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透鏡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備置于各種電子機器等的、通過電動機的驅動而使透鏡向光軸方向移動,并且能夠檢測透鏡的初始位置的透鏡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這種現有技術,在專利文獻1中也有所公示。該現有技術備有步進電動機,其使保持聚焦透鏡組的透鏡框體沿光軸方向移動。同時作為檢測透鏡初始位置的機構,備有遮光板,其被設置于透鏡框體的外周面,并在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設置;以及光電遮斷器(photo interrupter),其具有一對發(fā)光元件和受光元件。
在該現有技術中,在通過步進電動機的驅動而使透鏡框體移動時將設置于透鏡框體的遮光板插入光電遮斷器的發(fā)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之間,并根據從發(fā)光元件發(fā)出的光被遮光板遮阻而不能入射到受光元件時的輸出電壓,檢測透鏡的初始位置。
在上述的現有技術中,由于檢測聚焦透鏡組初始位置的機構是備有延伸設置于透鏡框體外周面的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遮光板,以及沿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配置的光電遮斷器的機構,因此與光軸方向垂直方向的尺寸變大,由此存在不能實現裝置的小型化的問題。
專利文獻1特開平6-174999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根據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實際情況而提出,其目的為提供一種能夠檢測透鏡的初始位置,并能夠抑制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的透鏡驅動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備有形成為圓筒狀的轉動構件、以及伴隨著該轉動構件的轉動使透鏡向光軸方向移動的鏡筒,并且還備有設置于上述轉動構件的端面的反射區(qū)域、以及能夠與該反射區(qū)域對置且由一對的投光部和受光部構成的光電傳感器,通過上述反射區(qū)域由上述受光部接受上述投光部的光,從而檢測上述透鏡的初始位置。
以如此方式構成的本發(fā)明,能夠由設置于轉動構件的端面的反射區(qū)域以及能夠與該反射區(qū)域對置且由一對的投光部和受光部構成的光電傳感器,構成檢測透鏡初始位置的機構。也就是說,通過形成于轉動構件的端面的反射區(qū)域,以及由投光部和受光部構成的光電傳感器,能夠不設置在轉動構件的外周面沿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設置的構件的情況下,檢測透鏡的初始位置。藉此,能夠抑制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
另外,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在上述發(fā)明中,在位于上述鏡筒的下方的基板上安裝攝像元件,并且將上述光電傳感器安裝于上述基板。由于如此構成的本發(fā)明在同一基板上設置攝像元件和光電傳感器,因此能夠提高攝像元件和光電傳感器相對于基板的定位精度,以及攝像元件和光電傳感器之間的定位精度。
另外,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在上述發(fā)明中,上述轉動構件,由筒狀的轉子、以及嵌入在該轉子中并在圓周方向上其N極和S極交替排列的磁體構成。在上述轉動構件的外側,配置具有線圈部的定子構件。上述轉動構件形成中空電動機的一部分。如此構成的本發(fā)明,由于驅動使透鏡向光軸方向移動的鏡筒的轉動構件形成中空電動機的一部分,因此能夠減少部件數。
另外,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在上述發(fā)明中,在上述轉子的內周面以及上述鏡筒的外周面,分別形成有相互螺紋連合的螺紋部;并且伴隨著上述轉子的轉動,上述透鏡通過上述各個螺紋部,沿上述光軸方向螺進。如此構成的本發(fā)明,通過形成于轉子內周面的螺紋部和形成于鏡筒外周面的螺紋部的螺紋連合,而通過鏡筒使透鏡向光軸方向移動,因此能夠確保透鏡的高定位精度。
