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鑄造,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懸臂結構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1、某類薄壁鑄件具有中空結構,其中空結構中的頂面和底面沒有透門,側面只有單側設計了透門,且該透門尺寸較小。此類薄壁鑄件的砂型鑄造過程中,用于形成該中空結構的砂芯的非透門端為懸臂結構,其在組芯、澆注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移位、變形、斷裂等,造成鑄造缺陷甚至鑄件報廢?,F(xiàn)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以減緩這種懸臂砂芯的造成的鑄造缺陷。
2、一種是,加長、加大連接透門的芯頭尺寸,下芯后砂芯的重心偏向芯頭一側,砂芯相對比較穩(wěn)固。這種加長、加大芯頭尺寸的方式增大砂芯吃砂量,砂鐵比增大,用砂量和粘結劑用量均增加,造成鑄造成本增大;并且應用這種方式,澆注過程中由于金屬液浮力作用,砂芯移位風險仍然較大。
3、另一種是,采用螺桿標芯的方式固定芯頭,這種方式操作復雜,砂箱需要支起以在底部操作螺桿及其配合部件或者砂箱需要多次翻箱操作進行螺桿連接、擰緊;螺桿擰緊的過程中容易因為過度擰緊而破壞砂芯,并且,澆注過程中,型腔內的金屬液容易從螺桿孔處漏出。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具有懸臂結構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3、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一種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型芯設計,所述型芯組件包括砂型和砂芯,所述砂芯一端設計有透門結構,另一端設計有懸臂結構;所述透門結構設計有第一孔,所述砂型設計有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連通設計;
5、型芯制作,分別制作所述砂型和所述砂芯,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一同帶出;
6、型芯組合,所述砂芯組合至所述砂型上,所述懸臂結構和所述砂型之間墊入墊塊;將芯棒插入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內,并向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內填入樹脂砂,待所述樹脂砂固化后,撤去所述墊塊。
7、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透門結構的端部設置有芯頭,所述第一孔橫穿所述透門結構和所述芯頭;所述砂型設置有與所述芯頭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設置有所述第二孔。
8、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孔的孔底設置有所述芯棒的定位結構。
9、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砂芯內設置有芯骨組件。
10、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芯骨組件包括芯骨和與所述芯骨固接的連接環(huán),所述芯骨設置于所述懸臂結構內,所述連接環(huán)設置于所述第一孔內且與所述第一孔同軸;在所述型芯組合步驟,所述芯棒插入所述第一孔時,同步插入所述連接環(huán)內。
11、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墊塊與所述懸臂結構和所述砂型隨型設計。
12、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墊塊為多個。
13、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芯棒的尺寸和材質足以支撐所述懸臂結構的扭矩應力。
14、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芯棒為鑄鐵材質。
15、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16、本發(fā)明公開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在型芯組合步驟,通過在第一孔和第二孔后置入芯棒和樹脂砂的方式將砂型和砂芯連接為一體,有效解決了砂型鑄造中懸臂砂芯的固定問題,鑄造成本低、質量風險小且操作簡單。
1.一種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門結構的端部設置有芯頭,所述第一孔穿過所述透門結構和所述芯頭;所述砂型設置有與所述芯頭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設置有所述第二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底設置有所述芯棒的定位結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芯內設置有芯骨組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骨組件包括芯骨和與所述芯骨固接的連接環(huán),所述芯骨設置于所述懸臂結構內,所述連接環(huán)設置于所述第一孔內且與所述第一孔同軸;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塊與所述懸臂結構和所述砂型隨型設計。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塊為多個。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的尺寸和材質足以支撐所述懸臂結構的扭矩應力。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型芯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為鑄鐵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