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針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針剌裝置,該防針剌裝置與諸如注射器的注射裝置一起使用。
背景技術(shù):
針剌傷害一般發(fā)生在醫(yī)療環(huán)境中,特別是在使用注射器或其他注射裝置之前或之 后,此時,使用者無意中把針頭剌到他自己或她自己體內(nèi),甚至是其他人體內(nèi)。防止這樣的 傷害當(dāng)然非常重要,因為這樣的傷害不但能夠傳播傳染病和疾病,而且會很痛且可能致殘。
有幾種已知的方法試圖防止針剌傷害。例如,把一些注射器制成具有在使用之后 借助于注射器中的彈簧而自動縮回的針頭。然而,這需要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并且制造費用高。此 外,它沒有解決在注射之前發(fā)生傷害的可能性。 另一種已知的方法是放回注射器所配備的管狀護套以保護針頭。如今不推薦在用 完注射器之后放回護套的這種做法,因為難以把針頭的端部準(zhǔn)確地放入護套中。有人認(rèn)為, 試圖重新套上針頭護套實際上是引起大多數(shù)針剌傷害的原因。此外,護套能夠很容易地被 再次移除,因此傷害還是有可能的。 又一種已知的防針剌裝置是一種安裝在注射器筒上的自動針頭護套,該護套能夠 滑出以覆蓋針頭。EP-A-0 268 445公開了一種帶有靜止護套部分和可動護套部分的結(jié)構(gòu), 該可動護套部分由彈簧偏壓到覆蓋針頭的伸展位置上。該可動護套部分縮回以露出針頭供 使用,并且在解除了縮回壓力時,彈簧就使該可動護套部分自動移入伸展位置,可動護套部 分在該伸展位置被鎖定。該可動護套部分具有凸起,該凸起容納在該靜止護套部分的軌道 中從而控制該可動護套部分的運動并且鎖定它。同樣,這是制造費用高的比較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 在W0 03/105935中有類似的結(jié)構(gòu)。
發(fā)明內(nèi)容
根據(jù)本發(fā)明,一種用于具有中空針頭的注射裝置的防針剌裝置,包括附接到注射 裝置上的護套,該護套被構(gòu)造和布置成,在第一非操作位置該護套密封地包圍針頭,在第二 操作位置該護套的第一部分被移除,所述護套的第二部分保持附接到注射裝置上,并且所 述護套的第三部分繞鉸鏈構(gòu)件樞轉(zhuǎn)以露出針頭,在第三覆蓋位置所述護套的第三部分繞鉸 鏈構(gòu)件樞轉(zhuǎn)以至少包圍針頭的針尖且由所述護套的第二部分保持。 本發(fā)明的這種裝置易于制造,這是因為它僅使用護套,而不用彈簧或軌道。這種裝 置也易于使用,而沒有把護套放回到針頭上所帶來的固有危險,這是因為樞轉(zhuǎn)運動有效地 將護套從側(cè)面移到針頭上方,使得使用者不需要把手靠近針頭。在覆蓋位置上,第三部分由 第二部分保持,從而難以再次移動第三部分。因此,這種裝置易于制造和使用,并且操作安全。 第二部分適合于附接到裝有針頭的針座上。第二部分可以是大致圓筒形。 在非操作位置上,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從第二部分沿軸向延伸超過針頭的端部,
以形成用于針頭的大致為圓筒形的蓋。第一部分可繞蓋的周邊的大約六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延伸。第一部分在其遠離第二部分的端部處具有沿軸向延伸超過第三部分的凸起。抓住該凸起從而移除第一部分。 通過向第三部分施加力,第三部分能夠角運動地從非操作位置移入操作位置,以及從操作位置移入覆蓋位置。第三部分可具有在非操作位置上突出超過所述針頭的針尖的舌狀物。通過向舌狀物施加力可使第三部分移動。 在非操作位置上,針尖可被第一部分或第三部分覆蓋。第一部分在其遠離第二部分的端部處可具有凸起,該凸起沿徑向向內(nèi)延伸以覆蓋針尖?;蛘?,第三部分可具有閉合件,該閉合件沿徑向向內(nèi)延伸以覆蓋針尖。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通過鉸鏈構(gòu)件和保持構(gòu)件連接,該保持構(gòu)件在非操作位置和覆蓋位置上被接合。這種布置使得,在非操作位置上,第一部分防止保持構(gòu)件的脫開接合,但是一旦移除第一部分,保持構(gòu)件就在第三部分繞鉸鏈構(gòu)件運動時脫開接合。
鉸鏈構(gòu)件可圍繞第二部分的周邊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延伸。該鉸鏈構(gòu)件優(yōu)選地為彈簧或活鉸鏈構(gòu)件,從而,在第三部分從非操作位置移動時并且在保持構(gòu)件脫開接合之后,鉸鏈構(gòu)件自動地將第三部分移入操作位置。這個自動的移動意味著,使用者只需接觸第三部分一次就可使其移入操作位置。在操作位置上,第三部分盡可能地接近與注射裝置成直線,因此,第三部分角運動通過約180°角。 在第三部分從操作位置移動時,一旦第三部分的角運動超過預(yù)定量,鉸鏈構(gòu)件就使得第三部分移向覆蓋位置。這個預(yù)定量可以在80。與100°之間。鉸鏈構(gòu)件可使第三部分直接移入覆蓋位置,使得使用者只需接觸第三部分一次來實現(xiàn)這樣的移動?;蛘撸墒┘恿硪皇謩拥牧κ沟谌糠忠迫敫采w位置。