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紡紗及其制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紡織產品,具體地說就是一種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紡紗及其制造工藝。
背景技術:
:由于澳毛纖維支數粗、長度長、整齊度差,傳統的紡紗方式是在毛紡設備上生產,但生產出的產品紗質粗,手感粗糙,只適合做外衣。有關研究資料表明雖然澳毛纖維是一種高檔動物蛋白纖維,有彈性好、手感豐滿、保暖性強、不易沾污、吸濕能力強、染色性能優(yōu)良、光澤柔和等許多優(yōu)良的特性,可以織制風格不同的織物。但澳毛纖維在棉紡環(huán)錠設備上紡紗還存在很多不足纖維抱合力差,在梳棉不易成網成條;由于纖維粗度在2000公支一3500公支,作為紡紗纖維原料較粗,對成紗條干影響較大;纖維剛性高,斷裂強度和伸長小,成紗時斷頭高、毛羽嚴重等。由于澳毛纖維存在上述不足,所以本領域還沒有生產出澳毛與棉混紡產品,雖有國內資料報道,但都是羊絨與棉纖維混紡紗。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解決澳毛纖維支數粗、長度長,在棉紡設備上與棉混紡高支紗毛羽嚴重、成紗強力低、斷頭高的問題,提供一種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紗及其制造工藝,它是將優(yōu)質支數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成紗,用本發(fā)明生產產品可以做成各種混紡面料,為紡織領域增加一種純天然、舒適的紡織產品。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紡紗,它包括澳毛纖維與棉纖維組成,其中澳毛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總重量的10%—40%,棉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線總重量的60%—90%;或澳毛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總重量的20%—40%,棉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線總重量的60%—80%。所述的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紗制造工藝,其工藝步驟如下①、和毛工序首先精選優(yōu)質澳毛,使澳毛支數達到70—90支,將精梳棉條撕成10cm—20cm的小段,澳毛纖維與精梳棉條按其各自含量稱重分成小堆進行混合,使其充分混合均勻,以提高原料的適紡性能;二是將澳毛與精梳棉分成10個小堆混合,按每堆總重量的5%—10%的比例均勻噴水,水里按1%—5%的比例加抗靜電劑,進行養(yǎng)生處理24小時以后使用。然后上槽大堆混合,經清花成巻(經過小堆和大堆兩次混合比直接上槽大堆一次混合,混合均勻的效果提高10倍),在清花成巻后,巻中的澳毛與棉混合不充分,梳棉機有橫向和縱向混合的作用,在經梳棉錫林和蓋板12—13次轉移,經梳棉機后使澳毛與棉纖維實現單纖維充分混合均勻;②、清花工序采用比紡棉紗工藝中使用的梳針線速度低3%_8%速度進行開松、梳理,比紡棉紗工藝中使用的線速度低20%—40%的線速度、落棉比紡棉紗工藝低2%—8%及車速比紡棉紗工藝低30%-50%對混紡纖維進行清花;◎、梳棉工序采用比紡棉紗工藝定量重3%—8°/。的生條定量,道夫速度比紡棉紗工藝速度低10%—30%,錫林轉速比紡棉紗工藝轉速低4%—10%的轉速,將錫林與刺輥的表面線速比控制在2.0—2.5范圍內,調大錫林與道夫之間和錫林與刺輥之間的距離,該距離比紡棉紗工藝中使用的距離大2-4微米;@、并條工藝采用比紡棉紗工藝速度低20%—40%的速度和低3%—8%的定量,比紡棉紗工藝加壓重0.2—0.4kg的壓力,羅拉握持距比紡棉紗工藝大1—3毫米,頭并采用六根并合,總牽伸倍數為5.5—6.1,后區(qū)牽伸倍數為1.6—2.0;末并采用八根并合,總牽伸倍數為7.9—8.5,后區(qū)牽伸倍數為1.2—1.5;(5)、粗紗工序采用比紡棉工藝低20%_40%的錠速,定量要比紡棉紗工藝輕3%_8%,前羅拉握持距比紡棉紗工藝大1—3毫米,捻系數比紡棉紗低10%—30%;◎、細紗工序采用比紡棉紗工藝低10%_30%的錠速,前羅拉握持距比紡棉紗工藝大1一3毫米,鋼領采用PG系列,鋼絲圈比紡棉紗重1-2號;上述各工序生產環(huán)境相對濕度為58%—65%。所述的一種澳毛纖維與精梳棉纖維混紡紗制造工藝,將優(yōu)質支數澳毛與撕成小段的精條按比例進行混合,均勻噴灑含抗靜電劑的水劑3%,進行養(yǎng)生處理24小時以上。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產品是由優(yōu)質支數澳毛纖維與棉纖維組成,其中澳毛纖維的含量占本發(fā)明所述的混紡紗總重量的10%—40%,棉纖維含量占本發(fā)明所述混紡紗總重量60%—90%。當澳毛纖維含量越低時,與棉纖維混紡越容易,但澳毛含量低,混紡紗就沒有毛型感,染色不鮮艷,其面料就無法體現澳毛纖維自身的優(yōu)點,因此將澳毛纖維在本發(fā)明中的最低限定為10%。當澳毛纖維含量越高時,相應制造成本越高,當高出一定范圍時,給紡紗也帶來相當的難度,因此,本發(fā)明將澳毛纖維和棉纖維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能夠達到本發(fā)明所述優(yōu)點的同時,又能保證紡紗的正常進行。本發(fā)明混紡紗進一步實施的方案是:其中澳毛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總重量的20%_40%,棉纖維的含量占總重量的60%—80%。本發(fā)明所述的澳毛纖維與棉纖維的混紡紗可以是所述以下比例中的任一組,如<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用本發(fā)明所述工藝生產的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紗的紗支是20支一80支,采用的棉紡設備均是紡棉紗的一般設備,但各工序中的各種參數可根據紗支高低選擇,紗支較低的,選擇定量相應大的速度偏高的參數,紗支較高的,選擇定量相應小的速度偏低的參數。