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健脾祛濕的片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健脾祛濕藥片加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健脾祛濕的片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如今市場上的食物種類日新月異,品種繁多,人們在選擇食物時往往以美味為先,而忽略了營養(yǎng)搭配的原則,飲食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加上精神壓力大等眾多因素,造成“脾虛”。
[0003]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消化、吸收、運(yùn)輸營養(yǎng)物質(zhì)。食物經(jīng)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進(jìn)一步消化與吸收。當(dāng)脾出現(xiàn)問題時,造成胃部消化后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不能運(yùn)輸?shù)缴眢w各部,同時也不能反補(bǔ)營養(yǎng)給胃,最后造成胃脹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癥狀,導(dǎo)致機(jī)體虛弱、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下降。因此,研發(fā)具有健脾祛濕的中草藥制劑成為了趨勢。
【
【發(fā)明內(nèi)容】
】
[000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健脾祛濕的中草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健脾虛濕等問題。本發(fā)明綜合了多種中草藥功效,可以起到補(bǔ)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作用,本發(fā)明的中草藥制劑能有效健脾祛濕,是一種高效、安全、天然的健脾祛濕片劑。
[0005]為解決以上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0006]一種健脾祛濕的片劑,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為單位,所述片劑包括以下原料:糯米粉50-150份、滑石粉20-60份、冰糖10-30份、蜂蜜10-30份、中草藥制劑10-30份,所述中草藥制劑包括以下原料:淮山1-3份、太子參1-3份、蓮子1-3份、茨實(shí)1-3份、茯苓1-3份、陳皮0.6-1.8份、白術(shù)0.6-1.8份、黨參0.6-1.8份、薄荷0.6-1.8份、蒼術(shù)0.6-1.8份、甘草0.4-1.2份、益母草0.4-1.2份、茵陳0.4-1.2份、薺菜0.4-1.2份、黃芩0.4-1.2份。
[0007]優(yōu)選地,所述健脾祛濕的片劑,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糯米粉70-130份、滑石粉30-50份、冰糖15-25份、蜂蜜15-25份、中草藥制劑15-25份,所述中草藥制劑包括以下原料:淮山1.5-2.5份、太子參1.5-2.5份、蓮子1.5-2.5份、茨實(shí)1.5-2.5份、茯苓1.5-2.5份、陳皮0.9-1.5份、白術(shù)0.9-1.5份、黨參0.9-1.5份、薄荷0.9-1.5份、蒼術(shù)
0.9-1.5份、甘草0.6-1份、益母草0.6-1份、茵陳0.6-1份、薺菜0.6-1份、黃芩0.6-1份。
[0008]優(yōu)選地,所述健脾祛濕的片劑,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糯米粉100份、滑石粉40份、冰糖20份、蜂蜜20份、中草藥制劑20份,所述中草藥制劑包括以下原料:淮山2份、太子參2份、蓮子2份、茨實(shí)2份、茯苓2份、陳皮1.2份、白術(shù)1.2份、黨參1.2份、薄荷1.2份、蒼術(shù)1.2份、甘草0.8份、益母草0.8份、茵陳0.8份、薺菜0.8份、黃芩0.8份。
[0009]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健脾祛濕的片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10]S1、粗品制取:把所述比例的糯米粉、滑石粉、冰糖、蜂蜜、中草藥制劑混合,加入水并攪拌均勻后制成片狀,即制得健脾祛濕的片劑粗品;
[0011]S2、烘干、滅菌:把步驟SI制得的健脾祛濕的片劑粗品烘干、滅菌后,即制得健脾祛濕的片劑成品。
[0012]優(yōu)選地,步驟SI中所述的水為30-150份。
[0013]優(yōu)選地,步驟S2中烘干的溫度為80_100°C,滅菌的壓力為210_230KPa。
[0014]上述步驟SI的中草藥制劑由下列步驟制得:
[0015]S11、制粉:將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參、蓮子、茨實(shí)、茯苓、陳皮在太陽下曬干,然后分別進(jìn)行粉碎過100-200目篩子成細(xì)粉;
[0016]S12、提取:將所述比例的白術(shù)、黨參、薄荷、蒼術(shù)、甘草、益母草、茵陳、薺菜、黃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10-20min,然后邊攪拌邊進(jìn)行煎煮30_60min,所得煎煮液濃縮成膏狀物并烘干;
[0017]S13、制粒:將步驟S11制得的細(xì)粉、步驟S12制得的膏狀物混合后加入水2_8份攪拌均勻,制得均勻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勻混合物制粒后烘干、滅菌,即制得中草藥制劑成品。