在覆蓋位置上,第三部分移動超過非操作位置,保持構(gòu)件接合在形成永久鎖定結(jié)構(gòu)的位置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保持構(gòu)件包括至少一對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上的對應(yīng)階梯狀部分。在非操作位置上,成對的階梯狀部分通過弱化部附接,當(dāng)?shù)谌糠謴姆遣僮魑恢瞄_始的角運動超過預(yù)定量時,該弱化部適于斷開。這個預(yù)定量可在30。與45°之間。鉸鏈構(gòu)件可在第二部分的周邊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延伸,在移除第一部分之后,弱化部占據(jù)剩余周邊(約三分之二)。 優(yōu)選地,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上設(shè)置有兩對階梯狀部分,這兩對階梯狀部分由鉸鏈構(gòu)件分開,并且每對階梯狀部分都通過弱化部連接。這樣確保了弱化部易于斷開,并且鉸鏈構(gòu)件正確操作。 在覆蓋位置上,第三部分上的階梯狀部分接合在第二部分上的階梯狀部分的后面
以將第三部分保持在覆蓋位置上。在覆蓋位置上,第三部分移動超過非操作位置,確保第三
部分覆蓋針頭,并且使第三部分保持在這個位置上,從而不容易再次露出針頭。 在另一實施例中,保持構(gòu)件包括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一個上的至少一個栓
釘,該至少一個栓釘接合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另一個上的互補槽口中。適
宜的是,所述栓釘或每個栓釘設(shè)置在第三部分上,所述槽口或每個槽口設(shè)置在第二部分上。
所述栓釘或每個栓釘可具有兩個棘爪,第一個棘爪在非操作位置上接合在槽口的凹口中,
第二個棘爪在覆蓋位置上接合在凹口中以提供永久鎖定??梢杂袃蓚€栓釘。 在一種變型中,保持構(gòu)件包括用于非操作位置的第一機構(gòu)和用于覆蓋位置的第二
機構(gòu)。對于非操作位置,第一機構(gòu)包括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一個上的凸起,該凸起接合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另一個上的互補凹口中,對于覆蓋位置,第二機構(gòu) 包括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一個上的栓釘,該栓釘接合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 述第三部分中的另一個上的互補槽口中。凸起和栓釘可以位于不同的部分上。因此,第三 部分上的凸起可接合在第二部分的凹口中,第二部分上的栓釘可接合在第二部分上的槽口 中以提供永久鎖定。適宜的是,有兩個凸起和兩個栓釘。 還可以設(shè)置在覆蓋位置上用于針頭的輔助鎖定機構(gòu)。輔助鎖定機構(gòu)可包括第三部 分上的鎖定構(gòu)件,在第三部分超過非操作位置進入覆蓋位置時,所述鎖定構(gòu)件允許針頭通 過,但是所述鎖定構(gòu)件防止針頭再次返回穿過。輔助鎖定機構(gòu)可包括一對相對的鉤,其布置 成使得針頭能夠從一個方向在該對鉤之間穿過但是不能從另一個方向在該對鉤之間穿過。
為了確保難以把整個護套從注射裝置上移除,護套通過鎖定機構(gòu)附接到裝有針頭 的針座上。鎖定機構(gòu)包括在護套或針座上的凸起,凸起接合在針座或護套的互補凹口中?;?者,護套和針座可以例如通過塑料材料的注射模制而制成為單個部件。 護套可以模制成為單個部件,其中第一部分相對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密封,但 沒有實際熔接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上。這是通過在第一部分的周圍模制形成小間隙而實 現(xiàn)的。護套隨著冷卻而收縮,但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收縮大于第一部分的收縮,因此, 小間隙消失,并且第一部分由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保持。這意味著,在要使用注射裝置時, 密封性地保持而不是熔接的第一部分可以象可撕掉的條帶一樣被輕易地移除?;蛘撸诙?部分和第三部分可以模制成為單個部件,而第一部分是隨后附接的條帶,例如箔條帶。
僅借助附圖中的例子說明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其中 圖1是處于非操作位置的第一防針剌裝置的透視圖,該第一防針剌裝置附接到裝 有注射裝置針頭的針座上; 圖2是圖1所示的防針剌裝置移除了第一部分的側(cè)視圖; 圖3是類似于圖2的側(cè)視圖,但示出的是中間位置; 圖4是圖3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視圖
