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加工設備,尤其是用于加工鋼管外圓的裝置。
背景技術:
加工鋼管的外圓的裝置,目前基本上采用通過一個轉軸和一個抵靠軸筒將待加工的鋼管抵靠住,其中轉軸上套有連接電機的砂帶。砂帶是一種外側表面覆蓋有細小磨砂顆粒的皮帶。通過電機帶動砂帶在鋼管表面的摩擦,在對鋼管表面進行打磨作業(yè)的同時,帶動鋼管旋轉,從而完整整個鋼管表面的加工作業(yè)。這種裝置中,砂帶和鋼管是線接觸,導致加工面積小,效率低。而且砂帶和鋼管是硬接觸,因而加工時的噪音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案,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效率高的鋼管外圓磨削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工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均垂直于所述底座的電機支架和轉軸支架, 所述電機支架的頂部設置有電機,所述轉軸支架頂部上設置有兩個轉軸支撐臂,兩所述轉軸支撐臂上均設置有可旋轉且與所述電機平行的圓筒形轉軸,所述轉軸和所述電機的轉動軸之間通過環(huán)形砂帶連接。優(yōu)選的,兩所述轉軸支撐臂樞軸設置在所述轉軸支架上。優(yōu)選的,兩所述轉軸支撐臂之間通過減震彈簧連接。優(yōu)選的,所述工件座上設置有平行于所述轉軸的可旋轉的抵靠軸筒。優(yōu)選的,所述抵靠軸筒設置在一與所述工件座樞軸連接的軸筒支架上。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通過兩個轉軸來固定砂帶,使得砂帶和待加工的鋼管面接觸,從而增大了鋼管加工的面積,提高了鋼管的加工效率。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效率高,噪音低等優(yōu)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鋼管外圓磨削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鋼管外圓磨削裝置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包括底座10,底座10上設置有工件座12和垂直于底座10的電機支架14和轉軸支架16。其中,電機支架14的頂部設置有電機18,轉軸支架16頂部上樞軸設置有兩個轉軸支撐臂20,兩轉軸支撐臂20之間通過減震彈簧22連接,進行減震。兩轉軸支撐臂20上均設置有可旋轉的圓筒形轉軸M,轉軸M和電機18的轉動軸相互平行,且它們之間通過環(huán)形砂帶沈連接。工件座12上樞軸設置有軸筒支架觀,軸筒支架觀上設置有平行于轉軸M的可旋轉的抵靠軸筒30。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在使用時,將待加工的圓管32與轉軸M相互平行地放置在工件座12上,調節(jié)軸筒支架觀使得抵靠軸筒30抵靠在待加工的鋼管32 上。此時,兩轉軸M之間的砂帶沈成半包圍形狀緊貼在鋼管32上。啟動電機18,帶動砂帶沈轉動,從而對鋼管32的外周進行加工。由于砂帶沈和鋼管32是面接觸,所以加工效率較高,而且砂帶沈和鋼管32是軟接觸,因而加工時噪音低。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其中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工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均垂直于所述底座的電機支架和轉軸支架,所述電機支架的頂部設置有電機,所述轉軸支架頂部上設置有兩個轉軸支撐臂,兩所述轉軸支撐臂上均設置有可旋轉且與所述電機平行的圓筒形轉軸,所述轉軸和所述電機的轉動軸之間通過環(huán)形砂帶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兩所述轉軸支撐臂樞軸設置在所述轉軸支架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兩所述轉軸支撐臂之間通過減震彈簧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座上設置有平行于所述轉軸的可旋轉的抵靠軸筒。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軸筒設置在一與所述工件座樞軸連接的軸筒支架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工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均垂直于所述底座的電機支架和轉軸支架,所述電機支架的頂部設置有電機,所述轉軸支架頂部上設置有兩個轉軸支撐臂,兩所述轉軸支撐臂上均設置有可旋轉且與所述電機平行的圓筒形轉軸,所述轉軸和所述電機的轉動軸之間通過環(huán)形砂帶連接。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通過兩個轉軸來固定砂帶,使得砂帶和待加工的鋼管面接觸,從而增大了鋼管加工的面積,提高了鋼管的加工效率。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鋼管外圓磨削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效率高,噪音低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B24B21/18GK202292356SQ20112039825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fā)明者黃秀英 申請人:黃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