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充氣床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充氣床體結構。
背景技術:
充氣床具有重量輕、易收藏與易攜帶的特點,不僅作為戶外用品,現(xiàn)已漸漸成為家居用品。傳統(tǒng)的充氣床體結構,配合圖1、2所示,主要是由上片1’、環(huán)形圍帶2’、拉帶組3’及下片4’構成,環(huán)形圍帶2’是連接上片1’與下片4’的四周形成一充氣腔,而拉帶組3’在此充氣腔中縱向連接上片1’與下片4’、及橫向連接相對面的圍片(圖中未示出)。通過拉帶組3’的作用能將充氣腔盡可能接近床的形狀和感覺。
此傳統(tǒng)的充氣床當氣體充滿充氣腔時,床面上會因為拉帶組3’的作用出現(xiàn)明顯的凹凸不平,即上片1’與拉帶組3’的焊接點下凹,在各焊接點之間的區(qū)域會弧凸,整個床面有明顯的凹凸感,人體與其接觸時感覺明顯;且由于床體為一個整體受力充氣腔,在床面受力時,其內部的氣體轉移迅速,因而床面變形大,使用時對人體的支撐力度不足,而舒適性不佳。
因而便出現(xiàn)了如圖3、4所示的雙層床面的充氣床,其床面20’是由雙層片材構成,等距離位置上固結有多條并行線21’,使該雙層片材之間形成多個格狀氣室,而在床面20’四角端分別設有用以導通格狀氣室與充氣腔相通的氣孔22’。該結構的充氣床使床面20’又形成了一層氣室,使用時,會提高床面20’的彈性和舒適性。但是由于該層各格狀氣室僅通過床面20’的四角端的氣孔22’方可與充氣腔相通,因而床面20’在受力時,各氣室的空氣轉移的速度很慢,且人體在床面20’翻身變換床面受力位置時,床面各格狀氣室相對回彈的速度亦很慢,床面彈性不佳、使用不夠舒適的缺點仍然存在。
上述兩種結構的充氣床在床面受力時,環(huán)形圍帶在充氣腔中氣體的擠壓下很容易外凸,即形成所謂的“面包狀”,使其外觀不夠平整美觀;且上述床面在局部受力時,如在床面邊緣受力時,環(huán)形圍片的支撐強度有限,使該局部的床體容易塌陷傾斜而不夠平穩(wěn)。
以上諸多缺點,使充氣床很難與家居傳統(tǒng)的床墊相媲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充氣床體結構,其可使充氣床床面的平整度提高,增加床面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適感。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充氣床體結構,其使整個床體的平整度提高,同時增加該床緣的支撐力度。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充氣床體結構,為一主床體,主要包括上片、中片、外圍帶、拉帶組及下片,外圍帶與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氣腔;其中拉帶組是連接固定中片與下片,在拉帶組與中片固接的交錯位置處的中片與上片進行固接,在床面形成復數(shù)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其中部分小氣囊與充氣腔相通。
所述的小氣囊集中在床面上與身體接觸機會多的位置。
所述的部份小氣囊通過中片四周緣間接與充氣腔相通。
所述的部份小氣囊在中片上設有與充氣腔直接相通的透氣孔。
所述的充氣床體中片與上片的固接處呈線性固接形成若干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圖案。
所述拉帶組的各拉帶為筒狀拉帶,拉帶筒身連接中片與下片。
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還包括一圍帶中片及一內圍帶,圍帶中片分別與外圍帶及內圍帶交錯間隔固接以形成若干個封閉或半封閉的空腔,其中部份空腔與充氣腔相通以此在床側面上形成復數(shù)個小氣囊。
該圍帶中片與內圍帶上分別設有與充氣腔相通的通氣孔。
該圍帶中片與外圍片呈線狀焊固,且該焊固線可構成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圖案。
所述的下片下方還焊設一復床體,該復床體包括上片、下片、外圍帶、圍帶中片、內圍帶、及拉帶組;拉帶組連接上片及下片,外圍帶及內圍帶與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氣腔;圍帶中片分別與外圍帶及內圍帶交錯間隔固接以形成若干個封閉或半封閉的空腔,其中部份空腔與充氣腔相通以此在床側面上形成復數(shù)個小氣囊。
該圍帶中片與內圍帶上分別設有與充氣腔相通的通氣孔。
