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紗裝置及用于檢測纖維蓄積狀態(tài)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紡紗裝置的結構,特別地講,涉及一種可非常容易地檢測紡紗很可能變得具有缺陷的狀態(tài)的結構。
背景技術:
日本特開2001-192938號公報公開了一種紡紗裝置,其通過下述方式紡紗,即使用由一個空氣紡紗噴嘴產(chǎn)生的回旋氣流打開纖維束,然后在將纖維纏繞在一個中空導軸的末端部的外周上的情況下加捻纖維。在上述結構中,一個空氣排出空間與所述中空導軸的末端部中的一個中空室連通。由所述空氣紡紗噴嘴產(chǎn)生的回旋氣流從所述中空室流至所述空氣排出空間,并在此排出。
隨后,日本特開2001-192938號公報指出了以下問題。當纖維在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在所述中空導軸的外周上繞圈時,隨后從所述中空室排出的纖維可繞著纖維圈絞合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隨后的纖維就不能排出到外部。這樣,就會阻止空氣地正常流出所述中空室,從而,會阻礙所述中空室中的正常的回旋氣流。這就會在紗線中產(chǎn)生缺陷(所謂弱紗)。日本特開2001-192938號公報還指出,這種問題可通過將所述中空導軸上的位于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大徑部的外周長度增大到纖維束的平均纖維長度以上得到解決。
然而,即使如上所述增加所述大徑部的外周長度,纖維也會環(huán)繞在所述大徑部上。因此,上述結構不能一直足夠有效地防止弱紗。
為了滿足最近對多品種小產(chǎn)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可使用同一紡紗裝置紡各種纖維長度的纖維??稍O定中空導軸的形狀,以使外周長度增大到最大可能纖維長度以上。然而,這會增加紡紗裝置的尺寸。
已經(jīng)描述了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將描述用于解決上述問題的裝置以及它們的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紡紗裝置,其以下述方式構造。
所述紡紗裝置包括一個空氣紡紗噴嘴、一個中空室、一個空氣排出空間、吸引裝置以及壓力檢測裝置,其中,纖維在所述中空室中使用由所述空氣紡紗噴嘴產(chǎn)生的回旋氣流加捻,所述空氣排出空間與所述中空室連通,所述吸引裝置用于吸引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空氣,所述壓力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壓力。
這樣,就可以非??煽康貦z測到纖維很可能蓄積在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而產(chǎn)生具有缺陷的弱紗的狀態(tài)。上述紡紗裝置優(yōu)選以下述方式構造。
所述紡紗裝置包括控制裝置,其用于在由所述空氣紡紗噴嘴執(zhí)行的紡紗操作的過程中基于由所述壓力檢測裝置執(zhí)行的檢測的結果控制紡紗操作。這樣,就可以使紡紗操作停止,以防止筒紗因存在弱紗而使品質(zhì)降低。而且,所述紡紗裝置可以實現(xiàn)這種控制,即在例如具有缺陷的弱紗頻繁出現(xiàn)之前可使紡紗操作可靠地停止。這樣,就可以提高所述紡紗裝置的操作效率。
優(yōu)選地,上述紡紗裝置還以下述方式構造。
所述吸引裝置被構造成用于吸引所述空氣排出空間的一側的空氣。所述壓力檢測裝置被構造成用于檢測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跨越紗線路徑與所述吸引裝置吸引空氣的一側相反的部分中的壓力。
因此,所述壓力檢測裝置檢測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比所述紗線路徑離吸引側較遠的位置上的壓力。這樣,當所述壓力檢測裝置檢測到了壓力變化時,就可以檢測到纖維蓄積在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因此,可非常準確地檢測纖維已蓄積在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
