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玩具直升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玩具,尤其是涉及一種玩具直升機。
背景技術:
將直升機做成玩具或模具供人們玩耍,目前現(xiàn)有的玩具或模具直升機有單翼和多翼之分,普通單翼直升機為了平衡其運轉中產生的反扭矩,在其尾部通常需設置一平衡其反扭矩的尾翼;對現(xiàn)在的多旋翼直升機,一般均不設置尾旋翼。但無論是單旋翼還是雙旋翼直升機,都存在以下缺點在飛行中受突風或飛行方向的改變影響時,都會產生旋翼一邊升力大而另一邊升力小,造成旋翼擺動,使直升機的安全性差,有飄擺現(xiàn)象;同時,多旋翼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的平衡控制較困難,同樣載荷時其外形尺寸較大。
中國專利申請98200051公開了一種雙槳玩具直升機,它的技術方案主要是傳動裝置的二傳動轉盤上方皆延設兩制動板,該制動板外套置其內部為制動部的燈殼,該燈殼外緣下板具有凸出部及定位機構,二螺旋槳下方伸出卡掣板及其內凸的定位肋,螺旋槳的卡掣置于殼體的容置孔內、且以其定位肋夾持在燈殼的外緣的凸出部及定位機構之間。該專利的缺點是飛行中受突風或飛行方向的改變影響時,造成旋翼擺動,使直升機的安全性差,有飄擺現(xiàn)象;同時,在飛行過程中難以控制平衡,同樣載荷時其外形尺寸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玩具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的飄擺和難以控制平衡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提高直升機的安定性,使雙翼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容易控制平衡,并且具有結構簡單和容易操作的玩具直升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玩具直升機,包括機身部分、動力源、齒輪傳動系統(tǒng)、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雙旋翼部分和尾旋翼部分,所述雙旋翼部分是在同一軸線上用心軸和空心軸套分別安裝兩個大小相同、并且相向旋轉的上旋翼和下旋翼,上旋翼與心軸相連,下旋翼與空心軸套相連,并設有通過齒輪傳動系統(tǒng)分別帶動上旋翼和下旋翼的兩個電機。
所述心軸上設有D型孔,上旋翼通過D型孔與心軸相連。
所述空心軸套設有齒型嚙合裝置,下旋翼通過齒型嚙合裝置與空心軸套相連。
所述上、下旋翼都是通過十字鉸鏈連接的方式與兩組翼片相連。
所述翼片組每組設有兩個翼片,四個翼片均布在一個環(huán)上。
所述環(huán)上均勻固接有四個能使旋翼在旋轉時達到自平衡效果的銅套。
所述翼片尾端均固接在旋翼外圈上。
所述旋翼外圈上固接有四個起到連接、平衡和加大旋轉慣性的作用的銅套。
所述機身部分和尾旋翼之間用空心管穿導線的方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相向旋轉的雙翼直升機克服了單旋翼直升機飛行中由于升力不平衡而造成的飄擺現(xiàn)象,提高了飛行的穩(wěn)定性;通過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來操縱直升機的升降、轉向和進退,具有操作簡單方便的優(yōu)點,而且結構簡單、輕便,旋翼轉速低,具有優(yōu)良的安全性,選用高容量鋰電池作為能源供應,具有環(huán)保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上旋翼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身部分,2上旋翼,21上旋翼外圈,22銅套,23翼片,24下連接片,25上連接片,26中連接片,27 D型孔,3下旋翼,31齒型嚙合裝置,4齒輪傳動系統(tǒng),7心軸,8空心軸套,9電機,10動力源,11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12尾空心管,13尾旋翼,14尾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參見
圖1和圖3,
圖1表示玩具直升機的立體結構,圖3表示的是玩具直升機各組成部分的結構示意圖,一種玩具直升機,包括設有機身部分1、動力源10、齒輪傳動系統(tǒng)4、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11、雙旋翼部分和尾旋翼13部分,雙旋翼部分分別是上旋翼2和下旋翼3,雙旋翼部分是在同一軸線上用心軸7和空心軸套8分別安裝兩個大小相同、并且相向旋轉的上旋翼2和下旋翼3,上旋翼2與心軸7相連,下旋翼3與空心軸套8相連,空心軸套8設有齒型嚙合裝置31,下旋翼3通過齒型嚙合裝置31與空心軸套8相連,由兩個電機9分別通過齒輪傳動系統(tǒng)4帶動上旋翼2和下旋翼3旋轉,直升機其轉向是依靠其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11控制兩個電機9的轉速,改變兩旋翼的反扭矩平衡狀態(tài)來實現(xiàn)的。
機身部分1和尾旋翼13之間用空心管12穿導線的方法連接,其進退是依靠其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11控制尾電機14的轉向和轉速,改變機體重心來實現(xiàn)的。
動力源10選用高容量鋰電池作為能源供應,具有環(huán)保性。
參見圖2,圖2表示的是上旋翼2的結構示意圖,在上旋翼外圈21上設有有環(huán),兩個旋翼都是通過十字鉸鏈連接的機構將兩組翼片23相連,其中每組設有兩個翼片23,再將四個翼片23均勻地分布在一個環(huán)上,環(huán)上均勻固定有四個銅套22,能夠使旋翼在旋轉時達到自平衡效果。
心軸7上設有D型孔27,上旋翼2通過D型孔27與心軸7相連,上旋翼2與心軸7之間用連接片固定連接,連接片設有下連接片24、上連接片25和中連接片26,三層連接片能夠將上旋翼2固定于心軸7上。
