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式拉鏈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拆卸式拉鏈頭,包括本體、保持體、馬鉤、拉柄、彈片、活動閘和彈簧,且本體與保持體固定連接;本體的上端面上設有定位部,所述保持體的固定端扣合在所述定位部上;本體在定位部的前方設置有定位孔,保持體的固定端設有插入于定位孔并與其鉚合的豎向定位柱。本實用新型的本體與保持體之間的結(jié)合力增強,延長拉鏈頭的使用壽命;其鉚合點的定位比較容易,且本體與保持體的裝配簡便易行,制造方便。
【專利說明】可拆卸式拉鏈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拉鏈【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拆卸式拉鏈頭。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拉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廣泛應用于服裝和箱包上。拉鏈的重要部件之一是拉鏈頭。拉鏈頭通常包括本體和固設于本體上的保持體,在本體和保持體之間設有拉柄,拉柄用于供用戶拉拽拉鏈頭,以使拉鏈拉攏或拉開。
[0003]就可拆裝式拉鏈頭,其本體上還設置有活動閘,拉柄可拆裝地被限制于所述本體、所述保持體和所述活動閘三者之間,當需要時,可以推動活動閘,增大活動閘和保持體之間的間隙,以取出拉柄并再更換新的拉柄。
[0004]現(xiàn)有技術中,拉鏈頭的本體與保持體之間通常是通過鉚合的方式固定連接。就上述可拆裝式拉鏈頭,常見的是保持體一端的兩翼板外側(cè)設置有導向筋,本體從前端開始向后設有縱向卡槽,裝配時,夾持裝機構(gòu)夾持保持體運動至本體前方,下降至保持體上的導向筋對準本體的卡槽的高度,然后再向后運動,使導向筋插入到本體的卡槽內(nèi)到位,然后再將保持體的固定端壓鉚在本體的凸臺上,使本體與保持體固定連接,然后夾持機構(gòu)再上升,再向前運動完成一個工作循環(huán)。
[0005]本體與保持體的上述固定連接方式存在如下缺點:保持體的夾持機構(gòu)需要經(jīng)過前進-下降-后退-上升等一系列動作才完成一個工作循環(huán),運動路徑長,導致拉鏈頭的的加工效率較低;不僅如此,由于導向筋從卡槽的側(cè)面進入卡槽,并且夾持機構(gòu)需要做前后上下的運動,因此,對運動機構(gòu)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導向筋不容易對準卡槽,容易產(chǎn)生不良品;而且在將導向筋和卡槽壓鉚時,鉚合點的定位比較困難。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可拆卸式拉鏈頭,該可拆卸式拉鏈頭對本體與保持體的固定連接方式做了改進,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點。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式拉鏈頭,包括本體、保持體、拉柄、活動閘,所述保持體的前端為用于與所述本體固定連接的固定端,所述拉柄的固定端可拆裝地被限制于所述本體、所述保持體和所述活動閘三者之間,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本體的上端面前側(cè)凸出有定位部,所述保持體的所述固定端扣合在所述定位部上;所述本體在定位部的前方設置有定位孔,所述保持體的所述固定端設有插入于定位孔并與其鉚合的豎向定位柱。
[0009]優(yōu)選地,所述保持體的固定端的兩側(cè)均具有向下的翼片,所述保持體介于兩側(cè)兩個翼片之間設有U形的缺口 ;所述定位柱處在所述缺口內(nèi);所述本體在定位部的左右外側(cè)均設有卡槽,所述翼片插入所述卡槽并鉚合。
[0010]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柱的下端高出所述翼片的下邊緣。
[0011]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缺口的開口端的寬度大于其封閉端的寬度。[0012]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柱的形狀為方形。
[0013]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孔的形狀為方形。
[0014]優(yōu)選地,所述本體在所述定位部的前方設有U形擋臺,且所述U形擋臺與所述定位部之間具有第二縫隙;所述本體在所述U形擋臺的前端設有與之固定連接的舌形凸緣,且所述舌形凸緣的后端與所述U形擋臺的前端圍成所述定位孔,所述卡槽也一直延伸到U形擋臺的兩側(cè)。