另外,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在上述發(fā)明中,分別對應于上述透鏡的上述初始位置以及上述透鏡的移動終端位置而形成上述反射區(qū)域。如此構成的本發(fā)明,通過具有一對的投光部和受光部的光電傳感器,能夠檢測透鏡的初始位置,并且能夠檢測透鏡從初始位置移動到的作為極限位置的終端位置,能夠簡化檢測該終端位置的機構。
另外,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在上述發(fā)明中,備置有制動構件,其通過限制上述轉動構件的轉動動作,而限制上述透鏡向工作區(qū)域以外移動。如此構成的本發(fā)明,通過制動構件阻止透鏡向工作區(qū)域以外移動。
另外,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在上述發(fā)明中,上述制動構件是形成于固定構件中的一個凸出部。該凸出部具有第一對接部,其伴隨著上述轉動構件的向一個方向的轉動動作而與該轉動構件對接;以及第二對接部,其伴隨著向與上述一個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的轉動動作而與上述轉動構件對接。與上述轉動構件和上述第一對接部的對接位置以及上述轉動構件和上述第二對接部的對接位置相關聯地形成上述反射區(qū)域。如此構成的本發(fā)明,通過具有第一對接部和第二對接部的一個凸出部,能夠限制透鏡向從初始位置向進一步返回的方向移動,并且能夠限制透鏡從初始位置向超過作為移動極限位置的終端位置的方向移動,使透鏡保持在從初始位置到終端位置之間的工作區(qū)域的結構變得簡單。
本發(fā)明由于備有設置于轉動構件的端面的反射區(qū)域、以及能夠與該反射區(qū)域對置且由一對的投光部和受光部構成的光電傳感器,因此通過這些反射區(qū)域和光電傳感器,可以檢測初始位置,并且能夠抑制與光軸方向垂直方向的尺寸,藉此能夠實現很久以來成為難題的裝置的小型化。
圖1是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透鏡驅動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從圖1所示的狀態(tài)中除去基臺而表示的后視圖。
圖3是從圖1所示的狀態(tài)中剖大致一半而表示的立體圖。
圖4是本實施方式的縱剖面圖。
圖5是表示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轉子、反射區(qū)域以及光電傳感器的配置關系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磁體的立體圖。
圖7是說明在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磁體的上端面形成的凸起部,與在本實施方式的頂部導軌的背面形成的凸出部的卡合關系的圖。(a)圖是磁體的俯視圖,(b)圖是頂部導軌的后視圖。
圖8是表示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電動機控制機構的主要部分結構的框圖。
圖9是表示預先設定的透鏡的控制位置和光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之間關系,以及透鏡的控制位置和控制中空電動機的驅動的控制信號S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10是說明在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磁體的下端面所設置的反射區(qū)域和光電傳感器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a)圖是表示被拍攝體的攝影時的狀態(tài)的圖;(b)圖是表示將透鏡向初始位置返回的中途的狀態(tài)的圖;(c)圖是表示透鏡到達制動位置時的狀態(tài)的圖。