所述紡紗裝置優(yōu)選包括報警裝置,其用于警告操作人員所述壓力檢測裝置檢測到的壓力超過了閾值。
這樣,就可使警告操作人員迅速地得到纖維已蓄積在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警告。因此,可督促操作人員將纖維從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去除,以便能較早地恢復可執(zhí)行紡紗操作的狀態(tài)。
所述紡紗裝置優(yōu)選以下述方式構造。
所述壓力檢測裝置與開通于所述空氣排出空間的壁面中的一個壓力檢測孔連接。空氣可通過所述壓力檢測孔噴射到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
因此,即使所述壓力檢測孔被纖維堵塞,也可使空氣噴射通過所述壓力檢測孔,以可靠地去除纖維。這樣,就可防止所述壓力檢測裝置執(zhí)行錯誤檢測。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紡紗裝置中的纖維蓄積狀態(tài)的方法。在紡紗裝置中,包括一個空氣紡紗噴嘴、一個中空室、一個空氣排出空間以及吸引裝置,并且設有壓力檢測裝置,其中,纖維在所述中空室中使用由所述空氣紡紗噴嘴產(chǎn)生的回旋氣流加捻,所述空氣排出空間與所述中空室連通,所述吸引裝置用于吸引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空氣,所述壓力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壓力。當所述壓力檢測裝置檢測的壓力超過了閾值時,所述紡紗裝置就可確定纖維已蓄積在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
這樣,就可非常容易且可靠地確定纖維是否已蓄積在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這可產(chǎn)生具有缺陷的弱紗)。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紡紗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的所述紡紗裝置的豎直剖視圖;圖3是紡紗部的豎直剖視圖;圖4示出了正在進行的紡紗操作;以及圖5示出了纖維已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中。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看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
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紡紗裝置1。紡紗裝置1包括多個并列布置的紡紗單元2。紡紗裝置1設有一個紗線拼接臺車3、一個鼓風機箱4以及一個電機箱5。紗線拼接臺車3可沿著紡紗單元2布置的方向行走。
如圖1所示,每個紡紗單元2主要由一個牽引裝置7、一個紡紗部9、一個供紗裝置11以及一個卷取裝置12構成。牽引裝置7設在紡紗裝置1本體的殼體6的上端附近。紡紗部9紡由牽引裝置7供送的纖維束8。供紗裝置11供送由紡紗部9排出的紡紗10。然后,卷取裝置12卷取紡紗10,以形成筒紗45。
如圖2所示,牽引裝置7牽引紗條13使其成為纖維束8,并且由后輥14、第三輥15、繞有錠子傳送帶16的中間輥17以及前輥18構成。
包括一個電機的牽引電機31安裝在殼體6中的適當?shù)奈恢蒙?。后?4和第三輥15借助于一個皮帶與牽引電機31連接。設在每個紡紗單元2中的單元控制器(控制裝置)32控制牽引電機31的驅(qū)動和停止。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紡紗裝置1中,殼體6設有一個用于驅(qū)動中間輥17和前輥18的電機。然而,在此省去了所述電機的圖示。
供紗裝置11包括一個支承于紡紗裝置1本體的殼體6上的傳送輥39以及一個與傳送輥39接觸著設置的夾輥40。在這種結構中,由紡紗部9排出的紡紗10夾在傳送輥39和夾輥40之間。傳送輥39由一個電機(圖中未示出)旋轉驅(qū)動,以將紡紗10供送至卷取裝置12。
一個報警燈(報警裝置)71安裝在殼體6的前表面上,以警告操作人員在紡紗部9中出現(xiàn)了異常。報警燈71與單元控制器32連接。
