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紡織染色裝置。
背景技術:
織物的生產(chǎn)和染色早于人類有記載的歷史。在公元前3000年,有幾種古代文化已經(jīng)具備了染色工藝技術。那些古代工匠將可獲取的天然纖維——麻、棉、毛和絲開始用手工,后來靠簡單的機械器具編織成織物。短纖維被粗梳或精梳得順暢,接著將精梳纖維拉伸成條,同時逐步加捻制得紗線,最后用紗線交織成織物,這種紡織技術沿用下來直至″工業(yè)革命″才變?yōu)橥耆珯C械化,現(xiàn)在的織物染色設備多種多樣,例如中國專利號201420667869.7提出一種紗線染色機,包括染料噴射系統(tǒng)、染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走紗系統(tǒng)、烘箱,控制模塊,所述染料噴射系統(tǒng)包括增壓泵、儲染料箱、噴射裝置,所述儲染料箱與增壓泵的進口連通,增壓泵的出口與噴射裝置連通,所述染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染料回收箱、過濾器、染料泵組成,染料管道,染料回收箱與染料泵的進口連通,染料回收箱與染料泵的進口之間設有過濾器,染料泵的出口通過染料管道連通至儲染料箱;所述噴射裝置對應染料回收箱。但是該紗線染色機,對紡織物染色時是采用染料噴射的方式進行噴射染料,噴射的染料容易出現(xiàn)斑點和染料分布不均勻的現(xiàn)象,造成染色品的整體美觀,影響產(chǎn)品質(zhì)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紡織染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紡織染色裝置,包括染色池、進料輥、染色輥、刮液輥和烘干室,所述染色池上側一端設置有進料輥,所述染色池一端內(nèi)部設置有第一導向輥,所述第一導向輥一側平行于染色池底部設置有第二導向輥,所述第一導向輥與第二導向輥之間設置有染色輥,所述染色池上側設置有第三導向輥,所述第三導向輥一側設置有刮液輥,所述刮液輥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料輥,所述第一出料輥一側設置有烘干室,所述烘干室一側設置有第二出料輥,所述烘干室下側設置有配電柜,所述配電柜一側電性連接有控制面板,所述進料輥和第二出料輥一端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一端傳動連接于第一輸送電機,且第一輸送電機與控制面板電性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染色池底部設置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上側輸出端傳動連接有攪拌轉軸,所述攪拌轉軸上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葉。
優(yōu)選的,所述染色池側壁固定設置有第二輸送電機,所述第二輸送電機輸出端和第二導向輥一端設置有飛輪,且飛輪通過皮帶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烘干室兩端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烘干室內(nèi)部設置有烘干燈。
優(yōu)選的,所述染色池一側設置有放液口,所述放液口上安裝有放液閥,所述刮液輥至少設置有三對。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此紡織染色裝置,通過染色池底部設置有攪拌電機,能夠?qū)θ旧貎?nèi)的染色液進行不斷攪拌,提高了染料色澤的均勻性,通過染色池側壁固定設置有第二輸送電機,能夠?qū)徔椢锶旧珎魉瓦^程中途提供動力輸出,避免因紡織物染色線路較長,兩端進料輥和第二出料輥進出料困難,提高紡織物輸送效率,通過烘干室內(nèi)部設置有烘干燈,能夠染色完成的紡織物進行烘干處理,提高了染色的成品率,通過染色池一側設置有放液口,便于更換染色池內(nèi)的染料,而且紡織物經(jīng)過染色池的浸泡式染色,染色均勻,整體美觀,避免了采用染料噴射的方式進行噴射染料,噴射的染料容易出現(xiàn)斑點和染料分布不均勻的現(xiàn)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整體結構俯視圖。
圖中:1-染色池;2-進料輥;3-第一導向輥;4-染色輥;5-第二導向輥;6-飛輪;7-皮帶;8-第二輸送電機;9-第三導向輥;10-刮液輥;11-第一出料輥;12-進料口;13-烘干室;14-烘干燈;15-出料口;16-第二出料輥;17-控制面板;18-配電柜;19-攪拌電機;20-攪拌轉軸;21-攪拌葉;22-放液口;23-放液閥;24-第一輸送電機;25-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紡織染色裝置,包括染色池1、進料輥2、染色輥4、刮液輥10和烘干室13,所述染色池1上側一端設置有進料輥2,所述染色池1一端內(nèi)部設置有第一導向輥3,所述第一導向輥3一側平行于染色池1底部設置有第二導向輥5,所述第一導向輥3與第二導向輥5之間設置有染色輥4,所述染色池1上側設置有第三導向輥9,所述第三導向輥9一側設置有刮液輥10,所述刮液輥10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料輥11,所述第一出料輥11一側設置有烘干室13,所述烘干室13一側設置有第二出料輥16,所述烘干室13下側設置有配電柜18,所述配電柜18一側電性連接有控制面板17,所述進料輥2和第二出料輥16一端連接有轉軸25,所述轉軸25一端傳動連接于第一輸送電機24,且第一輸送電機24與控制面板17電性連接。
所述染色池1底部設置有攪拌電機19,所述攪拌電機19上側輸出端傳動連接有攪拌轉軸20,所述攪拌轉軸20上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葉21,能夠?qū)θ旧?內(nèi)的染色液進行不斷攪拌,提高了染料色澤的均勻性,所述染色池1側壁固定設置有第二輸送電機8,所述第二輸送電機8輸出端和第二導向輥5一端設置有飛輪6,且飛輪6通過皮帶7連接,能夠?qū)徔椢锶旧珎魉瓦^程中途提供動力輸出,避免因紡織物染色線路較長,兩端進料輥2和第二出料輥進出料困難,提高紡織物輸送效率,所述烘干室13兩端設置有進料口12和出料口15,所述烘干室13內(nèi)部設置有烘干燈14,能夠染色完成的紡織物進行烘干處理,提高了染色的成品率,所述染色池1一側設置有放液口22,所述放液口22上安裝有放液閥23,便于更換染色池1內(nèi)的染料,所述刮液輥10至少設置有三對,能夠?qū)徔椢锝镜娜玖线M行刮干,提高了染色的均勻性。
工作原理:染色池1加入染料,帶染色的紡織物依次通過進料輥2、第一導向輥3、染色輥4、第二導向輥5、第三導向輥9、刮液輥10、第一出料輥11、烘干室13和第二出料輥16進行染料并烘干,而且紡織物經(jīng)過染色池1的浸泡式染色,染色均勻,整體美觀,避免了采用染料噴射的方式進行噴射染料,噴射的染料容易出現(xiàn)斑點和染料分布不均勻的現(xiàn)象。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