[0015]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U形擋臺的上端面與所述凸臺的上端面齊平,或/和,所述舌形凸緣的上端面與所述本體的上端面齊平。
[0016]在分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進一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7]所述定位部包括兩個相互平行的凸臺,所述兩個凸臺之間設有縫隙,該縫隙內(nèi)設有連接所述兩個凸臺的橫梁;所述保持體的所述固定端扣合在所述兩個凸臺上。
[0018]進一步地,所述本體的上端面上設有縱向的凹坑,所述凹坑內(nèi)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兩側(cè)分別設有導向滑槽;
[0019]所述拉鏈頭設置有馬鉤、彈片和彈簧;所述保持體的內(nèi)部設有空腔,所述空腔扣合在所述定位部上,彈片設置在所述空腔的后部;
[0020]所述馬鉤包括馬頭部、馬背部、馬腹部、馬腿部、馬頸部和馬尾部;所述馬尾部與所述馬腹部之間設有馬肋腔;
[0021]所述活動閘包括第一凸牙、第二凸牙、以及設于第一凸牙與第二凸牙之間的牙槽;所述活動閘的底部設有兩條與所述本體的所述導向滑槽配合的導向筋;
[0022]所述活動閘通過所述導向筋與所述導向滑槽的配合設置于所述本體的所述凹坑內(nèi),且所述活動閘能夠沿著所述導向滑槽在所述凹坑內(nèi)滑動;所述活動閘的所述第一凸牙和所述第二凸牙的頂端凸出于所述本體的上端面;所述彈簧設于所述導向滑槽內(nèi),且所述彈簧的一端與所述導向滑槽的封閉端接觸,其另一端推抵所述活動閘;所述馬鉤的所述馬頸部套設于所述橫梁上,所述馬頭部處于所述定位部和定位孔之間的縫隙內(nèi),所述馬腿部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馬背部與所述彈片接觸,所述馬尾部位于所述保持體與所述本體之間的空間內(nèi);所述拉柄的固定端經(jīng)所述保持體與所述活動閘之間的縫隙套設于所述馬肋腔內(nèi),且所述保持體的所述后端和所述馬鉤的所述馬尾部都穿過所述拉柄的固定端的第二通孔。
[0023]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馬尾部與所述馬背部的連接處且沿著所述馬肋腔的內(nèi)緣設有向所述馬背部方向拱起的弧形曲線。
[0024]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彈片的一端設有第三通孔,其另一端設有U型的開口 ;所述彈片通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開口設置于所述保持體的所述空腔內(nèi)。
[0025]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由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I)與現(xiàn)有技術的可拆卸式拉鏈頭,本實用新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通過保持體的豎向定位柱與本體的定位孔配合,且將定位柱與定位孔通過鉚合的方式固定連接,從而實現(xiàn)本體與保持體的固定連接,該種裝配結(jié)合方式使得本體與保持體之間的結(jié)合力增強,不會產(chǎn)生縱向上的松動,能有效抵御在拉動拉鏈頭時產(chǎn)生的對本體和保持體連接部位的縱向沖擊力,有效地避免長時間使用時鉚合部位的松動,有效延長整個拉鏈頭的使用壽命。而且,采用這種連接方式,使得鉚合點的定位比較容易,且本體與保持體的裝配簡便易行,有利于提高拉鏈頭的加工效率。
[0028](2)采用這種連接方式,能使得在裝配時夾持機構(gòu)只做升降運動,不必再在前后方向上來回運動,從而成倍地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且定位槽和定位柱的對準更容易,降低加工難度;而且,采用這種連接方式,通過在本體的前后端壓鉚來鉚合定位槽和橫向定位柱,該壓鉚方向和部位與保持體和定位部的壓鉚方向和部位互不干涉,鉚合點的定位比較容易,且本體與保持體的裝配簡便易行可同時進行,進一步提高生產(chǎn)效率。
[0029](3)保持體的兩個向下的翼片的下端與本體的兩個卡槽通過鉚合的方式固定連接,進一步增強了本體與保持體之間的結(jié)合力,且翼片與卡槽的連接和定位柱與定位孔的插入連接操作方向相同可同時進行,同時它們又處在本體上三個不同的位置,使得本體和保持體之間的連接更穩(wěn)固、強度高。
