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食用油脫膠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食用油的處理,特別是指一種先用硅藻土作吸附介質吸附膠溶性雜質,然后進行過濾脫除食用油中膠溶性雜質的處理工藝方法。
粗品食用油中的膠溶性雜質主要由磷脂,蛋白質等成分構成,以粒度1nm-1μm分布于油中,膠溶性雜質的脫除直接影響著油品的質量。采用超濾的方法可以脫除食用油中的膠溶性雜質,但通常的超濾方法是采用醋酸纖維素,聚酰亞胺、聚丙烯腈或芳香族高聚物等高分子材料作濾膜,在2.0MPa左右壓力下進行操作,由于存在超濾用膜價格昂貴,過濾中膜孔易堵塞,清洗工藝復雜和操作壓力高等缺陷,因此該技術至今未能在油脂生產過程中取得圓滿的結果。目前工業(yè)化的食用油脫膠廣泛使用水化處理方法,水化脫膠是利用膠質中的磷脂吸水膨脹,相互吸引絮凝成團,生成與油相比重不同的絮凝物,通過自然分層然后分離達到脫除膠溶性雜質的目的,由于磷脂也是很好的乳化劑,所以在水化脫膠工藝中,加水量的多少、操作溫度的高低、攪拌速度的快慢、水化時間的長短等因素都將直接影響脫膠的效果以及中性油的損耗。這種處理工藝方法由于影響因素多,造成操作控制困難,在水化過程中也夾帶走部分中性油造成了損耗,同時脫膠后留下的油腳含水量較高需及時進行處理,否則會產生腐臭污染環(huán)境。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克服上述脫膠處理工藝的缺陷,采用硅藻土作吸附介質吸附膠溶性雜質,然后通過壓濾將吸附了膠溶性雜質的硅藻土脫除,達到食用油脫除膠質的處理工藝方法。這種處理工藝方法以硅藻土作吸附介質,以棉織物作壓濾過濾材料,吸附材料和過濾材料都易得到并且價格便宜。具有工藝簡單、過濾材料易更換和清洗,操作壓力低,操作影響因素少易控制等優(yōu)點。由于工藝過程中不用水不用汽。因此基本不會夾帶走中性油而造成中性油損失,并且油腳中不含水份有利于回收綜合利用減少環(huán)境污染。
本發(fā)明的工藝方法采用硅藻土作吸附介質,硅藻土呈白色或淺紅褐色,主要化學成分SiO2含量為80%以上,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其特異的多孔狀態(tài)和微孔結構;硅藻土的假比重0.4-0.45,細度一般小于160目,滲透率2-5。食用油的脫膠工藝主要由吸附過程和過濾過程構成,在吸附過程中,通過硅藻土與粗品食用油充分混合,膠溶性雜質經篩分、阻留和吸附作用被硅藻土吸附。篩分作用是指較大的膠溶性雜質粒子被截留于硅藻土的粒子表面形成濾餅的過程;阻留作用也叫深層過濾或深度效應,其分離過程只發(fā)生在介質的內部,是指穿過表面濾餅的較小雜質粒子進一步被介質內部的微孔溝道和濾餅內部更小的孔隙所阻留的過程;吸附作用是指進而剩余的比介質內部孔隙還小的顆粒碰撞在介質多孔的內部表面上,在阻滯、碰撞中相互吸附形成鏈團而鉤掛粘附在介質的孔道中的過程。采用硅藻土作吸附介質,主要目的是使濾餅形成堅固的格子結構,保持良好的滲透性又能將懸浮物和膠質等固體粒子截留在介質的表面及通道中,達到脫除膠溶性雜質的作用。經過吸附過程的粗品食用油再經過過濾,脫除吸附了膠溶性雜質的硅藻土即可得到精品食用油。過濾過程主要是通過板式壓濾機進行過濾,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式的過濾設備;由于硅藻土的粒度相對較大,所以選用一般的棉織物作為過濾材料,可以是普通白細布也可以是工業(yè)用帆布;過濾的操作壓力為0.2-0.5MPa。過濾后的濾渣基本不含水份,可直接用作飼料或者通過溶劑法處理再精制回收其中的磷脂作為價值非常高的食品用原料。
本發(fā)明的脫膠工藝,由于采用吸附介質先吸附膠溶性雜質后再進行過濾,與超濾方法相比對過濾設備,濾膜和操作條件的要求都大大降低;同時由于本發(fā)明的脫膠工藝處理過程中不用水不用汽,與水化方法相比不會發(fā)生乳化作用,操作影響因素少并且節(jié)約能量。因此,本發(fā)明的脫膠工藝具有設備簡易,操作壓力低控制方便,過濾材料易更換清洗,中性油損失少,生產成本也相對較低等優(yōu)點,并且可將油腳直接用作飼料或者回收綜合利用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工藝流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工藝流程圖,流程由閥門(1),混合罐(2),閥門(3),離心泵(4),閥門(5)、(6)、壓濾機(7)、閥門(8)、(9)、回油罐(10)、暫存罐(11)、閥門(12)、齒輪泵(13)構成。
