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腳再提油脂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用油脂生產(chǎn)設(shè)備,特別是一種從毛油精煉水化后的沉淀油腳中再提油脂的裝置。
在大豆、花生等食用油脂的生產(chǎn)中,毛油經(jīng)過精煉水化后的沉淀油腳中約含35%(濕基)左右的油脂。采用合理的工藝裝置,回收油腳中的油脂,是挖掘油源、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
現(xiàn)有油廠大都采用油腳加熱沉淀分離法,即將水化后沉淀下來的油腳通過加熱,便其粘度降低,再靜置沉淀,使部分油脂析出,但這樣處理后的油腳仍含油25%(濕基)左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能最大限度地分離回收油腳中的油脂的工藝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wù)是通過如下方案來完成的即設(shè)計了一種由上浸出罐體、下浸出罐體和上浸出罐體的攪拌傳動部件、軸封、閥門和罐體內(nèi)的攪拌器等組成的油腳再提油脂裝置。該裝置的上浸出罐體的罐頂為橢圓封頭,上下浸出罐的罐底為圓錐體形,這樣的罐形對罐內(nèi)攪拌器設(shè)置和浸后油腳的流動都很有利,同時上浸出罐罐體內(nèi)的攪拌器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攪拌翅為平直漿葉,下層攪拌翅為直立式燕翅,這樣的攪拌器可將上浸出罐內(nèi)的油腳由粘糊狀打或大顆粒狀,盡快攪拌均勻,以增加溶劑與油脂的接觸面積,達(dá)到既破壞油脂分子與磷脂分子之間的親力、又不破壞磷脂分子與水分子之間的親力,使油腳中的磷脂水化沉淀與油脂分離開,從而將油脂提出的目的。
由于浸出罐內(nèi)所用溶劑易燃、易爆、易揮發(fā),必須杜絕跑、冒、滴、漏。本實用新型的軸封采用填料箱密封裝置,填料是密封效果較好的石墨石棉盤根或油浸石棉盤根。罐體上的閥門是不易堵塞的球閥和旋塞閥。
以下結(jié)合附圖實施例描述本實用新型。
圖1是本實用新型油腳再提油脂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油腳再提油脂裝置分為上浸出罐17和下浸出罐24兩部分。上浸出罐13的罐頂7為橢圓形,罐底9是圓錐體,罐頂7上有電動機(jī)9,減速器10和石棉盤根填料箱體密封裝置及上軸承11。上浸出罐17內(nèi)的攪拌軸17下端安裝在下軸承18上,攪拌軸17上有平直漿葉攪拌翅14和直立式燕翅攪拌翅16。罐頂7上有油腳進(jìn)口12和自由氣體出口8。上浸出罐體17上有入孔15、新鮮溶劑入口6和數(shù)個混合油出口5。上浸出罐罐底19下面有放水口20,新鮮溶劑出口4和浸后油腳出口21,上浸出罐17上還有入孔15。下浸出罐24的罐底25亦是圓錐體。下浸出罐24上有浸后油腳入口23,通過閥門22與上浸出罐17的浸后油腳出口21相通,下浸出罐24上還有混合油出口2和自由氣體出口3。
將新鮮溶劑從新鮮溶劑入口6加入上浸出罐17,啟動電動機(jī)9、再將脫除非結(jié)合水后的水化油腳從油腳進(jìn)口12加入上浸出罐17。加好油腳后再攪拌10分鐘停止攪拌,靜置沉淀。上浸出油腳沉淀層與混合油的分界面形成并下降至混合油出口5時,隨分界面的下降從上至下依次打開混合油出口5,將混合油引入蒸脫機(jī)分離出油脂。下浸出罐24的作用與上浸出罐17相同。最后,處理后的油腳可從浸后油腳出口26排出。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油腳再提油脂裝置,由上浸出罐上浸出和下浸出罐體及上浸出罐體的攪拌傳動部件、軸封、閥門和罐體內(nèi)的攪拌器等組成,其特征在于a、所說的上浸出罐體的罐頂為橢圓封頭,上、下罐底為圓錐體形;b、所說的上浸出罐體內(nèi)的攪拌器為上、下兩層,上層攪拌翅為平直漿葉,下層攪拌翅為直立式燕翅。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油腳再提油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軸封為石棉盤根填料箱體密封裝置,罐體上的閥門是球閥和旋塞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從毛油清煉水化后的沉淀油腳中再提油脂的裝置,其特點是裝置有上、下兩個浸出罐,罐底均為圓錐體,上浸出罐的罐頂是橢圓形,上浸出罐內(nèi)的攪拌器的上層攪拌翅為平直槳葉,下層是直立式燕翅攪拌翅。該裝置能有效地分離回收油腳中的油脂,處理后的油腳中含油率降至7%左右。
文檔編號C11B13/00GK2124236SQ92222689
公開日1992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1992年5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2年5月28日
發(fā)明者呂力禾, 齊新 申請人:河北省農(nóng)業(yè)機(jī)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