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合葉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187639閱讀:188來源:國知局
合葉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合葉裝置A,第1及第2連桿3、4各自的一端部分別介于第1及第2樞軸6、7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主體件1,各自的另一端部則分別介于第1及第2軸部8a、8b被可旋轉聯接于安裝件2,其中,在第1及第2軸部8a、8b安裝限位件13A。限位件13A,通過與第1連桿3抵靠來確定安裝件2旋轉范圍中朝開方向旋轉的極限位置。
【專利說明】合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安裝于門窗扇的安裝件旋轉范圍中一方的極限位置被限位件所確定的合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般,合葉裝置具備被安裝于框體的主體件、和被安裝于門窗扇的安裝件。在主體件,有第I及第2連桿的一端部介于相互平行的第I及第2樞軸被可旋轉地聯接。第I及第2連桿的另一端部介于同第I及第2樞軸平行的第3及第4樞軸被可旋轉地聯接于安裝件。其結果,安裝件介于第I及第2連桿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主體件,于是門窗扇介于合葉裝置被可旋轉地聯接于框體。
[0003]在上述結構的合葉裝置中,安裝件的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的旋轉角度被設定為給定角度(譬如105° )(以下稱設定角度)。但有時候希望安裝件旋轉角度比設定角度小,如門窗扇從閉位置旋轉設定角度之前門窗扇就與壁碰撞的時候等。此時就需要安裝件旋轉角度比設定角度小的合葉裝置,但若按安裝件旋轉角度大小來設計制造合葉裝置的話,則會出現合葉裝置種類增多的問題。
[0004]為此,在下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合葉裝置中采用了限位件。限位件配置在第I連桿與第2連桿之間,被設置于第I連桿的與第2連桿相面對的面。當安裝件從閉位置旋轉比原來的設定角度小的期望角度時,第2連桿介于限位件與第I連桿抵靠。據此,安裝件旋轉角度范圍就被限制在比原來的設定角度小的期望角度。即,作為安裝件旋轉范圍中一方的極限位置的開位置被限位件所確定。
已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特開2009-13619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技術問題
[0006]然而,在采用了限位件的上述已有合葉裝置中,存在著難以將限位件安裝于第I連桿的問題。即,在把限位件安裝于第I連桿的與第2連桿相面對的面時,要讓限位件沿第I連桿的與第2連桿相面對的面從其另一端側向一端側移動??墒?,在第I連桿的另一端側前方有呈杯狀的安裝件的底部存在。因此在安裝件的底部形成有供限位件穿過的貫通孔,把限位件往第I連桿安裝時,限位件通過貫通孔插入在第I連桿與第2連桿之間,再讓限位件沿第I連桿的與第2連桿相面對的面移動到給定位置。讓限位件這樣移動是非常困難的操作。而且,因貫通孔與第I連桿脫離著,不能用手指直接移動限位件,必須要用螺絲刀等細長部件按壓著讓限位件移動,安裝操作變得更加困難。另外還存在著必須要在安裝件形成貫通孔、操作費功夫的問題。
解決方案
[0007]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是一種合葉裝置,具備主體件、第I及第2連桿、安裝件和限位件,上述第I及第2連桿各自的一端部介于相互平行的第I及第2樞軸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上述主體件,上述第I及第2連桿各自的另一端部則介于與上述第I及第2樞軸平行的第3及第4樞軸被可旋轉聯接于上述安裝件,據此,上述安裝件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上述主體件,上述安裝件旋轉范圍中一方的極限位置被限位件所確定,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裝件設置有與上述第I及第2樞軸平行的第I及第2支撐軸,上述第I支撐軸與上述第2支撐軸之間隔設定得比上述第I樞軸與上述第3樞軸之間隔以及上述第2樞軸與上述第4樞軸之間隔窄,上述限位件的兩端部分別被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所支撐,通過上述第I連桿與上述限位件抵靠,上述安裝件的上述極限位置被確定。
此時優(yōu)選:在上述第2連桿的與上述第I連桿相面對的上述另一端部形成朝上述第I連桿側開放的収容部,上述限位件被收容于上述収容部且可相對上述第I連桿沿接近和離開方向移動,通過上述限位件從上述収容部的開放部突出而與上述第I連桿抵靠,上述安裝件的上述極限位置被確定。
優(yōu)選:上述安裝件被形成為杯狀,上述第3及第4樞軸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于上述安裝件內部,上述第I及第2連桿各自的另一端部被從其開口部插入上述安裝件內部,分別被上述第3及第4樞軸所支撐,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被設置于上述安裝件內部,上述限位件通過上述安裝件的開口部而被卡脫自如地支撐于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