圖5是裝置的壁部的一部分的截面 圖6是裝置處于操作位置的側(cè)視圖 圖7是裝置處于覆蓋位置的側(cè)視圖
圖8是處于非操作位置的第二防針剌裝置的透視圖,該第二防針剌裝置附接到裝 有注射裝置針頭的針座上; 圖9類似于圖8,但示出的是處于操作位置的裝置; 圖10是圖9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視圖; 圖11是圖9的另一部分的放大透視圖; 圖12類似于圖8,但示出的是處于覆蓋位置的裝置; 圖13是處于非操作位置的第三防針剌裝置的透視圖; 圖14示出移除了第一部分的圖13的裝置; 圖15是圖14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視圖; 圖16類似于圖15,但處于操作位置;
圖17示出處于覆蓋位置的圖13的裝置; 圖18是圖17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視圖; 圖19示出圖14的另一部分; 圖20是處于非操作位置的變化的防針剌裝置的一部分的透視圖;以及 圖21類似于圖20,但裝置處于覆蓋位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至7所示的防針剌裝置包括附接到諸如注射器(未示出)的注射裝置上的護 套l,該注射器具有用于將流體注入人體或動物體或?qū)⒘黧w從人體或動物體中抽出的中空 針頭。護套1顯示為附接到裝有針頭3的針座2(見圖2和6)上。針座2再以任意已知的 方式附接到注射器上。 護套1被設(shè)計成在正確使用注射器之前或之后防止使用者無意中將針頭剌到他 或她自己體內(nèi),甚至是其他人體內(nèi)。護套1是由諸如聚丙烯的塑料材料注射模制為單個部 件,由三個部分4、5、6形成。 這三個部分4、5、6可以占據(jù)三種位置。第一非操作位置如圖l所示,在這個位置, 這三個部分密封地包圍針頭3。第二操作位置如圖6所示,在這個位置,第一部分4被移除 (見圖2),第二部分5仍然附接到針座2上,第三部分6樞轉(zhuǎn)成露出針頭3。第三覆蓋位置 如圖7所示,在這個位置,第三部分6向回樞轉(zhuǎn)以再次覆蓋針頭3并且由第二部分5保持。
第二部分5基本上為圓筒形,通過容納在針座2的凹口 (未示出)中的第二部分 5上的凸起(未示出)而附接到針座2上。雖然這是把護套附接到針座上的標(biāo)準(zhǔn)方法,但 是在這種情況中,凸起和凹口比標(biāo)準(zhǔn)附接中的更大且更深,以確保難以將護套1拔離針座 2。這意味著護套l將會被修正地使用,而不是作為標(biāo)準(zhǔn)護套使用,標(biāo)準(zhǔn)護套通常會被拔離 針座以露出針頭供使用。 第一部分4和第三部分6從第二部分5的遠端沿軸向延伸以形成用于針頭3的大 致為圓筒形的蓋。第一部分4和第三部分6都延伸超過針尖。第一部分4以可撕掉的條帶 的方式圍繞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分6的周邊的大約六分之一延伸。這是在護套1的模制過 程中通過在第一部分4的周圍設(shè)置小間隙而實現(xiàn)的,這個小間隙在護套1冷卻和收縮時消 失。第一部分4的遠端8沿軸向延伸超過第三部分6,該遠端8帶有沿徑向向內(nèi)的凸起9以 密封護套1的遠端。第一部分4鄰近第二部分5處稍微向內(nèi)漸縮。 第三部分6圍繞第二部分5的剩余周邊(約為周邊的六分之五)延伸。第三部分 6的遠端10形成有橫向切口 11和內(nèi)部具有肋的舌狀物12,該舌狀物在切口 ll與第一部分 4相對的一側(cè)。具有肋的舌狀物12比鄰近第一部分4的部分13稍微長一些。凸起9在舌 狀物12的基部處與第三部分一起進行密封。加強肋14在第三部分6的相對兩側(cè)從切口 11 的基部延伸至鄰近第二部分5的點。 第三部分6通過保持構(gòu)件19和鉸鏈構(gòu)件16附接到第二部分5。如圖2至4最佳 地示出,鉸鏈構(gòu)件16與第一部分4相對,并且在第二部分5的周邊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之間延伸。保持構(gòu)件19由鉸鏈構(gòu)件16分開為兩個部分17、18。如圖4和5最佳地示出,每 個保持部分17、18都包括位于第三部分6上的徑向階梯狀凸起20和位于第二部分5上的 對應(yīng)徑向階梯狀凸起21 ,每對對應(yīng)的徑向凸起20、 21都通過弱化部15相連。每個徑向凸起
720都形成位于第三部分6上的外肩部22。每個徑向凸起21都大致為楔形,形成位于第二 部分5上的外鄰接部23和內(nèi)肩部24(見圖5)。徑向凸起20、21還增加了弱化部15的結(jié)構(gòu) 強度。每個弱化部15都從凸起20、21朝向鉸鏈構(gòu)件16延伸,并且具有總體上與護套1的 軸線傾斜并且朝著鉸鏈構(gòu)件16沿軸向成階梯狀的裂開線。 當(dāng)護套1從非操作位置移入操作位置時,如圖2、3和5所示,第三部分6朝向注射 裝置的運動首先使得弱化部15沿裂開線斷開。然后,第三部分6僅僅通過鉸鏈構(gòu)件16連 接至第二部分5。這構(gòu)造成活鉸鏈,使得一旦弱化部15已經(jīng)斷開并且第三部分6已經(jīng)移過 約90°角,那么鉸鏈構(gòu)件16就自動地使第三部分6移入圖6所示的操作位置。
