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大米的生產(chǎn)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含有豐富的碘元素的大米的生產(chǎn)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碘缺乏癥是全世界的一個嚴重的世界衛(wèi)生問題,至少有118個國家受到碘缺乏的嚴重危害,有近16億人口生活在碘缺乏的環(huán)境中。各種糧食中碘含量很低,這對需要補碘元素為主的人群極為不利,所以世界各國紛紛采用加碘鹽方法來防治碘缺乏。
我國在1994年頒布了《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癥規(guī)劃鋼要》,并“普遍實現(xiàn)食鹽加碘”的方法,即往鹽里加碘酸鉀(KIO3)。但食用碘鹽有忌:忌高溫,即在炒菜、做湯時忌高溫下放碘鹽,否則會影響碘的穩(wěn)定性;忌加醋,即與酸性性質(zhì)的物質(zhì)結(jié)合后,碘鹽中的碘就會遭破壞,如西紅柿、酸菜等中的酸性物質(zhì)都會影響碘的存在,而人們在做菜時往往難以避免地加入各類酸性物質(zhì),因此最后被人體吸收的碘量及其微??;忌加動物油,即碘的性質(zhì)不穩(wěn)定,極易溶解到動物油中揮發(fā)掉;忌敞口長期保存,即碘鹽長時間接觸陽光和空氣,極易潮解、揮發(fā),也大大影響碘的穩(wěn)定性,也增加食鹽的保存難度。此外,碘鹽不能象糧食那樣多吃,食用過量的鹽對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對需要補碘地患者來說,極為不利。由于以往燒菜習慣和飲食習慣以及對加碘鹽的認知程度,致使碘鹽的補碘作用沒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而如何能夠制造出人們常吃的、直接富含碘的糧食,例如:富碘大米,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報道。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富碘營養(yǎng)大米的生產(chǎn)方法,其目的不僅可以解決碘缺乏的問題,還解決了以往加碘鹽中碘含量極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大大降低和加碘鹽不易保存、以往糧食中碘含量低和現(xiàn)有加工含碘大米的方法含碘量達不到要求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2、技術(shù)方案: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富碘營養(yǎng)大米的生產(chǎn)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A)拌種:按每公斤稻種配以富碘專用葉面肥5克兌水后配制成5%-6%的溶液進行拌種,用噴霧器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兌水后形成的溶液噴灑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拌均勻為準,然后悶種3-4小時,再陰干即可播種;
(B)葉噴: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先用少量清水溶解,再加入富碘專用葉面肥重量的150倍-180倍的水稀釋,在水稻灌漿初期、初中期、中期、中后期用經(jīng)水稀釋后的富碘專用葉面肥各進行一次葉面的正反面均勻噴灑,到葉面布滿滴為止;所述的富碘專用葉面肥的組分為碘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組成;上述元素重量比依次為:15-17∶10-12∶24-26∶14-16。
每次葉噴從天剛黑開始到零點以前噴灑完畢。
3、優(yōu)點及效果:通過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實施,不僅解決了碘缺乏的問題,還解決了以往加碘鹽中碘含量極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大大降低和加碘鹽不易保存、以往糧食中碘含量低和現(xiàn)有加工含碘大米的方法含碘量達不到要求等問題,所生產(chǎn)的富碘水稻制得的大米碘含量提高幅度大,比傳統(tǒng)葉噴施肥方法生產(chǎn)的大米提高含碘量200倍以上,且由于本方法的可實施程度及大米的普及程度和可得性等都利于大面積的推廣應(yīng)用,同加碘鹽相比可更加充分有效地消滅碘缺乏所帶來的問題,其用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也極利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是采用以下方案實施的:
實施例1:先拌種:按每公斤稻種配以用富碘專用葉面肥5克兌水配制成5%的溶液的比例拌種,用噴霧器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兌水后形成的溶液噴施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溶液不宜過多以拌均勻為準,然后悶種3小時,再陰干后播種,葉噴: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先用少量清水溶解,再加入富碘專用葉面肥重量的150倍的水稀釋,在水稻灌漿初期、初中期、中期、中后期各進行一次葉面的正反面均勻噴灑到布滿霧滴為止。每次葉噴時間在天剛黑時開始噴灑到零點以前噴灑完畢,并避開雨天風天,以防止揮發(fā)和被雨水洗掉,噴后不足4小時,遇雨應(yīng)補噴。
所用的富碘專用葉面肥的組分為:碘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
上述元素重量比依次為:15-17∶10-12∶24-26∶14-16。其中的碘元素取自碘酸鉀,氮元素取自尿素,磷元素、鉀元素取自磷酸二氫鉀,將這些原料按上述的比例混配而成。
實施例2:先拌種:按每公斤稻種配以用富碘專用葉面肥5克兌水配制成6%的溶液的比例拌種,用噴霧器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兌水后形成的溶液噴施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溶液不宜過多以拌均勻為準。然后悶種4小時,再陰干后播種。葉噴: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先用少量清水溶解,再加入富碘專用葉面肥重量的180倍的水稀釋,在水稻灌漿初期、初中期、中期、中后期各進行一次葉面的正反面均勻噴灑到布滿霧滴為止。每次葉噴時間,在天剛黑開始噴灑到零點以前噴灑完畢,并避開雨天、風天,噴后不足4小時遇雨應(yīng)補噴。