圖11是表示包含于圖9所示的電動機控制機構的運算部中的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圖中1-印刷電路板,2-基臺,3-底座,4-頂部導軌,4a-導軌凸起,4b-凸出部(制動構件),4b1-第一對接部,4b2-第二對接部,5-定子構件(中空電動機),6-第一線圈部,6a-引線端子,6b-引線端子,7-第二線圈部,7a-引線端子,7b-引線端子,8-轉子(旋轉構件)〔中空電動機〕,8a-螺紋部,9-磁體(旋轉構件)〔中空電動機〕,9a-下端面,9b-上端面,9c-凸起部,10-透鏡,11-保持構件,11a-螺紋部,12-鏡筒,12a-螺紋部,12b-螺紋部,12c-溝槽部,13-反射區(qū)域(制動位置檢測機構),12a-始端部,13b-終端部,14-非反射區(qū)域,15-光電傳感器(制動位置檢測機構),15a-投光部,15b-受光部,20-電動機控制裝置,20a-輸入部,20b-運算部,20c-輸出部,20d-存儲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用以實施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透鏡驅動裝置的最佳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結構〕圖1是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透鏡驅動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從圖1所示的狀態(tài)中除去基臺而表示的后視圖。圖3是從圖1所示的狀態(tài)中剖斷大致一半而示出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施方式的縱剖面圖。圖5是表示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轉子、反射區(qū)域以及光電傳感器的配置關系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磁體的立體圖。
本實施方式如圖1,4所示的那樣,備置有連接于基板例如印刷電路板1的基臺2;裝配于該基臺2表面的底座3;以及頂部導軌4,其被鑲嵌于在該底座3的上部形成的孔,而形成上側部分。
在由這些基臺2、底座3、頂部導軌4形成的內部空間中,如圖3、圖4所示的那樣,配置有定子構件5,該定子構件5在例如下段位置備有第一線圈部6,在上段位置備置有第二線圈部7。如圖1、圖2所示的那樣,在第一線圈部6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引線端子6a、6b,在第二線圈部7的兩端部,分別連接引線端子7a、7b。
在定子構件5的內側,收置有轉子8;以及鑲嵌于該轉子8而在圓周方向N極和S極交替排列的磁體9。由這些轉子8和磁體9而構成以圓筒狀形成的轉動構件。另外,通過由這些轉子8和磁體9構成的轉動構件,以及具有上述第一線圈部6和第二線圈部7的定子構件5,構成能夠正反轉的步進電動機、以及形成例如中空電動機的凸極式電動機。
在轉子8的內側配置鏡筒12,其在外周形成與形成于轉子8的內周面的螺紋部8a螺紋連合的螺紋部12a,并且伴隨著轉子8的旋轉可沿光軸方向移動。在該鏡筒12的內側配置保持構件11,其在外周具有與形成于鏡筒12內周面的螺紋部12b螺紋連合的螺紋部11a,同時保持透鏡10,且與鏡筒12一體地沿光軸方向移動。
在上述鏡筒12的上端部形成溝槽部12c,在頂部導軌4形成向下方凸出,并能夠在溝槽12c內相對移動的導軌凸起4a。通過這些溝槽部12c和導軌凸起4a,在轉子8旋轉時,通過螺紋部8a、螺紋部12a,鏡筒12能夠不旋轉地沿光軸方向移動。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在磁體9的下端面9a,形成由光反射率高的白色墨水層或銀帶構成的反射區(qū)域13。磁體9的下端面9a的反射區(qū)域13以外的表面部分,成為光反射率低的未加工的或者黑色加工等的非反射區(qū)域14。
另外,如圖3~5所示的那樣,備置有由一對投光部15a和受光部15b構成的光電傳感器15,其能夠與形成于磁體9的下端面9a的反射區(qū)域13對置配置。該光電傳感器15,安裝于上述的印刷電路板1上。另外,可以將攝像元件安裝于同一印刷電路板1上。
由上述的反射區(qū)域13和光電傳感器15,構成制動位置檢測機構,其檢測形成轉動構件的磁體9以及轉子8的轉動停止位置,即制動位置。
形成于上述磁體9的下端面9a的反射區(qū)域13,如圖6所示,包含對應于透鏡10的初始位置的始端部13a,以及對應于作為透鏡10的光軸方向移動的極限位置的終端部13b。
