齒的數(shù)量。一旦出于構造和 堅固性的原因偏移角度已經(jīng)被固定(在最大傾斜度至最小傾斜度之間),則不可能增加齒 的數(shù)量。其顯著地限制了調節(jié)的可能性,因此使扶手不能夠總是適應使用者的需要,從而損 害感知的舒適度。第二限制是用于調節(jié)扶手的系統(tǒng)的噪音。考慮到發(fā)生故障和低劣的產(chǎn)品質量,棘 輪裝置的步進產(chǎn)生可能令人討厭的噪音。第三限制與如下風險相關聯(lián),該風險為棘輪裝置由于帶齒部的磨損或構造缺陷而 不能正確地運行。實際上,可能發(fā)生的是在一些調節(jié)位置,扶手的可動部不能保持穩(wěn)定,或 者可動部突然向下降落。實際上,可動部在固定部上的阻擋全靠有限延伸的帶齒部的接合。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消除上述已知技術的缺點,能夠獲得一種可調節(jié)扶手,尤其 是用于車輛,該可調節(jié)扶手允許更細微地調節(jié)其限定的支撐平面的傾斜度。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能夠獲得一種可調節(jié)扶手,該可調節(jié)扶手允許安靜地調節(jié)傾 斜度。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能夠獲得一種可調節(jié)扶手,該可調節(jié)扶手在結構方面安全且 堅固。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能夠獲得一種可調節(jié)扶手,該可調節(jié)扶手被容易且經(jīng)濟地制造。


按照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從下面示出的權利要求的內容中能夠被清楚地 檢驗,并且所述技術特征的優(yōu)點在下面參照附圖進行的詳細描述中將更顯而易見,所述附 圖僅作為示例示出并且不限定到這樣一個實施方式,其中圖1至圖3示出了三種不同類型的飛輪;圖如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制造并且被表示帶有處于最小傾斜度位 置的可動部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透視圖;圖4b示出了圖如中的扶手帶有被表示處于不同調節(jié)位置的可動部的側視圖;圖5示出了圖如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分解圖;圖6示出了根據(jù)圖如中示意出的箭頭VI的圖如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正視 圖;圖7和圖8示出了分別根據(jù)圖6中示出的線VII-VII和線VIII-VIII的圖6中示 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兩個橫截面圖;圖9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制造的并且被表示帶有處于最小傾斜度 位置的可動部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透視圖;圖10示出了根據(jù)圖9中示出的箭頭X的圖9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正視圖;圖11示出了圖9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俯視圖;圖12示出了圖9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分解圖;圖13和圖14示出了分別根據(jù)圖10中示出的線XIII-XIII和線XIV-XIV的圖10 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兩個橫截面圖;圖15示出了根據(jù)圖10中示出的線XIV-XIV,但被表示帶有處于松開位置的可動部 的圖10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橫截面圖;圖16示出了與具有凸輪的環(huán)形本體有關的圖12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細節(jié);圖17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制造并且被表示帶有處于最小傾斜度位 置的可動部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透視圖;圖18a和圖18b示出了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圖17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 的兩個分解圖;圖19示出了根據(jù)圖17中示出的箭頭XIX的圖17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正視 圖;圖20和圖21示出了分別根據(jù)圖19中示出的線XX-XX和線XXI-XXI的圖19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兩個橫截面圖;圖22示出了根據(jù)圖19中示出的線XXI-XXI,但被表示帶有處于松開位置的可動部 的圖19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橫截面圖;圖23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制成并且被表示帶有處于最小傾斜度位 