[0030](4)獨特的馬鉤設計,將馬鉤設計有各有各功能的馬頭部、馬背部、馬腹部、馬腿部、馬頸部和馬尾部、馬肋腔,尤其是本實用新型馬鉤的馬尾部與馬背部的連接處且沿著馬肋腔的內(nèi)緣設有向馬背部方向拱起的弧形曲線,使得拉動所述拉鏈頭起步時需要施加的拉力更小,起步更輕松、更方便,拉柄的拆裝更方便和輕松。
[0031](5)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可拆裝式拉鏈頭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彈片的一端設有第三通孔,有利于彈片固定于保持體的空腔內(nèi),使得固定更容易,且固定更牢固,不易脫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本體的俯視圖;
[003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保持體的正視圖;
[003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保持體的側(cè)視圖;
[003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保持體的仰視圖;
[0036]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馬鉤的示意圖;
[0037]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拉柄的示意圖;
[0038]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彈片的示意圖;
[0039]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活動閘的示意圖;
[0040]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彈簧的示意圖;
[0041]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拆卸式拉鏈頭的側(c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下面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內(nèi)容作進一步的描述。
[0043]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后方向、縱向均為拉鏈頭的前后方向、縱向,也即拉鏈頭滑行時的方向。
[0044]本實施例提供的可拆裝式拉鏈頭包括本體1、保持體2、馬鉤3、拉柄4、彈片5、活動閘6和彈簧7,且本體I與保持體2固定連接。
[0045]所述本體I的上端面前側(cè)凸出有定位部,所述保持體2的前端為用于與所述本體I固定連接的固定端21,所述固定端21扣合在所述定位部上。[0046]如圖1所示,定位部可由以下結(jié)構(gòu)構(gòu)成:兩個相互平行的凸臺11,該兩個凸臺11之間設有第一縫隙,該第一縫隙內(nèi)設有連接兩個凸臺11的橫梁。
[0047]所述本體I在定位部的前方設置有定位孔15,所述保持體2的所述固定端21設有插入于定位孔15并與其鉚合的豎向定位柱25。
[0048]所述保持體2的固定端21的兩側(cè)均具有向下的翼片23,所述保持體2介于兩側(cè)兩個翼片23之間設有U形的缺口 26 ;所述定位柱25處在所述缺口 26內(nèi);所述本體I在定位部的左右外側(cè)均設有卡槽12,所述翼片23插入所述卡槽并鉚合。
[0049]本體在凸臺11的前方設有U形擋臺13,且U形擋臺13與凸臺11之間設有第二縫隙16。第二縫隙16用于容納馬鉤3的馬頭部31。U形擋臺13的前端設有與U形擋臺13固定連接的舌形凸緣14,且舌形凸緣14的后端與U形擋臺13的前端圍成所述定位孔15,所述卡槽12也一直延伸到U形擋臺13的兩側(cè)。U形擋臺13的上端面與凸臺11的上端面齊平,其目的是增強保持體2與本體I鉚合固定連接的強度。舌形凸緣14的上端面與本體I的上端面齊平,使得保持體2與本體I固定連接的更緊、更牢固。優(yōu)選地,定位孔15的形狀為方形。
[0050]如圖2、圖3和圖4所示,保持體2的一端為固定端21,固定端21用于與本體I固定連接,保持體2的另一端為自由端22。保持體2的內(nèi)部設有空腔24,所述空腔24扣合在所述定位部的所述兩個凸臺上。保持體在介于兩個翼片23之間設有U形的缺口 26,定位柱25處在缺口 26內(nèi)。優(yōu)選地,定位柱25的下端高出翼片23的下邊緣,其目的是增強定位柱25與定位孔15的結(jié)合力,從而增強裝配后的本體I與保持體2之間的結(jié)合力。優(yōu)選地,定位柱25的形狀為方形。優(yōu)選地,缺口 26的開口端的寬度大于其封閉端的寬度,即缺口 26呈喇叭口形,以有利于本體I與保持體2的裝配。