該圍帶中片與外圍片呈線狀焊固,且該焊固線可構成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圖案。
該主床體外圍片與復床體外圍帶為一體結構。
該主床體下片與復床體上片連接處設有通氣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令充氣床具有以下優(yōu)點1、床面更加平整美觀由于在充氣床上片的下方另加設了一層中片,且拉帶是連接中片,而中片與上片的固接點正好與中片與拉帶的固接點呈交錯設置,因而在床體充滿氣體時,中片與拉帶的固接點之間的弧凸面又與上片形成有固接點,則上片與中片之間的固接點可以拉平該弧凸面,即該中片受力變形,而上片沒有直接受力不會變形,因而增加了床面的整體平整度。
2、床面更加舒適因中片與上片的固接點,會形成若干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且部份小氣囊是通過中片的四周緣與充氣腔相通,而部份小氣囊是通過中片上的透氣孔與床體的充氣腔相通,在床面局部受力時,受力處小氣囊的氣體其轉移的方向有的是通過透氣孔縱向直接擠壓入充氣腔中,有的是依靠小氣囊的半封閉關系橫向間接通過中片的四周緣進入充氣腔中,因而床面上的小氣囊有的變形快,有的變形慢,呈交錯的補充,會令整個床面與人體接觸面積加大的同時提高床面的支撐力度,提高床面的彈性;同理,在人體翻身變換位置時,受壓的小氣囊有的變形快,有的變形慢,呈交錯的補充,床面回彈力好,令使用者感覺更加舒適。
3、床緣的支撐力度強由于在床體外圍帶內又加設了一層圍帶中片及一層內圍帶,內外圍帶之間又形成了半封閉側氣腔,同時圍片中片與內外圍帶形成交錯間隔的固接部,因此該圍帶中片此處不僅會形成一加強肋的作用,還可以拉平外圍帶,使床體更加平整美觀;在床緣受力時,由于半封閉側氣腔內的空氣受圍帶中片與內圍帶的通氣孔限制,使其不容易從此氣腔內向床體的充氣腔內轉移,因而有效提高了床緣的支撐力度,使其不易塌陷傾斜。
圖1是習用品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習用品的組合外觀示意圖;圖3是另一習用品的立體外觀圖;圖4是另一習用品的局部放大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立體分解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外觀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局部剖視圖;圖8是圖6的A-A向剖視圖;圖9是圖6的B-B向剖視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安裝電動充氣閥的示意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手動充氣閥的示意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主床體的立體分解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復床體的立體分解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組合局部剖視圖;圖15是圖14的C-C向剖視圖;圖1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充氣床,為一主床體,其包括一上片1、一中片2、一組拉帶3、一外圍帶4、一內圍帶5、一圍帶中片6及一下片7。
拉帶3為筒狀拉帶,且該筒狀拉帶3呈橫向連接中片1與下片7;如圖6、7并配合圖8、9所示,組合時,圍帶中片6內表面與內圍帶5外表面進行局部焊固,再將外圍帶4內表面與圍帶中片6外表面進行局部焊固,此焊固位置與圍帶中片6與內圍帶5焊固的位置呈交錯分布;外圍帶4的下緣與下片7的四周焊固,而內圍片4的下端焊固于下片7的內壁上;各拉帶3橫向放置,其筒身連接中片2內壁及下片7內壁進行焊固;內圍片4的上緣與上片1的內壁焊固,上片1的四周與外圍片4的上緣焊固,中片2與拉帶3焊固點的交錯位置處對中片2與上片1進行局部焊固,即完成一個充氣床體結構,另在床體的側壁上設有充氣閥,如圖10所示為電動充氣閥65,其通過電線66與外設電源連通,實現(xiàn)自動充放氣功能;如圖11所示為手動充氣閥67以實現(xiàn)充氣的功能。