進行脫膠操作時,先進行予涂使壓濾機內形成濾層。打開閥門(1),向混合罐(2)內放入少量粗品食用油,同時加入少量硅藻土,啟動混合罐(2)攪拌器使之混合均勻。然后打開閥門(3)、(5)、(8),啟動離心泵(4)使混合罐(2)中的粗品食用油進入壓濾機(7),經閥門(8)過濾后的油放入回油罐(10),直至混合罐(2)中的油流盡。然后開啟閥門(12)、啟動齒輪泵(13),將回油罐(10)中的油全部泵入混合罐(2)。按照上述的方法再過濾1-2次,控制壓濾機內的濾層厚度為1-3毫米,也可以更厚一些,濾層厚度的控制以壓濾機前的壓力表為依據,一般控制壓力在0.2MPa以上。完成予涂工作以后就可進行粗品食用油的過濾,打開閥門(1)向混合罐(2)放入其容量60-80%的粗品食用油,再加入硅藻土,加入硅藻土的量為粗品食用油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七,啟動混合罐(2)攪拌器使之混合均勻。然后打開閥門(3)、(5)、(9),關閉閥門(8),啟動離心泵(4)使粗品食用油進入壓濾機(7),過濾后的精品食用油經閥門(9)放入暫存罐(11),整個壓濾過程溫度控制范圍為20-90℃,壓力控制范圍為0.2-0.5MPa,一般當壓力達到0.45MPa左右時,即可關閉閥門(5),停離心泵(4)終止過濾。暫存罐(11)中的精品食用油可直接裝筒或移入其他貯罐。然后打開壓縮空氣閥門(6),通過入壓縮空氣5-7分鐘,停壓縮空氣后卸去壓濾機中的濾渣,重新裝好后就可進行下一次過濾。卸下的濾渣可直接用作飼料或回收綜合利用。
實施例1采用吸附過濾方法的大豆油脫膠工藝(也可以是其它食用油)(一)原材料規(guī)格及用量
(二)設備
(三)工藝操作按前述的流程先進行予涂然后進行過濾。予涂加入粗品大豆油500公斤。硅藻土1.4公斤。過濾時再加入粗品大豆油2500公斤,硅藻土13.6公斤。予涂控制壓力為0.2MPa以上,過濾控制壓力為0.45MPa。最后得精品大豆油2913公斤,濾渣約為87公斤,精品油得率97%。
(四)精品大豆油質量指標
對比例1采用水化法的大豆油脫膠工藝粗品大豆油加入量3000公斤,加水量105公斤,最后得精品大豆油2820公斤,油腳約280公斤,精品油得率94%。
精品大豆油質量指標
與對比例1相比較,采用本發(fā)明脫膠工藝得到的精品大豆油得率提高3%,中性油損失僅為水化法工藝的五分之一;同時精品大豆油的雜質含量和水份含量都明顯降低,均為水化法工藝的二分之一;通過加熱試驗本發(fā)明脫膠工藝生產的精品大豆油油色不變,無析出物說明含磷量低,處理效果好;對色澤的比較紅≤5說明在本發(fā)明的處理工藝過程中,對色澤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油的脫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采用硅藻土作吸附介質吸附膠溶性雜質,然后通過壓濾將吸附了膠溶性雜質的硅藻土脫除,壓濾的過濾材料是一般的棉織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吸附壓濾工藝的食用油的脫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作為吸附介質的硅藻土含SiO2為80%以上,細度一般小于160目,假比重0.4-0.45,滲透率2-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吸附壓濾工藝的食用油的脫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硅藻土的加入量為粗品食用油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吸附壓濾工藝的食用油的脫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壓濾過程先進行予涂然后進行過濾,予涂控制壓力為0.2MPa以上,濾層厚度1-3毫米;過濾控制溫度范圍為20-90℃,壓力范圍為0.2-0.5MPa,當壓力達到0.45MPa時,終止過濾操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食用油的脫膠工藝方法,它采用吸附介質對膠溶性雜質進行吸附,然后通過壓濾將吸附了膠溶性雜質的吸附介質脫除,達到脫膠目的。這種脫膠工藝具有設備簡易,操作壓力低控制方便,過濾材料易更換清洗,中性油損失少,生產成本也相對較低等優(yōu)點,并且油腳可直接用作飼料或者回收綜合利用,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
文檔編號C11B3/10GK1079985SQ9210760
公開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1992年6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6月11日
發(fā)明者王軍 申請人: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