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yè)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咖啡種植的定量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施肥裝置屬于農業(yè)機械的一種,它主要用于對種植植物的施肥。傳統(tǒng)的施肥裝置存在結構復雜,使用較為繁瑣,且損壞后不易維修護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勞動者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可以就此問題設計出一款結構相對簡單,操作方便,且不易損壞,并且能夠達到對農作物進行施肥目的的機械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咖啡種植的定量施肥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咖啡種植的定量施肥裝置,包括支撐架、肥料箱和粉碎機構;
所述支撐架的上端安裝有肥料箱,在肥料箱的頂面設置有粉碎機構;所述支撐架包括支撐柱和車輪,所述支撐架的兩端連接有車輪,所述車輪的上端設置有支撐柱;
所述肥料箱包括篩板、推板、推手、擋板、篩板通孔和推板通孔,所述肥料箱的內部靠下位置處安裝有篩板,所述篩板的內部設置有多個篩板通孔,所述篩板的上表面安裝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上表面靠右側設置有擋板,且所述推板的最右端安裝有推手,所述推板的內部設置有多個推板通孔;
所述粉碎機構包括進料斗、驅動電機、轉動軸、碎料齒和第一濾網,所述粉碎機構的上表面安裝有進料斗,所述粉碎機構的右側面安裝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左側端連接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上下兩側均安裝有多個碎料齒,所述粉碎機構的底面安裝有第一濾網。
進一步的,所述肥料箱的高度設置在0.6-0.8米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篩板通孔與推板通孔的數量完全相等。
進一步的,所述肥料箱的右上角安裝有扶手。
進一步的,所述肥料箱的底面設置有第二濾網。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設置扶手,勞動者能夠通過手握扶手,從而達到推動車輪帶動肥料箱進行滾動的目的,設置粉碎機構,配合碎料齒,能夠將各類固體肥料通過攪拌粉碎成粉末狀,使種植草本更容易吸收,設置篩板和推板,配合篩板通孔和推板通孔,通過推拉推板上的推手,來調節(jié)施肥狀態(tài)的開啟與關閉,從而實現對種植咖啡的定量施肥,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施肥開啟狀態(tài)篩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施肥關閉狀態(tài)篩板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架,2-肥料箱,3-粉碎機構,4-車輪,5-支撐柱,6-進料斗,7-驅動電機,8-轉動軸,9-碎料齒,10-第一濾網,11-第二濾網,12-篩板,13-推板,14-推手,15-擋板,16-扶手,17-篩板通孔,18-推板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請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咖啡種植的定量施肥裝置,包括支撐架1、肥料箱2和粉碎機構3;肥料箱2的高度設置在0.6-0.8米之間,在支撐架1的上端安裝有肥料箱2,且肥料箱2的頂面設置有粉碎機構3;支撐架1包括支撐柱5和車輪4,在支撐架1的兩端連接有車輪4,且車輪4的上端設置有支撐柱5,在肥料箱2的右上角安裝有扶手16,且肥料箱2的底面設置有第二濾網11;
肥料箱2包括篩板12、推板13、推手14、擋板15、篩板通孔17和推板通孔18,在肥料箱2的內部靠下位置處安裝有篩板12,且篩板12的內部設置有多個篩板通孔17,在篩板12的上表面安裝有推板13,且推板13的上表面靠右側設置有擋板15,在推板13的最右端安裝有推手14,且推板13的內部設置有多個推板通孔18,篩板通孔17與推板通孔18的數量完全相等;
粉碎機構3包括進料斗6、驅動電機7、轉動軸8、碎料齒9和第一濾網10,在粉碎機構3的上表面安裝有進料斗6,且粉碎機構3的右側面安裝有驅動電機7,在驅動電機7的左側端連接有轉動軸8,且轉動軸8的上下兩側均安裝有多個碎料齒9,在粉碎機構3的底面安裝有第一濾網10。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時,將固體肥料放入進料斗6,固體肥料經過進料斗6進入粉碎機構3,驅動電機7運行驅動轉動軸8帶動多個碎料齒9對固體肥料進行攪拌粉碎,被攪碎的固體肥料粉末通過第一濾網10進入肥料箱2進行儲存待用;對種植咖啡進行施肥時,勞動者手推著扶手16,車輪4滾動帶動肥料箱2,將推手14向外拉動至擋板15貼緊肥料箱2的右壁時,推板通孔18與篩板通孔17正好相對,肥料箱2內的肥料粉末則透過推板通孔18和篩板通孔17后再透過第二濾網11,灑到種植咖啡幼苗上,對其進行施肥;使用完畢后,推動推板13上的推手14至推板13左側端抵住肥料箱2的左側壁,篩板通孔17則被推板13遮擋住,肥料無法透過篩板12,從而實現人工定量施肥。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