配合圖8、9所示,通過充氣閥將氣體充滿充氣床體時,該充氣床的中片2、下片7及內圍帶5會形成一個充氣腔A,而外圍帶4與內圍帶5之間亦會形成有側氣腔B,圍帶中片6在此側氣腔B中通過與外圍帶4及內圍帶5之間的交錯焊接會實現(xiàn)一加強肋的作用,另外,圍帶中片6與外圍片4呈點狀焊固或是線狀焊固,即可構成復數(shù)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圓形、菱形或其它形狀圖案的小氣囊B1,小氣囊B1通過圍帶中片6上的通氣孔61與側氣腔B相通,而側氣腔B通過內圍片5上設有的透氣孔51與充氣腔A相通;中片2與上片1的呈線狀或點狀焊固成封閉或半封閉的圓形、菱形或其它形狀的圖案,會使中片2與上片1之間形成復數(shù)個封閉及半封閉的小氣囊C,小氣囊C集中在床面上與身體接觸機會多的位置,且部份的小氣囊C在中片2上設有透氣孔21直接與充氣腔A相通,另有部份的小氣囊C通過中片2的四周緣間接與床體的充氣腔A相通。
利用上述的結構,可使本實用新型的充氣床具有以下特點1、床面更加平整美觀由于在充氣床上片1的下方另加設了一層中片2,且拉帶3是連接中片2,而中片2與上片1的固接點正好與中片2與拉帶3的固接點呈交錯設置,因而在床體充滿氣體時,中片2與拉帶3的固接點之間的弧凸面又與上片1形成有固接點,則上片1與中片2之間的固接點可以拉平該弧凸面,即該中片2受力變形,而上片1沒有直接受力不會變形,因而增加了床面的整個平整度。
2、床面更加舒適因中片2與上片1的固接點,會形成若干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C,且部份小氣囊C是通過中片2的四周緣與充氣腔A相通,而部份小氣囊C是通過中片2上的透氣孔21與床體的充氣腔A相通,配合圖8、9所示,在床面局部受力時,受力處小氣囊C的氣體其轉移的方向有的是通過透氣孔21縱向直接擠壓入充氣腔A中,有的是依靠小氣囊C的半封閉關系橫向間接通過中片2的四周緣進入充氣腔A中,因而床面上的小氣囊C有的變形快,有的變形慢,呈交錯的補充,會令整個床面與人體接觸面積加大的同時提高床面的支撐力度,提高床面的彈性;同理,在人體翻身變換位置時,受壓的小氣囊C有的變形快,有的變形慢,呈交錯的補充,床面回彈力好,令使用者感覺更加舒適。
3、床緣的支撐力度強由于外圍帶4與內圍帶5之間亦會形成有側氣腔B,圍帶中片6在此側氣腔B中通過與外圍帶4及內圍帶5之間的交錯焊接會實現(xiàn)一加強肋的作用,還可以拉平外圍帶,使床體更加平整美觀;另外,圍帶中片6與外圍片4呈點狀焊固或是線狀焊固,若線狀焊固線即可構成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B1,小氣囊B1是通過圍帶中片6與內圍片5上的通氣孔61、51與充氣腔A相通,在床緣受力時,由于小氣囊B 1內的空氣受圍帶中片6與內圍帶5的通氣孔61、51限制,使其不容易從此小氣囊B1內向床體的充氣腔A內轉移,因而有效提高了床緣的支撐力度,使其不易塌陷傾斜如圖12、13并配合圖14、1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充氣床結構,其可以加高床體的高度,則其包括一主床體及一復床體,主床體結構與上述相同,在此不贅述,其關鍵在于在主床體的下片7上焊固此復床體,該復床體包括一上片8、一下片10、一外圍帶4、一圍帶中片6、一內圍帶5及拉帶組9;拉帶組9為“I”型拉帶,圍帶中片6內表面與內圍帶5外表面進行局部焊固,再將外圍帶4內表面與圍帶中片6外表面進行局部焊固,此焊固位置與圍帶中片6與內圍帶5焊固的位置呈交錯分布;圍帶中片6與外圍片4呈點狀焊固或是線狀焊固,若線狀焊固線即可構成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B1,小氣囊B1是通過圍帶中片6與內圍片5上的通氣孔61、51與充氣腔A相通,其中部份空腔與下述充氣腔A相通以此在床側面上形成復數(shù)個小氣囊B1;外圍帶4的下緣與下片10的四周焊固,而內圍片5的下端焊固于下片10的內壁上;各拉帶9連接上片8內壁及下片10內壁進行焊固;內圍片5的上緣與上片8的內壁焊固,上片8的四周與外圍片4的上緣焊固,該復床體的上片8、下片10及內圍帶5亦會形成一個充氣腔A;以此形成床緣的支撐力度強、不易塌陷傾斜的復床體,其對主床體具有加高支撐的功能。在主床體下片7與復床體上片8連接處設有分別設有相通的通氣孔71、81,充氣床在使用時,復床體中的氣體是由主床體的充氣腔A通過通氣孔71、81而進入復床體的充氣腔A中。
再如圖16所示,上述具有復床體的充氣床結構,其可以將主床體外圍片4與復床體外圍帶4設為一體結構,使整個床體在外觀上更具整體性。
