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鋼筋連接工具,具體涉及一種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
背景技術: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鋼筋的連接方法有綁扎、焊接和機械連接。而在目前建筑施工中,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因其較佳的連接效果最為常用。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在不破壞鋼筋的抗折性的情況下,大幅提高了鋼筋的連接強度,確保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
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常見方式有擠壓套筒和螺紋連接接頭。套筒擠壓連接需要有擠壓設備,并要求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間。螺紋接頭是一具有內螺紋的接頭,在待對接鋼筋的端部開設有與上述內螺紋匹配的外螺紋。在鋼筋對接施工時,因螺紋接頭與鋼筋螺紋連接時,需轉動接頭或鋼筋,此時需要擰緊工具及操作空間。而在鋼筋對接施工中,受鋼筋直線度及螺紋加工精度影響,鋼筋與鋼筋連接套筒時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增加了鋼筋對接的施工難度,尤其是鋼筋網(wǎng)片對接或鋼筋結構的對接時,待對接的鋼筋數(shù)量眾多,對接工作面狹小,使用上述現(xiàn)有接頭連接鋼筋時,施工難度大且費時費力,施工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現(xiàn)提供一種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以解決在利用一根貫通的鋼筋連接套筒連接長度較長的鋼筋,尤其是鋼筋端部有彎折時,存在將鋼筋擰入鋼筋連接套筒的施工難度大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提供一種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包括:
第一連接器,包括用于連接第一鋼筋的第一連接部及設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遠離所述第一鋼筋一側的承插套筒,所述承插套筒中形成有限位空腔,所述承插套筒中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一側上開設有第一開口,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限位空腔相通;
第二連接器,包括用于連接第二鋼筋的第二連接部及設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遠離所述第二鋼筋一側的插接頭;
鎖止件,容置于所述限位空腔中;以及
彈性壓塊,彈性安裝于所述限位空腔中以壓抵所述鎖止件在所述插接頭插入所述限位空腔后對所述插接頭進行鎖固。
進一步的,所述插接頭的表面設有沿徑向設置的環(huán)形凹槽,所述環(huán)形凹槽與所述鎖止件相匹配。
進一步的,所述鎖止件為鎖止球。
進一步的,所述插接頭呈子彈狀。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壓塊包括壓塊本體和彈性連接件,所述彈性連接件連接于所述壓塊本體和所述承插套筒之間,所述壓塊本體開設有供所述插接頭穿設的插孔,所述壓塊本體擠壓于所述鎖止球。
進一步的,所述承插套筒的靠近所述第一開口的內側壁形成有弧形抵頂面,所述鎖止球抵頂于所述弧形抵頂面和所述彈性壓塊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部形成有第一內螺紋,所述第一鋼筋設有與所述第一內螺紋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紋;所述第二連接部形成有第二內螺紋,所述第二鋼筋設有與所述第二內螺紋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通過具有插接頭的第二連接器插入承插套筒并被鎖止機構鎖止,來實現(xiàn)連接對接鋼筋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快速直插。當對接鋼筋時,可以先將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預先連接對接鋼筋,然后在將第二連接器插入承插套筒中從而鎖合在一起。采用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對接鋼筋實現(xiàn)了高效、快速、便捷的施工,提高了鋼筋對接施工效率,也避免了傳統(tǒng)鋼筋連接套筒對接時,需要轉動鋼筋的弊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3至圖5為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的對接狀態(tài)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的安裝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與功效。本發(fā)明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jié)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圖1為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3至圖5為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的對接狀態(tài)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的安裝狀態(tài)圖。