例如在紡混紡80支時,要精選原料使用支數毛90支,細度為3287Nm,主體長度為45腿,強力為19.6CN/tex;長絨棉細度為7070Nm,主體長度為39.3mm,短絨率為10.5%,強力為30.5CN/tex,綜合細度為6313.4Nm,紡80支成紗纖維根數46根。相應的各工序設備為FA002A-FA106C-A045B-FA076C-A186D-FA311-FA306A-A454-FA506,細紗鋼絲圈要加重1—2號。其他各工序參數值選擇本發(fā)明所述工序中的較低值。下表是采用本發(fā)明工藝生產含量為20%的澳毛80支試驗測試數據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表中的數據是采用本發(fā)明工藝后,成紗質量大幅改善,精梳澳毛80支混紡紗達到烏斯特2001公報5%的水平。權利要求1、一種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紡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澳毛纖維與棉纖維組成,其中澳毛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總重量的10%-40%,棉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線總重量的60%-9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紡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澳毛纖維與棉纖維組成,其中澳毛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總重量的20%—40%,棉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線總重量的60%—80%。3、權利要求l一2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紡紗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工藝步驟如下①、和毛工序首先精選優(yōu)質澳毛,使澳毛支數達到70—90支,將精梳棉條撕成10cm—20cm的小段,澳毛纖維與精梳棉條按其各自含量稱重分成小堆進行混合,使其充分混合均勻,以提高原料的適紡性能;二是將澳毛與精梳棉分成10個小堆混合,按每堆總重量的5%—10%的比例均勻噴水,水里按1%_5%的比例加抗靜電劑,進行養(yǎng)生處理24小時以后使用,然后上槽大堆混合,經清花成巻后,再經梳棉錫林和蓋板12—13次轉移,使澳毛與棉纖維實現單纖維充分混合均勻;②、清花工序采用比紡棉紗工藝中使用的梳針線速度低3%—8%速度進行開松、梳理,比紡棉紗工藝中使用的線速度低20%—40%的線速度、落棉比紡棉紗工藝低2%—8°/。及車速比紡棉紗工藝低30%-50%對混紡纖維進行清花成巻;◎、梳棉工序采用比紡棉紗工藝定量重3%—8%的生條定量,道夫速度比紡棉紗工藝速度低10%—30%,錫林轉速比紡棉紗工藝轉速低4%—10%的轉速,將錫林與刺輥的表面線速比控制在2.0—2.5范圍內,調大錫林與道夫之間和錫林與剌輥之間的距離,該距離比紡棉紗工藝中使用的距離大2-4微米;、并條工藝采用比紡棉紗工藝速度低20%—40%的速度和低3°/。一8%的定量,比紡棉紗工藝加壓重0.2—0.4kg的壓力,羅拉握持距比紡棉紗工藝大1一3毫米,頭并采用六根并合,總牽伸倍數為5.5—6.1,后區(qū)牽伸倍數為1.6—2.0;末并采用八根并合,總牽伸倍數為7.9—8.5,后區(qū)牽伸倍數為1.2—1.5;(5)、粗紗工序采用比紡棉工藝低20%—40%的錠速,定量要比紡棉紗工藝輕3%_8%,前羅拉握持距比紡棉紗工藝大1一3毫米,捻系數比紡棉紗低10%—30%;、細紗工序采用比紡棉紗工藝低10%—30%的錠速,前羅拉握持距比紡棉紗工藝大l一3毫米,鋼領采用PG系列,鋼絲圈比紡棉紗重1-2號;上述各工序生產環(huán)境相對濕度為58%—65%。4、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紡紗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將優(yōu)質支數澳毛與撕成小段的精條按比例進行混合,均勻噴灑3%含抗靜電劑的水劑,進行養(yǎng)生處理24小時以上。全文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精選優(yōu)質支數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紗及其制造工藝,它是由優(yōu)選支數澳毛纖維與棉纖維組成,其中澳毛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總重量的10%-40%,棉纖維含量占混紡紗線總重量的60%-90%。其制造工藝為將優(yōu)質支數澳毛纖維與精梳棉條按其各自含量稱重分成小堆,均勻噴灑含有抗靜電劑的水溶液,通過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及細紗工序,制成澳毛纖維與棉纖維混紡的成紗,各工序的生產環(huán)境相對濕度為58%-65%;用本發(fā)明生產的產品可以做成各種混紡面料,為紡織領域增加一種純天然、舒適的紡織產品。文檔編號D02G3/04GK101629344SQ20081004848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申請日期2008年7月19日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19日發(fā)明者輝劉,劉定會,張純芳,邱衛(wèi)兵,馬大椿申請人: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