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床體結構,為一主床體,其主要包括上片、中片、外圍帶、拉帶組及下片,外圍帶與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氣腔;其特征在于拉帶組是連接固定中片與下片,在拉帶組與中片固接的交錯位置處的中片與上片進行固接,在床面形成復數(shù)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其中部分小氣囊與充氣腔相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氣囊集中在床面上與身體接觸機會多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部份小氣囊通過中片四周緣間接與充氣腔相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部份小氣囊在中片上設有與充氣腔直接相通的透氣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中片與上片的固接處呈線性固接形成若干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圖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拉帶組的各拉帶為筒狀拉帶,拉帶筒身連接中片與下片。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圍帶中片及一內圍帶,圍帶中片分別與外圍帶及內圍帶交錯間隔固接以形成若干個封閉或半封閉的空腔,其中部份空腔與充氣腔相通以此在床側面上形成復數(shù)個小氣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圍帶中片與內圍帶上分別設有與充氣腔相通的通氣孔。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圍帶中片與外圍片呈線狀焊固,且該焊固線可構成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圖案。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下片下方還焊設一復床體,該復床體包括上片、下片、外圍帶、圍帶中片、內圍帶、及拉帶組;拉帶組連接上片及下片,外圍帶及內圍帶與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氣腔;圍帶中片分別與外圍帶及內圍帶交錯間隔固接以形成若干個封閉或半封閉的空腔,其中部份空腔與充氣腔相通以此在床側面上形成復數(shù)個小氣囊。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圍帶中片與內圍帶上分別設有與充氣腔相通的通氣孔。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圍帶中片與外圍片呈線狀焊固,且該焊固線可構成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圖案。
13.如權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主床體外圍片與復床體外圍帶為一體結構。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氣床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主床體下片與復床體上片連接處設有通氣孔。
專利摘要一種充氣床體結構,主要包括上片、中片、外圍帶、拉帶組及下片,外圍帶與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氣腔;其中拉帶組是連接固定中片與下片,在拉帶組與中片固接的交錯位置處的中片與上片進行固接,在床面形成復數(shù)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小氣囊,其中部分小氣囊與充氣腔相通。因中片與上片的固接點正好與中片與拉帶的固接點呈交錯設置,床體充滿氣體,中片與拉帶固接點之間的弧凸面又與上片形成有固接點,上片與中片之間的固接點可以拉平該弧凸面,即該中片受力變形,而上片沒有直接受力不會變形,增加了床面整個平整度;床面上小氣囊有的變形快,有的變形慢,呈交錯的補充,會令整個床面與人體接觸面積加大的同時提高床面的支撐力度,提高床面的彈性。
文檔編號A47C17/00GK2930467SQ200620061660
公開日2007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林華鄉(xiāng), 許耀元 申請人:明達實業(yè)(廈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