置的可動部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透視圖;圖M示出了被表示帶有處于松開位置的可動部的圖23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 透視圖;圖25示出了根據(jù)圖23中示出的箭頭XXV的圖23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正視 圖;圖沈示出了圖23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俯視圖;圖27和圖沘示出了分別根據(jù)圖25中示出的線XXVII-XXVII和線XXVIII-XXVIII 的圖25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兩個橫截面圖;圖四示出了圖23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扶手的分解圖;以及圖30和圖31示出了與具有凸輪的環(huán)形齒狀本體有關的圖四中示意出的可調節(jié) 扶手的細節(jié)的兩個不同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附圖標記1總體上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可調節(jié)傾斜度的扶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扶手已經(jīng)被設計用于安裝在汽車中,尤其是在兩個前座椅之間。然而,扶手1可以有利地安裝在諸如貨車和卡車之類的其它車輛中。但是,不排除 在除了汽車行業(yè)之外的其它行業(yè)中的應用,如舉例來說,在生產(chǎn)用于扶手椅或椅子的可調 節(jié)扶手的家具行業(yè)中的應用。在說明書的下文中,諸如“水平的”或“豎直的”之類的術語用于想象安裝在(如 圖4b中示意性地示意出的)車輛V上的扶手1,進而當作車輛本身的底板的空間參照。傾角角度α被用于表示在由扶手1限定的支撐平面和基本上水平的平面0之間 的角度。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般實施方式,可調節(jié)扶手1包括固定部2和可動部3,固定部2用 于被連接于車輛框架,可動部3通過鉸接裝置10,43,53繞著轉動軸線X鉸接于固定部2,以 在降低角度位置至升高角度位置之間移動。固定部2可以剛性地限制于車輛框架,或可以以滑動的方式連接于該車輛框架以 使扶手能夠水平地平移??蓜硬?限定扶手的支撐平面并且為該目的被用于支撐諸如內飾件之類的覆蓋 元件。可動部3還可以在水平方向設有延伸系統(tǒng)。在降低位置和在升高位置,可動部3分別限定為將扶手作為支撐件的通常使用所 預知的扶手的最小傾斜角度和最大傾斜角度。最小傾斜角度可以是零的(即,如圖4b所示意的,可動部3水平),正的(可動部 3向上傾斜)或負的(可動部3向下傾斜)。不排除由于運行的原因,即使與僅調節(jié)傾斜度無關,一旦已經(jīng)到達“升高位置”或 “降低位置”,可動部3仍可以進一步向上或向下轉動。
扶手1包括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用于在上述降低位置至上述升高位置之間調節(jié)可動部 3的傾斜度。根據(jù)本發(fā)明,用于調節(jié)傾角α的系統(tǒng)包括與上述鉸接裝置10,43,53相關聯(lián)的至 少一個飛輪軸承20,以便允許可動部3僅在從降低位置通向升高位置的轉動方向上,也就 是,僅向上繞著軸線X轉動。飛輪軸承被選擇為滾動接觸型或凸輪型。在下文中,為簡單起見,從降低位置通向升高位置的轉動方向將被定義為向上轉 動,而從升高位置通向降低位置的轉動方向將被定義為向下轉動?!帮w輪”被用于表示兩個轉動本體之間的聯(lián)接件,該聯(lián)接件允許運動僅在轉動的一 個方向上從一個本體傳遞至另一本體。“飛輪軸承”,無論是滾動接觸型還是凸輪型,是設有至少一個環(huán)形支撐本體21的 裝置,可移動元件22適當?shù)叵拗圃谠撝辽僖粋€環(huán)形支撐本體21內側(遍布周向延伸處分 布),被用于使環(huán)形支撐本體21動態(tài)地連接于插入在軸承20本身內側的第一外元件(例如 軸或軸承管)。功能上,軸承20的環(huán)形支撐本體21與第二外元件相關聯(lián),所述第二外元件 相對于上述第一外元件移動。通過第二環(huán)形本體23的介入,可移動元件22可將環(huán)形支撐本體21直接或間接地 聯(lián)接于上述第一外元件(例如軸或軸承管),所述第二環(huán)形本體23與所述第一環(huán)形本體同 心,并且被設計為被限制于上述第一外元件。有利地,滾動接觸型的飛輪軸承可以具有球、滾柱或楔子。在圖1和圖2中,示出具有滾柱的兩個滾動接觸型的飛輪軸承。更詳細地,在圖1中,軸承具有內環(huán)形本體23,內環(huán)形本體23與支撐本體21—起 形成用于滾柱的座,并且用于被限制于插入在軸承中的元件。內環(huán)形本體23的設置一方面 增大了軸承的尺寸,但是另一方面使維護變得較容易。實際上,由于如下情形,即,滾柱不與 插入在軸承中的元件(例如軸)接觸,所以在使用期間,它們不會由于構造缺陷或磨損而刻 劃或損壞所述軸。如果軸承失效,那么因此將不必也替換軸。在圖2中,滾柱22與插入在軸承中的元件直接接觸并且通過設有用于每個滾柱的 狹縫的環(huán)形本體M保持在支撐本體21上。這種類型的飛輪軸承被定義為“外殼型”。該結 構一方面提供更小的尺寸,但是另一方面可能讓維護變得更難,存在如下風險,即,在軸承 失效的情形下,插入在該軸承內側的元件也可能被損壞。有利地,凸輪型飛輪軸承可以以各種方式制成,例如,用線圈螺旋彈簧,單彈簧,雙 籠和線圈彈簧(如圖3中所示意的,其中以標記25表示單凸輪),或單柔性彈簧制成。