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秋瀉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小兒秋瀉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 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秋冬季是小兒腹瀉病高發(fā)季節(jié),10-11月份尤其為高發(fā)季節(jié),因多發(fā)生在秋冬季, 故通常稱為"秋季腹瀉"。秋季腹瀉的病原體有輪狀病毒、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引起秋季 腹瀉的主要禍首是輪狀病毒,尚無針對輪狀病毒的特效藥。秋季腹瀉在臨床上有三大特征, 即感冒、嘔吐、腹瀉。本病呈散發(fā)或小流行,經(jīng)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jīng)呼吸道感 染而致病。潛伏期1-3天。多發(fā)生在6-24個月嬰幼兒,4歲以上者少見。起病急,常伴發(fā)熱 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無明顯中毒癥狀。病初可有嘔吐,常先于腹瀉發(fā)生。大便次數(shù)多、量 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
[0003] 小兒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病毒侵入腸道后,在小腸絨毛頂端的柱狀上皮 細胞上復(fù)制,使細胞發(fā)生空泡變性、壞死,受累腸黏膜上皮細胞脫落,小腸吸收水、電解質(zhì)能 力受損而形成腹瀉。此外,輪狀病毒破壞雙糖酶,導(dǎo)致碳水化合物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弓丨 起滲透性水樣便腹瀉。另外由于小兒服藥通常會比較困難,所以很難發(fā)揮止瀉藥物的功效。
[0004] 秋季腹瀉是小兒季節(jié)性腸道疾病,屬中醫(yī)學外感泄瀉范疇。由于小兒肺臟嬌嫩,衛(wèi) 外功能差,易受外邪侵襲,且脾常不足,運化功能減弱,腸胃易成濕濁內(nèi)蘊之變。秋冬時節(jié)寒 邪漸生,冷熱交替,感受外邪,與腸胃內(nèi)蘊之濕濁相合,導(dǎo)致升降失常,清濁不分,水反為濕, 谷反為滯,合污下降,并走大腸而為泄瀉。又小兒先天稟賦御邪正氣怠盡,后天充養(yǎng)不足,夕卜 界氣候突變寒冷之際,也易受風寒濕邪侵襲而發(fā)病。"澄澈清冷,皆屬于寒",脾腎虛寒,命門 火衰,火不暖土,脾水谷不化,小兒體質(zhì)柔弱,易病易變,易虛易實,小兒脾胃常不足,脾乃太 陰濕土,主運化水濕,喜溫運而惡寒凝,秋寒襲脾,氣機凝滯運化失司,水反為濕,谷反為滯, 合而為下,并走大腸而泄瀉。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基于【背景技術(shù)】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治療小兒秋瀉的藥物組合物及 其制備方法,針對病因病機,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理氣燥濕健脾,暖脾胃行滯氣,改善消化 系統(tǒng)的功能,能達到較快減輕腹脹腹瀉的效果。
[0006]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治療小兒秋瀉的藥物組合物,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滑石粉 14-16份,藿香9-11份,丁香5-7份,柴胡2-4份,陳皮2-4份,烏梅9-11份,干姜5-7份,大 蒜2-4份,蒼術(shù)2-4份,焦檳榔2-4份,黃香薷2-4份,神曲9-11份,甘草4-6份。
[0007] 滑石粉,為滑石經(jīng)精選凈化、粉碎、干燥制成。味甘、淡,性寒。歸膀胱、肺、胃經(jīng)。能 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用于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瘆, 濕瘡,痱子。
[0008] 藿香,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jīng);能祛暑 解表;化濕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 癖。
[0009] 丁香,為桃金娘科喬木丁香的花蕾或果實。味辛,性溫。歸肺、胃、脾、腎經(jīng)。具有 降氣止呃,溫中散寒止痛,溫腎助陽的功效。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 氣、癬癥。
[0010] 柴胡,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jīng)。具有 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的功效。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脫垂,脫 肛。
[0011] 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 經(jīng)。能理氣健脾,調(diào)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 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
[0012]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的經(jīng)加工的未成熟果實。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jīng)。 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的功效。用于肺虛久咳,久痢久瀉,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 道蛔蟲癥。果實含枸緣酸、蘋果酸、草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總酸量約4-5. 5%,以枸緣酸 和蘋果酸的含量較多。還含5-羥甲基-2-糠醛,為無色油狀物。所含揮發(fā)性成分,主要有 62. 40%苯甲醛,3. 97% 4-松油烯醇,3. 97%苯甲醇和4. 55%十六烷酸。烏梅仁含約0. 5% 苦杏仁甙。另有報道烏梅中還含苦味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0013] 干姜,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能溫中散寒,回 陽通脈,燥濕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0014] 大蒜,為百合科植物蒜的鱗莖。春、夏采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干備用。味辛,性 溫。入胃、大腸經(jīng)。能行滯氣,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主治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 脹滿,泄瀉,痢疾,瘧疾,百日咳,癰疽腫毒,白禿癬瘡,蛇蟲咬傷。