[0018]優(yōu)選地,步驟S12中煎煮次數(shù)為1-3次,膏狀物烘干的溫度為80_100°C。
[0019]優(yōu)選地,步驟S13中所述的把制得的均勻混合物制粒是指把均勻混合物制成粒徑為0.06-0.1cm的顆粒。
[0020]優(yōu)選地,步驟S13中所述的烘干是在80-100°C下進(jìn)行的,所述的滅菌是在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下進(jìn)行的,滅菌壓力為210-230KPa。
[0021]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I)本發(fā)明綜合了淮山、太子參、蓮子、茨實(shí)、茯苓、陳皮、白術(shù)、黨參、薄荷、蒼術(shù)、甘草、益母草、茵陳、薺菜、黃芩多種中草藥功效,可以起到補(bǔ)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作用。本發(fā)明的中草藥制劑是一種高效、安全、天然的健脾祛濕片劑;
[0023](2)該片劑服用方便,快捷,吸收效果好,持續(xù)時間長,能有效健脾祛濕;
[0024](3)本發(fā)明的片劑制備方法操作簡單,生產(chǎn)成本低,有利于推廣應(yīng)用。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25]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shí)施例進(jìn)行具體說明。
[0026]實(shí)施例1
[0027]一種健脾祛濕的片劑,以重量份為單位,所述中草藥制劑包括以下原料:糯米粉50份、滑石粉20份、冰糖10份、蜂蜜10份、中草藥制劑10份,所述中草藥制劑包括以下原料:淮山I份、太子參I份、蓮子I份、茨實(shí)I份、茯苓I份、陳皮0.6份、白術(shù)0.6份、黨參
0.6份、薄荷0.6份、蒼術(shù)0.6份、甘草0.4份、益母草0.4份、茵陳0.4份、薺菜0.4份、黃芩
0.4 份。
[0028]所述健脾祛濕的片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29]S1、粗品制取:把所述比例的糯米粉、滑石粉、冰糖、蜂蜜、中草藥制劑混合,加入水30重量份并攪拌均勻后制成片狀,即制得健脾祛濕的片劑粗品;
[0030]S2、烘干、滅菌:把步驟SI制得的健脾祛濕的片劑粗品在80°C下烘干,壓力為210KPa下滅菌后,即制得健脾祛濕的片劑成品。
[0031]上述步驟SI的中草藥制劑由下列步驟制得:
[0032]S11、制粉:將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參、蓮子、茨實(shí)、茯苓、陳皮在太陽下曬干,然后分別進(jìn)行粉碎過200目篩子成細(xì)粉。
[0033]S12、提取:將所述比例的白術(shù)、黨參、薄荷、蒼術(shù)、甘草、益母草、茵陳、薺菜、黃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lOmin,然后邊攪拌邊進(jìn)行煎煮30min,所得煎煮液濃縮成膏狀物并在80°C下烘干。
[0034]S13、制粒:將步驟S11制得的細(xì)粉、步驟S12制得的膏狀物混合后加入水2份攪拌均勻,制得均勻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勻混合物制成粒徑為0.06cm的顆粒后在80°C條件下烘干和壓力為210KPa條件下在滅菌,即制得中草藥制劑成品。
[0035]實(shí)施例2
[0036]一種健脾祛濕的片劑,以重量份為單位,所述中草藥制劑包括以下原料:糯米粉150份、滑石粉60份、冰糖30份、蜂蜜30份、中草藥制劑30份,所述中草藥制劑包括以下原料:淮山3份、太子參3份、蓮子3份、茨實(shí)3份、茯苓3份、陳皮1.8份、白術(shù)1.8份、黨參1.8份、薄荷1.8份、蒼術(shù)1.8份、甘草1.2份、益母草1.2份、茵陳1.2份、養(yǎng)菜1.2份、黃芩
1.2 份。
[0037]所述健脾祛濕的片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38]S1、粗品制取:把所述比例的糯米粉、滑石粉、冰糖、蜂蜜、中草藥制劑混合,加入水150重量份并攪拌均勻后制成片狀,即制得健脾祛濕的片劑粗品;
[0039]S2、烘干、滅菌:把步驟SI制得的健脾祛濕的片劑粗品在100°C下烘干,壓力為230KPa下滅菌后,即制得健脾祛濕的片劑成品。
[0040]上述步驟SI的中草藥制劑由下列步驟制得:
[0041]S11、制粉:將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參、蓮子、茨實(shí)、茯苓、陳皮在太陽下曬干,然后分別進(jìn)行粉碎過100目篩子成細(xì)粉。
[0042]S12、提取:將所述比例的白術(shù)、黨參、薄荷、蒼術(shù)、甘草、益母草、茵陳、薺菜、黃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20min,然后邊攪拌邊進(jìn)行煎煮60min,所得煎煮液濃縮成膏狀物并在100 °C下烘干。
[0043]S13、制粒:將步驟S11制得的細(xì)粉、步驟S12制得的膏狀物混合后加入水8份攪拌均勻,制得均勻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勻混合物制成粒徑為0.1cm的顆粒后在100°C條件下烘干和壓力為230KPa條件下在滅菌,即制得中草藥制劑成品。
[0044]實(shí)施例3
[0045]一種健脾祛濕的片劑,以重量份為單位,所述中草藥制劑包括以下原料:糯米粉70份、滑石粉30份、冰糖15份、蜂蜜15份、中草藥制劑15份,所述中草藥制劑包括以下原料:淮山1.5份、太子參1.5份、蓮子1.5份、茨實(shí)1.5份、茯苓1.5份、陳皮0.9份、白術(shù)0.9份、黨參0.9份、薄荷0.9份、蒼術(shù)0.9份、甘草0.6份、益母草0.6份、茵陳0.6份、薺菜0.6份、黃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