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兩種作物同行間作的排種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兩種作物同行間作的排種器,屬于農業(yè)播種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間作套種是指運用作物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在同一地塊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寬窄比例進行種植的農業(yè)生產模式,也稱為立體農業(yè)。對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長短稍有參差的作物進行合理搭配,可提高光能、土地以及地上空間的利用率,有助于提高間作套種效果,促進農業(yè)增產增收。一般把幾種作物同時期播種的叫間作,不同時期播種的叫套種。間作套種能夠合理配置作物群體,使作物高矮成層、相間成行,調整了田間結構,變單作頂部平面用光為分層、分時交替用光,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風、透光條件;同時,兩種作物間作套種還可產生互補作用,例如豆科與禾本科間作有利于補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
[0003]伴隨農業(yè)機械化播種技術的發(fā)展,考慮到后期機械化收獲的需要,當前針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的機械化播種都是以“不同行間作”的方式進行的。例如,我國現有的玉米大豆間作播種主要有7+1模式(7行大豆間作I行玉米)、12+2模式(12行大豆間作2行玉米)、2+2模式(2行大豆間作2行玉米)等。而尚未見到針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進行機械化“同行間作”播種的報道,即在同一機械化播種行內交替進行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的播種。
[0004]新形勢下,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進行機械化“同行間作”播種仍有其研發(fā)必要與市場需求:(I)與“不同行間作”相比,“同行間作”更利于田間多個方向的通風與透光,作物的通風、透光條件更好,因而同等條件下更利于作物尤其是高附加值作物的生長;(2)“同行間作”對于通風、采光條件不好的設施農業(yè)大棚、溝谷地塊等尤其適用;(3)與“不同行間作”相比,“同行間作”在空間上使具有補益效果的作物離得更近,因而更利于發(fā)揮其補益效果;
[4]“同行間作”并非完全不利于機械化收獲,對于生育季節(jié)不相近(高桿作物先熟、低桿作物后熟)的情況,可以通過適當調整收割高度、收割速度等收割參數來克服機械化收獲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兩種作物同行間作的排種器,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兩種作物同行間作的排種器,該排種器包括動力傳動裝置,精量供種裝置和雙型面排種裝置,動力傳動裝置包括一根排種軸22,分別安裝在排種軸兩端的鏈輪8和調節(jié)手柄5,以及兩個固定安裝在排種軸22上的外槽輪21,34。精量供種裝置包括雙排種箱6,位于雙排種箱6底部內部裝一個有外槽輪的種量調節(jié)箱16,在種量調節(jié)箱16底部連接的接種杯10,15,以及一端與接種杯10,15連接,另一端與雙型面排種裝置連接的導種管U,14,兩個導種管11,14分別連接在雙型面排種裝置的兩個側面;雙型面排種裝置包括中心穿有中心軸24和軸承的排種型盤27,延排種型盤27圓周方向設有集種杯25,在集種杯25的自由端連接有鴨嘴體13,以中心軸24為中心直徑大于排種型盤27并與鴨嘴體13連接的滾動殼體12,排種型盤27的兩面中心設有中心孔面,中心孔面外設有排種槽28,排種槽28的外側設有種槽護瓦23,排種槽28和槽護瓦23形成腔體,腔體的一端與集種杯25連接,另一端與環(huán)繞在中心軸24外側設置的C型環(huán)26,29連接。導種管11,14的下端出口連接到C型環(huán)26,29、排種型盤27中心孔面和中心軸24兩側端蓋3形成密封空間中。其中,C型環(huán)26,29的開口豎直向下設置,排種型盤27、滾動殼體12、集種杯25和鴨嘴體13可隨中心軸24轉動。
[0007]優(yōu)選地,所述C型環(huán)26,29的開口,大于與連接排種槽28的槽口。
[0008]優(yōu)選地,所述外槽輪21,34,是在種量調節(jié)箱16內部反向安裝的不完全式外槽輪,槽式為直槽式或螺旋槽式。
[0009]優(yōu)選地,所述雙排種箱6的上表面還設有種箱蓋7。
[0010]優(yōu)選地,所述雙型面排種裝置,包括圓環(huán)形滾動殼體12,位于滾動殼體12兩側的滾動殼體側蓋I,排種型盤27,定向C型環(huán)26,29,中心軸24,種槽護瓦23,集種杯25,固定殼體2,18,端蓋3,17,鴨嘴體13和支撐架4。其中,中心軸24水平放置,排種型盤27與中心軸24中部配合,并能繞中心軸24轉動,C型環(huán)26,29同軸心的安裝在排種型盤27的兩側,并都固定在中心軸24的中部上端,排種型盤27的兩面中心設有中心孔面,中心孔面的外側設有延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排種槽28。排種槽28的外側安裝有種槽護瓦23,排種槽28與種槽護瓦23形成型腔,型腔的一端與排種型盤27的中心孔面連接,另一端與集種杯25,集種杯25的另一端與鴨嘴體13連接,鴨嘴體13在滾動殼體12穿出滾動殼體12與滾動殼體側蓋I形成的空間。C型環(huán)26,29與排種型盤27的中心孔面、端蓋3,17形成存儲型腔,C型環(huán)26,29的開口豎直向下設置。導種管11,14穿過固定殼體2,18與C型環(huán)26,29所在的存儲型腔連通;支撐架4安裝在中心軸24的兩端。