使用上述的飛輪軸承確保了許多優(yōu)點。首先,如上面已經(jīng)具體說明的,移動本體(滾柱或凸輪)的設置確?;旧喜恢袛?的轉動,因此在棘輪裝置的情形下,在任何位置中斷運動的可能性,某些可能的情形(如已 經(jīng)說明的)將不存在。其因此允許扶手1的可動部3的傾斜度非常精細的調節(jié),如分析本發(fā)明的一些特 定實施方式,將在下面詳細描述的。其次,由于下述情形,即,移動元件的運動不是步進式,而實際上是不中斷的,因此 可以避免刺耳的金屬噪音,因此實現(xiàn)極其安靜的系統(tǒng)。此外,由于下述情形,S卩,可移動元件遍布軸承的周向延伸處分布,因此阻擋力分布在許多點上,確保了高度摩擦。其轉化成改進系統(tǒng)的堅固性和安全性。最后,假定可能使用商業(yè)型的飛輪軸承,并且考慮到使用該軸承在制造和裝配方 面帶來的簡便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扶手1結果可被容易且經(jīng)濟地制造。有利地,用于調節(jié)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扶手1的系統(tǒng)包括松開裝置,該松開裝置對鉸接 裝置10,43,53起作用并且能夠釋放可動部3從上述升高位置到上述降低位置的轉動。分析本發(fā)明的一些特定實施方式,該松開裝置可以采用將在下面更詳細地描述的 各種形式。根據(jù)圖4至圖8中示出的本發(fā)明的第一特定實施方式,扶手1的固定部2設有彼 此對準的兩個第一襯套4??蓜硬?又設有兩個具有不同直徑的孔的第二襯套5。在裝配狀態(tài)下,第一襯套4和第二襯套5成對地交界,沿著轉動軸線X使它們本身 對準,其中,第二襯套5相對于第一襯套4安置在外部。如尤其在圖5中可以觀察到的,第一襯套4借助圓形檐口 9限定圓柱形座6(將在 下面說明圓柱形座6的功能),座6在一側通過壁7封閉。用于軸10插入的孔8在該壁7 的中央處。鉸接裝置包括轉動軸10,該轉動軸10具有主要部分11和具有加寬的橫截面的終 端部12。帶外殼的滾動接觸型的飛輪軸承20設置在具有加寬橫截面的終端部上(見圖2 和圖7)。然而,可以使用其它類型的飛輪軸承,例如,凸輪型飛輪軸承或不帶外殼的滾動接 觸型的飛輪軸承。軸的主要部分11被校準成以轉動方式聯(lián)接于固定部2的第一襯套4和較小橫截 面的第二襯套5。飛輪軸承20帶過盈量地插入在較大橫截面的第二襯套5中,內側帶有具 有軸10的加寬橫截面的終端部12。功能上,軸10以轉動方式連接于固定部2而沒有任何限制,并且可因此在第一襯 套4內側圍繞著轉動軸線X自由轉動??蓜硬?也因此繞著軸線X自由轉動。在向上運動 中,可動部3將獨自轉動,而在向下運動中,由于通過飛輪軸承20施加在其上的作用,因此 在轉動中其將拖曳軸10與其一起轉動。扶手的松開裝置能夠交替地呈現(xiàn)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該第一操作位 置,它們防止軸10相對于固定部2轉動,在該第二操作位置,它們使軸10相對于固定部2 自由轉動。當松開裝置在第一操作位置時,可動部3的轉動僅可以在飛輪軸承20允許的方向 上發(fā)生。當松開裝置在第二操作位置時,可動部3的轉動可以在兩個方向上都發(fā)生,如上面 已經(jīng)描述的。更具體地,再次參照上述的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松開裝置包括帶齒環(huán)形部30,所 述帶齒環(huán)形部30在相對于終端部12的遠側位置形成在軸10的主要部分11上。該帶齒部 30安置在圓柱形座6內側,所述圓柱形座6通過固定部2的第一襯套4限定在相對于飛輪 軸承20的遠側位置。松開裝置此外包括兩個齒狀可移動棘爪31,兩個齒狀可移動棘爪31在扶手1的 固定部2上樞轉并且安置在圓柱形座6內側,軸10的帶齒環(huán)形部30安置在圓柱形座6中。 如圖8所示,兩個棘爪31在相對位置橫向地安置在軸10上以致像虎鉗一樣作用于軸10并且通過彈性裝置32保持接合于帶齒部30。松開裝置包括用于移動兩個棘爪31的手動操作機構60。該機構被構造成將棘爪 31從上述第一操作位置帶到第二操作位置。更具體地,該機構預知鮑登型一個或多個拉索60,該一個或多個拉索在第一末端 處連接于棘爪31并且在第二末端處連接于形成在扶手上且使用者能夠觸及的控制桿(未 示出)。通過致動所述桿對抗所述彈性裝置32,而移動棘爪31,從而使所述棘爪與帶齒部 30脫開。剛才描述的松開裝置使得無論可動部3發(fā)現(xiàn)其本身處于什么位置都能夠釋放它 的向下運動。根據(jù)圖17至圖22中示出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似,扶手1 的固定部2設有彼此對準的兩個第一襯套4。可動部3又設有兩個具有不同直徑的孔的第
二襯套5。在裝配狀態(tài)下,第一襯套4和第二襯套5成對地交界,沿著轉動軸線X使它們本身 對準,其中,第二襯套5相對于第一襯套4安置在外部。如尤其在圖18a和圖18b中可以看到的,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只有第一襯套4通 過圓柱形檐口 9限定封閉的圓柱形座6,所述第一襯套4用于緊鄰軸承20定位。與此相反, 另一第一襯套4通過壁7’限定(用于軸10的插入的孔8形成在壁7’中),所述壁7’在其 外側面上具有凸起部70,該凸起部70能夠平坦地置于相對應的可動部3的第二襯套5上。 以該方式,在第一襯套4和第二襯套5之間,形成開放腔71,使得能夠從外側觸及孔8的口。 將簡略地說明該腔71的功能。鉸接裝置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預知的那些鉸接裝置完全相同。軸10已經(jīng)向終端 部12提供帶外殼的滾動接觸型的飛輪軸承20 (見圖2和圖20)。