[0015] 蒼術(shù),為菊科草本植物茅蒼術(shù)、北蒼術(shù)或關(guān)蒼術(shù)的根莖。味辛、苦,性溫。歸脾、胃、 肝經(jīng)。能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瘺蹵,風濕痹痛,風寒感 冒,夜盲。
[0016] 焦檳榔,為檳榔的炮制加工品,取檳榔片,置鍋內(nèi),按清炒法炒至焦黃色。味苦、辛, 性溫;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消食導(dǎo)滯的功能。用于食積不消,瀉痢后重。
[0017] 黃香薷,為唇形科植物黃香薷的全草。中秋前采收地上部分,曬干,或鮮用。味辛, 香,性微溫;入肺、胃、大腸經(jīng)。能清暑熱,利小便,除胸滿,理煩渴。主治中暑下痢,發(fā)熱口 渴,心煩脅痛,□臭,舌出血。
[0018] 神曲,為麥粉、麩皮和多種藥物混和后,經(jīng)發(fā)酵而成的曲劑。味苦,性溫;入脾、胃、 大腸經(jīng)。能健脾消食,理氣化濕,解表。主治傷食胸痞,腹痛吐瀉,痢疾,感冒頭痛,小兒傷饑 失飽。
[0019] 甘草,味甘,性平,歸胃經(jīng)、肺經(jīng)、脾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diào)和諸藥之功效。 主治咽喉腫痛,咳嗽,脾胃虛弱,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炎,癔病,癰癤腫毒,藥物及食物中毒。
[0020] 優(yōu)選地,藿香、烏梅和神曲的重量比為9. 8-10. 5 :9. 7-10. 3 :9. 5-10. 5。
[0021] 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滑石粉14. 6-15. 6份,藿香9. 8-10. 5份,丁香 5. 8-6. 7份,柴胡2. 2-3. 4份,陳皮2. 5-3. 2份,烏梅9. 7-10. 3份,干姜5. 5-6. 5份,大蒜 2. 1-3. 6份,蒼術(shù)2. 4-3. 5份,焦檳榔2. 8-3. 9份,黃香薷2. 6-3. 4份,神曲9. 5-10. 5份,甘 草 4· 7-5· 6 份。
[0022] 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滑石粉15份,藿香10份,丁香6份,柴胡3份,陳皮 3份,烏梅10份,干姜6份,大蒜3份,蒼術(shù)3份,焦檳榔3份,黃香薷3份,神曲10份,甘草 5份。
[0023] 本發(fā)明還提出的一種上述治療小兒秋瀉的藥物組合物制備方法,將丁香、柴胡、干 姜、蒼術(shù)、焦檳榔、黃香薷、神曲加水煮沸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30-40min,再加入藿香、陳皮、烏 梅煮沸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15_20min,過濾得到濾液,向濾液中加入水得到混合液體,再加入 滑石粉,滑石粉與混合液體的質(zhì)量體積比(g/ml)為2-4:45-55,然后進行煮制,煮沸后保持 沸騰狀態(tài)25-35min得到混合物料;將大蒜榨汁后得到大蒜汁,將大蒜汁加入混合物料中混 合均勻得到治療小兒秋瀉的藥物組合物。
[0024] 優(yōu)選地,將丁香、柴胡、干姜、蒼術(shù)、焦檳榔、黃香薷、神曲加水煮沸后,保持沸騰狀 態(tài)33-37min,再加入藿香、陳皮、烏梅煮沸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16-19min,過濾得到濾液,向 濾液中加入水得到混合液體,再加入滑石粉,滑石粉與混合液體的質(zhì)量體積比(g/ml)為 3:47-53,然后進行煮制,煮沸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28-32min得到混合物料;將大蒜榨汁后得到 大蒜汁,將大蒜汁加入混合物料中混合均勻得到治療小兒秋瀉的藥物組合物。
[0025] 優(yōu)選地,將丁香、柴胡、干姜、蒼術(shù)、焦檳榔、黃香薷、神曲加水煮沸后,保持沸騰狀 態(tài)35min,再加入藿香、陳皮、烏梅煮沸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18min,過濾得到濾液,向濾液中加 入水得到混合液體,再加入滑石粉,滑石粉與混合液體的質(zhì)量體積比(g/ml)為3:50,然后 進行煮制,煮沸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30min得到混合物料;將大蒜榨汁后得到大蒜汁,將大蒜汁 加入混合物料中混合均勻得到治療小兒秋瀉的藥物組合物。
[0026] 上述制備方法中的"保持沸騰狀態(tài)"為中藥煎煮過程中,當水沸騰后,維持煎煮液 呈微沸狀態(tài),使中藥中的有效成分進入煎煮液。
[0027] 本發(fā)明針對秋瀉的病因病機,滑石粉和干姜,一寒一熱,滑石粉利尿通淋,清熱解 暑,分水道,潤大腸,解煩渴,而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二者君臣相佐,陰陽相順,能使小 兒秋瀉即止;藿香、丁香、烏梅、神曲配伍,化濕和胃,溫中散寒,澀腸止痛;柴胡、陳皮、大 蒜、蒼術(shù)、焦檳榔和黃香薷,和解表里,祛風散寒,理氣燥濕健脾,暖脾胃行滯氣,消食導(dǎo)滯。 上述諸藥合用,能達到祛除病邪,溫通臟氣,升清降濁,調(diào)理生機,從而改善消化系統(tǒng)的功 能,能達到較快減輕腹脹腹瀉的效果。
[0028] 現(xiàn)代醫(yī)學以為該病屬于自限性疾病,治療以支持、飲食療法為主,但是恢復(fù)慢,長 期不愈易導(dǎo)致小兒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采用本發(fā)明的神效秋瀉膏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療效 顯著,無副作用,小兒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0029]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30] 實施例1
[0031]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治療小兒秋瀉的藥物組合物,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滑石粉14 份,藿香11份,丁香5份,柴胡4份,陳皮2份,烏梅11份,干姜5份,大蒜4份,蒼術(shù)2份, 焦檳榔4份,黃香薷2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