圖7是說明在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磁體的上端面形成的凸起部,與在本實施方式的頂部導軌的背面形成的凸出部的卡合關系的圖。(a)圖是磁體的俯視圖,(b)圖是頂部導軌的后視圖。
如圖7的(a)圖或上述的圖6所示,在磁體9的上端面9b,設置向上方凸出的凸起部9c。如圖7的(b)圖所示的那樣,在頂部導軌4的背面,設置有凸出部4b,其通過對接磁體9的凸起部9c,而限制磁體9的轉動動作,并限制透鏡10向工作區(qū)域以外移動。
該凸出部4b在頂部導軌4上僅形成一個,并備有第一對接部4b1,其伴隨著磁體9和轉子8的向一個方向的過度的轉動動作即在圖4中使透鏡10向上方移動的磁體9和轉子8的過度的轉動動作,而與磁體9的凸起部9c對接;以及第二對接部4b2,其伴隨著磁體9和轉子8的向與上述一個方向的相反方向的過度的轉動動作即在圖4中使透鏡10向下方移動的磁體9和轉子8的過度的轉動動作,而與磁體9的凸起部9c對接;形成于上述磁體9的下端面9b的圖6所示的反射區(qū)域13的終端部13b,與頂部導軌4的凸出部4b的第一對接部4b1相關聯地被設置;另外,上述反射區(qū)域13的始端部13a,與頂部導軌4的凸出部4b的第二對接部4b2相關聯地設置。
圖8是表示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電動機控制機構的主要部分結構的框圖。圖9是表示預先設定的透鏡的控制位置和光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之間的關系,以及透鏡的控制位置和控制中空電動機的驅動的控制信號S之間的關系的圖。
在本實施方式中,備置有電動機控制機構20,其將通向上述第一線圈部6和第二線圈部7的四種不同的通電方式做成一組,并通過重復該一組,使轉動構件即磁體9和轉子8,以透鏡10離開初始位置的方式即圖4中的向上方移動的方式向一個方向轉動,或者以透鏡10返回初始位置的方式即圖4中的向下方移動的方式向與上述一個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轉動。該電動機控制機構20,在通過使磁體9和轉子8向上述的另一方向轉動而將透鏡10返回到初始位置時,輸出以如下方式控制上述中空電動機的驅動的控制信號S即在通過由反射區(qū)域13和光電傳感器15構成的制動位置檢測機構檢測到制動位置即反射區(qū)域13的始端部13a時,將磁體9和轉子8向與上述的另一方向相反的一個方向返回一步階,該返回一步階后的位置成為透鏡10的初始位置。
如圖8所示,該控制模塊20,含有輸入部20a,其輸入來自例如光電傳感器15的輸出;運算部20b,其根據輸入到該輸入部20a的來自光電傳感器15的信號而進行后述的處理;輸出部20c,其將對應于該運算部20b的處理結果的控制信號S輸出的中空電動機的各引線端子6a、引線端子6b、引線端子7a、引線端子7b;以及存儲部20d,其將從所述輸出部20c輸出的控制信號S暫時地存儲。
如圖9所示的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將由電動機控制機構20的控制信號所控制的中空電動機的磁體9以及轉子8的轉動位置即透鏡10的控制位置,設定為例如從0到34的35個位置。另外,控制信號S包含從“1”到“4”的四種通電方式。
例如,S=1的通電方式是如下通電方式,即供給第一線圈部6的引線端子6a的信號的值A1是1(高電平)、供給引線端子6b的信號的值A2是0(低電平)、供給第二線圈部7的引線端子7a的信號的值B1是0(低電平)、供給引線端子7b的信號的值B2是0(低電平)。即,S=1時,向中空電動機輸出(A1,A2,B1,B2)成為(1,0,0,0)的控制信號S。
另外,S=2的通電方式是(A1,A2,B1,B2)成為(0,0,1,0)的通電方式,S=3的通電方式是(A1,A2,B1,B2)成為(0,1,0,0)的通電方式,S=4的通電方式是(A1,A2,B1,B2)成為(0,0,0,1)的通電方式。具有這四種不同通電方式的控制信號S(=1~4)構成一組,對應于四個控制位置。將該一組的控制信號S(=1~4)反復地輸入到中空電動機,中空電動機的磁體9以及轉子8的轉動位置即透鏡10的控制位置,由圖9所示的0~34中的對應定位。另外,透鏡10的初始位置,是由通電方式(A1,A2,B1,B2)成為(0,0,1,0)的控制信號(=2)所控制的控制位置0,作為透鏡的移動的極限位置的終端位置成為由通電方式(A1,A2,B1,B2)成為(0,0,0,1)的控制信號S(=4)所控制的控制位置34。