然而,可以使用其它類型的飛輪軸承,例如,凸輪型飛輪軸承或不帶外殼的滾動接 觸型的飛輪軸承。可動部3和軸10的運動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預知的那些運動相同。如將在說明書中進一步闡明的,在該第二實施方式中預知的松開裝置不需要通過 使用者直接手動操作,而是通過扶手1的可動部3本身的運動自動地致動。一方面其簡化了 使用者的動作,但是另一方面不允許不論可動部3處于什么位置都能釋放它的向下運動。 實際上,以此方式,可動部需要首先被升高,以釋放向下運動。功能上,以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預知的同樣的方式,松開裝置能夠交替地呈現(xiàn)第 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該第一操作位置,它們防止軸10相對于固定部2轉動,在該 第二操作位置,它們使軸10相對于固定部2自由轉動。當松開裝置在第一操作位置時,可動部3的轉動僅可以在飛輪軸承20允許的方向 上發(fā)生。然而,當松開裝置在第二操作位置時,可動部3的轉動可以在兩個方向上都發(fā)生, 如上面已經(jīng)描述的。更具體地,繼續(xù)參照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松開裝置包括(如在第一實施方式 中預知的)帶齒環(huán)形部30,該帶齒環(huán)形部30在相對于終端部12的遠側位置處形成在軸10 的主要部分11上。當裝配時,帶齒部30安置在上述腔71內側。然而,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松開裝置包括可移動帶齒棘爪31,可移動帶齒棘爪31鉸接于扶手1的固定部2 (以便能夠平行于壁V在上述腔71內側轉動)并且通過彈性 裝置32保持接合于帶齒部30,如在圖21中所示。如尤其在圖18a,圖21和圖22中可以看到的,可移動棘爪31具有凸輪部34。凸 輪部;34由與較小直徑的第二襯套5對應的、從可動部3突出的部分35接合。更詳細地,尤其參照圖21和圖22,凸輪34在棘爪31的厚度方向上被開槽口并且 被定義為由兩個同心曲線區(qū)段組成的閉合線路,其中,具有較大曲率半徑的第一區(qū)段34’和 具有較小曲率半徑的第二區(qū)段34”通過兩個彎曲部分連接。功能上,凸輪34的閉合線路被成形為使得當可動部3到達和/或超過升高位置時,突出部35 (接合在凸輪34中的)對抗彈 性裝置32作用于棘爪31,使棘爪31與軸10的帶齒部30脫開。當可動部3以轉動方式從降低位置到升高位置移動時,突出部35 (仍接合在凸輪 中的)未對抗彈性裝置32作用,允許棘爪31接合帶齒部30。更詳細地,考慮到隨著可動部的運動,突出部35繞著軸線X轉動,以持續(xù)地保持其 本身處于相同的距離處,當突出部在凸輪的第一區(qū)段34’內側移動時,棘爪31保持接合于 帶齒部30,防止了軸10繞著軸線X的轉動(見圖21)。棘爪的形狀以及凸輪的第一區(qū)段 34’和突出部35的相對位置被選擇使得受到彈性裝置32推力作用的棘爪31可以穩(wěn)固地接 合軸10的帶齒部30。不同地,當突出部進入凸輪的第二區(qū)段34”時對抗彈性裝置32,棘爪31被與帶齒 部30隔開,因此使軸10繞著軸線X自由轉動(見圖22)。根據(jù)附圖中未示出的實施方式,在參照第二實施方式描述的扶手1中,可以設置 用于調節(jié)傾斜度的手動操作系統(tǒng),能夠在上述可移動棘爪31上直接起作用(對抗彈性裝置 32),使得不論可動部3處于什么位置都可調節(jié)該可動部3。相對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 該手動操作系統(tǒng)可以例如與上述操作系統(tǒng)相似。根據(jù)在圖9至圖15中示出的本發(fā)明的第三特定實施方式,扶手1的固定部2具有 互相對準的兩個襯套4。可動部3具有兩個方形的座80。當裝配時,襯套4和座80成對地交界,沿著轉動軸線X使它們本身對準,其中,相 對于襯套4座80安置在外部。鉸接裝置包括轉動軸10,轉動軸10在每個末端處設有凸起部81,所述凸起部81 用于帶過盈量地接合在形成于可動部3中的座80內側。軸具有第一部分110和具有較大 直徑的第二部分120。鉸接裝置還包括襯套43,該襯套43轉動地插入在固定部2的兩個襯套4中的一個 襯套4內側,以便能夠繞著軸線X自由轉動。滾動接觸外殼型的飛輪軸承20 (見圖2和圖1 帶過盈量地接合在襯套43內側。然而,還可以使用其它類型的飛輪軸承,尤其是凸輪型的飛輪軸承和甚至不帶外 殼的滾動接觸型的飛輪軸承,雖然其將由于較大的尺寸而引起構造的困難。軸10以第一部分110在軸承20內側并且以第二部分120在沒有被襯套43占用 的襯套4內側的方式插入。在第二部分120處,環(huán)形本體46被插入并且同心地聯(lián)接于軸 10 (例如借助銷81),隨后將說明環(huán)形本體46的功能。功能上,軸10以轉動方式連接于固定部2而沒有任何限制,進而可以在襯套4內側繞著轉動軸線X自由轉動。因此,聯(lián)接于軸10的可動部3也繞著軸線X自由轉動。在轉 動時,在向上運動中,可動部3將拖曳軸10和環(huán)形本體46轉動,而在向下運動中,可動部3 還將拖曳飛輪軸承20和襯套43。因為在該第三實施方式中預知的松開裝置(與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預知的那 些松開裝置相似)通過扶手1的可動部3的運動自動地致動,所以它們不需要通過使用者 直接手動致動,如將進一步說明的。一方面其簡化了使用者的動作,但是另一方面其不允許 不論可動部3處于什么位置都能釋放它的向下運動。實際上,以該方式,可動部需要首先被 升高以釋放向下運動。