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用前照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具備半導體型光源與透鏡的透鏡直射型的車輛用前照燈。尤其涉及抑制由透鏡分光現(xiàn)象引起的色帶的出現(xiàn)的車輛用前照燈。
【背景技術】
[0002]這種車輛用前照燈以往便具有(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以下對現(xiàn)有的車輛用前照燈進行說明。
[0003]專利文獻I的車輛用前照燈利用反射器反射來自光源的光,該反射光的一部分被罩隱藏,剩下的反射光通過透鏡作為近光照射。專利文獻I的車輛用前照燈通過在透鏡的表面設置具有光學散射效果的區(qū)域,能抑制由透鏡分光現(xiàn)象引起的色帶的出現(xiàn)。
[0004]另外,專利文獻2的車輛用前照燈利用反射鏡反射來自光源的光,利用遮光罩遮斷該反射光的一部分,剩下的反射光通過投影透鏡作為具有截止線的配光圖案照射。專利文獻2的車輛用前照燈通過由上部的大折射率的第一投影透鏡部與下部的小折射率的第二投影透鏡部構成投影透鏡,抑制由透鏡分光現(xiàn)象引起的色帶的出現(xiàn)。
[0005]另外,專利文獻3的車輛用前照燈利用反射鏡反射來自半導體光源的光,利用遮光罩遮斷其反射光的一部分,剩下的反射光通過投影透鏡作為具有截止線的配光圖案照射。專利文獻3的車輛用前照燈通過在投影透鏡設置光分散部,抑制由透鏡分光現(xiàn)象引起的色帶的出現(xiàn)。
[0006]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302718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181845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199938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11]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12]在該車輛用前照燈中,抑制由透鏡分光現(xiàn)象引起的色帶的出現(xiàn)是重要的。
[001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抑制由透鏡分光現(xiàn)象引起的色帶的出現(xiàn)是重要的。
[0014]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0015]本發(fā)明(方案一的發(fā)明)具備半導體型光源及透鏡,半導體型光源的發(fā)光中心配置于透鏡的基準焦點或其附近,透鏡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上側部分與下側部分,使由上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或由下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配光圖案相對于另一方的配光圖案向上或下之中的至少任一側偏離。
[0016]本發(fā)明(方案二的發(fā)明)的透鏡由包括基準光軸的第一部與第一部周圍的第二部構成,在第二部的入射面或出射面中的至少任一方的一部分設有微小擴散元件組。
[0017]本發(fā)明(方案三的發(fā)明)使由上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相對于由下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向上偏離。
[0018]本發(fā)明(方案四的發(fā)明)使由下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相對于由上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向下偏離。
[0019]發(fā)明效果
[0020]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前照燈使透鏡的入射面相對于基準焦點構成為上側部分與下側部分。因此,由于透鏡的色差,在由上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中,在上周邊部出現(xiàn)帶狀的紅色(以下稱為“紅帶”),在下周邊部出現(xiàn)帶狀的藍色(以下稱為“藍帶”)。另一方面,由于透鏡的色差,在由下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中,在上周邊部出現(xiàn)藍帶,在下周邊部出現(xiàn)紅帶。
[0021]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前照燈使由上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或由下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中至少任一方的配光圖案相對于另一方的配光圖案向上或下之中至少任一側偏離。即,使由上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相對于由下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向上偏離?;蛘?,使由下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相對于由上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向下偏離?;蛘?,使由上側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的一部分相對于由對應的下側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的一部分向上偏離,并且,使由下側部分的其他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其他部分相對于由對應的上側部分的其他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其他部分向下偏離。