所用的富碘專用葉面肥的組分為:碘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上述元素重量比依次為:15-17∶10-12∶24-26∶14-16。
實施例3:先拌種:按每公斤稻種配以用富碘專用葉面肥5克兌水配制成5.5%的溶液的比例拌種,用噴霧器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兌水后形成的溶液噴施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溶液不宜過多以拌均勻為準。然后悶種3.5小時,再陰干后播種。葉噴: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先用少量清水溶解,再加入富碘專用葉面肥重量的165倍的水稀釋,在水稻灌漿初期、初中期、中期、中后期各進行一次葉面的正反面均勻噴灑到布滿霧滴為止。每次葉噴時間,在天剛黑開始噴灑到零點以前噴灑完畢,并避開雨天、風天,噴后不足4小時遇雨應(yīng)補噴。
所用的富碘專用葉面肥的組分為:碘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上述元素重量比依次為:15-17∶10-12∶24-26∶14-16。
實施例4:先拌種:按每公斤稻種配以用富碘專用葉面肥5克兌水配制成5%的溶液的比例拌種,用噴霧器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兌水后形成的溶液噴施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溶液不宜過多以拌均勻為準。然后悶種4小時,再陰干后播種。葉噴: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先用少量清水溶解,再加入富碘專用葉面肥重量的180倍的水稀釋,在水稻灌漿初期、初中期、中期、中后期各進行一次葉面的正反面均勻噴灑到布滿霧滴為止。每次葉噴時間,在天剛黑開始噴灑到零點以前噴灑完畢,并避開雨天、風天,噴后不足4小時遇雨應(yīng)補噴。
所用的富碘專用葉面肥的組分為:碘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上述元素重量比依次為:15-17∶10-12∶24-26∶14-16。
實施例5:先拌種:按每公斤稻種配以用富碘專用葉面肥5克兌水配制成6%的溶液的比例拌種,用噴霧器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兌水后形成的溶液噴施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溶液不宜過多以拌均勻為準。然后悶種3小時,再陰干后播種。葉噴: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先用少量清水溶解,再加入富碘專用葉面肥重量的150倍的水稀釋,在水稻灌漿初期、初中期、中期、中后期各進行一次葉面的正反面均勻噴灑到布滿霧滴為止。每次葉噴時間,在天剛黑開始噴灑到零點以前噴灑完畢,并避開雨天、風天,噴后不足4小時遇雨應(yīng)補噴。
所用的富碘專用葉面肥的組分為:碘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上述元素重量比依次為:15-17∶10-12∶24-26∶14-16。
實施例6:先拌種:按每公斤稻種配以用富碘專用葉面肥5克兌水配制成5.7%的溶液的比例拌種,用噴霧器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兌水后形成的溶液噴施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溶液不宜過多以拌均勻為準。然后悶種3.5小時,再陰干后播種。葉噴: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先用少量清水溶解,再加入富碘專用葉面肥重量的170倍的水稀釋,在水稻灌漿初期、初中期、中期、中后期各進行一次葉面的正反面均勻噴灑到布滿霧滴為止。每次葉噴時間,在天剛黑開始噴灑到零點以前噴灑完畢,并避開雨天、風天,噴后不足4小時遇雨應(yīng)補噴。
所用的富碘專用葉面肥的組分為:碘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上述元素重量比依次為:15-17∶10-12∶24-26∶14-16。
實施例7:先拌種:按每公斤稻種配以用富碘專用葉面肥5克兌水配制成5.3%的溶液的比例拌種,用噴霧器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兌水后形成的溶液噴施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溶液不宜過多以拌均勻為準。然后悶種3小時,再陰干后播種。葉噴:將富碘專用葉面肥先用少量清水溶解,再加入富碘專用葉面肥重量的175倍的水稀釋,在水稻灌漿初期、初中期、中期、中后期各進行一次葉面的正反面均勻噴灑到布滿霧滴為止。每次葉噴時間,在天剛黑開始噴灑到零點以前噴灑完畢,并避開雨天、風天,噴后不足4小時遇雨應(yīng)補噴。
所用的富碘專用葉面肥的組分為:碘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上述元素重量比依次為:15-17∶10-12∶24-26∶14-16。
本發(fā)明人以前申請過其它微量元素的大米培育方法,原生產(chǎn)方法與本生產(chǎn)方法用于水稻的拌種、葉面噴灑時期、次數(shù)、用肥量及生產(chǎn)出富碘營養(yǎng)大米的碘含量對比結(jié)果,見表1。
表1
注:(1)平均每畝用肥量、是指數(shù)次葉噴用肥總量。
(2)本生產(chǎn)方法拌種、葉噴共用肥低于2.0kg。
結(jié)論:富碘專用葉面肥配制拌種的濃度、悶種時間;葉噴時的稀釋倍數(shù)、噴施時期以及每次葉噴從天剛黑開始到零點前完畢的時間是水稻吸收碘元素的關(guān)健條件,光照條件下碘元素極易流失,零點前噴施完畢是為了附著在作物上的溶液在黑暗條件下能夠停留5~6小時,使其能夠充分被作物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