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
背景技術(shù):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外感疾病,是兒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以發(fā)熱、鼻塞流涕、咳嗽、咽紅為主要臨床癥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以氣候驟變及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率較高。中醫(yī)認為風熱之邪侵犯人體,熱郁肌膚,衛(wèi)不和,衛(wèi)陽受遏而引起感冒的發(fā)熱癥狀,治以疏解表散熱,表邪祛則熱自止。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專門用于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
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水牛角6-8份、麻黃6-8份、杏仁6-8份、生石膏6-8份、甘草10-12份、谷芽10-12份、藿香10-12份、紫河車6-10份、廣木香6-10份、忍冬藤6-10份、云苓6-8份、枳殼6-8份、川樸6-8份、薄荷10-12份、石決明10-12份、礞石4-8份、沉香4-8份、黃芩4-8份、大黃4-8份。
進一步的,所述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水牛角8份、麻黃8份、杏仁8份、生石膏6份、甘草10份、谷芽10份、藿香10份、紫河車8份、廣木香8份、忍冬藤8份、云苓6份、枳殼6份、川樸8份、薄荷12份、石決明12份、礞石8份、沉香8份、黃芩6份、大黃6份。
進一步的,所述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水牛角6-8份、麻黃6-8份、杏仁6-8份、生石膏6-8份、甘草10-12份、谷芽10-12份、藿香10-12份、紫河車6-10份、廣木香6-10份、忍冬藤6-10份、云苓6-8份、枳殼6-8份、川樸6-8份、薄荷10-12份、石決明10-12份、礞石4-8份、沉香4-8份、黃芩4-8份、大黃4-8份、白術(shù)10-12份、茯苓10-12份、葛根8-10份。
進一步的,所述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水牛角8份、麻黃8份、杏仁8份、生石膏8份、甘草10份、谷芽10份、藿香8份、紫河車8份、廣木香8份、忍冬藤10份、云苓8份、枳殼6份、川樸6份、薄荷10份、石決明10份、礞石4份、沉香4份、黃芩6份、大黃6份、白術(shù)12份、茯苓12份、葛根10份。
本發(fā)明各種藥材功效如下:
水牛角:清熱涼血,解毒,定驚。用于溫病高熱,神昏譫語,發(fā)斑發(fā)疹,吐血衄血,驚風,癲狂。
麻黃: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熱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證已解,氣喘咳嗽。
杏仁: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用于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腸燥便秘。
生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于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饑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饑食少。焦谷芽善化積滯,用于積滯不消。
藿香: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fā)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fā)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紫河車:溫腎補精,益氣養(yǎng)血。用于虛勞羸瘦,陽痿遺精,不孕少乳,久咳虛喘,骨蒸勞嗽,面色萎黃,食少氣短。
廣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忍冬藤:清熱解毒,疏風通絡(luò)。用于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
云苓:歸心、肺、腎經(jīng),具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擅于扶正祛邪。
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nèi)停,臟器下垂。
川樸:川樸能燥濕消痰,下氣平喘。若痰飲阻肺,肺氣不降,咳喘胸悶者。
薄荷:疏風,散熱,辟穢,解毒。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
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用于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
礞石:墜痰下氣,平肝鎮(zhèn)驚。用于頑痰膠結(jié),咳逆喘急,癲癇發(fā)狂,煩躁胸悶,驚風抽搐。
沉香: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用于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利濕退黃。用于實熱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癰腫療瘡,腸癰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跌打損傷,濕熱痢疾,黃疸尿赤,淋證,水腫;外治燒燙傷。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
白術(shù):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通經(jīng)活絡(luò),解酒毒。用于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痹心痛,酒毒傷中。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鎮(zhèn)咳作用起效快,直接抑制延腦的咳嗽中樞而產(chǎn)生較強的鎮(zhèn)咳作用,抑制支氣管腺體分泌,可使痰液粘稠,難以咳出,鎮(zhèn)咳劑量時,對呼吸中樞抑制輕微,且無明顯便秘,尿潴留及體位性低血壓等副作用。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清肺化痰,除癢止咳的功效。運用中醫(yī)特色治療,可避免諸多副作用,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改善臨床癥狀,增強療效,使患者能配合放、化療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生存質(zhì)量及生存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水牛角6份、麻黃6份、杏仁6份、生石膏8份、甘草12份、谷芽12份、藿香10份、紫河車6份、廣木香6份、忍冬藤8份、云苓8份、枳殼6份、川樸6份、薄荷12份、石決明12份、礞石6份、沉香6份、黃芩8份、大黃8份。
實施例2: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水牛角8份、麻黃8份、杏仁8份、生石膏6份、甘草10份、谷芽10份、藿香10份、紫河車8份、廣木香8份、忍冬藤8份、云苓6份、枳殼6份、川樸8份、薄荷12份、石決明12份、礞石8份、沉香8份、黃芩6份、大黃6份。
實施例3: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水牛角8份、麻黃8份、杏仁6份、生石膏6份、甘草10份、谷芽10份、藿香12份、紫河車10份、廣木香10份、忍冬藤6份、云苓6份、枳殼6份、川樸6份、薄荷10份、石決明10份、礞石6份、沉香6份、黃芩4份、大黃4份、白術(shù)10份、茯苓10份、葛根8份。
實施例4: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散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水牛角8份、麻黃8份、杏仁8份、生石膏8份、甘草10份、谷芽10份、藿香8份、紫河車8份、廣木香8份、忍冬藤10份、云苓8份、枳殼6份、川樸6份、薄荷10份、石決明10份、礞石4份、沉香4份、黃芩6份、大黃6份、白術(shù)12份、茯苓12份、葛根10份。
診斷標準參照《咳嗽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09 版)》中的診斷標準:(1)從感冒癥狀消失后起持續(xù)性咳嗽,大于3周;(2)胸部 X 線無明顯異常;(3)肺功能無明顯異常;(4)無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患的既往史;(5)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持續(xù)性咳嗽。
1.3 納入標準 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并符合中醫(yī)咳嗽“風熱咳”的證型,年齡 18~75 周歲,男女不限,愿意且能夠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及時復(fù)診。
1.4 排除標準 (1)肺炎、肺結(jié)核、支氣管肺癌、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咯痰重證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婦女;(3)過敏體質(zhì),如對兩種或以上藥物或食物過敏者,或已知對本藥成分過敏者;(4)合并有嚴重的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腫瘤等疾病,精神病患者;(5)有鼻炎及鼻竇炎的患者;(6)不符合標準且未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者。
當然,以上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并非以此限定本發(fā)明的使用范圍,故,凡是在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上做等效改變均應(yīng)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