類似地,當(dāng)護套1要從圖6的操作位置移至圖7的覆蓋位置時,使用者執(zhí)行運動的 第一個部分,而一旦第三部分6已經(jīng)移過約90°角,鉸鏈構(gòu)件16就會使第三部分6移入圖 7的覆蓋位置。應(yīng)當(dāng)注意到,在覆蓋位置上,第三部分6越過中心,從而接觸針頭3的針尖以 防止針剌。由保持構(gòu)件19將第三部分6保持在覆蓋位置,第三部分6上的各個外肩部22 與第二部分5上的對應(yīng)內(nèi)肩部24接合。應(yīng)當(dāng)認(rèn)識到,為了實現(xiàn)這個,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 分6沿徑向方向相對偏轉(zhuǎn)。通常會是第三部分6沿徑向向內(nèi)偏轉(zhuǎn),這是由鉸鏈構(gòu)件16提供 的運動。處于覆蓋位置時,注射裝置已準(zhǔn)備好做廢棄處理。 如上所述,護套1是由兩個部分在單個模制工序中進行注射模制成為單個部件。 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分6模制成一個部分,第一部分4作為分開的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周圍 有小的間隙。在模制之后,材料隨著冷卻而收縮,使得間隙消失并且第一部分4與第二部分 5和第三部分6密封性地接合,但是第一部分4不會熔接到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分6上。一 旦冷卻,護套1就可安裝到裝有針頭3的針座2上,使得針頭3被密封地包圍。
使用時,針座2附接至諸如注射器的注射裝置,其中護套1包圍針頭3。護套1處 于圖1的非操作位置。然后,使用者抓住第一部分4的遠端處的凸起9,并且拉動第一部分 以將其從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分6上移除(見圖2)。因為凸起9位于針頭3的端部以外, 所以使用者沒有接觸針頭3的危險。使用者丟棄第一部分4,然后,要么抓住舌狀物12,要么 將該舌狀物放置在適宜的固體表面的邊緣,并且施加力以迫使第三部分6離開針頭3。隨著 第三部分的移動,弱化部15斷開,如圖3所示,使得第三部分6通過鉸鏈構(gòu)件16附接到第 二部分5上。當(dāng)?shù)谌糠忠呀?jīng)移過約90。角時,鉸鏈構(gòu)件16就迫使第三部分進入圖6的操 作位置。然后使用者進行注射,并且在完成注射時,向第三部分6的自由端10施加力以迫 使自由端再次接近針頭3。當(dāng)?shù)谌糠忠呀?jīng)移過約90。時,鉸鏈構(gòu)件16迫使第三部分進入 圖7的覆蓋位置,其中第三部分6上的肩部22與第二部分5上的內(nèi)肩部24接合。在這個 位置上,第三部分6與針尖接合并且延伸超過針尖,從而防止針剌的可能性。應(yīng)當(dāng)認(rèn)識到, 因為處于操作位置的第三部分6沒有靠近針尖,所以在施加力以迫使第三部分6進入覆蓋 位置時沒有針剌傷害的危險。還應(yīng)當(dāng)認(rèn)識到,保持構(gòu)件19確保了第三部分6不能輕易地移 動遠離覆蓋位置而再次露出針頭3。 圖8至12示出了第二實施例。該實施例是對圖1至7的裝置的改進,相應(yīng)的部件 采用相應(yīng)的附圖標(biāo)記。 因此,如圖8至12所示,護套1還是由附接到裝有針頭3的針座2上的三個部分 4、5、6形成。 第二部分5是大致圓筒形并且在這種情況下是整體模制而附接到針座2。這意味
8著護套1將會被修正地使用,而不是作為標(biāo)準(zhǔn)護套使用,標(biāo)準(zhǔn)護套通常會被拔離針座以露 出針頭供使用。 第一部分4和第三部分6從第二部分5的遠端沿軸向延伸以形成用于針頭3的大 致為圓筒形的蓋。第一部分4和第三部分6都延伸超過針尖。第一部分4圍繞第二部分5 和第三部分6的周邊的大約四分之一延伸,并且設(shè)置為可撕掉的箔條帶。第一部分4的遠端 8沿軸向延伸超過第三部分6,形成被使用者抓住以移除第一部分4的凸起9。第一部分4 的近端在第二部分5之上延伸。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分6都具有平坦表面(見圖9至11), 該平坦表面用于附接第一部分4。 第三部分6圍繞第二部分5的剩余周邊(約為周邊的四分之三)延伸。第三部分 6的遠端10形成有閉合件29以覆蓋針頭3的針尖。 帶有針頭3的針座2以及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分6是由塑料材料注射模制為單個
部件。在模制之后以任何適當(dāng)?shù)姆绞礁浇涌伤旱舻牟瓧l帶(第一部分4)。 第三部分6通過保持構(gòu)件19和為活鉸鏈的鉸鏈構(gòu)件16附接到第二部分5。如圖
9和10最佳地示出,鉸鏈構(gòu)件16與第一部分4相對,并且在第二部分5的周邊的四分之一
至六分之一之間延伸。保持構(gòu)件19與鉸鏈構(gòu)件16相對,并且在非操作位置時被第一部分