優(yōu)選:上述限位件的一端部被上述第3樞軸所支撐,上述第3樞軸還兼用作上述第I支撐軸。
優(yōu)選:上述限位件的另一端部被上述第4樞軸所支撐,上述第4樞軸還兼用作上述第2支撐軸。
更優(yōu)選:上述限位件的兩端部分別被上述第3及第4樞軸所支撐,上述第3及第4樞軸還分別兼用作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
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也可與上述第3及第4樞軸非一體地形成。
發(fā)明的效果
[0008]根據具有上述特征結構的本發(fā)明,由于限位件被安裝于第I及第2支撐軸,所以就沒有必要讓限位件在第I連桿與第2連桿之間從它們的另一端側向一端側移動了。故能容易地將限位件安裝于第I及第2支撐軸。而且,無需在安裝件形成貫通孔,相應地就能降低合葉裝置制造費用。
根據本發(fā)明第2方案,由于限位件被收容于第2連桿的収容部,所以能防止第I連桿與第2連桿之間隔變窄或者限位件對其他部件造成干擾,相應地就能擴展合葉裝置設計自由度。
根據本發(fā)明第3方案,由于能通過呈杯狀的安裝件的開口部將限位件安裝于第I及第2支撐軸,所以能更容易地將限位件安裝于第I及第2支撐軸。
根據本發(fā)明第4方案,由于第3樞軸還兼用作第I支撐軸,所以能相應地減少零部件數量。
根據本發(fā)明第5方案,由于第4樞軸還兼用作第2支撐軸,所以能相應地減少零部件數量。
根據本發(fā)明第6方案,由于第3及第4樞軸還兼用作第I及第2支撐軸,所以能進一步減少零部件數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以使其安裝件處于閉位置的狀態(tài)來表示本發(fā)明第I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圖2是以使其安裝件處于開位置的狀態(tài)來表示該實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剖視圖。
圖3是該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是該實施方式所采用的限位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該限位件的側視圖。
圖6是從圖5中X箭頭方向觀察的視圖。
圖7是用來說明該限位件往第3及第4樞軸安裝的方法的放大剖視圖。
圖8是以使其安裝件處于閉位置的狀態(tài)來表示本發(fā)明第2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圖9是以使其安裝件處于開位置的狀態(tài)來表示該實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剖視圖。
圖10是該實施方式所采用的限位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1是該限位件的側視圖。
圖12是用來說明該限位件往第3及第4樞軸安裝的方法的放大剖視圖。
圖13是以使其安裝件處于閉位置的狀態(tài)來表示本發(fā)明第3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圖14是以使其安裝件處于開位置的狀態(tài)來表示該實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側視圖。
圖15是該實施方式所采用的限位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6是該限位件的側視圖。
圖17是用來說明該限位件往第3及第4樞軸安裝的方法的放大剖視圖。
圖18是以使其安裝件處于閉位置的狀態(tài)來表示本發(fā)明第4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圖19是以與圖18相同的狀態(tài)來表示該實施方式的側面剖視圖。
圖20是以使其安裝件處于開位置的狀態(tài)來表示該實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側視圖。
圖21是以與圖20相同的狀態(tài)來表示該實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側面剖視圖。
圖22是該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3是以與圖19 一樣但省略限位件的方式來表示該實施方式的側面剖視圖。
圖24是以與圖21 —樣但省略限位件的方式來表示該實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側面剖視圖。
圖25是用來說明該實施方式中限位件往第4樞軸及支撐軸安裝的方法的放大剖視圖。 附圖標記
[0061] A合葉裝置 B合葉裝置 C合葉裝置 D合葉裝置 I主體件 2安裝件 3第I連桿 4第2連桿
4d第I空間部(収容部) 6第I樞軸 7第2樞軸
8a第I軸部(第3樞軸;第I支撐軸)
Sb第2軸部(第4樞軸;第2支撐軸)
Sc短軸部(第3樞軸)
Sd短軸部(第3樞軸)
8e長軸部(第I支撐軸)
8f長軸部(第4樞軸;第2支撐軸)
13A限位件 13B限位件 13C限位件 13D限位件 13a第I卡合凹部 13b第2卡合凹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最佳實施方式。
