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非軟土地基復合樁基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拉力型樁土變形協(xié)調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樁變形調節(jié)器依賴于基礎沉降的計算,直接對土體承載進行設計控制。但這種方式受限于目前對土體基床系數等重要參數無法精確測定的技術瓶頸,仍然不能較為準確的設計土體和樁在上部荷載作用下的承載比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受荷易于控制的拉力型樁土變形協(xié)調器,在復合樁基使用過程中,通過對樁受荷的準確控制來實現對土受荷達到但不超出設計目標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拉力型樁土變形協(xié)調器,包括外筒、推桿、延性板、傳力端板、傳力掛件;所述的外筒為一個一端敞開的筒形構件,傳力掛件扣接在外筒的敞開端口上,傳力端板間隙套置在外筒的內腔,延性板套置在外筒的內腔且延性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傳力掛件內底面和傳力端板上;所述的推桿穿過傳力掛件中部的通孔穿入外筒內,推桿的穿入端頂靠在傳力端板上。
所述的外筒的內腔截面呈正方形,推桿的截面呈正方形且與外筒的內腔截面相應;所述的延性板有四塊,分別位于在推桿的四個側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外筒、推桿、延性板、傳力端板、傳力掛件,延性板套置在外筒的內腔且延性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套置傳力掛件內底面和傳力端板上,通過計算調整延性板(低屈服點鋼)的板厚、板寬,使各噸位設備的壓力-位移曲線滿足特定反應譜線,具有土受荷易于控制的優(yōu)點。使得本實用新型在復合樁基使用過程中,通過對樁受荷的準確控制來實現對土受荷達到但不超出設計目標的目的。非軟土地基能夠使用復合樁基,從而達到節(jié)省樁數、降低基礎造價、縮短建筑施工工期的目標。復合樁基計算中樁、土受荷分擔比例不受場地復雜程度影響,不依賴于對基礎沉降的“估算”準確,提升建筑地基安全可靠度。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拉力型樁土變形協(xié)調器,包括外筒1、推桿2、延性板3、傳力端板4、傳力掛件5。
所述的外筒1為一個一端敞開的筒形構件,傳力掛件5扣接在外筒1的敞開端口上,傳力端板4間隙套置在外筒1的內腔,延性板3套置在外筒1的內腔且延性板3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傳力掛件5內底面和傳力端板4上;所述的推桿2穿過傳力掛件5中部的通孔穿入外筒1內,推桿2的穿入端頂靠在傳力端板4上。
本實用新型的外筒1與推桿2的截面形狀是相對應的,在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外筒1與推桿2的截面形狀皆為正方形,即:
所述的外筒1的內腔截面呈正方形,推桿2的截面呈正方形且與外筒1的內腔截面相應。所述的延性板3有四塊,分別位于在推桿2的四個側面且四塊延性板3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傳力掛件5內底面和傳力端板4上。
需要說明的是,外筒1與推桿2的截面形狀也可以是長方形、圓形等其它形狀。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外力施加在推桿2上,推桿2作用力給傳力端板4,延性板3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拉伸。
如圖3、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拉力型樁土變形協(xié)調器10使用時,拉力型樁土變形協(xié)調器10安裝在承臺20與樁30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1 通過計算調整延性板3(低屈服點鋼)的板厚、板寬,使各噸位設備的壓力-位移曲線滿足特定反應譜線。
1.2 按反應譜,復合地基受力過程中,在基礎小沉降范圍,樁30受荷迅速達到協(xié)調器設備的指定噸位,而后樁受荷緩慢增加,基礎位移加大,土受荷快速增大。
1.3 樁30和土總受力達到設計指定,采取相應措施后拉力型樁土變形協(xié)調器10退出工作,后續(xù)增加荷載由樁30承受。
1.4 全過程樁30受荷明確可控,在總荷載一定的情況下,土受荷相應明確可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