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橋梁墩柱防護網。
背景技術:
目前,橋梁方墩柱常采用翻模法施工,由于墩柱一般較高均在50米以上,加之場地狹窄上下層作業(yè)交叉作業(yè),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預防墩柱施工時施工人員存在的墜落事故,以及預防工器具墜落威脅地面作業(yè)人員安全,在已澆筑完成的方墩柱上即模板底部設置防墜網設施非常必要,但目前的防護網穩(wěn)固性和安全性都有待提高,且拆裝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施工安全可靠,且安拆方便的橋梁墩柱防護網。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橋梁墩柱防護網,包括環(huán)繞并固定于橋梁墩柱外壁的上抱箍和下抱箍,上抱箍和下抱箍之間連接有多條豎向支桿;還包括多條底端固定連接到下抱箍且斜向上的撐桿,撐桿中部通過橫向拉桿與豎向支桿固定連接;還包括環(huán)繞于橋梁墩柱外圍的鋼絲網,鋼絲網外沿固定連接到撐桿的頂端,內沿固定連接到豎向支桿的頂端。
進一步的,所述上抱箍包括U型的左抱箍和右抱箍,左抱箍和右抱箍自由端相對拼裝,并通過調節(jié)螺桿固定連接,下抱箍與上抱箍結構相同。
更進一步的,所述左抱箍和右抱箍通過穿過橋梁墩柱的對拉螺栓固定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U型的左抱箍包括端部通過中間段連接的長臂和短臂,右抱箍與左抱箍結構相同,且右抱箍的長臂末端連接到左抱箍的短臂末端,右抱箍的短臂末端連接到左抱箍的長臂末端;所述對拉螺栓固定連接到右抱箍的長臂和左抱箍的長臂之間。
更進一步的,相鄰所述撐桿之間通過固定桿連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安全可靠,能夠有效保障施工人員安全;且拆裝方便,移動靈活,造價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橋梁墩柱防護網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橋梁墩柱防護網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抱箍;2-下抱箍;3-撐桿;4-調節(jié)螺桿;5-鋼絲網;6-對拉螺栓;7-豎向支桿;8-橫向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橋梁墩柱防護網,包括環(huán)繞并固定于橋梁墩柱9外壁的上抱箍1和下抱箍2,上抱箍1和下抱箍2之間連接有多條豎向支桿7;還包括多條底端固定連接到下抱箍2且斜向上的撐桿3,撐桿3中部通過橫向拉桿8與豎向支桿7固定連接;還包括環(huán)繞于橋梁墩柱9外圍的鋼絲網5,鋼絲網5外沿固定連接到撐桿3的頂端,內沿固定連接到豎向支桿7的頂端。
上述各部件間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如豎向支桿7焊接在上抱箍1和下抱箍2上,橫向拉桿8一端焊接在豎向支桿7上,另一端焊接在撐桿3上,與豎向支桿7和撐桿3構成倒A字形支撐架,整個支撐機構穩(wěn)固可靠,支撐架采用L100*10角鋼和φ45鋼管制成,上下抱箍采用L100*10角鋼制成。
本實施例的上抱箍1包括U型的左抱箍和右抱箍,左抱箍和右抱箍自由端相對拼裝,并通過φ22的調節(jié)螺桿4固定連接,下抱箍2與上抱箍1結構相同。上述由兩部分組裝構成的抱箍非常方便安裝和拆卸。
上述實施例中的左抱箍和右抱箍通過穿過橋梁墩柱9的對拉螺栓6固定連接。對拉螺栓6插入混凝土澆筑后的對拉螺栓孔內,將左抱箍和右抱箍連接固定,防止整個支撐機構滑落,增加防護網的穩(wěn)固性和安全性。對拉螺栓6采用φ22高強螺桿。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是:U型的左抱箍包括端部通過中間段連接的長臂和短臂,右抱箍與左抱箍結構相同,且右抱箍的長臂末端連接到左抱箍的短臂末端,右抱箍的短臂末端連接到左抱箍的長臂末端;所述對拉螺栓6固定連接到右抱箍的長臂和左抱箍的長臂之間。
本實施例相鄰撐桿3之間通過固定桿10連接固定。進一步增加防護網的穩(wěn)定性。
該安全防護網屬安全冗余管理,通過安全多重備份設置來增加墩柱安全施工的可靠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結構簡單,施工安全可靠,確保施工人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