松開裝置能夠交替地呈現(xiàn)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該第一操作位置,它 們防止飛輪軸承20 (如將簡略地說明的,作用于襯套43)相對于扶手的固定部2繞著轉動 軸線X轉動,在該第二操作位置,它們使軸承20相對于固定部2自由轉動。假定軸10 (聯(lián)接于可動部幻轉動地插入在軸承20中,當松開裝置在第一操作位 置時,可動部3的轉動可僅在飛輪軸承20允許的方向上發(fā)生。當松開裝置在第二操作位置 時,可動部3的轉動可以在兩個方向上都發(fā)生,如上面已經(jīng)描述的。更詳細地,繼續(xù)參照上述的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松開裝置包括同心地形成在襯 套43上的帶齒環(huán)形部40。帶齒環(huán)形部40安置在兩個襯套4之間并且正對聯(lián)接于軸10的 環(huán)形本體46。阻擋裝置還包括可移動棘爪41,所述可移動棘爪41被插入成在適當?shù)淖?2內側 滑動,適當?shù)淖?2在兩個襯套4之間形成在固定部2中,基本上正交于轉動軸線X延伸。如尤其在圖14中可以觀察到的,通過彈性裝置42可移動棘爪41被保持接合于襯 套43的帶齒部40。阻擋裝置包括從可移動棘爪41突出的部分45和形成在環(huán)形本體46上的凸輪元 件44。操作上,突出部45能夠將上述元件接合于凸輪44。更詳細地,突出部45由銷構成,該銷安置成在適當?shù)淖谢瑒樱鲎纬稍诳?移動棘爪41上并且被彈性地向外擠壓。銷基本上平行于轉動軸線進而正交于棘爪41的運 動的方向。尤其參照圖14,圖15和圖16,對應于正對襯套43的帶齒部40的冠狀表面部46,, 凸輪元件44在環(huán)形本體46的厚度方向上被開槽口。如尤其在圖16中可以觀察到的,凸輪元件44在多個層面上被限定為線路,包括在 相對于表面部46’的不同深度的兩個軌道區(qū)段,其中,具有較小曲率半徑的第一較淺區(qū)段 44’和具有較大曲率半徑的第二較深區(qū)段44”通過斜坡44”’彼此連接。功能上,凸輪元件44的線路被成形為使得當可動部3到達和/或超過上述升高位置時,凸輪元件44對抗彈性裝置42在突 出部45上對棘爪41起作用,使得棘爪41與襯套43的帶齒部40脫開;以及當可動部3以轉動方式從上述降低位置到上述升高位置移動時,凸輪元件44未對 抗彈性裝置42作用,允許棘爪41接合襯套43的帶齒部40。更詳細地,當突出部45在凸輪元件44的第一區(qū)段44’內側移動時,棘爪41保持 接合于帶齒部40,防止襯套43和聯(lián)結于其的飛輪軸承的轉動(見圖14)。帶齒部40徑向延伸成能夠觸到第一區(qū)段44’ ;棘爪的形式、銷45的位置以及第一區(qū)段44’的徑向深度被選擇成使得受到彈性裝置42推力作用的棘爪41可以穩(wěn)固地接合襯 套43的帶齒部40。不同地,當銷45進入凸輪的第二區(qū)段44”時對抗彈性裝置42,棘爪41與帶齒部 40隔開,因此使具有聯(lián)結于其的飛輪軸承20的襯套43繞著軸線X自由轉動(見圖15)。根據(jù)附圖中未示出的本發(fā)明的替代性實施方式,剛才描述的在第三實施方式中預 知的松開裝置被在第一實施方式或第二實施方式中描述的松開裝置代替。實際上,形成在 第三實施方式的襯套43中的帶齒部40具有與形成在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的軸10 上的帶齒部30的功能類似的功能。因此,所述前兩個實施方式的松開裝置可以容易地適合 在第三實施方式中描述的扶手。根據(jù)在圖23至圖31中示出的本發(fā)明的第四特定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相似, 扶手1的固定部2具有互相對準的兩個襯套4。可動部3具有兩個方形的座80。當裝配時,襯套4和座80成對地齊界,沿著轉動軸線X使它們本身對準,其中,座 80相對于襯套4安置在外部。鉸接裝置包括與在第三實施方式中預知的轉動軸相似的轉動軸10。該軸10具有 第一部分110和具有較大直徑的第二部分120,并且在每個末端處設有凸起部81,所述凸起 部81用于帶過盈量地接合在形成于可動部3中的座80內側。與第三實施方式不同,由于具有外殼的滾柱型的飛輪軸承20(見圖2和圖27),鉸 接裝置包括襯套53,該襯套53在旋轉中聯(lián)接在固定部2的兩個襯套4中的一個襯套4內 側。然而,還可以使用其它類型的飛輪軸承,尤其是凸輪型的飛輪軸承和甚至不帶外 殼的滾動接觸型的飛輪軸承,雖然其將由于較大的尺寸而引起構造的困難。軸承20帶過盈量地接合在襯套4內側。因此,襯套53由于以轉動方式連接于軸 承所以可以僅在軸承允許的方向上相對于襯套4繞著軸線X轉動。軸10以第一部分110在襯套53內側并且以第二部分120在未被襯套53和軸承 20占用的襯套4內側的方式插入。功能上,軸10以轉動方式連接于固定部2而沒有任何限制,進而可以在襯套4內 側繞著轉動軸線X自由轉動。聯(lián)接于軸10的可動部3也因此繞著軸線X自由轉動。與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不同,由于軸承和襯套的反向相對布置以及由于存在于 襯套53和軸10之間的自由轉動,因此可動部3將以轉動方式在其向上運動和向下運動中 都僅拖曳軸10 (以及聯(lián)接于其的任何事物)。因為在該第四實施方式中預知的松開裝置(與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和第三實施 方式中預知的那些松開裝置相似)通過扶手1的可動部3的運動自動地致動,所以它們不 需要通過使用者手動致動,如將在下面更清楚地說明的。一方面其簡化了使用者的動作,但 是另一方面不允許不論可動部3處于什么位置都能釋放它的向下運動。實際上,以此方式, 可動部需要首先被升高以釋放向下運動。