在實際使用中,為了提高本實用新型的穩(wěn)定性,采用相向旋轉的雙翼直升機完全可以克服單旋翼直升機飛行中由于升力不平衡而造成的漂擺現(xiàn)象,根據(jù)升力原理其上下旋翼設計相同,則上、下兩旋翼升力之和對整個直升機來說不管風由哪個方向吹來,旋翼產生的升力始終是平衡的,再由旋翼的十字絞接達到自平衡的效果,不會產生不平衡而左右漂擺,使飛行穩(wěn)定性好。
在實際中,為了簡化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把動力源通過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11分別把電能傳遞給兩個電機,電機通過齒輪傳動部分4分別帶動兩個旋翼作相向旋轉。
升降由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11發(fā)出指令來同時調整兩個電機9的轉速,但不破壞其反扭轉力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達到上升和下降的功能。
轉向由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11發(fā)出指令來調整兩個電機9的差速,使兩旋翼的轉速不平衡,即其反扭轉力的平衡狀態(tài)遭到破壞,直升機機體就會發(fā)生偏轉,從而達到左轉和右轉的功能。
進退由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11發(fā)出指令來控制尾旋翼13的轉向和轉速,同時稍加大雙旋翼的轉速,使尾翼13抬高或降低來改變玩具直升機的重心,上升力被分成一個垂直分力和一個水平分力,垂直分力保持直升機不下降,而水平分力則使直升機水平移動,從而達到前進和后退的功能。
在實際中,為了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輕便性,在保證強度的基礎上精簡結構,骨架部分和齒輪傳動部分基本選用塑膠材料;動力源選用超薄型鋰電池;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選用小型電機和微型電子元件;旋翼部分的翼片厚度只有0.20mm,從而達到輕便性;由于結構簡單,整臺玩具直升機的重量只有50克左右。
本實用新型的玩具直升機由于質輕,旋翼轉速低,考慮到安全性在旋翼上都設計了一個圓形外圈21作為保護,而且整體上都未有尖銳的部位,另外飛行速度控制得比較慢,就算在狹窄的室內操作都沒有問題,具有優(yōu)良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玩具直升機由于質輕,能源需求較小,選用超薄型高容量鋰電池作為能源供應,鋰電池能反復使用1000次以上,此外簡單的傳動系統(tǒng)所發(fā)出的聲音也是很細微的,有效的延長了玩具直升機的飛行時間并減小了資源的損耗,具有優(yōu)良的環(huán)保性。
權利要求1.一種玩具直升機,包括機身部分、動力源、齒輪傳動系統(tǒng)、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雙旋翼部分和尾旋翼部分,其特征是所述雙旋翼部分是在同一軸線上用心軸和空心軸套分別安裝兩個大小相同、并且相向旋轉的上旋翼和下旋翼,上旋翼與心軸相連,下旋翼與空心軸套相連,并設有通過齒輪傳動系統(tǒng)分別帶動上旋翼和下旋翼的兩個電機。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直升機,其特征是所述心軸上設有D型孔,上旋翼通過D型孔與心軸相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直升機,其特征是所述空心軸套上設有齒型嚙合裝置,下旋翼通過齒型嚙合裝置與空心軸套相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直升機,其特征是所述上、下旋翼都是通過十字鉸鏈連接的方式與兩組翼片相連。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直升機,其特征是所述翼片組每組設有兩個翼片,四個翼片均布在一個環(huán)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玩具直升機,其特征是所述環(huán)上均勻固接有四個能使旋翼在旋轉時達到自平衡效果的銅套。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玩具直升機,其特征是所述翼片尾端均固接在旋翼外圈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玩具直升機,其特征是所述旋翼外圈上固接有四個起到連接、平衡和加大旋轉慣性作用的銅套。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直升機,其特征是所述機身部分和尾旋翼之間用空心管穿導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玩具直升機,包括機身部分、動力源、齒輪傳動系統(tǒng)、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雙旋翼部分和尾旋翼部分,所述雙旋翼部分是在同一軸線上用心軸和空心軸套分別安裝兩個大小相同、并且相向旋轉的上旋翼和下旋翼,上旋翼與心軸相連,下旋翼與空心軸套相連,并設有通過齒輪傳動系統(tǒng)分別帶動上旋翼和下旋翼的兩個電機。有益效果是采用相向旋轉的雙翼直升機克服了單旋翼直升機飛行中由于升力不平衡而造成的飄擺現(xiàn)象,提高了飛行的穩(wěn)定性;通過電子遙控接收系統(tǒng)來操縱直升機的升降、轉向和進退,具有操作簡單方便的優(yōu)點,而且結構簡單、輕便,旋翼轉速低,具有優(yōu)良的安全性,選用高容量鋰電池作為能源供應,具有環(huán)保性。
文檔編號A63H27/24GK2761235SQ20042010245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邢英 申請人: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