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領(lǐng)域,具體是指一種用于治療白頭粉刺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痤瘡的發(fā)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癥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進入青春期后人體內(nèi)雄激素特別是睪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fā)育并產(chǎn)生大量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zhì)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chǎn)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癥細胞和介質(zhì),最終誘導并加重炎癥反應。而白頭粉刺是白色的丘疹,也稱為白頭,是毛囊漏斗部被角質(zhì)層細胞堆積、堵塞,角質(zhì)物和皮脂充塞其中,形成白色角質(zhì)物丘疹,表面有表皮覆蓋,與外界不相通,成為封閉式粉刺。
粉刺常發(fā)于青少年期,其病因又包括多種因素,雖然是青春期常見的病癥,但是有些人容易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臨床表現(xiàn),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可能會留下永久性的疤痕,對于以后的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現(xiàn)在沒有一種從根本上有效的解決痤瘡問題的藥物,大多都是以消炎藥和外用涂抹的藥劑為主,只能夠緩解一時的癥狀,也就是常說的治標不治本。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由內(nèi)而外從根本上有效解決白頭粉刺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一種用于治療白頭粉刺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以重量份表示,稱取山大顏5~9份、土貝母6~13份、翻白草4~9份、甘草2~7份、冰片3~10份、百花蛇舌草3~8份、木槿花7~12份、山銀花3~10份、桑白皮2~9份;
(2)先將稱取后的中藥原材料清洗干凈,清洗后將中藥原材料放入清水或純凈水中浸泡一個小時,浸泡所需水量為2.0~2.7L;
(3)然后將浸泡過后的中藥原材料及其浸泡液一起轉(zhuǎn)移到煎藥罐中,加蓋進行煎煮;
(4)煎煮時,在未沸騰前先用武火,待煎藥罐內(nèi)的溶液沸騰后將蓋取下,并改用文火再煎熬27~35分鐘,在整個煎藥過程中需要攪拌4~5次;
(5)第二次煎煮需加水沒過中藥原材料2~3cm,然后還是先用武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煎煮13~20分鐘;
(6)將煎煮罐中的溶液過濾,濾液即為內(nèi)服藥物。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所采用的浸泡容器為敞口玻璃罐。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的煎藥罐為砂鍋或者陶瓷砂鍋。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將中藥原材料及其浸泡液轉(zhuǎn)移過程的具體方法為:將浸泡過后的中藥原材料及其浸泡液倒入插有漏斗的煎藥罐中,并用清水或純凈水清洗浸泡容器,并將清洗液沿漏斗倒入煎藥罐中。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在加蓋煎煮前還要用清水或純凈水沒過中藥原材料5~7cm。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白頭粉刺的中藥組合物的原料藥藥理:
山大顏:味苦,性涼。歸經(jīng)暫無。清熱解毒、消腫拔毒。屬拔毒生肌藥。
土貝母:性微寒,味苦。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散結(jié)、消腫、解毒。屬拔毒生肌藥。
翻白草:性平,味甘、微苦。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清熱解毒,止痢,止血。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甘草:性平,味甘。歸心經(jīng)、胃經(jīng)、脾經(jīng)、肺經(jīng)。補脾益氣、止咳祛痰、緩急定痛、調(diào)和藥性。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氣藥。
冰片:寒,味辛、苦。歸心經(jīng)、脾經(jīng)、肺經(jīng)。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屬開竅藥。
百花蛇舌草:性涼,味微苦、微甘。歸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小腸經(jīng)。清熱、利濕、解毒、抗癌。屬清熱藥下屬中的清熱解毒藥。