扶手的松開裝置能夠交替地呈現(xiàn)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該第一操作位 置,它們防止軸10在襯套53內側繞著轉動軸線X轉動(以將簡略描述的方式詳細地描述 該裝置),在該第二操作位置,它們使軸10在襯套53內側繞著轉動軸線X自由轉動。假定軸10 (聯(lián)結于可動部3)不在襯套53內側自由轉動(如將簡略地描述的),當松開裝置在第一操作位置時,可動部3的轉動僅可以在飛輪軸承20允許的方向上發(fā)生。當 松開裝置在第二操作位置時,相反,可動部3的轉動可以在兩個方向上都發(fā)生,如上面已經(jīng) 描述的。更詳細地,繼續(xù)參照本發(fā)明的該第四實施方式,松開裝置包括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該 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被插入使得能夠滑動并且在第二部分120處軸向地(在固定的徑向位置) 聯(lián)接于軸10 (例如利用橫向鍵91)。當裝配時,接合本體56安置在固定部2的兩個襯套4 之間。如尤其在圖29,圖30和圖31中可以觀察到的,對應于正對襯套軸承53的冠狀基 部,第一帶齒部50’形成在環(huán)形本體56上。凸輪部M形成在環(huán)形本體56的最外側面上, 將簡略地說明凸輪部M的功能。對應于正對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的冠狀基部,松開裝置包括形成在襯套53上的第二 帶齒部50”。功能上,通過彈性裝置52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保持以轉動方式接合于襯套53,使得兩 個帶齒部50’和50”互相嚙合。彈性裝置52同心地設置在軸10的第一部分110上并且被 擠壓在由軸10的第二部分120限定的肩部上。此外,松開裝置包括突出部55,突出部55在兩個襯套4之間鉸接(借助銷58)于 扶手的固定部2并且在其自由末端設有齒57。突出部55能夠在橫向正交于轉動軸線的平 面上移動并且能夠利用齒57以滑動的方式接合在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上形成的凸輪部54。通 過彈性裝置(附圖中未示出),突出部55被保持接合于接合本體56的凸輪部M,所述彈簧 裝置趨向于以轉動方式將齒57推動在凸輪部M上。尤其參照圖28,圖30和圖31,凸輪元件M在環(huán)形本體56的厚度方向被開槽口并 且在多個層面上被限定為線路,該線路包括在相對于帶齒部50’不同深度的兩個軌道區(qū)段, 其中,第一較深區(qū)段54’和第二較淺區(qū)段54”通過斜坡M”’彼此連接。功能上,凸輪部M被成形為使得當可動部3 (具有凸輪部的環(huán)形本體56以轉動方式通過軸10聯(lián)結于該可動部3) 到達和/或超過升高位置時,突出部55 (代替地,其聯(lián)結于固定部2)對抗彈性裝置52作用 于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其將在與襯套53所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軸向運動強加給環(huán)形接 合本體56 ;當可動部3以轉動方式從降低位置到升高位置移動時,突出部55未對抗彈性裝置 52作用,其使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能夠接合襯套53。更詳細地,當突出部55的齒57接合在凸輪部M的第一區(qū)段M’中時,接合本體 56 (受到彈性設備52的擠壓)保持通過第一帶齒部50’接合于襯套53的第二帶齒部50”。 以此方式,接合本體56和聯(lián)接于其的軸10被迫與襯套53 —起轉動,該轉動僅在飛輪軸承 允許的轉動方向上進行(見圖27和圖28)。不同地,當突出部55的齒57接合在凸輪部M的第二區(qū)段54”中時,斜坡M”’對 抗彈性裝置52向后移動,齒將軸向的推力施加于接合本體56,因此將接合本體56與襯套 53隔開并且導致兩個帶齒部50’和50”的脫開。其源自下述情形,即,突出部55具有固定 的軸向位置,而接合本體56能夠軸向地移動,并且源自下述情形,即,第二區(qū)段M”比第一 區(qū)段54’更淺(換而言之,第二區(qū)段M”的表面比第一區(qū)段M’的表面更接近第一帶齒部50’)。以此方式,接合本體56和聯(lián)接于其的軸10相對于襯套53繞著軸線X自由地自由轉 動,該轉動在兩個方向上進行。根據(jù)附圖中未示出的實施方式,在參照第四實施方式描述的扶手1中,可以預知 用于調節(jié)傾斜度的手動操作系統(tǒng),其能夠在上述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上直接起作用(對抗彈性 裝置52),使得不論可動部3處于什么位置都可以調節(jié)該可動部3。例如,該手動操作系統(tǒng)可 以與關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上述手動操作系統(tǒng)相似。而在此情況下,突出部陽(在 第四實施方式中預知的)將被取消,并且接合本體56將不再具有上述凸輪部M。如上面暗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扶手1在傾斜度方面可以比傳統(tǒng)的可調節(jié)扶手更精 確地調節(jié)。扶手1的調節(jié)基本上是安靜的,因此消除了傳統(tǒng)扶手的固有噪音。此外,扶手1在機械性能方面更可靠且更安全。實際上,在與傳統(tǒng)扶手不同的根據(jù) 本發(fā)明的扶手中預知的帶齒部不經(jīng)受導致磨損的連續(xù)摩擦。實際上,帶齒部在從降低位置 轉到升高位置時不直接參與可動部3的調節(jié)。