4覆蓋。 在圖9和10中最佳地示出了保持構(gòu)件19,該保持構(gòu)件19包括栓釘和槽口結(jié)構(gòu)。 在第三部分6的近端處設(shè)有兩個栓釘30,這兩個栓釘沿軸向朝向第二部分5延伸,每個栓釘 都與第二部分5中形成的互補槽口 31接合。各個栓釘30布置成鄰近第三部分6的平坦表 面32,該平坦表面在各個栓釘30的基部形成有加強肋33。第三部分6在鄰近各個栓釘30 處形成有軸向槽口 34,為各個栓釘提供必要的徑向彈性量。 每個栓釘30都具有兩個向外(彼此遠離)突出的棘爪35、36,并且適合于接合在 相應(yīng)槽口31內(nèi)的凹口 (未示出)中。第一棘爪35是栓釘30的自由端處的保持棘爪。保 持棘爪35具有圓形輪廓37,使其能夠脫離凹口 。在非操作位置上,第一棘爪35接合在凹口 中,在第三部分6向操作位置移動時,該第一棘爪能夠脫離該凹口。第二棘爪36鄰近栓釘 30的基部,并且具有杉樹形輪廓38,具有傾斜面39和與第三部分的軸線垂直的平坦面40。 第二棘爪36是鎖定棘爪,它不會脫離凹口 。當(dāng)?shù)谌糠?移入覆蓋位置時,第二棘爪36接 合在凹口中以提供永久鎖定。 第三部分6還具有一對傾斜橫檔41 (只示出其中一個)。每個橫檔41都從鉸鏈構(gòu) 件16朝向栓釘30之一延伸。當(dāng)?shù)谌糠?移入覆蓋位置時,橫檔41形成對第三部分6的 止擋,從而限定就位并且確保栓釘30上的鎖定棘爪36接合在凹口中。
圖11示出了用于針頭3的輔助鎖定機構(gòu)42。該輔助鎖定機構(gòu)包括設(shè)置在第三部 分6的內(nèi)表面上的一對鉤43。在所述鉤43的自由端之間限定有間隙44,這種布置是使得 針頭3能夠使所述鉤43彈性地偏轉(zhuǎn)以允許針頭3穿過間隙44。然后所述鉤43回到它們原 來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針頭3不能返回穿過空隙44。這就將針頭3鎖入處于覆蓋位置的 第三部分中。 覆蓋位置如圖12所示,第三部分6越過中心,栓釘30鎖在槽口 31中,第三部分6 的近端部分45位于橫檔41與向外變形的自由邊緣之間。 使用時,針座2附接到諸如注射器的注射裝置,其中護套1包圍針頭3。護套1處
9于圖8的非操作位置,保持棘爪35接合在凹口中。因為第一部分4確保了使第三部分6連 接到第二部分5,所以當(dāng)?shù)谝徊糠?就位時,第三部分6不能移動。然后,使用者抓住第一部 分4的遠端處的凸起9,并且拉動第一部分以將其從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分6上移除。因為 凸起9位于針頭3的端部以外,所以使用者沒有接觸針頭3的危險。第一部分4的移除使 得第三部分6能夠相對于第二部分5移動。使用者丟棄第一部分4,然后抓住第三部分6并 且施加力以迫使第三部分6遠離針頭3。隨著第三部分6的移動,保持棘爪35脫離凹口 ,使 得第三部分6通過鉸鏈構(gòu)件16附接到第二部分5。當(dāng)?shù)谌糠忠呀?jīng)移過約90。角時,鉸鏈 構(gòu)件16就迫使第三部分進入圖9的操作位置。然后使用者進行注射,并且在完成注射時, 向第三部分6的自由端施加力以迫使自由端再次接近針頭3。因為處于操作位置的第三部 分6沒有靠近針尖,所以在施加力以迫使第三部分6進入覆蓋位置時沒有針剌傷害的危險。 當(dāng)?shù)谌糠忠呀?jīng)移過約90。時,鉸鏈構(gòu)件16迫使第三部分回到非操作位置。使用者再施 加力將第三部分6移入圖12的覆蓋位置。因為在非操作位置處,針尖受到了閉合件29的 保護,所以使用者沒有接觸針頭3的針尖的危險。橫檔41與第二部分5接合以限定覆蓋位 置。這個覆蓋位置大約越過中心8° ,并且足以促使第三部分6上的栓釘30的鎖定棘爪36 接合在第二部分5的凹口中。針頭3還穿過輔助鎖定機構(gòu)的間隙44。在覆蓋位置處,第三 部分6接合針尖并且延伸超過針尖,從而防止針剌的可能性。應(yīng)當(dāng)認(rèn)識到,鎖定棘爪36確 保了第三部分6不能輕易地移動遠離覆蓋位置而再次露出針頭3。 圖13至19示出了第三實施例。該實施例是對圖8至12的裝置的改進,對相應(yīng)的 部件采用相應(yīng)的附圖標(biāo)記。 與圖8至12的實施例一樣,護套l是由三個部分4、5、6形成,其第二部分5和第 三部分6與裝有針頭3的針座2整體地模制。第一部分4是可撕掉的箔條帶。針座2顯示 為附接到注射裝置IOO。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部分5具有矩形外輪廓,第三部分6具有形狀相對應(yīng)的基部 50,以便與第二部分5接合。第二部分5的內(nèi)部容納用于針頭3的針座2。第三部分6具有 大致為U形的部分51,該U形部分從基部50的三個側(cè)面沿軸向延伸以形成用于針頭3的 蓋,由第一部分4使所述蓋完整。第一部分4和第三部分6都延伸超過針尖,第三部分6具 有斜切遠端52。第一部分4的遠端沿軸向延伸超過第三部分6,形成被使用者抓住來移除 第一部分4的凸起9。第一部分4的近端在基部50的第四開口側(cè)面53和第二部分5的對 應(yīng)開口側(cè)面54之上延伸。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分6都具有在非操作位置上共面的用于附 接第一部分4的平坦表面。第一部分4以任何適當(dāng)?shù)姆绞礁浇拥降诙糠趾偷谌糠帧?