木槿花:性涼,味甘、苦。歸脾經(jīng)、肺經(jīng)、肝經(jīng)。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山銀花:性寒,味甘。歸肺經(jīng)、心經(jīng)、胃經(jīng)。清熱解毒、涼散風熱。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桑白皮:性寒,味甘。歸肺經(jīng)。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通過研究白頭粉刺的發(fā)病機理,從而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開出有針對性的藥方,采用直接口服的方式,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活血散結(jié)、利水消腫等功效,療效顯著,且通過一定時間的服用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粉刺頻發(fā)的問題,而且基本物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一種用于治療白頭粉刺的中藥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包括山大顏5~9份、土貝母6~13份、翻白草4~9份、甘草2~7份、冰片3~10份、百花蛇舌草3~8份、木槿花7~12份、山銀花3~10份、桑白皮2~9份。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以重量份表示,稱取山大顏5~9份、土貝母6~13份、翻白草4~9份、甘草2~7份、冰片3~10份、百花蛇舌草3~8份、木槿花7~12份、山銀花3~10份、桑白皮2~9份;
(2)先將稱取后的中藥原材料清洗干凈,清洗后將中藥原材料放入清水或純凈水中浸泡一個小時,浸泡所需水量為2.0~2.7L;
(3)然后將浸泡過后的中藥原材料及其浸泡液一起轉(zhuǎn)移到煎藥罐中,將中藥原材料及其浸泡液轉(zhuǎn)移過程的具體方法為:將浸泡過后的中藥原材料及其浸泡液倒入插有漏斗的煎藥罐中,并用清水或純凈水清洗浸泡容器,并將清洗液沿漏斗倒入煎藥罐中,加蓋進行煎煮;
(4)煎煮時,在未沸騰前先用武火,待煎藥罐內(nèi)的溶液沸騰后將蓋取下,并改用文火再煎熬27~35分鐘,在整個煎藥過程中需要攪拌4~5次;
(5)第二次煎煮需加水沒過中藥原材料2~3cm,然后還是先用武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煎煮13~20分鐘;
(6)將煎煮罐中的溶液過濾,濾液即為內(nèi)服藥物。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一種用于治療白頭粉刺的中藥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山大顏6份、土貝母7份、翻白草7份、甘草3份、冰片5份、百花蛇舌草5份、木槿花9份、山銀花6份、桑白皮5份。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一種用于治療白頭粉刺的中藥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山大顏7份、土貝母10份、翻白草4份、甘草4份、冰片6份、百花蛇舌草4份、木槿花7份、山銀花3份、桑白皮3份。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一種用于治療白頭粉刺的中藥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山大顏8份、土貝母8份、翻白草5份、甘草6份、冰片7份、百花蛇舌草6份、木槿花10份、山銀花4份、桑白皮4份。
利用本發(fā)明藥物針對各種白頭粉刺患者的臨床統(tǒng)計資料:
經(jīng)過250例患者的臨床使用,其中男患者155,女患者95例,用藥年齡對象16~41歲。其中最小16歲,最大37歲,平均年齡23歲;輕度型白頭粉刺病例122例,中度白頭粉刺病例78例,重度白頭粉刺病例50例。
典型病例:
1、李某,男,29歲,面部座瘡已經(jīng)有十幾年了,用過多種方法包括口服及外涂激素類,然后也在美容院的專門治療,但效果均不顯著。最近一個周,見米粒大小痤瘡遍布面頰及前額部,面頰部痤瘡形成一大片,色紅,尖部有膿胞。整個臉上出油較多,吃油膩、辛辣食物以及月經(jīng)前癥狀就會加重,并伴有大便不調(diào),一或二日一行。舌苔白膩,脈弦細滑。論斷為痤瘡,辨證兼有胃腸濕熱、氣血郁滯。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4的組內(nèi)藥劑配方后,按照要求服用了一個療程后,大便恢復正常,痤瘡不在新發(fā),而之前面頰的膿包消退,服用三個療程后,之前的痘印消退,且臉色明顯變得光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較好。
2、吳某,男性,20歲,最近一個月在臉頰兩側(cè)出現(xiàn)粉刺和丘疹,所述丘疹為粟粒大小的紅色小包,,密集分布白頭粉刺及黑頭粉刺,但患者并沒有在意,而在最近一個周內(nèi),患者作息開始變得沒有規(guī)律,經(jīng)常熬夜,面部的粉刺增多,油脂分泌較多使得面部發(fā)黃;使用本發(fā)明中實施例3的組內(nèi)配方,通過一個療程的服用,面部沒有再新生粉刺和痤瘡,在服用3個療程后,睡眠質(zhì)量得到改善,且面部的粉刺和丘疹消退。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權(quán)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