另外,如圖9所示的那樣,即在超過控制位置34一步階處設定終端位置側預備位置ST1,以使得在例如到達該預備控制位置ST1時,上述的磁體9的凸起部9c與頂部導軌4的凸出部4b的第一對接部4b1對接。另外,在從控制位置0再返回一步階處設定初始位置側的預備控制位置ST2,以使得在例如到達該預備控制位置ST2時,磁體9的凸起部9c與頂部導軌4的凸出部4b的第二對接部4b2對接。另外,在該圖9中,所謂“不確定”,表示從光電傳感器15的投光部15a發(fā)出的光由于通過上述圖6所示的反射區(qū)域13和非反射區(qū)域14的邊界線,其輸出或成為0或成為1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
〔本實施方式的動作〕圖10是說明在備置于本實施方式的磁體的下端面設置的反射區(qū)域和光電傳感器的位置關系的圖,(a)圖是表示被拍攝體的攝影時的狀態(tài)的圖;(b)圖是表示將透鏡向初始位置返回的中途的狀態(tài)的圖;(c)圖是表示透鏡到達制動位置時的狀態(tài)的圖。圖11是表示包含于圖9所示的電動機控制機構的運算部中的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例如,在透鏡10被保持于初始位置即圖9中的控制位置0的狀態(tài)中,若來自電動機控制機構20的輸出部20c的控制信號S被輸出到中空電動機S,則構成該中空電動機的轉動構件即磁體9和轉子8向上述一個方向旋轉。伴隨著該轉子8的向一個方向的旋轉,鏡筒12通過螺紋部8a、12a向圖4的上方向移動,與該鏡筒12一體地保持部11即透鏡10向上方移動。在此期間,控制信號S以從S=2變成S=3,4的方式順次輸出,其后接著以成為S=1~4的方式順次輸出,以下,根據對著被拍攝體的透鏡10的焦距而反復地向中空電動機施加S=1~4的一組。在到達對應于焦距的控制位置時,停止輸出來自電動機控制機構20的控制信號,不進行所望的被拍攝體的攝影。
另外,在此期間,伴隨著構成轉動構件的磁體9的沿圖6的箭號21方向的轉動,如圖9所示的那樣,光電傳感器15的輸出從“1”變化到“0”。這里,假設在透鏡10移動到超過作為移動終端位置的控制位置34的圖9所示的預備控制位置ST1時,由光電傳感器15檢測圖6所示的反射區(qū)域13的終端部13b即制動位置,由此光電傳感器15的輸出變成“1”,電動機控制機構20將控制信號S置為S=4,而將透鏡10從預備控制位置ST1返回一步階而到控制位置34,此時,停止控制信號S的輸出。另外,在此期間,在透鏡10移動到預備控制位置ST1時,設置于圖7的(a)圖所示的磁體9的上端面9b的凸起部9c,對接在圖7的(b)圖所示的頂部導軌4的凸出部4b的第一對接部4b1,由此限制磁體9和轉子8的以上轉動。
另一方面,透鏡10被保持于其中一個控制位置而對被拍攝體攝影后,從該控制位置向初始位置返回時的控制即透鏡10的初始位置返回控制通過圖11的流程圖所示的處理進行。該圖11的流程圖的處理,主要通過電動機控制機構20的運算部20b進行。
這里,作為一例,說明透鏡10從被靜止保持于圖9所示的控制位置13的狀態(tài)向初始位置返回時的情況。
在透鏡10返回到初始位置時,如圖11的步驟S1那樣,在電動機控制裝置20的運算部20b中,通過存儲于存儲部20d的控制信號S,而進行透鏡10靜止的前一個控制信號S的值是什么的確認工作。此時,透鏡10被靜止保持的前一個控制信號為S=3,被靜止保持著的控制位置被確認為圖9所示的控制位置13,在步驟S2中,向中空電動機輸出S=3的通電方式(0,1,0,0)的控制信號S。
接下來,如步驟S3所示的那樣,將當前發(fā)送的控制信號S的值“3”暫時存儲于存儲部20d,接下來移行到步驟S4,并進行將S的值減去1的運算。此時,成為S=3-2=1。
接下來,移行到步驟S5,進行S的值是否為0的判斷。此時,由于S=2而不是0,因此判斷為否,并再次返回到步驟S2,向中空電動機輸出S=2的通電方式(0,0,1,0)的控制信號S。藉此,構成轉動構件的磁體9以及轉子8向與上述的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其他方向,即圖6的箭號21的相反方向轉動,透鏡10返回到圖9的控制位置12。
接下來,在步驟S3中,將存儲部20d的存儲從S=3更新為S=2,而在步驟S4中運算S=2-1=1。
接下來,移行到步驟S5,并判斷S是否為0。此時由于S=1而不是0,因此判斷為否,并再次返回到步驟S2,向中空電動機輸出S=1的通電方式(1,0,0,0)的控制信號S。藉此,透鏡10返回到圖9的控制位置11。并在步驟S3中,將存儲部20d的存儲從S=2更新為S=1,而在步驟S4中運算S=1-1=0。
