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機械加工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械加工設備,尤其是一種能夠對各種外形的工件進行切邊、研磨、拋光、滾壓等等工藝加工的加工中心。
背景技術:
通常金屬器具的加工需要經(jīng)過許多加工工序才能最終成型,如鑄造或拉伸、切邊、 滾壓、研磨、拋光、折邊等等,這些工序現(xiàn)在都有專用的設備完成,但是這些專用設備只能針對某些或者一種外形的工件進行加工,由于專用設備的通用性較差,如果改變需要加工的工件,那么可能需要對專用設備所需要的模具或者夾具進行修改,甚至需要更換專用設備。 對于生產(chǎn)廠家如果想加工生產(chǎn)不同的工件可能需要準備大量的專用設備及生產(chǎn)模具,這樣會造成投資過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加工中心,基本上能夠對各種外形的工件進行多種工藝加工,即使用本設備即可滿足多種工件多種工藝的加工要求,使生產(chǎn)廠家的投入能夠大幅的降低。本發(fā)明是這樣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多功能加工中心,包括分為主軸機架以及活動機架,有安裝在主軸機架上的旋轉主軸與驅動機構相連,刀具或工件的夾持組件分別安裝于旋轉主軸或活動機架上,所述活動機架包括縱橫平移機構及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所述縱橫平移機構由相互垂直固定的第一拖板及第二拖板構成,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由第一轉軸及第三拖板構成,所述第一轉軸的轉軸座與第二拖板相連,第三拖板與第一轉軸的轉動軸連接,夾持組件安裝第三拖板上。其中,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上還設有第二組旋轉平移機構,第二組旋轉平移機構由第二轉軸及第四拖板構成,第二轉軸的轉軸座與第三拖板相連,第四拖板與第二轉軸的轉動軸連接,夾持組件改裝到第四拖板上。其中,第二組旋轉機平移構上還設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的轉軸座與第四拖板相連,夾持組件改裝到第三轉軸的轉動軸上。其中,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安裝座、可使刀具或工具轉動的第二旋轉主軸以及夾具, 第二旋轉主軸可旋轉的安裝于安裝座中,第二旋轉主軸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電機相連,夾具安裝于第二旋轉主軸上。其中,上述任一拖板包括底座、絲桿組件及滑塊,底座與滑塊之間可滑動配合,絲桿組件的絲桿及絲桿套分別安裝于底座及滑塊,絲桿的一端與操作手柄相連,另一端與步進電機的輸出軸相連。其中,上述任一轉軸的轉動軸通過傳動機構與步進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設備通過縱橫平移機構能夠實現(xiàn)整個活動機架X軸和Y軸的平移,而旋轉平移機構能夠使夾持組件根據(jù)刀具及工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行轉動和平移,從而實現(xiàn)工件的內表面、外表面,只需更換不同的加工刀具即可實現(xiàn)工件的各個位置切邊、研磨、拋光、滾壓等等多種加工工藝,這樣多種工序及不同工件可以采用本設備完成,降低了購置大量專用設備所投入的費用,減少生產(chǎn)廠家的投入風險。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多功能加工中心,包括分為主軸機架1以及活動機架2,有安裝在主軸機架1上的旋轉主軸11與驅動機構相連,刀具或工件的夾持組件21分別安裝于旋轉主軸11 或活動機架2上,所述活動機架2包括縱橫平移機構及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所述縱橫平移機構由相互垂直固定的第一拖板22及第二拖板23構成,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由第一轉軸 24及第三拖板25構成,所述第一轉軸24的轉軸座與第二拖板23相連,第三拖板25與第一轉軸24的轉動軸連接,夾持組件21安裝第三拖板25上。設備通過縱橫平移機構能夠實現(xiàn)整個活動機架2X軸和Y軸的平移,而旋轉平移機構能夠使夾持組件21根據(jù)刀具及工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行轉動和平移,從而實現(xiàn)工件的內表面、外表面,只需更換不同的加工刀具即可實現(xiàn)工件的各個位置切邊、研磨、拋光、滾壓等等多種加工工藝,這樣多種工序及不同工件可以采用本設備完成,降低了購置大量專用設備所投入的費用,減少生產(chǎn)廠家的投入風險。為了增加活動機架2的活動范圍,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上還設有第二組旋轉平移機構,第二組旋轉平移機構由第二轉軸26及第四拖板27構成,第二轉軸26的轉軸座與第三拖板25相連,第四拖板27與第二轉軸26的轉動軸連接,夾持組件21改裝到第四拖板27 上。第二轉軸26與第一轉軸24配合能夠使夾持組件21能夠產(chǎn)生更加復雜的轉動,可以隨著加工表面的不斷變化而相應的做出轉動調整,使得刀具與工件加工面形成合適的加工角度。第四拖板27則能夠大大的增加夾持組件21沿第二轉軸26徑向運動的幅度。同樣為了能夠使夾持組件21能夠更好的對加工面實現(xiàn)仿形,第二組旋轉機平移構上還設有第三轉軸28,第三轉軸28的轉軸座與第四拖板27相連,夾持組件21改裝到第三轉軸28的轉動軸上。