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墨斗,特別涉及一種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
背景技術(shù):
建筑工程中,運用到的工具很多,彈線墨斗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傳統(tǒng)的彈線墨斗來講,由于墨線的伸縮均是靠手動搖柄進行操作,且墨線與滾軸間屬于一個空蕩區(qū),沒有一個固定的軌道,這樣以來在手動搖柄進行收線時,如果墨線松動就會因墨線的左右來回擺動而造成墨線與滾軸間的纏繞,給使用帶來麻煩。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 方便的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包含有墨盒、線盒、線盒蓋板、滾軸,墨盒和線盒之間設有隔板,滾軸通過線盒兩側(cè)壁上的滾軸卡道固定于線盒內(nèi),所述隔板上設有一個墨線牽弓I軌道,在墨盒前端面上設有一個墨盒出線孔;在滾軸上套接一個彈簧,彈簧外設有一個套筒,彈簧的一端固定于滾軸上,另一端通過套筒上的出線孔與墨線進行連接,在套筒出線孔上設有制動閥,制動閥通過制動閥卡道滑動連接于套筒外壁,制動閥手柄穿過線盒蓋板上的制動操作孔槽外露于線盒。墨盒外設有墨盒蓋板。在套筒出線孔上設有托線擋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通過牽引軌道及彈簧的設置解決了墨線易纏繞的難題,同時又達到了墨線自動收縮的效果,提高了墨斗的使用功能,保證了墨斗的操作性及實用性。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剖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是圖I中A-A的剖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滾軸及彈簧構(gòu)件等的連接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套筒上出線孔和制動閥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中標號I為墨盒,標號2為線盒,標號3為隔板,標號4為墨線牽引軌道,標號5為滾軸,標號6為墨盒出線孔,標號7為墨線,標號8為彈簧,標號9為套筒,標號10為套筒出線孔,標號11為制動閥,標號12為制動閥卡道,標號13為制動閥手柄,標號14為線盒蓋板,標號15為制動操作孔槽。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f 4,在墨盒I與線盒2之間的隔板3內(nèi),加設一個長度為4cm左右(長度可根據(jù)中間隔板與墨線滾軸間的距離進行調(diào)節(jié))的墨線7牽引軌道4,滾軸5上的墨線穿過墨線牽引軌道4,再穿過墨盒端部的墨盒出線孔6,從而保證了墨線從滾軸上出來到拉出墨斗均在一條軌道上,防止了墨線在收縮過程中的左右來回擺動而造成墨線與滾軸的纏繞,滾軸5與線盒2間通過線盒內(nèi)側(cè)面的卡道來固定,上下可以滑動,便于滾軸的拆卸。在線盒內(nèi)的滾軸5上加設一個彈性適度的彈簧8,彈簧8 一端與滾軸5固定,彈簧8外側(cè)設置有套筒9,彈簧8的另一端通過套筒9上的出線孔10與墨線進行連接,出線孔10的寬度應與彈簧8的長度一致,在套筒9的表面設置有制動閥11,制動閥11與套筒9表面有制動閥卡道12固定,制動閥的手柄13穿過線盒2的蓋板14,外露于墨斗,線盒蓋板14上 留設有用于制動閥前后推拉的制動操作孔槽15,這樣可以便于制動閥向前推通過對套筒出線孔10的壓制而達到制動效果。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包含有墨盒、線盒、線盒蓋板、滾軸,墨盒和線盒之間設有隔板,滾軸通過線盒兩側(cè)壁上的滾軸卡道固定于線盒內(nèi),其特征是所述隔板上設有一個墨線牽引軌道,在墨盒前端面上設有一個墨盒出線孔;在滾軸上套接一個彈簧,彈簧外設有一個套筒,彈簧的一端固定于滾軸上,另一端通過套筒上的出線孔與墨線進行連接,在套筒出線孔上設有制動閥,制動閥通過制動閥卡道滑動連接于套筒外壁,制動閥手柄穿過線盒蓋板上的制動操作孔槽外露于線盒。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其特征是所述墨盒外設有墨盒蓋板。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其特征是在套筒出線孔上設有托線擋沿。
專利摘要一種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墨盒和線盒之間設有隔板,在隔板上設有一個墨線牽引軌道,在滾軸上套接一個彈簧,彈簧外設有一個套筒,彈簧的一端固定于滾軸上,另一端通過套筒上的出線孔與墨線進行連接,在套筒出線孔上設有制動閥,制動閥通過制動閥卡道滑動連接于套筒外壁,制動閥手柄穿過線盒蓋板上的制動操作孔槽外露于線盒。本實用新型的防纏繞自動收縮彈線墨斗,通過牽引軌道及彈簧的設置解決了墨線易纏繞的難題,同時又達到了墨線自動收縮的效果,提高了墨斗的使用功能,保證了墨斗的操作性及實用性。
文檔編號B25H7/04GK202656179SQ20122032624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7月6日
發(fā)明者訾建濤, 陳勝文, 何海英, 王強, 張培聰, 楊偉濤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