接下來,移行到步驟S5,并判斷S是否為0。此時,位置信號是0,并判斷為是,從而移行到步驟S6。在該步驟S6中,讀取來自光電傳感器15的位置信號。此時,讀取對應于控制位置11的來自光電傳感器15的輸出“0”。
接下來,移行到步驟S7,并判斷位置信號是否為0。此時,S=0,判斷為是,并移動到步驟S8。在該步驟S8中,設定為S=4,并返回到步驟S2。在步驟S2中,向中空電動機輸出S=4的通電方式(0,0,0,1)的控制信號S。藉此,透鏡10返回到圖9的控制位置10。
在此期間,設于磁體9的下端面9a的反射區(qū)域13與光電傳感器15的位置關系由圖10的(a)圖所示的關系變化為(b)圖所示的關系。
以下,反復進行同樣的處理和動作,若設置于磁體9的下端面9a的反射區(qū)域13的始端部13a如圖10的(c)圖所示的那樣到達光電傳感器15上的制動位置,并且透鏡10超過作為初始位置的控制位置0而移動至圖9所示的預備控制位置ST2,此時的控制信號S成為S=1。
因此,圖11的步驟S4的運算成為S=1-1=0。步驟S5的判斷成為是。并在步驟S6中讀取來自光電傳感器15的位置信號。在此期間,從光電傳感器15的投光部15a發(fā)出的光由反射區(qū)域13所反射,并輸入到受光部15b。來自光電傳感器15的輸出成為“1”。若來自該光電傳感器15的輸出“1”通過電動機控制機構20的輸入部20a而輸入到運算部20b,則圖11的步驟S7的判斷成為否,并移行到步驟S9。
在該步驟S9中,向中空電動機輸出S=2的通電形式(0,0,1,0)的控制信號S。藉此,構成轉動構件的磁體9和轉子8,從其到達的另一方向再次向所述一個方向,即圖6中的箭號21所示的方向返回一步階,即透鏡10從圖9的預備控制位置ST2返回一步階到達控制位置0即初始位置,此時,停止控制信號的輸出。
在進行這種動作期間,透鏡10移動到預備控制位置ST2時,設置于圖7的(a)圖所示的磁體9的上端面9b的凸起部9c對接在圖7的(b)圖所示的導軌4的凸起部4b的第二對接部4b2,藉此限制磁體9和轉子8的進一步的轉動。
〔本實施方式的效果〕按照如以上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利用設置于構成轉動構件的磁體9的下端面9a的反射區(qū)域13,以及能夠與該反射區(qū)域13對置并由一對的投光部15a和受光部15b構成的光電傳感器15,能夠構成檢測透鏡10的初始位置的機構。也就是說,通過由形成于磁體9的下端面9a的反射區(qū)域13、投光部15a以及受光部15b構成的光電傳感器15,不設置在磁體9的外周面沿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設置的構件,即能夠檢測透鏡10的初始位置。藉此,能夠抑制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能夠實現裝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同一印刷電路板1上設置攝像元件和光電傳感器15的情況下,能夠提高攝像元件和光電傳感器15相對于印刷電路板的定位精度,以及攝像元件和光電傳感器15的定位精度。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驅動使透鏡10向光軸方向移動的鏡筒12的轉動構件即磁體9和轉子8形成了中空電動機的一部分,因此能夠減少部件數,并有益于抑制制造費用。
另外,由于在本實施方式中,做成了利用形成于轉子8的內周面的螺紋部8a與形成于鏡筒12的外周面的螺紋部12a的螺紋連合,并通過鏡筒12使透鏡10向光軸方向移動即旋進的方式,因此能夠確保透鏡的高定位精度。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具有一對的投光部15a和受光部15b的光電傳感器15能夠在檢測透鏡10的初始位置即圖9所示的控制位置0的同時,也能夠檢測透鏡10的移動的終端位置即圖9所示的控制位置34。檢測該終端位置的機構變得簡單,因此有益于抑制制造費用。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于頂部導軌4的凸出部4b能夠防止透鏡10向工作區(qū)域以外移動。也就是說,一個凸出部4b具有第一對接部4b1,其在透鏡10要移動超過終端位置時限制該透鏡10的移動;以及第二對接部4b2,其在透鏡10超過要移動超過初始位置時限制該透鏡10的移動。因此,使透鏡10保持在初始位置和終端位置之間的工作區(qū)域內的結構變得簡單,由此也有益于制造費用的提高。