[0051]所述本體I的上端面上設有縱向的凹坑17,所述凹坑17內(nèi)設有第一通孔18,所述第一通孔18的兩側(cè)分別設有導向滑槽19。
[0052]所述拉鏈頭設置有馬鉤3、彈片5和彈簧7 ;彈片5設置在所述空腔24的后部;
[0053]如圖5所示,馬鉤3包括馬頭部31、馬背部32、馬腹部33、馬腿部34、馬頸部35和馬尾部36。馬尾部36與馬腹部33之間設有馬肋腔37。馬尾部36與馬背部32的連接處且沿著馬肋腔37的內(nèi)緣設有向馬背部32方向拱起的弧形曲線38。
[0054]如圖6所示,拉柄4的一端為固定端41,其另一端為自由端42。拉柄4用于供用戶手持來拉動所述拉鏈頭。拉柄4的固定端41設有第二通孔43。
[0055]如圖7所示,彈片5的一端設有第三通孔51,其另一端設有U型的開口 52。彈片5通過第三通孔51和開口 52設置于保持體2的空腔24內(nèi)。
[0056]如圖8所示,活動閘6包括第一凸牙61、第二凸牙62和設于第一凸牙61與第二凸牙62之間的牙槽63。活動閘6的底部設有兩條與本體I的導向滑槽19配合的導向筋64。
[0057]彈簧7如圖9所示。
[0058]如圖10所示,保持體2的固定端21扣合在本體I的凸臺11上,凸臺11容納在保持體2的空腔24內(nèi),保持體2的定位柱25嵌入本體I的定位孔15內(nèi),保持體2的兩個翼片23的下端分別卡合在本體I的兩個卡槽12內(nèi),且定位柱25與定位孔15通過鉚合的方式固定連接,從而實現(xiàn)本體I與保持體2固定連接?;顒娱l6通過導向筋64與導向滑槽19的配合設置于本體I的凹坑17內(nèi),且活動閘6能夠沿著導向滑槽19在凹坑17內(nèi)滑動?;顒娱l6的第一凸牙61和第二凸牙62的頂端凸出于本體I的上端面。彈簧7設于一條導向滑槽19內(nèi),且彈簧7的一端與導向滑槽19的封閉端接觸,其另一端與活動閘6的第一凸牙61接觸。當用戶用力將活動閘6向凹坑17的封閉端推動活動閘6時,活動閘6向凹坑17的封閉端滑動;當用戶不再用力時,彈簧7的彈力作用使得活動閘6復位。馬鉤3設于保持體2的空腔24內(nèi),且位于保持體2與本體I之間。馬鉤3的馬頸部35套設于兩個凸臺11之間的橫梁上,其馬頭部31設于第二縫隙16內(nèi),其馬腿部34穿過第一通孔15,其馬背部32與彈片5接觸,其馬尾部36位于保持體2與本體I之間的縫隙內(nèi)。拉柄4的固定端41經(jīng)保持體2與活動閘6之間的縫隙套設于馬肋腔37內(nèi),且保持體2的自由端22和馬鉤3的馬尾部36都穿過第二通孔43。拉柄4的固定端41被限制于本體1、保持體2和活動閘6三者之間。優(yōu)選地,保持體2的兩個翼片23的下端與本體I的兩個卡槽12通過鉚合的方式固定連接,目的是進一步增強本體I與保持體2之間的結(jié)合力。
[0059] 應當理解,以上借助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詳細說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基礎上可以對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可拆卸式拉鏈頭,包括本體(1)、保持體(2)、拉柄(4)、活動閘(6),所述保持體(2)的前端為用于與所述本體(1)固定連接的固定端(21),所述拉柄(4)的固定端(41)可拆裝地被限制于所述本體(1)、所述保持體(2)和所述活動閘(6)三者之間,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體(1)的上端面前側(cè)凸出有定位部,所述保持體(2)的所述固定端(21)扣合在所述定位部上;所述本體(1)在定位部的前方設置有定位孔(15),所述保持體(2)的所述固定端(21)設有插入于定位孔(15)并與其鉚合的豎向定位柱(25)。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拉鏈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體(2)的固定端(21)的兩側(cè)均具有向下的翼片(23),所述保持體(2)介于兩側(cè)兩個翼片(23)之間設有U形的缺口(26);所述定位柱(25)處在所述缺口(26)內(nèi);所述本體(1)在定位部的左右外側(cè)均設有卡槽(12),所述翼片(23)插入所述卡槽并鉚合。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拉鏈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5)的下端高出所述翼片(23)的下邊緣。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拉鏈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26)的開口端的寬度大于其封閉端的寬度。