如圖1和2所示,紗線拼接臺車3可在設于紡紗裝置1本體的殼體6中的軌道41上行走。紗線拼接臺車3包括一個紗線拼接裝置(例如,接頭機)43、一個吸引管44以及一個吸引嘴46。吸引管44和吸引嘴46設在紗線拼接臺車3上,并且分別以這種方式繞著一根軸回轉,即吸引管44和吸引嘴46可自由地抬起和放下。吸引管44吸引和捕獲由紡紗部9排出的紗線端,然后在繞著所述軸回轉的情況下將所述紗線端引導至紗線拼接裝置43。吸引嘴46吸取和捕獲來自可轉動地支承在卷取裝置12上的筒紗45的紗線端,然后在繞著所述軸回轉的情況下將所述紗線端引導至紗線拼接裝置43。
如圖3所示,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紡紗部9主要由一個空氣紡紗噴嘴19和一個中空導軸20構成,由前輥18供送的纖維束8在被施加有回旋氣流的情況下通過所述空氣紡紗噴嘴19,所述中空導軸20具有一個同軸插入空氣紡紗噴嘴19中的末端部。
空氣紡紗噴嘴19具有一個紡紗針保持器23、一個噴嘴組34以及一個支承著噴嘴組34的噴嘴部殼體53。紡紗針保持器23具有一個導孔21和一個紡紗針22。由位于上游側的牽引裝置7牽引著的纖維束8導入導孔21中。紡紗針22保持在一個供從導孔21中排出的纖維束8通過的通道中。
一個錐形孔54形成在位于紡紗針保持器23的下游側的噴嘴組34中。中空導軸20的一個末端部24以下述方式同軸地插入錐形孔54中,即在末端部24與錐形孔54之間具有預定間隙,并且末端部24具有與錐形孔54幾乎相同的錐角。一個紡紗室26形成在中空導軸26的末端面與紡紗針保持器23之間。紡紗針22的末端伸入紡紗室26中,并且與中空導軸20的末端面面對。
一個回旋氣流發(fā)生室(中空室)25形成在錐形孔54與末端部24之間。一個空氣排出空間55形成在噴嘴部殼體53中。一個負壓源(吸引裝置;圖中未示出)通過配管60與空氣排出空間55的一側連接。
多個回旋氣流發(fā)生噴嘴27以下述方式形成在噴嘴組34中,即它們的出口端通向紡紗室26。每個回旋氣流發(fā)生噴嘴27均由一個這樣開設在噴嘴組34中的孔構成,即沿著紡紗室26的切線方向并且向下游側傾斜?;匦龤饬靼l(fā)生噴嘴27接收由一個壓縮空氣源(圖中未示出)供給的壓縮空氣。然后,回旋氣流發(fā)生噴嘴27將壓縮空氣噴射到紡紗室26中,以產(chǎn)生例如在俯視圖中沿著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回旋氣流(見圖4)?;匦龤饬鳝h(huán)繞著中空導軸20的末端部24沿著回旋氣流發(fā)生室25以螺旋狀的形式向下游側流動。最后,回旋氣流從形成在噴嘴部殼體53中的空氣排出空間55排出。
中空導軸20由一個具有末端部24的筒體56構成。一個紗線通路29沿著中空導軸20的軸線形成,并且紗線通過紗線通路29,然后紡紗10借助于一個下游側的出口孔(圖中未示出)排出。
一個直徑擴大的大徑部58形成在筒體56的末端部24的下游側。大徑部58暴露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大徑部58固定地插入軸保持件59中。
在此,軸保持件59可移動靠近和遠離噴嘴部殼體53。在這種操作下,當所述負壓源由于纖維堵塞紡紗室26或回旋氣流發(fā)生室25或纖維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而不能吸引和去除纖維時,軸保持件59移動遠離噴嘴部殼體53,以打開空氣排出空間55、回旋氣流發(fā)生室25以及紡紗室26。這樣,就可很容易地去除纖維。
一個壓力檢測孔61以下述方式形成在軸保持件59中,即傾斜貫穿軸保持件59。壓力檢測孔61開通于空氣排出空間55的壁面上,具體地講,開通于空氣排出空間55中的位于簡體56的大徑部58的近端附近的底面上。壓力檢測孔61借助于一個管62與一個壓力傳感器(壓力檢測裝置)63連接。壓力傳感63包括一個數(shù)據(jù)處理部(圖中未示出)。因此,如果檢測壓力超過了閾值,壓力傳感器63就向單元控制器32傳送纖維蓄積信號。
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紡紗裝置1包括一個合適的壓縮空氣源64,其借助于一個空氣壓縮管65與一個清潔管線66連接。清潔管線66向例如空氣紡紗噴嘴19中的導孔21的周邊噴射壓縮空氣。一個電磁閥67安裝在空氣壓縮管65中。電磁閥67可被根據(jù)來自單元控制器32的驅(qū)動信號以可控的方式打開和關閉。清潔管線66和管62通過接頭68、68和一個中繼管(relay pipe)69連接起來。一個孔眼70安裝在中繼管69的中間。