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電動機控制結構20,將通向定子構件5的第一線圈部6和第二線圈部7的四種不同的通電方式{A1、A2、B1、B2}={(1,0,0,0)(0,0,1,0)(0,1,0,0)(0,0,0,1)}做成一組,通過重復該一組,在將中空電動機控制為使構成轉動構件的磁體9和轉子8向透鏡10返回初始位置的方向轉動時,從光電傳感器15輸出“1”,在檢測到對應于反射區(qū)域13始端部13a的制動位置時,必定向與上述另一方向相反的一個方向返回一步階,藉此透鏡10從圖9所示的預備控制位置ST2返回到控制位置0。于是該控制位置0成為透鏡的初始位置。因此,能夠不受游隙影響地,通過電動機控制機構20對中空電動機的控制,將透鏡10返回到圖9所示的控制裝置0即初始位置,能夠實現不產生初始位置錯位的高精度的透鏡10的初始位置復位控制,能夠確保優(yōu)良的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透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備有以圓筒狀形成的轉動構件、以及伴隨著該轉動構件的轉動使透鏡向光軸方向移動的鏡筒,并且還備有設置于上述轉動構件的端面的反射區(qū)域、以及能夠與該反射區(qū)域對置且由一對的投光部和受光部構成的光電傳感器,通過上述反射區(qū)域由上述受光部受光上述投光部的光,從而檢測上述透鏡的初始位置。
2.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上述鏡筒的下方的基板上安裝攝像元件,并且于上述基板安裝上述光電傳感器。
3.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轉動構件,由筒狀的轉子、以及嵌入在該轉子中并在圓周方向上N極和S極交替排列的磁體構成;在上述轉動構件的外側,配置具有線圈部的定子構件;上述轉動構件形成中空電動機的一部分。
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3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轉子的內周面以及上述鏡筒的外周面,分別形成有相互螺紋連合的螺紋部;并且,伴隨著上述轉子的轉動,上述透鏡通過上述各個螺紋部,沿上述光軸方向旋進。
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分別對應于上述透鏡的上述初始位置以及上述透鏡的移動終端位置而形成上述反射區(qū)域。
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備置有制動構件,其通過限制上述轉動構件的轉動動作,而限制上述透鏡向工作區(qū)域以外移動。
7.根據上述權利要求6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動構件是形成于固定構件的一個凸出部;該凸出部具有第一對接部,其伴隨著上述轉動構件的向一個方向的轉動動作而與該轉動構件對接;以及第二對接部,其伴隨著向與上述一個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的轉動動作而與上述轉動構件對接;與上述轉動構件和上述第一對接部的對接位置以及上述轉動構件和上述第二對接部的對接位置相關聯地,形成上述反射區(qū)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透鏡驅動裝置,其備有由以圓筒狀形成的磁體(9)和轉子(8)構成的轉動構件、以及伴隨著轉子(8)的轉動使透鏡(10)向光軸方向移動的鏡筒(12),并且還備有設置于磁體(9)的下端面(9a)的反射區(qū)域(13)、以及能夠與該反射區(qū)域(13)對置且由一對的投光部(15a)和受光部(15b)構成的光電傳感器(15),通過反射區(qū)域(13)由受光部(15b)受光投光部(15a)的光,從而檢測透鏡(10)的初始位置。從而能夠檢測透鏡的初始位置,并能夠抑制與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
文檔編號G02B7/04GK1794031SQ20051013407
公開日2006年6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龜山泰明, 石黑克之, 宮崎朝志 申請人: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