第三部分6通過保持構(gòu)件19和鉸鏈構(gòu)件16附接到第二部分5上,鉸鏈構(gòu)件16與 之前一樣為活鉸鏈。如圖16最佳地示出,鉸鏈構(gòu)件16設(shè)置在基部50的側(cè)面55上,該側(cè)面 55與開口側(cè)面53相對。基部50的其它兩個側(cè)面56、57在第二部分5的對應(yīng)側(cè)面58、59之 上延伸,并且這兩個側(cè)面56、57的內(nèi)表面與第二部分5的外表面密封性地接合。
在圖15和16中最佳地示出了保持構(gòu)件19,該保持構(gòu)件包括改進的栓釘和槽口結(jié) 構(gòu)。兩個栓釘30還是從第三部分6朝向第二部分5延伸,但是容納在基部50內(nèi)。與在前 實施例的一樣,每個栓釘都具有兩個棘爪35、36,但是這些棘爪朝向開口側(cè)面53突出,而不 是彼此遠離地突出。另外,棘爪35、36的形狀和功能與前述的實施例一樣。
每個栓釘30都具有互補槽口31,該互補槽口31形成在第二部分5的相應(yīng)側(cè)面58、
1059的外部。在每個槽口 31中,由凸起61在開口遠端形成凹口 60。各個槽口31的近端底 部62是閉合的并且在凸起61下方延伸以在覆蓋位置容納栓釘30。當(dāng)?shù)谌糠?移入覆蓋 位置時,各個槽口 31的底部62形成對它的止擋,以便限定就位,在這個位置上,鎖定棘爪36 嵌在凸起61的下方。這個位置如圖17和18所示。圖14示出了處于非操作位置的保持構(gòu) 件19,在這個位置上,栓釘30上的保持棘爪35密封性地接合在槽口 31的開口端內(nèi)。圖15 示出了保持構(gòu)件19,其中栓釘30剛離開槽口 31,而圖16示出了處于操作位置的裝置。
圖19示出了輔助鎖定機構(gòu)42,為設(shè)置在第三部分6上的鉤43,與圖11的方式一 樣。 使用時,圖13至19的實施例以與圖8至12非常類似的方式操作。唯一的區(qū)別在 于進入覆蓋位置的移動。與前面的一樣,向處于操作位置(圖16)的第三部分施加力以迫 使第三部分6再次接近針頭3,當(dāng)?shù)谌糠?已經(jīng)移過約90°角時,鉸鏈構(gòu)件16就迫使第 三部分進入非操作位置(圖15)。然后使用者再施加力以將第三部分6移入圖17和18的 覆蓋位置,在這個位置,針頭3的針尖受到第三部分6的端部52的保護。栓釘30進入槽口 31,并且這個運動一直持續(xù)到栓釘30的自由端接合槽口的底部62,在這個位置上,鎖定棘 爪36嵌在凸起61的下方,以抵抗朝著再次露出針頭3的方向遠離覆蓋位置的運動而鎖定 第三部分6。針頭3也被輔助鎖定機構(gòu)42鎖定。 圖20和21示出了對圖13至19的實施例的改進。這個改進是對保持構(gòu)件19做 出的。在此實施例中,保持構(gòu)件19具有用于非操作位置的第一機構(gòu)63和用于覆蓋位置的 第二機構(gòu)64。第一機構(gòu)63包括具有矩形輪廓的外凸肋65,該外凸肋形成在第二部分5的 每個側(cè)面58、59上,并且適合于接合在基部50的每個側(cè)面56、57的內(nèi)表面上的互補凹口 66 中。每個肋65只沿著側(cè)面58或59的一部分延伸。肋65接合在凹口 66中將會保持第二 部分5和第三部分6就位,直到向第三部分6施加手動的力使其移入操作位置。
第二機構(gòu)64提供在覆蓋位置上的鎖定并且包括栓釘和槽口結(jié)構(gòu)。兩個栓釘67設(shè) 置在第三部分6上,朝向第二部分5沿軸向延伸,并且基本上平行于針頭3。每個栓釘67都 終止于面向外的鉤68。各個栓釘67適合于在軸向槽口 69中滑動,該軸向槽口 69形成在第 二部分5內(nèi)部,鄰近開口側(cè)面54。每個槽口 69都具有孔70,這個孔的形狀與相應(yīng)栓釘67 上的鉤68的形狀互補。第二部分5也具有止擋肋(未示出),該止擋肋在每個側(cè)面58、59 上從開口側(cè)面54朝向鉸鏈構(gòu)件16向內(nèi)延伸。在第三部分6移入覆蓋位置時,各個栓釘67 沿軸向移入第二部分5。各個鉤68與相應(yīng)的止擋肋接合,促使所述鉤彈性地壓向另一個鉤 68,使得鉤向針頭3傾斜。在進行進一步的軸向移動時,各個鉤68移過止擋肋并且在彈性 力的作用下回到平行于針頭3的位置上,并且進入相應(yīng)的孔70。然后,因為止擋肋被構(gòu)造 成防止鉤68進行反向移動,所以這些鉤68被鎖定在孔70中。因此,當(dāng)?shù)谌糠?移入覆 蓋位置時,止擋肋提供對它的止擋,從而限定覆蓋位置并且確保第二機構(gòu)64操作以提供鎖 定。 使用時,針座2附接到諸如注射器100的注射裝置,其中護套1包圍針頭3。護套 1處于圖20的非操作位置,保持肋65接合在凹口 66中。因為第一部分4確保了使第三部 分6連接到第二部分5,所以當(dāng)?shù)谝徊糠?就位時,第三部分6不能移動。然后,使用者抓 住第一部分4的遠端處的凸起9,并且拉動第一部分以將其從第二部分5和第三部分6上 移除。因為凸起9位于針頭3的端部以外,所以使用者沒有接觸針頭3的危險。第一部分4的移除使得第三部分6能夠相對于第二部分5移動。使用者丟棄第一部分4,然后抓住第 三部分6并且施加力以迫使第三部分6遠離針頭3。隨著第三部分6的移動,肋65脫離凹 口66,使得第三部分6通過鉸鏈構(gòu)件16附接到第二部分5。當(dāng)?shù)谌糠忠呀?jīng)移過約90。角 時,鉸鏈構(gòu)件16就迫使第三部分進入操作位置。然后使用者進行注射,并且在完成注射時 向第三部分6的自由端施加力以迫使自由端再次接近針頭3。因為處于操作位置的第三部 分6沒有靠近針尖,所以在施加力以迫使第三部分6進入覆蓋位置時沒有針剌傷害的危險。 當(dāng)?shù)谌糠忠呀?jīng)移過約90。時,鉸鏈構(gòu)件16迫使第三部分回到非操作位置。使用者再施 加力以使得第三部分6移入圖21的覆蓋位置。因為在非操作位置處,針尖受到第三部分6 的端部52的保護,所以使用者沒有接觸針頭3的針尖的危險。肋65移入凹口 66然后移出 凹口 66,然后鉤68在止擋肋上移動,由止擋肋使所述鉤彈性地偏轉(zhuǎn),然后鉤68接合在鎖定 孔70中,從而限定覆蓋位置。這個覆蓋位置大約越過中心8。。針頭3還穿過輔助鎖定機 構(gòu)的間隙44。在覆蓋位置處,第三部分6接合針尖并且延伸超過針尖,從而防止針剌的可能 性。應(yīng)當(dāng)認(rèn)識到,鎖定機構(gòu)64確保了第三部分6不能輕易地移動遠離覆蓋位置而再次露出 針頭3。 由此,在所有實施例中,護套1提供了易于制造和使用的防針剌裝置。
