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定位鉗口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加工領(lǐng)域,涉及軸類工件加工,特別涉及一種 多功能定位鉗口。
背景技術(shù):
在軸類工件的加工中,通常采用分度頭、平口鉗進(jìn)行裝夾,對軸上 的鍵槽、平面、四方、孔等進(jìn)行銑削加工時,它們的主要缺點是定位性
能不好,工件夾持力量不夠,容易造成表面損傷;同時因裝夾繁瑣,用 時較長,工件容易產(chǎn)生振動不易定位,對于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的工件 難以滿足技術(shù)要求;而且工作效率較低,尤其不適合批量的生產(chǎn)加工。 為了改變以上加工中存在的弊端,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批量 生產(chǎn)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改進(jìn)了現(xiàn)有平口鉗口,提供一種多功用定 位鉗口。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了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批量生產(chǎn)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 改進(jìn)現(xiàn)有了平口鉗口,提供一種多功用定位鉗口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一種多功能定位鉗口,保留原螺釘,該鉗口設(shè)計為左右對稱,在鉗 口的中心處設(shè)有V形凹槽,如圖l所示,沿鉗口兩側(cè)還設(shè)有V形凹槽; 如圖2所示;在V形凹槽底部還設(shè)有柱形的卡口槽。
多功能定位鉗口中心及側(cè)面設(shè)計有兩種角度不同的V型槽,加 工范圍更加廣泛,V型槽2可完成軸類零件的垂直定位加工,如端開槽、打孔、銑方,V型槽3可橫向裝夾軸類零件,同樣可以定位 加工鍵槽,打孔等。
利用原鏍釘進(jìn)行固定,使之與鉗口底面保證垂直平行;這樣在加工 軸類工件時只需一次性找正一件工件,就可完成其余工件的定位加工, 有效的起到了定位作用。它的特點是夾持牢固,加工時受切削力影響較 小,加工精度較高,它的裝夾比其它方法更加簡單、實用、安全、迅速、 加工效率高,特別適合軸類工件的批量加工。
多功能定位鉗口還可以根據(jù)使用情況自由拆卸,軸類零件采用 多功能定位鉗口,平面體零件利用原鉗口,使平鉗口了多種功能。
圖1是多功能定位鉗口主視圖; 圖2是多功能定位鉗口側(cè)視圖; 圖3是多功能定位鉗口俯視圖; 其中,1螺釘孔,2 V型凹槽,3 V型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 在加工一批直徑040、長度80軸類零件時,端頭需加工30X30X15
的四方,端面有2-06孔分布,在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定位鉗口
加工時;拆卸原來的平口鉗,用螺釘孔l固定好多功能定位鉗口,使用
V型槽2,將零件垂直放入V型槽2內(nèi),夾緊鉗口。找正首件零件的中
心后,確定V型凹槽的寬度和深度,留出合適的卡口槽,就可以實施加
工了;解決了分度頭與主軸無法讓開的矛盾。其余工件的定位加工,由于確定了 v型凹槽的寬度和深度起到了定位作用,加工起來就很方便。
它的特點是夾持牢固,加工時受切削力影響較小,加工精度較高, 它的裝夾比其它方法更加簡單、實用、安全、迅速、加工效率高,特別 適合軸類工件的批量加工。精度高,加工迅速,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在加工一批直徑040、長度80軸類零件時,端頭需加工30X30X15 的四方,端面有2-《6孔分布,在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定位鉗口 加工時,拆卸原來的平口鉗,用螺釘孔l固定好多功能定位鉗口,使用 V型槽3,將零件橫向放入V型槽3內(nèi),夾緊鉗口。找正首件零件的中 心后,確定V型凹槽的寬度和深度,留出合適的卡口槽,就可以實施加 工了;解決了分度頭與主軸無法讓開的矛盾。其余工件的定位加工,由 于確定了 V型凹槽的寬度和深度起到了定位作用,加工起來就很方便。 在實際工作中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定位鉗口 ,工作效率比 普通裝夾方法效率成倍提高,定位性好、精度高,四方的同心度、垂直 度均保證在0.03mm之內(nèi),使用效果良好。證明多功能用定位鉗口能夠 保證長年生產(chǎn)中廣泛的使用。
權(quán)利要求1. 一種多功能定位鉗口,包括左右兩側(cè)的螺釘,其特征在于,該鉗口設(shè)計為左右對稱,在鉗口的中心處設(shè)有V形凹槽;沿鉗口兩側(cè)還設(shè)有V形凹槽。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定位鉗口,其特征在于,在V形凹槽底部還設(shè)有柱形的卡口槽。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定位鉗口,保留原螺釘,該鉗口設(shè)計為左右對稱,鉗口中心及側(cè)面設(shè)計有兩種角度不同的V型槽,在V形凹槽底部還設(shè)有柱形的卡口槽。加工范圍廣泛,可以完成軸類零件的垂直定位加工,也可以橫向裝夾軸類零件,同樣可以定位加工鍵槽,打孔等。它的特點是夾持牢固,加工時受切削力影響較小,加工精度較高;它的裝夾比其它方法更加簡單、實用、安全、迅速、加工效率高,特別適合軸類工件的批量加工。
文檔編號B23Q3/18GK201279692SQ20082003030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9月17日
發(fā)明者胡耀華 申請人:彩虹集團(tuán)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