圖1?圖7給出本發(fā)明第I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合葉裝置A具有主體件1、安裝件2和一對第I及第2連桿3、4。
[0011]主體件I是由金屬制板材構成的,由呈長方形平板狀的主板部la、和從該主板部Ia的長邊部大致成直角地相互間朝同一方向突出的一對側板部lb、lc形成,截面大致為“二”字形。主體件I被配置于帶開口部的框體(省略圖示)的內面開口部附近,長度方向朝框體進深方向(連接開口部和里部的方向)。為便于描述,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框體在其前面部具有開口部;還設主體件I是以如是狀態(tài)安裝于框體左側壁內面:其長度方向朝前后方向,一對側板部lb、lc朝上下方向,而且開放部(與主板部Ia相反一側的部分)朝框體左側面。那么,對于合葉裝置A的各結構就參照框體的前后左右及上下來進行描述。當然,合葉裝置A并非局限于這樣的方向。
[0012]主體件I有時也直接安裝于框體左側壁內面,但通常是如圖1中假想線所示,介于基部5卡脫自如地安裝于框體左側壁內面。
[0013]即,在基部5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前方開放的第I卡合凹部5a,而在主體件I的前端部則設置有長度方向朝上下方向的第I卡合軸Id。通過該第I卡合軸Id進入第I卡合凹部5a而與之卡合,主體件I的前端部就被卡脫自如地安裝在了基部5的前端部上。
[0014]在基部5的后端部設置有長度方向朝上下方向的第2卡合軸5b,而在主體件I的后端部則介于長度方向朝上下方向的支撐軸If可旋轉地設置有卡合件le??ê霞蘒e被作為附加力機構的螺旋彈簧Ig附加沿圖1中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力。在卡合件Ie的與第2卡合軸5b相面對的部分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lh。通過第2卡合軸5b進入該第2卡合凹部Ih而與之卡合,主體件I的后端部就被卡脫自如地安裝在了基部5的后端部上。
[0015]在第2卡合軸5b與第2卡合凹部Ih卡合的狀態(tài)下,靠螺旋彈簧Ig的附加力,第I卡合軸Id被推靠于第I卡合凹部5a的底面,同時,第2卡合軸5b被推靠于第2卡合凹部Ih的底面。據此,第I及第2卡合軸Id、5b被維持與第I及第2卡合凹部5a、Ih的卡合狀態(tài),進而主體件I被維持于安裝于基部5的狀態(tài)。
[0016]當要把主體件I從基部5取下時,讓卡合件Ie逆時針方向旋轉,將第2卡合軸5b從第2卡合凹部Ih脫出。其后,讓主體件I朝前方移動,使第I卡合軸Id從第I卡合凹部5a朝前方脫出。據此就能將主體件I從基部5取下。主體件I對基部5的安裝結構也可采用其它公知結構。
[0017]安裝件2呈杯狀,安裝于門窗扇(省略圖示)的背面。如后所述,安裝件2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主體件I。其結果,門窗扇介于合葉裝置A被可旋轉地聯接于框體。安裝件2可在圖1所示閉位置和圖2所示開位置之間旋轉。即,安裝件2的旋轉范圍是在閉位置與開位置(一方的極限位置)之間,其間角度譬如設定為85°左右。
[0018]第I及第2樞軸6、7相互平行且長度方向朝上下方向地設置于主體件I的前端部,以第I樞軸6比第2樞軸7靠前方且處于右側的方式配置。但第I及第2樞軸6、7的配置并非僅限于這種配置。
[0019]在安裝件2設置有軸件8。軸件8大致呈“U”形,在其兩端部形成有相互平行的第I軸部(第3樞軸;第I支撐軸)8a和第2軸部(第4樞軸;第2支撐軸)8b。第I及第2軸部8a、8b以其長度方向朝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故第I及第2軸部8a、8b與第I及第2樞軸6、7平行。第I軸部8a在前后方向上總是比第2軸部8b位置靠前方,但在左右方向上,相對第2軸部Sb的位置則相應于安裝件2的旋轉位置而變化。即,安裝件2處于閉位置與給定中間位置之間時,處在比第2軸部靠右側的位置;安裝件2處于中間位置時,在左右方向上同第2軸部Sb處在同一位置;安裝件2處于中間位置與開位置之間時,處在比第2軸部8b靠左側的位置。第I與第2軸部8a、8b的間隔比第I樞軸6與第I軸部8a的間隔、第2樞軸7與第2軸部8b的間隔、和第I與第2樞軸6、7的間隔都窄。
[0020]第I連桿3由呈平板狀的聯接板部3a、和從該聯接板部3a兩側部大致成直角地相互朝同一方向突出的側板部3b、3c形成,截面大致為“ 口 ”字形。第I連桿3按如是方式配置:聯接板部3a處在比側板部3b、3c靠前側且側板部3b、3c在上下方向相面對。
[0021]第I連桿3的側板部3b、3c的一端部分別被第I樞軸6的兩端部所支撐,介于第I樞軸6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主體件I。第I連桿3的側板部3b、3c的另一端部則分別被第I軸部8a的兩端部所支撐,介于第I軸部8a被可旋轉地聯接于安裝件2。
[0022]第2連桿4由相面對地配置的一對側板部4a、4b、和將該側板部4a、4b各自一側部相互間聯接起來的聯接板部4c所構成。第2連桿4按如是狀態(tài)配置:聯接板部4c處于比偵W反部4a、4b靠前側且同第I連桿3的聯接板部3a相面對,還將側板部4a、4b相面對方向朝上下方向。相對第I連桿3的側板部3b、3c的相面對的內面間的距離,第2連桿4的側板部4a、4b的外面(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面)間的距離設定為與其相同或在其以下,第2連桿4被插入第I連桿3的第I及第2側板部3b、3c之間且可在沿著它們的方向上位移。聯接板部4c比側板部4a、4b短許多,配置在側板部4a、4b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其結果,在側板部4a、4b的一端部之間和另一端部之間,分別形成第I和第2空間部4d、4e。第I及第2空間部4d、4e朝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開放。故第I及第2空間部4d、4e朝第I連桿3開放,同時還朝安裝件2的開口部開放。