下面,將描述本實施例的操作。
首先,在紡紗開始時,單元控制器32將電磁閥67打開預定時間,以向清潔管線66供給壓縮空氣,從而,可對空氣紡紗噴嘴19中的導孔21的周邊進行清潔。
在這種情況下,來自壓縮空氣源64的壓縮空氣通過中繼管69供給至壓力檢測孔61。然后,壓縮空氣通過壓力檢測孔61噴射到空氣排出空間55中。這樣,即使壓力檢測孔61被纖維堵塞(如下所述),纖維也可被從壓力檢測孔61中吹走。壓力傳感器63可準確地測量壓力檢測孔61的開口部分中的壓力??籽?0調(diào)節(jié)供給的壓縮空氣的量,以防止壓力檢測孔61中的壓力陡然上升和離開壓力傳感器63的容許測量范圍。
然后,紡紗部9開始紡紗。在紡紗的過程中,纖維束8或紡紗10通過導孔21、紡紗室26、紗線通路29從前輥18持續(xù)移送到供紗裝置11。供紗裝置11施加向下游側作用的供送力,以向紗線施加張力。
如圖4所示,由牽引裝置7的前輥18排出的纖維束8通過導孔21進入紡紗室26。在紡紗室26中,纖維束8受到來自回旋氣流發(fā)生噴嘴27的回旋氣流的作用。因此,在纖維束8之中,短纖維的一個端部會與構成芯纖維的其余長纖維分離。因此,短纖維的所述一個端部會在回旋氣流發(fā)生室25中打開、擺動和加捻。這種加捻作用趨向于向前輥18傳播。然而,傳播會受到紡紗針22的阻止,從而,可防止由前輥18供送的纖維束8也遭到加捻。因而,紡紗針22構成了傳播阻止裝置。隨后,如此加捻的纖維會形成絕大部分纖維纏繞在芯纖維上的充分加捻紗線。然后,紗線通過紗線通路29從出口孔34排出。隨后,紗線通過圖2中的供紗裝置11,最后由卷取裝置12(圖1)卷取。
一些纖維在短纖維的打開和加捻過程中會斷裂,從而,不能加捻成紡紗10。這些纖維可通過由回旋氣流發(fā)生噴嘴27引起的回旋氣流從回旋氣流發(fā)生室25供送到空氣排出空間55。然后,所述負壓源借助于配管60吸引和排出這些纖維。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要借助于配管60排出的纖維可環(huán)繞在大徑部58的外周上。因此,所述纖維可如圖5所示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這種現(xiàn)象的一種可能原因?qū)⒃谙旅婷枋觥@?,纖維在空氣排出空間55內(nèi)可被捕獲在某一部件上,因此,甚至通過來自所述負壓源的吸引流也不能排出。隨著紡紗的繼續(xù)進行,所述纖維可與其他纖維相互纏繞,從而,纖維會逐漸地成長,因此隨后,蓄積纖維的長度可變得比大徑部58的外周長度大。最后,纖維可成長為環(huán)繞在大徑部58外周上的環(huán)繞纖維F。另一種可能原因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軸保持件59被構造成可與噴嘴部殼體53分離,以便于進行維護操作。當軸保持件59如圖所示連接在靠近噴嘴部殼體53的預定位置上時,纖維可被捕獲在軸保持件59和噴嘴部殼體53之間的接合部分中。因此,纖維不能排出并與其他纖維絞合,隨后,纖維可成長為環(huán)繞纖維F。
通過上述方式,纖維F成長到某種程度就會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變?yōu)榉蹓m,從而,會阻止空氣從回旋氣流發(fā)生室25中流出到空氣排出空氣55。這就會阻礙回旋氣流發(fā)生室25中的正常的回旋氣流,從而,會產(chǎn)生弱紗。而且,當在紡紗過程中打開的短纖維在回旋氣流發(fā)生室25中擺動時,其可與蓄積在大徑部58的外周上的纖維接觸。這樣,就會阻止將短纖維加捻成紗線,從而也可產(chǎn)生弱紗。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紡紗的過程中,壓力傳感器63用于監(jiān)測壓力檢測孔61的開口部分中的壓力。壓力檢測孔61的開口部分中的壓力通過來自所述負壓源的吸引流會正常保持在合適的負壓下。然而,當纖維蓄積在中空導軸20的外周上時,蓄積纖維F就會阻止所述吸引流,從而,會使壓力檢測孔61的開口部分中的壓力逐漸增大。因此,壓力會接近于大氣壓。壓力傳感器63監(jiān)測所述部分中的壓力。當檢測值超過了壓力傳感器63中預先設定的閾值時,壓力傳感器63就會向單元控制器32傳送一個纖維蓄積信號。
