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中藥領(lǐng)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可以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中藥 制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單)是一種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統(tǒng)為主的 急性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咽峽炎、淋巴結(jié)腫大"三聯(lián)征"。血中淋巴細胞增多并有 異型淋巴,血清中可檢出EB病毒抗體。
[0003]本病的癥狀和體征多種多樣,其臨床表現(xiàn)的發(fā)生率也有很大的差異。潛伏期一般4一 15天,起病或急或緩,有上呼吸道炎癥的前驅(qū)癥狀。幼兒大多數(shù)癥狀較輕,年長兒癥狀 明顯。幾乎均有發(fā)熱,無固定熱型,持續(xù)1一3周,有的病例低熱可長達3個月,中毒癥狀常 不明顯。淋巴結(jié)腫大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現(xiàn),全身淺表淋巴結(jié)均可受累,以頸外側(cè)區(qū)常見。肝 脾腫大,半數(shù)以上病兒發(fā)現(xiàn)脾大,并可伴壓痛,可因外傷或用力過猛致脾破裂;約1/3病兒 有肝大。大多數(shù)病兒有咽痛,呈咽峽炎、扁桃體炎,如扁桃體分泌物、扁桃體白膜形成。咽峽 炎是本病最重要的表現(xiàn),有時是惟一的癥狀。
[0004] 目前治療尚無特異性治療,一般多用阿昔洛韋(無環(huán)鳥苷)、干擾素等治療,當并 發(fā)細菌感染時,如咽部、腭扁桃體的e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選用青霉G、紅霉素等抗生素, 均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無法有效切中病機,治標不治本,且西藥副作用大,導(dǎo)致致病 細菌無法被徹底清除,還很容易誘發(fā)細菌耐藥性,致使患兒體內(nèi)菌群失調(diào),給患兒身心健康 造成很大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本發(fā)明克服了目前在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方面存在的技術(shù)不足,提供 了一種見效快、療程短、無副作用且治愈率高的中藥制劑。
[0006]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中藥制劑,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07]鮮蘆根20-30克、連翹10-20克、淡竹葉10-20克、板藍根10-20克、薄荷10-20克、 大青葉10-20克、甘草10-20克、黃芩10-20克、地骨皮10-20克、沙參8-15克、白薇8-12 克、知母8-12克、夏枯草8-12克、瓦楞子8-12克、蒲公英8-12克、郁金8-12克。
[0008]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09]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0] 鮮蘆根20克、連翹10克、淡竹葉10克、板藍根10克、薄荷10克、大青葉10克、甘 草10克、黃芩1克、地骨皮10克、沙參8克、白薇8克、知母8克、夏枯草8克、瓦楞子8克、 蒲公英8克、郁金8克。
[0011]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2]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3] 鮮蘆根22克、連翹12克、淡竹葉12克、板藍根12克、薄荷12克、大青葉12克、甘 草12克、黃芩12克、地骨皮12克、沙參9克、白薇9克、知母9克、夏枯草9克、瓦楞子9克、 蒲公英9克、郁金9克。
[0014]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5]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6] 鮮蘆根24克、連翹14克、淡竹葉14克、板藍根14克、薄荷14克、大青葉14克、甘 草14克、黃芩14克、地骨皮14克、沙參11克、白薇10克、知母9克、夏枯草10克、瓦楞子 10克、蒲公英9克、郁金9克。
[0017]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8]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9] 鮮蘆根26克、連翹16克、淡竹葉16克、板藍根16克、薄荷16克、大青葉16克、甘 草16克、黃芩16克、地骨皮16克、沙參12克、白薇10克、知母10克、夏枯草10克、瓦楞子 10克、蒲公英9克、郁金10克。
[0020]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21]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22] 鮮蘆根28克、連翹18克、淡竹葉18克、板藍根18克、薄荷18克、大青葉18克、甘 草18克、黃芩18克、地骨皮18克、沙參14克、白薇11克、知母11克、夏枯草11克、瓦楞子 11克、蒲公英11克、郁金11克。
[0023]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24]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25] 鮮蘆根30克、連翹20克、淡竹葉20克、板藍根20克、薄荷20克、大青葉20克、甘 草20克、黃芩20克、地骨皮20克、沙參15克、白薇12克、知母12克、夏枯草12克、瓦楞子 12克、蒲公英12克、郁金12克。
[0026] 上述中藥制劑的服用方法為: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混合后,按照傳統(tǒng)煎制 中藥的方法取其藥汁,每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7劑為1療程。
[0027] 上述中藥制劑的原料中藥:
[0028] 鮮蘆根,味甘,性寒;歸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之功效。
[0029] 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益氣固表之功效。
[0030] 淡竹葉,味甘、淡,性寒;歸心、小腸、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之功效。
[0031] 板藍根,味苦,性寒;歸心、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之功效,同時有提 高免疫之功能。
[0032] 薄荷,味辛,性涼;歸肺、肝經(jīng)。功具有疏散風(fēng)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瘆,疏肝解郁之 功效。
[0033] 大青葉,味苦,性寒;歸心、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之功效。
[0034]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脾、肺、胃經(jīng)。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 痛,調(diào)和諸藥之功效。
[0035]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胃、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效。
[0036] 地骨皮,味甘、淡,性寒;歸肺、肝、腎經(jīng)。具有清熱退蒸,涼血之功效。
[0037] 沙參,味甘,性微寒;歸脾、肺經(jīng)。具有清肺養(yǎng)陰,益胃生津之功效。
[0038] 白薇,味苦、咸,性寒;歸肝、胃經(jīng)。具有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之功效。
[0039] 知母,味苦、甘,性寒;歸肺、胃、腎經(jīng)。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功效。
[0040]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歸肝、膽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軟堅散結(jié)之功效。
[0041] 瓦楞子,味咸,性平;歸肺、胃、肝經(jīng)。具有消痰化瘀,軟堅散結(jié),制酸止痛之功效。
[0042] 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行水利尿之功效。
[0043] 郁金,味辛、苦,性寒;歸心、肝、膽經(jīng)。具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熱涼血,清心開 窮,利濕退黃之功效。
[0044] 傳統(tǒng)醫(yī)學(xué)認為,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屬于"溫病"范疇。由于小兒為純陽之 體,瘟疫之毒易于化熱化火,熱毒從表入里,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潰爛,流注經(jīng)絡(luò)則淋巴結(jié) 腫大,外達肌膚則發(fā)為皮瘆、痰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