[0023]第2連桿4的側板部4a、4b的一端部分別被第2樞軸7的兩端部所支撐,介于第2樞軸7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主體件I。第2連桿4的側板部4a、4b的另一端部分別被第2軸部Sb的兩端部所支撐,介于第2軸部Sb被可旋轉地聯接于安裝件2。
[0024]如上所述,第I連桿3被第I樞軸6及第I軸部8a所支撐,第2連桿4被第2樞軸7及第2軸部Sb所支撐。另外,第I樞軸6被配置在比第2樞軸8a靠前方,第I軸部8a被配置在比第2軸部Sb靠前方。故第I連桿3被配置在比第2連桿4靠前方,即,在框體的從里側指向開口部側的方向上被配置于前方。
[0025]另外,第I及第2連桿3、4各自的一端部分別介于第I及第2樞軸6、7被可旋轉聯接于主體件1,第I及第2連桿3、4各自的另一端部則介于第I及第2軸部8a、8b被可旋轉地聯接于安裝件2,據此,安裝件2就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主體件I。安裝件2的旋轉范圍是在圖1所示閉位置與圖2所示開位置之間。
[0026]在此,圖1所示的安裝件2的閉位置雖然是因門窗扇與框體前面抵靠而被確定的,但是在合葉裝置A單體上安裝件2還可以從閉位置進一步朝閉方向旋轉給定角度(譬如5°左右)。在合葉裝置A單體上的安裝件2的閉位置是因第I連桿3與安裝件2抵靠而被確定的。
[0027]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安裝件2的開位置如后所述,因限位件13A與第I連桿3的聯接板部3a抵靠而被確定。在此,假設沒有設置限位件13A,那么此時安裝件2的開位置(以下稱延長開位置)則是因處于圖2中右側的安裝件2端部與第2連桿4的側板部4a、4b抵靠而被確定的。該延長開位置,是安裝件2從閉位置朝開位置旋轉后越過開位置而旋轉了給定角度、譬如20°左右時的位置。
[0028]在主體件I前端部設置有軸件Ii,其長度方向朝上下方向。在該軸件Ii外套有作為附加旋轉力機構的受扭螺旋彈簧9。受扭螺旋彈簧9的一端部9a與第I連桿3的一方的側板部3b的處于主體件I側的端部抵靠。受扭螺旋彈簧9的另一端部9b則與第2連桿4的側板部4b的主體件I側的端部抵靠。其結果,安裝件2介于第I及第2連桿3、4被受扭螺旋彈簧9附加旋轉力。當安裝件2處于閉位置與延長開位置間的給定中間位置和閉位置之間時,被附加朝閉位置旋轉的力,而當處于中間位置和延長開位置之間時,則被附加朝延長開位置旋轉的力。
[0029]在第2樞軸7的處于第2空間部4e內的部分設置有旋轉緩沖器12。旋轉緩沖器12用于安裝件2從開位置朝閉位置旋轉時將其旋轉速度抑制為低速。旋轉緩沖器12也可以是用于安裝件2從閉位置朝開位置旋轉時將其旋轉速度抑制為低速的物件,或者無論朝哪個旋轉方向旋轉時都將安裝件2旋轉速度抑制為低速的物件。須知出的是,因為旋轉緩沖器12與本發(fā)明關聯性小,所以省略描述其詳細結構。
[0030]在第2連桿4的側板部4a、4b間所形成的第I空間部(収容部)4d內配置有限位件13A。限位件13A系通過硬質樹脂成形而作為塊體形成,該塊體側面觀察大致呈“ < ”字形。限位件13A也形成為正方體形狀。限位件13A的與側板部4a、4b相面對的上下側面間的寬度設定為大致與側板部4a、4b間距離相等。故限位件13A雖能相對第2連桿4在沿著側板部4a、4b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位,但卻不能在上下方向移動。
[0031]限位件13A被第I及第2軸部8a、8b所支撐。S卩,在限位件13A的一端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貫穿限位件13A的第I卡合凹部13a,該第I卡合凹部13a底面則由中心線處于限位件13A —端面上的內圓柱面構成。故第I卡合凹部13a形成為截面為半圓形,第I卡合凹部13a的寬度在開放部最大,越朝里側越變窄。
[0032]構成第I卡合凹部13a的內圓柱面的中心線也可配置在如是位置:從形成了第I卡合凹部13a的限位件13A的一端面朝限位件13A內側偏離給定微小距離(譬如為構成第I卡合凹部13a的內圓柱面的直徑的1/10?1/5左右)。此時第I卡合凹部13a的寬度,在從開放部到構成第I卡合凹部13a的底面的內圓柱面的中心線之間越朝里側越變寬,而從中心線開始越朝里側越變窄。即便這樣配置時,通過限位件13A—端部當中的與第I卡合凹部13a鄰接的部分彈性形變,也能使得第I卡合凹部13a開放部寬度大于等于構成第I卡合凹部13a的內圓柱面的直徑。
[0033]構成第I卡合凹部13a的內圓柱面的直徑設定為大致與第I軸部8a外徑相同。故通過使其沿徑向移動就能將第I軸部8a從第I卡合凹部13a的開放部插入第I卡合凹部13a,第I軸部8a被可旋轉地插入第I卡合凹部13a。第I卡合凹部13a,只要能讓第I軸部8a沿其徑向移動而從第I卡合凹部13a的開放部插入、且能讓第I軸部8a可旋轉地插入,其截面也可不形成為圓形,而形成為其它形狀,譬如多邊形。