一旦在紡紗過程中接收到纖維蓄積信號,單元控制器32就立即停止牽引電機31和停止向紡紗部9供給纖維束8。單元控制器32還會停止向空氣紡紗噴嘴19供給壓縮空氣,以停止紡紗操作。然后,單元控制器32使報警燈71變亮,以警告操作人員纖維已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紡紗裝置1(紡紗單元2)包括壓力傳感器63,其用于檢測空氣排出空間55中的壓力,空氣排出空間55中的空氣由所述負壓源吸引。當在由空氣紡紗噴嘴19執(zhí)行的紡紗操作中壓力傳感器63檢測的壓力上升到預定值以上時,單元控制器32停止紡紗操作。
這樣,就可以非??煽康貦z測到纖維F很可能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而產(chǎn)生具有缺陷的弱紗的狀態(tài)。因此,紡紗操作可自動停止。因而,可防止筒紗因存在弱紗而使品質(zhì)降低。而且,紡紗操作可在具有缺陷的弱紗頻繁出現(xiàn)之前得到確定地停止。從而,可使紡紗裝置1的操作效率大大提高。
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紡紗單元2中,所述負壓源被構造成用于吸引空氣排出空間55一側的空氣。壓力傳感器63被構造成用于檢測空氣排出空間55中跨越紡紗10的紗線路徑(中空導軸20)與所述負壓源吸引空氣的一側相反的部分中的壓力。
因此,壓力傳感器63檢測壓力的區(qū)域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遠離吸引側。因而,當纖維F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時,檢測壓力會隨之上升,這樣壓力傳感器63就可非??煽康貦z測到這種情況。這樣,就可避免壓力傳感器63執(zhí)行錯誤檢測。
而且,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紡紗單元2包括報警燈71。在紡紗操作的過程中,當壓力傳感器63檢測到的壓力上升時,單元控制器32會使紡紗停止和使報警燈71變亮。
這樣,就可使操作人員迅速地得到纖維F已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的警告。因此,可督促操作人員將纖維F從空氣排出空間55中去除,以使紡紗單元2再次執(zhí)行紡紗操作。
而且,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紡紗單元2中,壓力傳感器63與開通于空氣排出空間55的壁面上的壓力檢測孔61連接。空氣可通過壓力檢測孔61噴射到空氣排出空間55中。
因此,即使壓力檢測孔61被纖維F堵塞,纖維F也可通過壓力檢測孔61向空氣排出空間55噴射空氣而得到確定地(從壓力檢測孔61)去除。因此,可防止壓力傳感器63執(zhí)行錯誤檢測。
而且,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紡紗單元2中,當在紡紗操作的過程中壓力傳感器63檢測到的壓力超過了預定閾值,單元控制器32就可確定纖維F已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因此,單元控制器32可執(zhí)行使紡紗停止的控制。
上述確定方法可非常容易和可靠地確定纖維F是否已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
已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例,但另外也可以作出以下所述的改變。
(1)壓力檢測孔61的位置是任意的,只要壓力檢測孔61開通于空氣排出空間55的壁面上即可。例如,如圖3中的虛線(附圖標記61’)所示,壓力檢測孔也可開通于空氣排出空間55的內(nèi)壁面(而不是底面上)。
(2)在本實施例中,壓力傳感器63包括數(shù)據(jù)處理部。當檢測壓力超過(為壓力傳感器63所設定的)預定閾值時,壓力傳感器63向單元控制器32傳送一個纖維蓄積信號。然而,單元控制器32可設有與壓力傳感器63的數(shù)據(jù)處理部相對應的功能。
