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橋梁施工結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封閉式橋梁的罩體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封閉式橋梁一般是指橋梁做成密封狀;過往車輛或者行人在橋梁的內腔內行走;在跨越自然保護區(qū)或者飲用水源的地方一般使用封閉式橋梁,目的是為了保護水源與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在現(xiàn)有的封閉式橋梁中,一般由若干個預制罩體結構拼接而成;為了使相鄰的罩體之間能準確無縫對接,預制罩體的加工精度較高,安裝難度大,所以橋梁的制造成本較大;無縫對接,罩體與罩體之間沒有留有縫隙,在箱體受熱膨脹時,容易使罩體變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封閉式橋梁的罩體安裝結構。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封閉式橋梁的罩體安裝結構,它包括有橋身和若干個罩體;所述罩體沿橋身的長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罩體的兩端均固定設置有檔條組;所述檔條組設置在罩體外表面上;所述檔條組由兩根相互平行的檔條組成;所述檔條沿罩體的圓周方向設置;相鄰兩個罩體之間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內側表面設置有兩組定位帶;所述連接板套在罩體外;所述連接板的內側表面抵壓在檔條組的頂表面上;所述連接板一個定位帶插入到其中一個罩體的檔條組內;所述連接板另一個定位帶插入到相鄰罩體的檔條組內;所述連接板一端與橋身一側相固定連接;連接板另一端繞過罩體后與橋身另一側相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橋身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均設置有若干個擋塊;所述擋塊沿橋身的長度方向依次設置;所述橋身兩側的擋塊分別抵壓在罩體的左右兩側。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fā)明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封閉式橋梁的罩體安裝結構,罩體沿橋身的長度方向依次排列;罩體的兩端均固定設置有檔條組;檔條組設置在罩體外表面上;相鄰兩個罩體之間設置有連接板;連接板的內側表面設置有兩組定位帶;連接板套在罩體外;連接板一個定位帶插入到其中一個罩體的檔條組內;連接板另一個定位帶插入到相鄰罩體的檔條組內;連接板一端與橋身一側相固定連接;連接板另一端繞過罩體后與橋身另一側相固定連接。在使用本發(fā)明時,相鄰的兩個罩體之間留有縫隙;利用連接板對罩體包裹,使罩體固定在橋身的上表面,而且相鄰的兩個罩體之間通過定位帶插入到檔條組進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該結構降低了罩體的加工難度和安裝難度,節(jié)約加工成本;而且有效防止罩體受熱變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右視圖;
圖3是圖1中的a部方法示意圖;
圖4是連接板的主視圖;
圖5是連接板的仰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橋身;101、擋塊;2、罩體;3、檔條組;301檔條;4、連接板;
5、定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5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封閉式橋梁的罩體安裝結構,它包括有橋身1和若干個罩體2;所述罩體2沿橋身1的長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罩體2的兩端均固定設置有檔條組3;所述檔條組3設置在罩體2外表面上;所述檔條組3由兩根相互平行的檔條301組成;所述檔條301沿罩體2的圓周方向設置;相鄰兩個罩體2之間設置有連接板4;所述連接板4的內側表面設置有兩組定位帶;所述連接板4套在罩體2外;所述連接板4的內側表面抵壓在檔條組3的頂表面上;所述連接板4一個定位帶插入到其中一個罩體2的檔條組3內;所述連接板4另一個定位帶插入到相鄰罩體2的檔條組3內;所述連接板4一端與橋身1一側相固定連接;連接板4另一端繞過罩體2后與橋身1另一側相固定連接;相鄰的兩個罩體2之間留有縫隙;利用連接板4對罩體2包裹,使罩體2固定在橋身1的上表面,而且相鄰的兩個罩體之間通過定位帶插入到檔條組3進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該結構降低了罩體的加工難度和安裝難度,節(jié)約加工成本;而且有效防止罩體受熱變形。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橋身1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均設置有若干個擋塊101;所述擋塊101沿橋身1的長度方向依次設置;所述橋身1兩側的擋塊101分別抵壓在罩體2的左右兩側;擋塊101的作用是對罩體2定位;當強風來襲時,降低連接板4所受的負荷。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定位帶由若干個定位柱5排列而成;同一排的各個定位柱5對應插入到同一個檔條組3之間;定位柱5通過焊接固定在連接板4上,使連接板4整體質量降低。
在使用本發(fā)明時,相鄰的兩個罩體之間留有縫隙;利用連接板對罩體包裹,使罩體固定在橋身的上表面,而且相鄰的兩個罩體之間通過定位帶插入到檔條組進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該結構降低了罩體的加工難度和安裝難度,節(jié)約加工成本;而且有效防止罩體受熱變形;橋身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均設置有若干個擋塊,擋塊的作用是對罩體定位;當強風來襲時,降低連接板所受的負荷。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