[0022]其結果,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前照燈的由上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的上周邊部的紅帶與由下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的上周邊部的藍帶大致重合。并且,由上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的下周邊部的藍帶與由下側部分形成的配光圖案的下周邊部的紅帶大致重合。由此,能基于混色(加法混合)的原理抑制由透鏡分光現(xiàn)象引起的色帶的出現(xiàn)。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前照燈的實施方式的透鏡與半導體型光源的后視圖。
[0024]圖2是表示透鏡與半導體型光源的俯視圖(圖1中的II向視圖)。
[0025]圖3是表示透鏡與半導體型光源的側視圖(圖1中的III向視圖)。
[0026]圖4是表示透鏡的各結構(區(qū)域)的配光圖案的說明圖。
[0027]圖5是表示使透鏡的各結構(區(qū)域)的配光圖案重疊(合成)的遠光配光圖案的說明圖。
[0028]圖6是表示在透鏡上設有微小擴散元件組的場合的遠光配光圖案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基于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前照燈的實施方式(實施例)。另外,并未由該實施方式限定本發(fā)明。在圖4?圖6中,符號“VU-VD”表示屏幕的上下垂直線。符號“HL-HR”表示屏幕的左右水平線。另外,圖4是簡略化地表示由計算機模擬制成的屏幕上的配光圖案的說明圖。另外,圖5、圖6是簡略化地表示由計算機模擬制成的屏幕上的配光圖案的等光度曲線的說明圖。在該等光度曲線的說明圖中,中央的等光度曲線表示高光度,外側的等光度曲線表示低光度。在該說明書、保護范圍中,前、后、上、下、左、右是將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前照燈搭載在車輛時的前、后、上、下、左、右。
[0030](實施方式的結構的說明)
[0031]下面,對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前照燈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中,符號I是該實施方式的車輛用前照燈(例如頭燈等)。上述車輛用前照燈I搭載于車輛前部的左右兩端部。
[0032](車輛用前照燈I的說明)
[0033]上述車輛用前照燈I如圖1?圖3所示,具備燈外殼(未圖示)、燈透鏡(未圖示)、半導體型光源2、透鏡3以及散熱部件(未圖示)。
[0034](燈單元2、3的說明)
[0035]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及上述透鏡3及上述散熱部件構成燈單元。上述燈外殼及上述燈透鏡劃分燈室(未圖示)。上述燈單元2、3配置于上述燈室內,并且通過上下方向用光軸調整機構(未圖示)及左右方向用光軸調整機構(未圖示)安裝于上述燈外殼。
[0036](半導體型光源2的說明)
[0037]如圖1?圖3所示,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在該例子中,例如是LED、OEL、或OLED (有機EL)等自發(fā)光半導體型光源。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包括一個或多個發(fā)光芯片(未圖示)、利用封閉樹脂部件封閉上述發(fā)光芯片的發(fā)光部(包裝、LED包裝)20、安裝上述發(fā)光部20的基板(未圖示)。上述發(fā)光芯片為多個的情況下,在X軸方向(水平方向)上排列。
[0038]上述基板固定于上述散熱部件。其結果,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被保持于(固定)上述散熱部件。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電連接于電源(電池)。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的上述發(fā)光部20的發(fā)光面向前側并朝向水平方向。上述發(fā)光部20的上述發(fā)光面的中心(發(fā)光中心)O位于上述透鏡3的基準焦點F或其附近,并且,位于上述透鏡3的基準光軸(基準軸)Z上或其附近。
[0039]在圖1?圖3中,X、Y、Z構成正交坐標(X-Y-Z正交坐標系)。上述X軸是通過上述發(fā)光部20的上述發(fā)光中心O的左右方向的水平軸,在該實施方式中,右側是+方向,左側是-方向。另外,上述Y軸是通過上述發(fā)光部20的上述發(fā)光中心O的上下方向的鉛垂軸,在該實施方式中,上側是+方向,下側是-方向。另外,上述Z軸是通過上述發(fā)光部20的上述發(fā)光中心O的法線(垂線)、即與上述X軸及上述Y軸正交的前后方向的軸,在該實施方式中,前側是+方向,后側是-方向。
[0040](透鏡3的說明)
[0041]如圖1?圖3所示,上述透鏡3包括來自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的光入射到上述透鏡3中的入射面30、入射到上述透鏡3中的光出射的出射面31。上述入射面30的水平方向的面相對于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呈凹曲面(參照圖2),并且,垂直方向的面相對于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呈凸曲面(參照圖3),由復合二次曲面構成。上述出射面31呈向與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相反側突出的凸形狀,由自由曲面構成。
[0042]上述透鏡3直接或通過支架部件(未圖示)安裝于上述散熱部件。上述透鏡3將來自上述半導體型光源2的直接入射的光作為圖5所示的遠光配光圖案HP照射到車輛的前方。
[0043]上述透鏡3構成為上側部分與下側部分。即,上述透鏡3構成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