最后,關于生產(chǎn)和裝配,由于可能使用在市場上可廣泛獲得的飛輪軸承,并且考慮 到使用該軸承帶來的簡便性,所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扶手1證明容易且經(jīng)濟的制造。因此,如此構思的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設定的目標。明顯地,當保持處于保護范圍之內時,其可以在其實踐的實施方式中呈現(xiàn)除了示 出的那些形式和構造之外的其它的形式和構造。此外,根據(jù)需要,所有的部件可以以其它的技術上等同的部件代替,并且尺寸、形 狀以及使用的材料可以是任何類型。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調節(jié)傾斜度的扶手,尤其是用于車輛,包括固定部O),所述固定部(2)用于連接于所述車輛的框架;可動部(3),所述可動部C3)通過鉸接裝置(10,43,5;3)繞著轉動軸線(X)鉸接于所述 固定部O),以在降低角度位置與升高角度位置之間移動;以及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用于在所述降低位置至所述升高位置之間調節(jié)所述可動部(3)的傾斜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調節(jié)傾斜度(α)的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飛輪軸承(20),所述至少一個飛輪軸承00)選自滾動接觸型的飛輪軸承和 凸輪型的飛輪軸承,所述至少一個飛輪軸承00)與所述鉸接裝置(10,43,5;3)相關聯(lián)以便 允許所述可動部( 僅在從所述降低位置到所述升高位置的轉動方向上繞著所述軸線(X) 轉動;以及松開裝置,所述松開裝置作用于所述鉸接裝置(10,43,53)并且能夠釋放所述可動部 (3)從所述升高位置到所述降低位置的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滾動接觸型的飛輪軸承00)是外殼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鉸接裝置包括沿著所述軸線(X)對準的 轉動軸(10)。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軸(10)以轉動方式連接于所述固定部(2) 以繞著所述轉動軸線(X)自由轉動,并且其中,所述飛輪軸承00)聯(lián)接于所述可動部(3) 并且以轉動方式連接于所述軸(10),所述松開裝置(30)能夠交替地呈現(xiàn)第一操作位置和 第二操作位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所述松開裝置(30)防止所述軸(10)相對于所述固定 部(2)轉動,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所述松開裝置(30)允許所述軸(10)相對于所述固定部 (2)自由轉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松開裝置包括帶齒環(huán)形部(30)和至少一個 可動棘爪(31),所述帶齒環(huán)形部(30)同心地聯(lián)接于所述軸(10),所述至少一個可動棘爪 (31)連接于所述固定部(2)并且通過彈性裝置(32)保持接合于所述帶齒部(30)。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飛輪軸承00)以轉動方式連接于所述固定 部⑵以繞著所述轉動軸線⑴自由地轉動,并且其中,所述軸(10)聯(lián)接于所述可動部(3) 并且以轉動方式連接于所述飛輪軸承(20),所述松開裝置(30)能夠交替地呈現(xiàn)第一操作 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所述松開裝置(30)防止所述飛輪軸承00)相 對于所述固定部(2)繞著所述轉動軸線(X)轉動,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所述松開裝置(30) 允許所述軸承00)相對于所述固定部O)自由轉動。
7.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松開裝置包括帶齒環(huán)形部(30)和至少一 個可動棘爪(31),所述帶齒環(huán)形部(30)同心地聯(lián)接于所述軸承(20),所述至少一個可動棘 爪(31)連接于所述固定部(2)并且通過彈性裝置(32)保持接合于所述帶齒部(30)。
8.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帶齒環(huán)形部GO)制成在襯套上,利 用所述襯套GO)所述飛輪軸承O0)以轉動方式連接于所述固定部O)。
9.根據(jù)權利要求5,7或8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松開裝置包括用于移動所述至少一個 棘爪(31)的手動操作機構(33),所述手動操作機構(33)能夠對抗所述彈性裝置(32)并且 因此使所述松開裝置采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松開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從所述可動部 (3)突出并且能夠與制成在所述至少一個棘爪(31)上的凸輪部(34)接合的部分(35),所 述凸輪部(34)被成形為使得當所述可動部C3)到達和/或超過所述升高位置時,所述突 出部(3 對抗所述彈性裝置(3 作用于所述棘爪(31),從而使所述棘爪(31)與所述帶齒 部(30)脫開。