[0034]在限位件13A另一端部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13b。該第2卡合凹部13b被配置于彎曲成“ < ”字形的限位件13A內側的面(圖5中右側的面)的彎曲部,在上下方向上貫穿限位件13A。第2卡合凹部13b的底面由內圓柱面構成。該內圓柱面的中心線配置在如是位置:從形成了第2卡合凹部13b的內側的面朝限位件13A內部側偏離給定微小距離(譬如為構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內圓柱面的直徑的1/10?1/5左右)。故第2卡合凹部13b的寬度,在從開放部到內圓柱面的中心線之間越朝里側越變寬,而從中心線開始越朝里側越變窄。通過限位件13A的與第2卡合凹部13b鄰接的部分彈性形變,能使得第2卡合凹部13b開放部寬度大于等于構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內圓柱面的直徑。
[0035]構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內圓柱面的直徑設定為大致與第2軸部8b外徑相同。故第2軸部8b能從第2卡合凹部13b的開放部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通過使第2軸部8b徑向移動就能將其插入第2卡合凹部。在此,由于第2卡合凹部13b直徑與第2軸部Sb外徑相同,所以第2卡合凹部13b開口部寬度就比第2軸部Sb外徑窄。故當把第2軸部Sb往第2卡合凹部13b插入時,隨著第2軸部8b往第2卡合凹部13b插入,限位件13A另一端部彈性形變,第2卡合凹部13b開放部寬度增大。第2卡合凹部13b,只要能讓第2軸部Sb沿其徑向移動而從第2卡合凹部13b的開放部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其截面也可不形成為圓形,而形成為其它形狀,譬如多邊形。
[0036]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按如是方式配置:兩者中心間距離(構成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的內圓柱面的中心間的距離)與第I及第2軸部8a、8b的中心間的距離相同。而且,第2卡合凹部13b的開放部按如是方式配置:當使限位件13A以第I軸部8a為中心旋轉時,第2軸部Sb能從其開放部進入第2卡合凹部13b。
[0037]當把限位件13A往第I及第2軸部8a、8b安裝時,如圖7所示,首先將安裝件2置于閉位置,然后將限位件13A從其開口部插入安裝件2內部,接著使第I卡合凹部13a的開放部同第I軸部8a的處于側板部3b、3c之間的中間部的外周面相面對。其后,如圖7所示,使限位件13A相對第I軸部8a朝箭頭A方向作相對移動,使第I軸部8a相對限位件13A朝第I軸部8a徑向作相對移動。據此,就能將第I軸部8a從其開放部插入第I卡合凹部13a。其后,讓限位件13A以第I軸部8a為中心沿箭頭B方向旋轉。于是,第2軸部8b的處于側板部4a、4b之間的中間部從其開放部進入第2卡合凹部13b。當第2軸部Sb將近一半部分進入第2卡合凹部13b時,第2軸部Sb以后就一邊擴撐其開放部一邊往第2卡合凹部13b內壓進。于是,通過整個第2軸部8b進入第2卡合凹部13b,限位件13A就被第I及第2軸部8a、8b所支撐了。而且,在支撐狀態(tài)下,因為第2卡合凹部13b開放部寬度比第2軸部Sb外徑窄,所以只要不用給定大小以上的力讓限位件13A沿與箭頭B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限位件13A就會被維持于被第I及第2軸部8a、8b所支撐的狀態(tài)。
[0038]當要把限位件13A往第I及第2軸部8a、8b安裝時,最好先將安裝件2置于閉位置。在將安裝件2置于閉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I及第2軸部8a、8b相對主體件I在與其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圖1及圖7中下方)遠遠地離開。而且,第I軸部8a介于第I空間部4d及安裝件2的開口部朝后方(圖1及圖7中右方)露出,同時,第2軸部8b介于安裝件2的開口部朝后方露出。其結果,將限位件13A往安裝件2從其開口部插入后,如上所述,能容易地安裝于第I及第2軸部8a、8b。當然,通過相反的步驟也能將限位件13A從軸部8a、8b取下。但安裝限位件13A時不必一定要讓安裝件2處于閉位置,只要能安裝限位件13A,也可將安裝件2置于其它位置、譬如開位置。
[0039]彎曲成“ < ”字形的限位件13A的外側的面即圖5中朝左上方的面及朝上方的面當中,朝左上方的面(相對第I卡合凹部13a而言為左側鄰接的面)當作抵接面13c,由平面構成。該抵接面13c按如是方式配置:安裝件2處于開位置及其附近時,從第2連桿4的側板部4a、4b的另一端部及第I空間部4d朝右斜前方突出。當安裝件2從閉位置側旋轉到開位置時,該抵接面13c以面接觸狀態(tài)與第I連桿3的聯接板部3a抵靠。換言之,通過從第I空間部4d突出的抵接面13c與第I連桿3的聯接板部3a抵靠,安裝件2的開位置就被確定了。
[0040]在上述結構的合葉裝置A中,能把限位件13A從安裝件2的開口部插入而安裝于第I及第2軸部8a、8b。故同把限位件往第I及第2連桿之間從它們的另一端側插入的已有合葉裝置相比,能容易地將限位件13A安裝于第I及第2軸部8a、8b。而且,因為能從安裝件2的開口部安裝限位件13A,所以就完全沒必要對安裝件2進行底部形成貫通孔等的形狀變更。故能將合葉裝置A制造費抑制為低價。
