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nóng)業(y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荒漠地區(qū)黑果枸杞高效播種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屬茄科,枸杞屬,多棘剌灌木,高50cm左右。多分支,枝條斜生或橫臥地面,白或灰色,長成之字形曲折。漿果紫黑色,球狀,有時頂端稍凹。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干旱地區(qū),在青海、新疆、甘肅、內(nèi)蒙古等省區(qū)均有分布。在國外,前蘇聯(lián)(歐洲部分的東南部、高加索和中亞部分)、蒙古、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和南歐各國都有分布。
現(xiàn)有技術中的黑果枸杞播種育苗方法,存在成本高、方法繁瑣、不易掌握,尤其是荒漠區(qū)春季播種,出苗后容易出現(xiàn)風沙破壞現(xiàn)象,造成黑果枸杞種苗成活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荒漠地區(qū)黑果枸杞高效播種育苗方法,該方法投入成本低,方法易于掌握,解決了荒漠區(qū)春季播種,出苗后風沙破壞現(xiàn)象,育苗后的黑果枸杞出苗率高(85.4%),苗木成活率高(90.5%),適合荒漠地區(qū)黑果枸杞的播種育苗。
其具體技術方案為:
荒漠地區(qū)黑果枸杞高效播種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采種、制種及種子貯藏:7~10月份,采摘品質優(yōu)良的黑果枸杞成熟的紫黑色果實,用水浸泡1h后揉搓撈去果肉果皮,將揉碎的漿果置于細篩內(nèi)用清水反復沖洗除雜質,直至無色后,將底層沉淀的種子撈出置于通風處晾干。種子晾干后置于棉布袋內(nèi)于干燥通氣處貯藏。
步驟2.整地做苗床:播種前翻耕、耙地、平整土地,翻耕深度20cm以上。根據(jù)地塊狀況耙平地面進行開溝,采用平床方式做苗床,苗床畦面寬為100cm,高為20cm,播種前苗床灌透水。結合整地施磷酸二氨75kg/畝,鉀肥75kg/畝。2%硫酸亞鐵溶液噴灑于播種床進行消毒,用量為9g/m2。
步驟3.種子播前處理:播種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對種子消毒,然后清水沖洗,消毒好的種子按種子和沙的質量比為1∶3的比例混拌,置于噴濕的布袋內(nèi),放置陽光下,每天噴水保持布袋濕潤,待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在催芽過程中,要保持濕度,上下翻動1~2次,約5~7天即能出芽,使種子發(fā)芽率達50%以上。
步驟4.播種:于5月上旬播種,采用開淺溝條播,行距30cm,溝深0.5cm~1cm,播種量1.5~2g/m2。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播入溝內(nèi),稍覆細沙,輕鎮(zhèn)壓后,覆蓋20g/m2的薄型無紡布,在畦的兩端和兩側用土壓實布邊。播種后及時采用噴灌方式澆足水。直至出苗率達到80%以上時揭去無紡布。
步驟5.苗木田間管理:苗木前期根據(jù)土壤的濕度情況適時噴水,8月份后少灌水或不灌水,促使苗木木質化。種子出苗后結合灌水進行松土除草。6月間苗高3~5cm時,間疏弱苗和過密苗。出苗后每隔7~10d噴70%甲基硫菌靈防止立枯病、猝倒病,每畝可濕性粉劑66g,加水50kg噴霧。不需特別的管理可在苗圃地自然越冬,第二年春天出苗定植。
步驟6.苗木出圃:春季在苗木萌動前的4月上中旬土壤解凍后出圃移植。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投入成本低,方法易于掌握,解決了荒漠區(qū)春季播種,出苗后風沙破壞現(xiàn)象,育苗后的黑果枸杞出苗率高,苗木成活率高,適合荒漠地區(qū)黑果枸杞的播種育苗。
附圖說明
圖1是荒漠地區(qū)黑果枸杞高效播種育苗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案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參照圖1,荒漠地區(qū)黑果枸杞高效播種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采種、制種及種子貯藏:7~10月份,采摘品質優(yōu)良的黑果枸杞成熟的紫黑色果實,用水浸泡1h后揉搓撈去果肉果皮,將揉碎的漿果置于細篩內(nèi)用清水反復沖洗除雜質,直至無色后,將底層沉淀的種子撈出置于通風處晾干。種子晾干后置于棉布袋內(nèi)于干燥通氣處貯藏。
步驟2.整地做苗床:播種前翻耕、耙地、平整土地,翻耕深度20cm以上。根據(jù)地塊狀況耙平地面進行開溝,采用平床方式做苗床,苗床畦面寬為100cm,高為20cm,播種前苗床灌透水。結合整地施磷酸二氨75kg/畝,鉀肥75kg/畝。2%硫酸亞鐵溶液噴灑于播種床進行消毒,用量為9g/m2。
步驟3.種子播前處理:播種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對種子消毒,然后清水沖洗,消毒好的種子按種子和沙的質量比為1∶3的比例混拌,置于噴濕的布袋內(nèi),放置陽光下,每天噴水保持布袋濕潤,待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在催芽過程中,要保持濕度,上下翻動1~2次,約5~7天即能出芽,使種子發(fā)芽率達50%以上。
步驟4.播種:于5月上旬播種,采用開淺溝條播,行距30cm,溝深0.5cm~1cm,播種量1.5~2g/m2。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播入溝內(nèi),稍覆細沙,輕鎮(zhèn)壓后,覆蓋20g/m2的薄型無紡布,在畦的兩端和兩側用土壓實布邊。播種后及時采用噴灌方式澆足水。直至出苗率達到80%以上時揭去無紡布。
步驟5.苗木田間管理:苗木前期根據(jù)土壤的濕度情況適時噴水,8月份后少灌水或不灌水,促使苗木木質化。種子出苗后結合灌水進行松土除草。6月間苗高3~5cm時,間疏弱苗和過密苗。出苗后每隔7~10d噴70%甲基硫菌靈防止立枯病、猝倒病,每畝可濕性粉劑66g,加水50kg噴霧。不需特別的管理可在苗圃地自然越冬,第二年春天出苗定植。
步驟6.苗木出圃:春季在苗木萌動前的4月上中旬土壤解凍后出圃移植。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顯而易見地得到的技術方案的簡單變化或等效替換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