5.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拉鏈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在所述定位部的前方設有U形擋臺(13),且所述U形擋臺(13)與所述定位部之間具有第二縫隙(16);所述本體(1)在所述U形擋臺(13)的前端設有與之固定連接的舌形凸緣(14),且所述舌形凸緣(14)的后端與所述U形擋臺(13)的前端圍成所述定位孔(15),所述卡槽也一直延伸到U形擋臺(13)的兩側(cè)。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式拉鏈頭,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擋臺(13)的上端面與所述凸臺(11)的上端面齊平,或/和,所述舌形凸緣(14)的上端面與所述本體(1)的上端面齊平。
7.如權(quán)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可拆卸式拉鏈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兩個相互平行的凸臺(11),所述兩個凸臺(11)之間設有縫隙,該縫隙內(nèi)設有連接所述兩個凸臺(11)的橫梁;所述保持體⑵的所述固定端(21)扣合在所述兩個凸臺(11)上。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卸式拉鏈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的上端面上設有縱向的凹坑(17),所述凹坑(17)內(nèi)設有第一通孔(18),所述第一通孔(18)的兩側(cè)分別設有導向滑槽(19); 所述拉鏈頭設置有馬鉤(3)、彈片(5)和彈簧(7);所述保持體(2)的內(nèi)部設有空腔(24),所述空腔(24)扣合在所述定位部上,彈片(5)設置在所述空腔(24)的后部; 所述馬鉤(3)包括馬頭部(31)、馬背部(32)、馬腹部(33)、馬腿部(34)、馬頸部(35)和馬尾部(36);所述馬尾部(36)與所述馬腹部(33)之間設有馬肋腔(37); 所述活動閘(6)包括第一凸牙(61)、第二凸牙(62)、以及設于第一凸牙(61)與第二凸牙(62)之間的牙槽(63);所述活動閘(6)的底部設有兩條與所述本體(1)的所述導向滑槽(16)配合的導向筋(64); 所述活動閘(6)通過所述導向筋(64)與所述導向滑槽(16)的配合設置于所述本體(I)的所述凹坑(14)內(nèi),且所述活動閘(6)能夠沿著所述導向滑槽(16)在所述凹坑(17)內(nèi)滑動;所述活動閘出)的所述第一凸牙(61)和所述第二凸牙(62)的頂端凸出于所述本體(1)的上端面;所述彈簧(7)設于所述導向滑槽(16)內(nèi),且所述彈簧(7)的一端與所述導向滑槽(16)的封閉端接觸,其另一端推抵所述活動閘(6);所述馬鉤(3)的所述馬頸部(35)套設于所述橫梁上,所述馬頭部(31)處于所述定位部和定位孔之間的縫隙內(nèi),所述馬腿部(34)穿過所述第一通孔(18),所述馬背部(32)與所述彈片(5)接觸,所述馬尾部(36)位于所述保持體(2)與所述本體(1)之間的空間內(nèi);所述拉柄(4)的固定端(41)經(jīng)所述保持體(2)與所述活動閘(6)之間的縫隙套設于所述馬肋腔(37)內(nèi),且所述保持體(2)的所述后端(22)和所述馬鉤(3)的所述馬尾部(36)都穿過所述拉柄(4)的固定端(41)的第二通孔(43)。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裝式拉鏈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馬尾部(36)與所述馬背部(32)的連接處且沿著所述馬肋腔(37)的內(nèi)緣設有向所述馬背部(32)方向拱起的弧形曲線(38)。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裝式拉鏈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5)的一端設有第三通孔(51),其另一端設有U型的開口(52);所述彈片(5)通過所述第三通孔(51)和所述開口(52)設置于 所述保持體(2)的所述空腔(24)內(nèi)。
【文檔編號】A44B19/26GK203676317SQ201420032194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月20日
【發(fā)明者】周秀娟, 劉建新, 唐元彪 申請人:周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