[0041]另外,在合葉裝置A中,安裝件2開位置是因限位件13A與第I連桿3抵靠而被確定的,而第2連桿4則與安裝件2開位置毫無關連。故安裝件2達到開位置時,只第I連桿3發(fā)生彈性形變,而不會出現第2連桿4有形變。另一方面,雖然限位件13A也應形變,但是限位件13A兩端部被第I及第2軸部8a、8b所支撐,第I及第2軸部8a、8b的間隔比第I樞軸6與第I軸部8a的間隔及第2樞軸7與第2軸部Sb的間隔都窄,故當限位件13A與第I連桿3抵靠時限位件13A幾乎不發(fā)生彈性形變。另外,由于限位件13A被安裝于第I及第2軸部8a、8b,所以限位件13A是在第I軸部8a附近端部與第I連桿3抵靠。故,相對第I連桿中間部與第2連桿抵靠的已有合葉裝置,能降低限位件13A與第I連桿3抵靠時第I連桿3的彈性變量。這樣,當第I連桿3與限位件13A相互抵靠時它們的彈性變量小且第2連桿4沒有彈性形變,故能降低安裝件2越過開位置而旋轉的量,能防止門窗扇與壁等碰撞這種事態(tài)發(fā)生于未然。
[0042]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把限位件13A從第I及第2軸部8a、8b取下就能把合葉裝置A當做開位置為延長開位置的合葉裝置來使用。另外,通過使用其它限位件來取代限位件13A還能將安裝件2開位置變更成所期望位置。
[0043]下面描述下本發(fā)明其它實施方式。須知出的是,關于以下實施方式,僅描述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結構,對于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分,附同一標號而不再贅述。
[0044]圖8?圖12給出本發(fā)明第2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的合葉裝置B中,用限位件13B取代了上述第I實施方式的限位件13A。限位件13B也是在其一端部形成有第I卡合凹部13a而在另一端部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13b。
[0045]為便于描述,首先對第2卡合凹部13b作下說明。第2卡合凹部13b被形成在彎曲成“ < ”字形的限位件13B的內側的面當中朝圖11中下方的面,朝限位件13B的一端部側開放。構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內圓柱面的中心線被配置于該朝下方的面上。故第2卡合凹部13b的寬度在開口部最大,越朝里側越變窄。構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內圓柱面的中心線也可配置于限位件13B的內部,比朝下方的面靠上側。此時,第2卡合凹部13b的寬度,在從開放部到中心線之間越朝里側越變寬,而從中心線開始越朝里側越變窄。第2軸部Sb可從第2卡合凹部13b的開放部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在使第2卡合凹部13b的開放部與第2軸部Sb相面對的狀態(tài)下,通過讓限位件13B相對第2軸部Sb沿從限位件13B的另一端部指向一端部的方向(圖12中箭頭A方向)作相對移動,第2軸部8b就被從其開放部卡脫自如地插入到了第2卡合凹部13b。
[0046]另一方面,第I卡合凹部13a被形成在彎曲成“ < ”字形的限位件13B的內側的面當中朝圖11中右斜下方的面的一端部。如圖12所示,第I卡合凹部13a的開放部按如是方式配置:當讓限位件以被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的第2軸部Sb為中心沿箭頭B方向旋轉時,第I軸部8a能沿其徑向作相對移動而從其開放部進入第I卡合凹部13a。
[0047]構成第I卡合凹部13a的內圓柱面的中心線配置在從該朝左下方的面朝限位件13B內部側偏離給定微小距離的位置。故,第I卡合凹部13a的寬度,在從開放部到中心線之間越朝里側越變寬,而從中心線開始越朝里側越變窄。通過限位件13B的與該開放部接近的部分彈性形變,第I卡合凹部13a開放部寬度能擴寬到大于等于第I軸部8a外徑。
[0048]把限位件13B往第I及第2軸部8a、8b安裝時,首先將限位件13B從其開口部插入安裝件2內部,接著使第2卡合凹部13b的開放部同第2軸部Sb相面對。其后,使限位件13B沿從其另一端指向一端的方向(圖12中箭頭A方向)作相對移動。于是,如圖12所示,第2軸部Sb沿其徑向作相對移動,從其開放部進入第2卡合凹部13b。這樣,當把第2軸部8b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后,讓限位件13B以第2軸部8b為中心沿圖12中箭頭B方向旋轉。于是,第I卡合凹部13a的開放部與第I軸部8a在旋轉圓切線方向相面對。故,當讓限位件13B進一步旋轉時,第I軸部8a相對地沿其徑向移動而從其開放部進入第I卡合凹部13a。當然,第I軸部8a是一邊將第I卡合凹部13a寬度撐大一邊進入第I卡合凹部13a內的。當第I軸部8a進入第I卡合凹部13a內時,第I卡合凹部13a開放部寬度變窄。據此,阻止了限位件13B以第2軸部Sb為中心朝與箭頭B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其結果,限位件13B被維持于安裝于第I及第2軸部8a、8b的狀態(tài)。
[0049]圖13?圖17給出本發(fā)明第3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的合葉裝置C中,用限位件13C取代了限位件13A。關于該限位件13C,同第I實施方式一樣,在限位件13C的一端面形成了第I卡合凹部13a。第I卡合凹部13a朝圖16中下方開放。