參照圖1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包括第一連接器1、第二連接器2、鎖止件3以及彈性壓塊4。
第一連接器1包括用于連接第一鋼筋4的第一連接部11及設于第一連接部11的遠離第一鋼筋4一側的承插套筒12,承插套筒12中形成有限位空腔121,承插套筒12中遠離第一連接部11的一側上開設有第一開口,第一開口與限位空腔121相通。第二連接器2包括用于連接第二鋼筋5的第二連接部21及設于第二連接部21的遠離第二鋼筋5的一側的插接頭22。鎖止件3容置于限位空腔121中。彈性壓塊4彈性安裝于限位空腔121中以壓抵鎖止件3在插接頭22插入限位空腔121后對插接頭22進行鎖固。
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通過具有插接頭的第二連接器插入承插套筒并被鎖止機構鎖止,來實現(xiàn)連接對接鋼筋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快速直插。當對接鋼筋時,可以先將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預先連接對接鋼筋,然后在將第二連接器插入承插套筒中從而鎖合在一起。采用本發(fā)明鋼筋快速直插接頭裝置對接鋼筋實現(xiàn)了高效、快速、便捷的施工,提高了鋼筋對接施工效率,也避免了傳統(tǒng)鋼筋連接套筒對接時,需要轉動鋼筋的弊端。
具體的,第二連接器2包括第二連接部21和插接頭22。第二連接部21為一中空套筒,設有第二內螺紋。第二鋼筋5的端部設有與第二內螺紋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紋。第二連接部21與第二鋼筋5螺紋連接。
插接頭22的表面設有沿徑向設置的環(huán)形凹槽。插接頭22為一錐形插頭,表面光滑便于插入承插套筒12中。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插接頭22呈子彈狀,以方便插入第一連接器1的承插套筒12。
第一連接器1包括第一連接部11和承插套筒12。第一連接部11為一圓柱形套筒,且設有第一內螺紋,第一鋼筋4設有與第一內螺紋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紋。第一鋼筋4螺紋連接第一連接部11。
承插套筒12為一端封閉、一端形成第一開口的套筒,套筒中空形成限位空腔121。限位空腔121連通第一開口。
鎖止件3可以是鎖止塊或鎖止球。在本實施例中,鎖止件3為鎖止球,鎖止球的直徑應略小于插入插孔中的插接頭22的表面與承插套筒12的內側壁之間的距離。為了配合鎖止件3的滑動,承插套筒12的靠近第一開口的內側壁形成有弧形抵頂面,鎖止件3抵頂于弧形抵頂面和彈性壓塊4之間。
彈性壓塊4包括壓塊本體41以及彈性連接件42。壓塊本體41為的圓盤形板,圓盤形板中空形成供插接頭22插設的插孔。彈性連接件42為一強力彈簧。壓塊本體41通過彈性連接件42彈性連接承插套筒12的內側壁。
彈性連接件42主要用于推動壓塊本體41向承插套筒12靠近,使得鎖止件3向第一開口靠近,當插接頭22從第一開口插入進來,插接頭22向兩側擠壓鎖止件3,以推動鎖止件3在插接頭22和承插套筒12之間滑動,當環(huán)形凹槽經(jīng)過鎖止件3時,鎖止件3卡入環(huán)形凹槽中以鎖固插接頭22。
再結合圖3至圖6所示,在鋼筋對接施工中,將第二連接器2連接第二鋼筋5,將第一連接器1連接第一鋼筋4。然后,將第二連接器2的插接頭22對準并插入第一連接器1的承插套筒12,如圖3所示。如圖5所示,插接頭22繼續(xù)前進并向兩側擠壓鎖止件3,鎖止件3在插接頭22和承插套筒12的內側壁之間滑動。如圖5和圖6所示,當插接頭22的環(huán)形凹槽對向鎖止件3時,由于彈性連接件42頂撐壓塊本體41,壓塊本體41進而壓迫鎖止件3滑入插接頭22的環(huán)形凹槽,從而鎖固插接頭22,即完成第一鋼筋4和第二鋼筋5的對接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發(fā)明所能產(chǎn)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fā)明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fā)明可實施的范疇。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jù)上述說明對本發(fā)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jié)不應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定,本發(fā)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