1權(quán)利要求
一種用于具有中空針頭(3)的注射裝置的防針刺裝置,包括用于附接到注射裝置上的護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護套構(gòu)造和布置成在第一非操作位置所述護套密封地包圍針頭(3);在第二操作位置所述護套的第一部分(4)被移除,所述護套的第二部分(5)保持附接到所述注射裝置上,并且所述護套的第三部分(6)繞鉸鏈構(gòu)件(16)樞轉(zhuǎn)以露出所述針頭;以及在第三覆蓋位置所述護套的第三部分(6)繞鉸鏈構(gòu)件(16)樞轉(zhuǎn)以至少覆蓋所述針頭的針尖且由所述護套的第二部分(5)保持。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部分(5)用于附接到裝有所述針 頭(3)的針座(2)上。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在所述非操作位置,所述第一部分 (4)和所述第三部分(6)從所述第二部分(5)沿軸向延伸超過所述針頭(3)的端部,以形成 用于所述針頭的大致為圓筒形的蓋。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4)圍繞所述蓋的周邊的大 約六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延伸。
5. 根據(jù)前述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4)在其遠離所述 第二部分(5)的端部具有沿軸向延伸超過所述第三部分(6)的凸起(9)。
6. 根據(jù)前述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通過向所述第三部分(6)施加力, 所述第三部分(6)能夠角運動地從所述非操作位置移動到所述操作位置,以及從所述操作 位置移動到所述覆蓋位置。
7. 根據(jù)前述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第三部分(6)具有在所述非 操作位置突出超過所述針頭的針尖的舌狀物(12)。
8. 根據(jù)前述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部分(5)和所述第三部 分(6)通過鉸鏈構(gòu)件(16)和保持構(gòu)件(19)連接,所述保持構(gòu)件在所述非操作位置和所述 覆蓋位置被接合。
9. 根據(jù)前述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鉸鏈構(gòu)件(16)構(gòu)造成使得在 所述第三部分(6)從所述非操作位置移動時并且在所述保持構(gòu)件(19)脫開接合之后,所述 鉸鏈構(gòu)件(16)使得所述第三部分(6)自動地移動到所述操作位置。
10. 根據(jù)前述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在所述操作位置,所述第三部分 (6)盡可能地接近與所述注射裝置成直線。
11. 根據(jù)前述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在所述第三部分(6)從所述操作 位置移動時,一旦所述第三部分的角運動超過預(yù)定量,鉸鏈構(gòu)件(16)就使得所述第三部分 (6)朝向所述覆蓋位置移動。
1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l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鉸鏈構(gòu)件(16)使所述第三部分 (6)直接移動到所述覆蓋位置。
1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l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施加手動的力使所述第三部分(6)移動 到所述覆蓋位置。
1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至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在所述覆蓋位置,所述 第三部分(6)超過所述非操作位置,并且所述保持構(gòu)件(19)接合在形成永久鎖定結(jié)構(gòu)的位置。
1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至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保持構(gòu)件(19)包括至少一對位于所述第二部分(5)和所述第三部分(6)上的階梯狀部分(21,20)。
1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在所述非操作位置,成對的所述階梯狀 部分(21, 20)通過弱化部(15)附接,所述弱化部(15)用于當(dāng)所述第三部分(6)從所述非 操作位置開始的角運動超過預(yù)定量時斷開。