(3)而且,可使紡紗裝置確定纖維已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換言之,空氣排出空間中的壓力已上升)的確定條件可是這樣的,即壓力傳感器63檢測的值只是在某一刻超過了閾值,或者超過閾值的時間比預定時間長。各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4)報警燈71可安置在任意位置上。報警燈71的滅燈和亮燈控制可以任意方式執(zhí)行。例如,可這樣執(zhí)行控制,即報警燈71在正常狀態(tài)下亮,當紡紗裝置確定纖維已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時滅。而且,除了報警燈71以外,也可使用各種元件例如蜂鳴器作為報警裝置。簡而言之,可使用任何報警裝置,只要其可通過向包括視覺和聽覺在內(nèi)的操作人員的五種感官提供警報信息來向操作人員警告纖維蓄積狀態(tài)即可。
(5)壓力傳感器63和壓力檢測孔61不僅適用于使用中空導軸20的紡紗部9,而且還適用于具有其他結構的紡紗部。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紗裝置,包括空氣紡紗噴嘴;中空室,在該中空室中,纖維通過所述空氣紡紗噴嘴產(chǎn)生的回旋氣流而被加捻;空氣排出空間,其與所述中空室連通;以及吸引裝置,其用于吸引所述空氣排出空間的空氣;所述紡紗裝置的特征在于,還包括壓力檢測裝置,其用于檢測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壓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用于在由所述空氣紡紗噴嘴執(zhí)行的紡紗操作的過程中基于所述壓力檢測裝置執(zhí)行的檢測的結果控制紡紗操作。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裝置被構造成用于吸引所述空氣排出空間的一側的空氣,并且所述壓力檢測裝置被構造成用于檢測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跨越紗線路徑與所述吸引裝置吸引空氣的一側相反的部分中的壓力。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報警裝置,所述報警裝置用于警告操作人員所述壓力檢測裝置檢測到的壓力超過了閾值。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檢測裝置與開通于所述空氣排出空間的壁面中的壓力檢測孔連接,并且空氣可通過所述壓力檢測孔噴射到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
6.一種用于檢測紡紗裝置中的纖維蓄積狀態(tài)的方法,所述紡紗裝置包括空氣紡紗噴嘴;中空室,在該中空室中,纖維通過所述空氣紡紗噴嘴產(chǎn)生的回旋氣流而被加捻;空氣排出空間,其與所述中空室連通;以及吸引裝置,其用于吸引所述空氣排出空間的空氣;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設置了用于檢測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的壓力的壓力檢測裝置,并且當所述壓力檢測裝置檢測到的壓力超過了閾值時,所述紡紗裝置可確定纖維已蓄積在所述空氣排出空間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紡紗裝置,其可較早地檢測到纖維(F)已蓄積在空氣排出空間(55)中,以防止在紡紗中產(chǎn)生缺陷(弱紗)。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紗裝置包含空氣紡紗噴嘴(19)、回旋氣流發(fā)生室(25)、空氣排出空間、負壓源以及壓力傳感器(63),其中,纖維在回旋氣流發(fā)生室中使用由空氣紡紗噴嘴產(chǎn)生的回旋氣流加捻,空氣排出空間與回旋氣流發(fā)生室連通,負壓源用于吸引空氣排出空間中的空氣,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空氣排出空間中的壓力。當在由空氣紡紗噴嘴執(zhí)行的紡紗操作的過程中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壓力上升到預定閾值以上時,單元控制器(32)執(zhí)行使紡紗操作停止的控制。單元控制器還使報警燈(71)變亮。
文檔編號D01H4/02GK1769551SQ20051011815
公開日2006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山本厚志, 高橋智彰, 岡正毅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