[0011]更優(yōu)選地,所述排種型盤27兩面上的排種槽28的數量相同,且錯開一定角度。
[0012]更優(yōu)選地,所述排種槽28,在排種型盤27的每一個側面設置3-5個,以控制株距大小、鴨嘴體數量等要求。
[0013]更優(yōu)選地,所述排種槽28,在排種型盤27的每一個側面設置3個,同一側面上的排種槽28角度相差120度,不同側面相鄰的排種槽28角度相差60度。
[0014]優(yōu)選地,所述鴨嘴體13的一側的斜面朝向與行進方向相同,側面上設有壓縮彈簧,壓縮彈簧與鴨嘴導管上鉸接的鴨嘴口壓板相連。
[0015]優(yōu)選地,每個種量調節(jié)箱16的內部設有一個反向安裝的不完全式外槽輪,外槽輪靠近調節(jié)手柄5設有同軸心的阻塞輪,在外槽輪的上部設刷種器,刷種器的底座裝配孔處于雙排種箱6下的裝配座位置。
[0016]外槽輪可根據種籽大小、排種數量等要求確定向上排種或向下排種,為增強排種性能,槽式可以是直槽式,也可是螺旋槽式。
[0017]本發(fā)明工作原理為:利用在雙排種箱中的種籽,由外部系統(tǒng)中的動力通過鏈條傳送動力傳動裝置,通過鏈輪I帶動安裝在排種軸上處于種量調節(jié)箱Ι、Π中的不完全式的外槽輪Ι、Π轉動,外槽輪轉動時,兩種不同類別的種籽分別充滿于凹槽內,隨之轉動形成強制種籽層和帶動種籽層,并由在外槽輪之上的種刷刷去余量種籽,種籽在外槽輪齒的強制推動下經各自的種量調節(jié)箱出口排出,種籽由于自重作用分別落入與接種杯Ι、Π相連接的導種管1、11,經過導種管1、II流經雙型面排種裝置的固定殼體1、11,再進入排種型盤兩面的各自中心區(qū)域,暫時儲存,當雙型面排種裝置中的滾動殼體上安裝的鴨嘴體運動到一定位置時,C型環(huán)開口與排種型盤上的排種槽連通,暫存在中心區(qū)域的種籽由自重落入排種槽,并由種槽護瓦保證種籽通過集種杯落入到鴨嘴腔中,鴨嘴體壓入土壤并形成種穴,此時鴨嘴口打開,種籽順利落下,完成精密排種過程,另一側在轉過一定位置后,鴨嘴口再次打開,實現不同種別種籽的排種。
[0018]本發(fā)明獲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I)本發(fā)明設計的用于兩種作物同行間作的排種器,彌補了“同行間作”自動化機械播種的空白,充分利用了作物的生長特性,進行合理搭配以提高光能、土地以及地上空間的利用率,有助于提高間作套種效果,促進農業(yè)增產增收;(2)本發(fā)明設計的同行間作的排種器,使不同生長特性的作物高矮成層、相間成行,調整了田間結構,更好的利用通風條件,利于生長;(3)本發(fā)明采用的雙型面排種裝置設計,使“同行間作”變?yōu)榭赡?,讓作物在空間上離得更近,使具有補益效果的作物因而更利于發(fā)揮其補益效果,減少化肥的濫用。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整機的軸側圖。
[0021 ]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另一視角的整機軸測圖。
[0022]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精量供種裝置拆去雙排種箱、種量調節(jié)箱I的示意圖。
[0023]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雙型面排種裝置拆去滾動殼體側蓋的配合示意圖。
[0024]圖5是圖4所示實施例雙型面排種裝置拆去滾動殼體、側蓋的配合示意圖。
[0025]圖6是圖4所示實施例雙型面排種裝置中的排種型盤結構示意圖。
[0026]圖7是圖2所示實施例雙型面排種裝置中固定殼體及周圍配合示意圖。
[0027]圖8是圖2所示實施例的固定殼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9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端蓋結構示意圖。
[0029]其中:1、滾動殼體側蓋2、固定殼體II3、端蓋II 4、支撐架5、調節(jié)手柄6、雙排種箱7、種箱蓋8、鏈輪9、種量調節(jié)箱I 10、接種杯I 11、導種管I 12、滾動殼體13、鴨嘴體14、導種管II 15、接種杯II 16、種量調節(jié)箱II 17、端蓋I 18、固定殼體I 19、阻塞輪II20、播量調節(jié)插板II 21、外槽輪I 22、排種軸23、種槽護瓦24、中心軸25、集種杯26、C型環(huán)II 27、排種型盤28、排種槽29、C型環(huán)I 30、固定殼體軸承圈I 31、固定殼體螺栓孔32、端蓋凸起軸II 33、端蓋螺栓孔34、外槽輪II 35、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但以下詳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003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其中,圖1和圖2為本發(fā)明不同視角的整體軸側圖。圖3為圖1所示優(yōu)選裝置的精量供種裝置拆去雙排種箱、種量調節(jié)箱I的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優(yōu)選裝置的雙型面排種裝置拆去滾動殼體側蓋的配合示意圖。圖5為圖4的雙型面排種裝置拆去滾動殼體、側蓋的配合示意圖。圖6為圖4的雙型面排種裝置中的排種型盤結構不意圖。圖7為圖2所不實施例雙型面排種裝置中固定殼體及周圍配合不意圖。圖8是圖2所示實施例的固定殼體結構示意圖。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