[0050]構成第I卡合凹部13a的內圓柱面的中心線被配置于限位件13C的比一端面靠圖16中上側、即限位件13C的內部。故,第I卡合凹部13a的寬度,在從開放部到中心線之間越朝里側越變寬,而從中心線開始越朝里側越變窄,開放部寬度比第I軸部8a外徑窄。當然,通過限位件13C的與第I卡合凹部13a鄰接的部分彈性形變,第I卡合凹部13a開放部寬度能擴寬到大于等于第I軸部8a外徑。
[0051]另一方面,第2卡合凹部13b被形成于呈“ < ”字形的限位件13A的內側的面當中朝圖16中下方的面。第2卡合凹部13b朝下方開放。即,第2卡合凹部13b的開放部與第I卡合凹部13a的開放部朝同一方向。
[0052]構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內圓柱面的中心線被配置于限位件13C內部,比形成了第2卡合凹部13b的面靠上側。故,第2卡合凹部13b的寬度,在從開放部到中心線之間越朝里側越變寬,而從中心線開始越朝里側越變窄,開放部寬度比第2軸部Sb外徑窄。當然,通過限位件13C的與第2卡合凹部13b鄰接的部分彈性形變,第2卡合凹部13b開放部寬度能擴寬到大于等于第2軸部Sb外徑。
[0053]把限位件13C往第I及第2軸部8a、8b安裝時,如圖17所示,使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各自的開放部同第I及第2軸部8a、8b各自的外周面相面對。其后,使限位件13C朝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的開放部的開放方向(圖17中箭頭A方向)移動,使第I及第2軸部8a、8b相對限位件13C沿第I及第2軸部8a、8b的徑向相對地平行移動。于是,第I及第2軸部8a、8b —邊擴撐其開放部一邊進入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當第I及第2軸部8a、8b進入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時,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開放部寬度縮窄。據此,限位件13C就被安裝于第I及第2軸部8a、8b。對于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兩者中任意一方,也可將其開放部寬度作成同插入該一方的第I或第2軸部8a、8b的外徑一樣。
[0054]圖18?圖25給出本發(fā)明第4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的合葉裝置D中,用相互獨立的兩個軸件8A、8B取代了軸件8。一方的軸件8A被安裝于安裝件2的上側(圖22中左側)的側部,而另一方的軸件8B則被安裝于安裝件2的下側(圖22中左側)的側部。軸件8A、8B都呈“J”字形,具有長度小的短軸部(第3樞軸)8c、8d、和長度大的長軸部8e、8f0短軸部8c、8d和長軸部8e、8f相互平行地形成。
[0055]軸件8A、8B的短軸部(第3樞軸)8c、8d被配置于與上述實施方式的第I軸部8a同一軸線上。一方的短軸部8c的頂端部貫通安裝件2的上側的側壁部而向安裝件2內部突出,而另一方的短軸部8d的頂端部則貫通下側的側壁部而向安裝件2內部突出。第I連桿3的側板部3b、3c的另一端部(安裝件2側的端部)被設置在向安裝件2內部突出的短軸部8c、8d的頂端部。其結果,第I連桿3另一端部介于短軸部8c、8d而被可旋轉地聯接于安裝件2。
[0056]軸件8B的長軸部(第4樞軸;第2支撐軸)8f被配置于與上述實施方式的第2軸部8b同一軸線上,其頂端部從安裝件2的下側的側壁部一直貫通到上側的側壁部。于是,第2連桿4的側板部4a、4b的另一端部(安裝件2側的端部)被設置在長軸部8f的處于安裝件2內的部分。其結果,第2連桿4的另一端部介于長軸部8f而被可旋轉地聯接于安裝件2。
[0057]軸件8A的長軸部(第I支撐軸)8e按如是方式配置:從其軸線方向觀察時,由短軸部8c、8d及長軸部8f構成三角形。更詳細地說是按如是方式配置:安裝件2處于閉位置時,相對短軸部8c、8d處于左側(圖23中下側),相對長軸部8f處于前側(安裝件2的底部側;圖23中左側)。
[0058]限位件13D如下述那樣卡脫自如地安裝于長軸部8e、8f。S卩,限位件13D從其開口部插入安裝件2內部,于是,讓第I卡合凹部13a與長軸部8e相面對,讓限位件13D沿圖25中箭頭A方向移動。此時,由于限位件13D與長軸部8f相連,所以能把長軸部8f當做導向件。當使限位件13D移動到給定位置時,長軸部8e插入第I卡合凹部13a而直到與其底部抵靠。于是,第2卡合凹部13b與長軸部8f相面對。在此,當讓限位件13D沿箭頭B方向移動時,長軸部8f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而直到與其底部抵靠。據此,限位件13D就被卡脫自如地安裝于長軸部8e、8f上了。
須指出的是,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寬度在比其開口部稍微靠里側的部分最寬。
[0059]軸件8A、8B、第I及第2連桿3、4和限位件13D之間的關系能進行各種變形。
譬如,將長軸部Se配置于長軸部8f的位置,將長軸部8f配置于長軸部Se的位置。于是也可這樣:在長軸部Se設置第2連桿4,且讓長軸部Se與限位件13D的第2卡合凹部13b卡合,而另一方面讓長軸部8f與限位件13D的第I卡合凹部13a卡合。
另外,也可通過短軸部8c、8d來支撐第2連桿4的另一端部。此時,長軸部8e、8f當中某一方支撐第I連桿3的另一端部及限位件13D的一端部,而另一方則僅支撐限位件13D的另一端部。
[0060]須指出的是,本發(fā)明并非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能在不脫離其構思范圍內采用各種變形例。
