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疊車庫,特別是涉及一種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
背景技術(shù):
當前,全國汽車保有量以達1. 125億輛之多,其中絕大部分都采用露天存放,停車 難、保養(yǎng)難已經(jīng)成為社會問題。因此非常需要節(jié)能環(huán)保型的可折疊車庫。通過了解,目前存 在的可折疊車庫,普遍需要安裝滑輪、滾輪、導軌驅(qū)動等機械裝置,而且?guī)祗w用帆布等材料, 需要支架等支撐,這不但增加了可折疊車庫的復雜程度,也給使用和維護帶來不便。
發(fā)明內(nèi)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包括固定殼頂、前 部可折疊庫體和后部可折疊庫體;其中固定殼頂為圓拱形,并且前后端分別形成有一個 開口 ;前部可折疊庫體為扇形可折疊部分,其能夠呈扇狀展開,并且一端與固定殼頂?shù)那岸?開口相連接,另一端能夠向下展開至地面,從而在固定殼頂?shù)那岸碎_口處形成封閉空間;后 部可折疊庫體與前部可折疊庫體的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其一端與固定殼頂?shù)暮蠖碎_口相連接, 另一端能夠向下展開至地面,從而在固定殼頂?shù)暮蠖碎_口處形成封閉空間。所述的固定殼頂?shù)膶挾群透叨却笥谲囕v的寬度和高度,并且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shù)?調(diào)整。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不但占地少、輕便,而且實用,因此能夠 實現(xiàn)車輛的封閉存放,另外使用時操作也很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進行詳 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包括固定殼頂1、前部可 折疊庫體2和后部可折疊庫體3 ;其中固定殼頂1為圓拱形,并且前后端分別形成有一個 開口 ;前部可折疊庫體2為扇形可折疊部分,其能夠呈扇狀展開,并且一端與固定殼頂1的 前端開口相連接,另一端能夠向下展開至地面,從而在固定殼頂1的前端開口處形成封閉 空間;后部可折疊庫體3與前部可折疊庫體2的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其一端與固定殼頂1的后端 開口相連接,另一端能夠向下展開至地面,從而在固定殼頂1的后端開口處形成封閉空間。所述的固定殼頂1的寬度和高度大于車輛的寬度和高度,并且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 地調(diào)整。[0011]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在使用時,將前部可折疊庫體2和后部 可折疊庫體3的自由端分別向上推至固定殼頂1的前后端開口處,此時可以將車子停放在 固定殼頂1的下方,再將前部可折疊庫體2和后部可折疊庫體3的自由端向下拉至地面,從 而完成車輛的封閉存放;車輛出庫時需要再將前部可折疊庫體2和后部可折疊庫體3的自 由端分別向上推至固定殼頂1的前后端開口處。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包括固 定殼頂(1)、前部可折疊庫體( 和后部可折疊庫體(3);其中固定殼頂(1)為圓拱形,并 且前后端分別形成有一個開口 ;前部可折疊庫體( 為扇形可折疊部分,其能夠呈扇狀展 開,并且一端與固定殼頂(1)的前端開口相連接,另一端能夠向下展開至地面,從而在固定 殼頂(1)的前端開口處形成封閉空間;后部可折疊庫體(3)與前部可折疊庫體O)的結(jié)構(gòu) 完全相同,其一端與固定殼頂(1)的后端開口相連接,另一端能夠向下展開至地面,從而在 固定殼頂(1)的后端開口處形成封閉空間。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殼頂(1) 的寬度和高度大于車輛的寬度和高度。
專利摘要一種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其包括固定殼頂、前部可折疊庫體和后部可折疊庫體;其中固定殼頂為圓拱形,并且前后端分別形成有一個開口;前部可折疊庫體為扇形可折疊部分,其能夠呈扇狀展開,并且一端與固定殼頂?shù)那岸碎_口相連接,另一端能夠向下展開至地面,從而在固定殼頂?shù)那岸碎_口處形成封閉空間;后部可折疊庫體與前部可折疊庫體的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其一端與固定殼頂?shù)暮蠖碎_口相連接,另一端能夠向下展開至地面,從而在固定殼頂?shù)暮蠖碎_口處形成封閉空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半圓形兩面拉折疊車庫不但占地少、輕便,而且實用,因此能夠?qū)崿F(xiàn)車輛的封閉存放,另外使用時操作也很方便。
文檔編號E04H6/04GK201850800SQ20102059499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楊溢誠 申請人:楊溢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