上述的拖板的驅動可以采用人工或者自動化控制,為此上述任一拖板包括底座 31、絲桿組件及滑塊34,底座31與滑塊34之間可滑動配合,絲桿組件的絲桿32及絲桿套分別安裝于底座31及滑塊34,絲桿32的一端與操作手柄33相連,另一端與步進電機4的輸出軸相連。同樣,上述任一轉軸的轉動軸通過傳動機構與步進電機4的輸出軸相連。當然實際使用時并不需要所有拖板及轉軸都采用步進電機4驅動,這樣會增加設備的制造成本,因此可根據(jù)生產(chǎn)廠家的需要對拖板的數(shù)量或者是轉軸的數(shù)量進行合理的設置,同時也可以考慮哪一個拖板或轉軸需要實現(xiàn)加工自動化控制進而采用步進電機4進行驅動,而其他的拖板或轉軸則可以采用操作手柄33進行操作。另外拖板及轉軸的數(shù)量可以根據(jù)客戶需要進行定制,在滿足客戶使用要求的情況下盡量的降低制造成本。上述傳動機構可以有多種結構可以實現(xiàn),但是發(fā)明優(yōu)選采用直齒條以及與直齒條嚙合的齒輪實現(xiàn),采用該結構的優(yōu)點是轉動角度能夠實現(xiàn)精確的控制,所述直齒條與步進電機的輸出軸相連,齒輪的軸與轉軸的轉動軸相連。 為適應更多加工工藝的需要,如對于工件為旋轉體的加工,需要刀具及工件都產(chǎn)生轉動,為此所述夾持組件21包括安裝座211、可使刀具或工具轉動的第二旋轉主軸212以及夾具,第二旋轉主軸212可旋轉的安裝于安裝座211中,第二旋轉主軸212通過傳動機構與驅 動電機213相連,夾具安裝于第二旋轉主軸212上。
權利要求
1.多功能加工中心,包括分為主軸機架(1)以及活動機架(2),有安裝在主軸機架(1) 上的旋轉主軸(11)與驅動機構相連,刀具或工件的夾持組件(21)分別安裝于旋轉主軸 (11)或活動機架(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機架(2)包括縱橫平移機構及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所述縱橫平移機構由相互垂直固定的第一拖板(22)及第二拖板(23)構成,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由第一轉軸(24)及第三拖板(25)構成,所述第一轉軸(24)的轉軸座與第二拖板(23)相連,第三拖板(25)與第一轉軸(24)的轉動軸連接,夾持組件(21)安裝第三拖板(25)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上還設有第二組旋轉平移機構,第二組旋轉平移機構由第二轉軸(26)及第四拖板(27)構成,第二轉軸(26)的轉軸座與第三拖板(25)相連,第四拖板(27)與第二轉軸(26)的轉動軸連接, 夾持組件(21)改裝到第四拖板(27)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述的多功能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第二組旋轉機平移構上還設有第三轉軸(28),第三轉軸(28)的轉軸座與第四拖板(27)相連,夾持組件(21)改裝到第三轉軸(28)的轉動軸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組件(21) 包括安裝座(211)、可使刀具或工具轉動的第二旋轉主軸(212)以及夾具,第二旋轉主軸(212)可旋轉的安裝于安裝座(211)中,第二旋轉主軸(212)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電機(213)相連,夾具安裝于第二旋轉主軸(212)上。
5.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上述任一拖板包括底座(31)、絲桿組件及滑塊(34),底座(31)與滑塊(34)之間可滑動配合, 絲桿組件的絲桿(32)及絲桿套分別安裝于底座(31)及滑塊(34),絲桿(32)的一端與操作手柄(33)相連,另一端與步進電機(4)的輸出軸相連。
6.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上述任一轉軸的轉動軸通過傳動機構與步進電機(4)的輸出軸相連。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直齒條以及與直齒條嚙合的齒輪,所述直齒條與步進電機的輸出軸相連,齒輪的軸與轉軸的轉動軸相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加工中心,包括分為主軸機架以及活動機架,有安裝在主軸機架上的旋轉主軸與驅動機構相連,刀具或工件的夾持組件分別安裝于旋轉主軸或活動機架上,所述活動機架包括縱橫平移機構及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所述縱橫平移機構由相互垂直固定的第一拖板及第二拖板構成,第一組旋轉平移機構由第一轉軸及第三拖板構成,所述第一轉軸的轉軸座與第二拖板相連,第三拖板與第一轉軸的轉動軸連接,夾持組件安裝第三拖板上。通過縱橫平移機構實現(xiàn)整個活動機架X軸和Y軸的平移,旋轉平移機構能夠使夾持組件根據(jù)刀具及工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行轉動和平移,只需更換不同的刀具即可實現(xiàn)工件各個位置切邊、研磨、拋光、滾壓等多種加工工藝。
文檔編號B23Q5/04GK102430962SQ20111025529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25日
發(fā)明者周齊佑 申請人:周齊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