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雨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汽車零配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汽車雨刮。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汽車的外觀、舒適性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多數(shù)汽
車雨刮刮刷面積不大,雨天駕駛員的視野范圍不是很開闊,影響汽車的安全行駛。 目前,在已知技術中,有一種復式雨刮臂(CN200820082155.4),其特征是在雨刮臂
中端設置鉚接孔,再增置一小刮臂。所述的小刮臂與雨刮臂平行并列,并通過鉚接孔與雨刮
臂固定連接,其長度與雨刮臂長度相適應,該裝置結構簡單,最適宜大型客車安裝,能提高
其行車安全性。該技術存在以下不足1、需要另增加一小刮臂;2、此裝置對原刮刷面積的
影響效果不大。
發(fā)明內(nèi)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汽車雨刮,包括刮片、雨刮臂、長連桿、短連桿 和連桿轉軸,其特征在于雨刮臂的一端以及長連桿的一端通過可轉動連接方式與短連桿 相連,短連桿的端部連接刮片,長連桿的另一端與連桿轉軸連接,連桿轉軸固定在車身上, 雨刮臂的另 一端通過轉軸固定在車體上。 通過改變連桿轉軸的安裝位置可調(diào)整刮片的刮刷軌跡。 在短連桿上有多個雨刮臂安裝位置,通過調(diào)整該位置也可調(diào)整刮片的刮刷軌跡。
本發(fā)明通過對雨刮機構進行簡單的結構改進,可以調(diào)整雨刮刮臂走向,增大刮刷 面積,使刮刷區(qū)域更滿足人的視野要求,從而增加汽車雨天行駛的安全性。另外本裝置結構 簡單、成本低,裝配容易、實用,性能可靠。
圖1 :本發(fā)明新型雨刮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雨刮臂;2_長連桿;3_短連桿;4_刮片;
5-連桿轉軸;6_連桿轉軸另一設置位置;
7_原有雨刮運動軌跡;8_現(xiàn)雨刮運動軌跡;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雨刮的結構進行具體描述。 本發(fā)明雨刮的主要組成結構包括雨刮臂1、長連桿2、短連桿3、刮片4、連桿轉軸 5。長連桿2與連桿轉軸5進行連接,連桿轉軸5固定在車身上,雨刮臂1以及長連桿2通 過可轉動連接方式與短連桿3相連,短連桿3端部連接刮片4,雨刮臂1的另一端通過一轉 軸固定到車體上。雨刮工作時,通過雨刮臂1的運動帶動長連桿2和短連桿3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刮片4受長連桿2和短連桿3的作用,運動軌跡為變半徑走向,將如圖中虛線8所 示,高于正常軌跡7 (定值半徑走向,即不加長連桿和短連桿的雨刮機構運動軌跡)。若把連 桿轉軸5的位置調(diào)整到圖中6所示的位置,其刮刷軌跡會低于原正常軌跡下方。通過對雨 刮機構進行不同的連桿設計從而可調(diào)整刮片的刮刷區(qū)域,滿足駕駛員的視野要求。
另外,也可在短連桿3上設置多個雨刮臂安裝位置,通過調(diào)整該位置也可調(diào)整刮 片4的刮刷軌跡。 采用本發(fā)明的雨刮,使得主雨刮機構及副雨刮機構工作過程中會受長連桿及短連 桿機構的作用,而發(fā)生軌跡變化(變半徑),通過對連桿轉軸位置的調(diào)整可以調(diào)節(jié)雨刮的上 下刮刷范圍,可以作出更大的刮刷區(qū)域,對單雨刮及雙雨刮系統(tǒng)的車都起到很好的刮刷效 果,擴大駕駛員視野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汽車雨刮,包括刮片(4)、雨刮臂(1)、長連桿(2)、短連桿(3)和連桿轉軸(5),其特征在于雨刮臂(1)的一端以及長連桿(2)的一端通過可轉動連接方式與短連桿(3)相連,短連桿(3)的端部連接刮片(4),長連桿(2)的另一端與連桿轉軸(5)連接,連桿轉軸(5)固定在車身上,雨刮臂(1)的另一端通過轉軸固定在車體上。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汽車雨刮,其特征在于通過改變連桿轉軸(5)的安裝位置 可調(diào)整刮片(4)的刮刷軌跡。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雨刮,其特征在于在短連桿(3)上有多個雨刮臂 (1)安裝位置,通過調(diào)整該位置可調(diào)整刮片的刮刷軌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汽車雨刮,包括刮片、雨刮臂、長連桿、短連桿和連桿轉軸,其特征在于雨刮臂的一端以及長連桿的一端通過可轉動連接方式與短連桿相連,短連桿的端部連接刮片,長連桿的另一端與連桿轉軸連接,連桿轉軸固定在車身上,雨刮臂的另一端通過轉軸固定在車體上。本發(fā)明通過對雨刮機構進行簡單的結構改進,可以調(diào)整雨刮刮臂走向,增大刮刷面積,使刮刷區(qū)域更滿足人的視野要求,從而增加汽車雨天行駛的安全性。另外本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裝配容易、實用,性能可靠。
文檔編號B60S1/32GK101695918SQ20091020744
公開日2010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3日
發(fā)明者謝浩浩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