1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設(shè)置有兩對階梯狀部分(21,20), 所述兩對階梯狀部分由所述鉸鏈構(gòu)件(16)分開,并且每對所述階梯狀部分(21,20)都通過 弱化部(15)附接。
1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至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在所述覆蓋位置,所述 第三部分(6)上的所述階梯狀部分或每個階梯狀部分(20)接合在所述第二部分(5)上的 相應(yīng)階梯狀部分(21)的后面,以便將所述第三部分(6)保持在所述覆蓋位置。
1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至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保持構(gòu)件(19)包 括在所述第二部分(5)和所述第三部分(6)中的一個上的至少一個栓釘(30,67),所述至少 一個栓釘接合在所述第二部分(5)和所述第三部分(6)中的另一個上的互補槽口 (31,69) 中。
20.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栓釘或每個栓釘(30,67)設(shè)置在所 述第三部分(6)上,所述槽口或每個槽口 (31,69)設(shè)置在所述第二部分(5)上。
21.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栓釘或每個栓釘(30)具有兩 個棘爪(35,36),第一個棘爪(35)在所述非操作位置接合在相應(yīng)槽口 (31)的凹口中,第二 個棘爪(36)在所述覆蓋位置接合在所述凹口中。
2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至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保持構(gòu)件(19)包 括用于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第一機構(gòu)(63)和用于所述覆蓋位置的第二機構(gòu)(64)。
2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機構(gòu)(63)包括在所述第二部 分(5)和所述第三部分(6)中的一個上的凸起(65),所述凸起接合在所述第二部分(5)和 所述第三部分(6)中的另一個上的互補凹口 (66)中,所述第二機構(gòu)(64)包括在所述第二 部分(5)和所述第三部分(6)中的一個上的栓釘(67),所述栓釘接合在所述第二部分(5) 和所述第三部分(6)中的另一個上的互補槽口 (69)中。
2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3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凸起(65)和所述栓釘(67)位于不 同的部分上。
25. 根據(jù)前述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設(shè)置有在所述覆蓋位置用于所述 針頭的輔助鎖定機構(gòu)(42)。
2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輔助鎖定機構(gòu)(42)包括在所述 第三部分(6)上的鎖定構(gòu)件,在所述第三部分移動超過所述非操作位置進入所述覆蓋位置 時,所述鎖定構(gòu)件允許所述針頭穿過,但是所述鎖定構(gòu)件防止所述針頭再次返回穿過。
2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輔助鎖定機構(gòu)(42)包括一對 相對的鉤(43)。
28. 根據(jù)前述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護套(1)通過鎖定機構(gòu)附接 到裝有所述針頭(3)的針座(2)上。
2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2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防針剌裝置,其中,所述護套(1)和針座 (2)被制成為單個部件。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具有中空針頭(3)的注射裝置的防針刺裝置,包括附接到注射裝置上的護套(1)。護套(1)具有三個位置。在第一非操作位置上,護套(1)密封性地包圍針頭(3)。在第二操作位置上,移除護套(1)的第一部分(4),第二部分(5)保持附接到注射裝置上,并且第三部分(6)繞鉸鏈構(gòu)件(16)樞轉(zhuǎn)以露出針頭。在第三覆蓋位置上,第三部分(6)繞鉸鏈構(gòu)件(16)樞轉(zhuǎn)以至少包圍針頭(3)的針尖且由在第二部分(5)與第三部分(6)之間作用的保持構(gòu)件(19)保持在這個位置上。該裝置易于制造和使用。
文檔編號A61M5/32GK101790396SQ200880104336
公開日2010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G·J·馬丁, M·A·克斯卡 申請人:星賽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