11.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凸輪部(34)被成形為使得當所述可動 部(3)以轉動方式從所述降低位置到所述升高位置移動時,所述突出部(3 未對抗所述彈 性裝置(3 作用,從而允許所述棘爪(31)接合所述帶齒部(30)。
12.根據(jù)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松開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從所述可動棘 爪Gl)突出并且能夠與同心地聯(lián)接于所述軸(10)的凸輪元件04)接合的部分(45),所述 凸輪元件G4)被成形為使得當所述可動部C3)到達和/或超過所述升高位置時,所述凸 輪元件G4)對抗所述彈性裝置G2)在所述突出部05)的高度處作用于所述棘爪(41),從 而使所述棘爪Gl)與所述帶齒部GO)脫開。
13.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凸輪元件G4)被成形為使得當所述可 動部(3)以轉動方式從所述降低位置到所述升高位置移動時,所述凸輪元件G4)未對抗所 述彈性裝置0 作用,從而允許所述棘爪Gl)接合所述帶齒部GO)。
14.根據(jù)兩個前述的權利要求中的一個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凸輪元件G4)制成在 環(huán)形本體06)上,所述環(huán)形本體G6)同心地聯(lián)接于所述軸(10)。
1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飛輪軸承O0)聯(lián)接于所述固定部O),并 且其中,所述軸(10)聯(lián)接于所述可動部C3)并且以轉動方式在襯套(5 內側連接于所述 飛輪軸承(20),以便能夠繞著所述軸線(X)自由轉動,所述松開裝置(30)能夠交替地采用 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所述松開裝置(30)使所述軸(10)與 所述襯套(5 —起繞著所述軸線(X)轉動,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所述松開裝置(30)允許 所述軸(10)繞著所述軸線(X)自由轉動。
1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松開裝置包括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所 述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在固定的徑向位置在所述軸(10)上軸向地滑動,所述環(huán)形接合本體 (56)通過彈性裝置(5 保持相對于所述襯套(5 的轉動接合。
17.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松開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突出部(55),所 述至少一個突出部(5 連接于所述固定部( 并且能夠以滑動的方式接合制成在所述環(huán) 形接合本體(56)上的凸輪部(M),并且所述凸輪部(54)被成形為使得當所述可動部(3) 到達和/或超過所述升高位置時,所述突出部(5 對抗所述彈性裝置(5 作用于所述環(huán) 形接合本體(56),從而使所述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與所述襯套(5 脫開。
18.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凸輪部(54)被成形為使得當所述可動 部(3)以轉動方式從所述降低位置到所述升高位置移動時,所述突出部(5 未對抗所述彈 性裝置(5 作用,從而允許所述環(huán)形接合本體(56)接合所述襯套(53)。
全文摘要
一種可調節(jié)傾斜度的扶手,尤其用于車輛,包括固定部2,其用于被連接于車輛的框架;可動部3,通過鉸接裝置10,43,53可動部3繞著轉動軸線X鉸接于固定部2以在降低角度位置至升高角度位置之間移動;以及系統(tǒng),其用于在上述降低位置至上述升高位置之間調節(jié)可動部3的傾斜度。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用于調節(jié)的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飛輪軸承20,至少一個飛輪軸承20選自滾動接觸型或凸輪型,至少一個飛輪軸承20與鉸接裝置10,43,53相關聯(lián)以便使可動部3能夠僅在從降低位置通向升高位置的轉動方向上繞著軸線X轉動。用于調節(jié)的系統(tǒng)還包括松開裝置,該松開裝置作用于鉸接裝置10并且能夠釋放可動部3從升高位置到降低位置的轉動。
文檔編號B60N2/46GK102119090SQ200980130078
公開日2011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弗蘭塞斯科·法欽 申請人:科勒普瑞姆股份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上林县| 合肥市| 吴川市| 基隆市| 北宁市| 新干县| 芒康县| 聂拉木县| 浦江县| 桃园市| 靖远县| 镇安县| 塔河县| 永宁县| 永嘉县| 自贡市| 永靖县| 郸城县| 彭山县| 蒙自县| 保亭| 普宁市| 肥东县| 临沭县| 凌海市| 通渭县| 辽中县| 灵石县| 彭水| 张北县| 衡山县| 张家港市| 库车县| 仙居县| 文登市| 布拖县| 永丰县| 称多县| 长春市| 龙江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