譬如,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在限位件13A、13B、13C、13D形成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但是也可形成無開放部的孔來取代第I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此時通過讓第I及第2軸部8a、8b沿其軸線方向移動來使得第I及第2軸部8a、8b分別插入各孔。
另外,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通過限位件13A?13D來限制安裝件2的開位置,但是也可以是限制安裝件2的閉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合葉裝置,具備主體件、第I及第2連桿、安裝件和限位件,上述第I及第2連桿各自的一端部介于相互平行的第I及第2樞軸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上述主體件,上述第I及第2連桿各自的另一端部則介于與上述第I及第2樞軸平行的第3及第4樞軸被可旋轉聯接于上述安裝件,據此,上述安裝件被可旋轉地聯接于上述主體件,上述安裝件旋轉范圍中一方的極限位置被限位件所確定,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裝件設置有與上述第I及第2樞軸平行的第I及第2支撐軸,上述第I支撐軸與上述第2支撐軸之間隔設定得比上述第I樞軸與上述第3樞軸之間隔以及上述第2樞軸與上述第4樞軸之間隔窄, 上述限位件的兩端部分別被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所支撐,通過上述第I連桿與上述限位件抵靠,上述安裝件的上述極限位置被確定。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葉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連桿的與上述第I連桿相面對的上述另一端部形成朝上述第I連桿側開放的収容部, 上述限位件被收容于上述収容部且可相對上述第I連桿沿接近和離開方向移動, 通過上述限位件從上述収容部的開放部突出而與上述第I連桿抵靠,上述安裝件的上述極限位置被確定。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葉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裝件被形成為杯狀, 上述第3及第4樞軸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于上述安裝件內部, 上述第I及第2連桿各自的另一端部被從其開口部插入上述安裝件內部,分別被上述第3及第4樞軸所支撐, 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被設置于上述安裝件內部, 上述限位件通過上述安裝件的開口部而被卡脫自如地支撐于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
4.按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合葉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位件的一端部被上述第3樞軸所支撐,上述第3樞軸還兼用作上述第I支撐軸。
5.按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合葉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位件的另一端部被上述第4樞軸所支撐,上述第4樞軸還兼用作上述第2支撐軸。
6.按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合葉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位件的兩端部分別被上述第3及第4樞軸所支撐,上述第3及第4樞軸還分別兼用作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
7.按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合葉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及第2支撐軸與上述第3及第4樞軸非一體地形成。
【文檔編號】E05D3/06GK104302858SQ201380023192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4日
【發(fā)明者】高松真吾, 時本周作 申請人:世嘉智尼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迁安市| SHOW| 天等县| 西城区| 宿松县| 大宁县| 临漳县| 仲巴县| 淳化县| 毕节市| 芦山县| 岳普湖县| 京山县| 西丰县| 崇仁县| 吴旗县| 集安市| 广南县| 环江| 同德县| 许昌市| 凤冈县| 新疆| 宝丰县| 峨山| 红安县| 万全县| 襄城县| 津南区| 将乐县| 庆元县| 策勒县| 平陆县| 桑植县| 沾化县| 巴青县| 兰州市| 满城县| 梁河县| 汪清县| 和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