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皮膚外用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皮膚外用劑。
背景技術:
色斑、雀斑是黑色素的生成和代謝平衡被破壞,在表皮細胞上黑色素過量積蓄后的產(chǎn)物。其原因是炎癥、激素平衡、遺傳因素等各種因素,并且受到紫外線的影響而加劇。 美白劑緩和已增加的色素沉淀。其中,作為應用于防止皮膚的黑化或色斑、雀斑等,保持原本的白皙肌膚的美白化妝品中的物質(zhì),已知有曲酸、熊果苷、氫醌單芐醚、過氧化氫等。然而,如果配合上述美白劑,雖然稍微有淡化色黑的皮膚的效果,但是對于由紫外線引起的炎癥不具有抑制效果,在安全性方面仍有大量問題存在,作為美白化妝品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充分效果。此外,作為抑制由于紫外線所引起的炎癥的美白劑,已知有為維生素C以及其衍生物。然而,上述化合物的美白效果的程度、以及在制劑中的穩(wěn)定性等方面仍不能令人滿
辰、O此外,一直以來,在化妝品、準醫(yī)藥部、醫(yī)藥品中,作為防腐殺菌劑,頻繁地使用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對羥基苯甲酸丁酯等對羥基苯甲酸酯類。近年來,以低刺激性和敏感肌膚用等為訴求的化妝品相繼上市,期望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使用量降低及替代方法等。作為該方法,已提出植物提取物的配合、1,2_戊二醇和 1,2-己二醇等烷二醇的配合等各種方法(專利文獻1 幻。然而,上述成分配合在化妝品等中時,從對制劑的質(zhì)構和穩(wěn)定性等的影響、味道等嗜好性的觀點出發(fā),其使用量受到限制。粉刺(尋常性痤瘡)的病況大致分為1)作為非炎癥性皮疹的面皰、幻紅色丘疹等的炎癥性丘疹、3)瘢痕、4)炎癥后色素沉著。粉刺的治療根據(jù)病況,單獨實施或組合實施1) 局部外用療法,幻全身內(nèi)服療法,幻物理療法這3種治療方法。其中局部外用療法是對于除瘢痕以外的癥狀有效的治療方法,至今已開發(fā)了配合各種有效成分的外用劑(非專利文獻 1)。粉刺的發(fā)病機理大致分成2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面皰形成,第二階段是發(fā)生炎癥。面皰是由過量的皮脂分泌和毛孔部分角質(zhì)化加劇,導致毛孔堵塞,毛囊內(nèi)皮脂存積而形成的。 由于面皰是適合作為皮膚常存菌的厭氧性細菌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以下縮寫為“P. acnes”)生存的環(huán)境,因而在面皰中該細菌數(shù)增加,產(chǎn)生細胞外炎癥誘發(fā)物質(zhì),由此引起紅色丘疹等炎癥性丘疹(非專利文獻幻。作為這種粉刺預防、改善的方法,已知有洗面來防止成為毛孔堵塞原因的皮脂(甘油三酯)或角質(zhì)肥厚,使用維生素B6等抗皮脂溢劑,用間苯二酚、水楊酸等將無用的角質(zhì)早期剝離,用抑制P. acnes的生長繁殖的高殺菌效果的抗菌性物質(zhì)如異丙基甲基苯酚來防止惡化,使用抗炎癥劑等(非專利文獻3)。 另外,對于炎癥后的色素沉著,用維生素C(抗壞血酸)衍生物的局部外用療法也受到注目 (非專利文獻1);并且,報道了通過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劑和抗菌或抗粉刺劑組合,來預防或改善粉刺痕跡暗黑的方法(專利文獻6、7)。此外,在人的體臭中臭味獨特的腋臭是由腋窩部的大汗腺所分泌的糖蛋白、脂質(zhì)等被皮膚細菌產(chǎn)生的酶分解,從而產(chǎn)生揮發(fā)性、異臭性的脂肪酸等原因所導致(非專利文獻4)。特別是,作為產(chǎn)生強烈不愉快腋臭的原因細菌,可以列舉出干燥棒狀桿菌 (Corynebacterium xerosis),由于是親脂性菌,其在皮脂腺和汗腺多的腋部被檢測出。還提出了作為對棒狀桿菌屬的細菌有效的抗菌劑、腋臭用組合物,以及一直以來作為食品 化妝品的防腐劑或保存劑使用的脂肪酸蔗糖酯(專利文獻8)、作為除菌 殺菌成分的三氯生以及異丙基甲基苯酚(專利文獻9)、可食用的萱草花的花蕾提取物(專利文獻10)、為了提高抗菌活性的烷二醇和溶菌酶(專利文獻11)。為了防止腋臭,必須具有抑汗和殺菌這2個功能?,F(xiàn)有技術中,作為抑汗的一個例子,是將羥基氯化鋁(Hydroxy-aluminum chloride,氯化鋁水合物)等鋁鹽作為收斂劑使用。此外,作為殺菌的一個例子,是將苯扎氯銨(BENZALKONIUM CHLORIDE)等具有廣泛的殺菌活性的物質(zhì)作為殺菌劑使用(非專利文獻3)。然而,還未發(fā)現(xiàn)具有充分效果的防臭活性劑。如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雖然對于以美白、防腐抗菌、粉刺預防·改善以及防臭為目的的皮膚外用劑進行大量研究討論,但是仍然難以兼顧充分的效果和制劑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杜鵑醇(rhododendrol)及其一部分衍生物具有優(yōu)異的美白作用, 以及對于特定菌表現(xiàn)出抗菌效果,因而提出了將其應用于皮膚外用劑中(專利文獻12 14)。此外還報道了包含杜鵑醇的苯丁烷類化合物(phenylbutanoid)類對于多種菌表現(xiàn)出抗菌作用(非專利文獻5)?,F(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8-73364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8-73368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平10-182333號公報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平10-203955號公報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平11-322591號公報專利文獻6 日本特開2002-145802號公報專利文獻7 日本專利第觀83368號公報專利文獻8 日本特開2002-255775號公報專利文獻9 日本特開2006-96719號公報專利文獻10 日本特開2007-1948號公報專利文獻11 日本特開2007-145750號公報專利文獻12 日本專利第3340935號公報專利文獻13 日本特開2008-7432號公報專利文獻14 國際公開第09-084200號小冊子非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1 =Fragrance Journal,2007 年,第 35 卷,第 5 號,p. 12-17非專利文獻2 :Cosmetic Stage,2007 年,第 1 卷,第 5 號,p. 23-27非專利文獻3 =Fragrance Journal, 2003 年,第 31 卷,第 3 號,p. 23-28非專利文獻4 今門純久著,《汗O t ^ T ^ ” -J >汗腺疾患》,Mon Book Derma, 2007 年 3 月,p. 45-47
非專利文獻 5 :P.Srinivasa Reddy, Kaiser Jamil et al, Pharmaceutical Biology,39,236-238, 200
發(fā)明內(nèi)容
然而,上述杜鵑醇及其衍生物在被廣泛用作化妝品主劑的低極性溶劑中的溶解性方面存在問題,難以應用于各種化妝品制劑中。另外,基于同樣的理由,對于充分發(fā)揮杜鵑醇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性的研究討論也有限。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低極性溶劑中的溶解性提高、在各種化妝品制劑中的應用容易的新型的杜鵑醇衍生物,以及含有該杜鵑醇衍生物的皮膚外用劑,該皮膚外用劑的美白效果、防腐抗菌效果、粉刺預防·改善效果以及防臭效果優(yōu)異。本發(fā)明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行了潛心研究,其結果發(fā)現(xiàn)與杜鵑醇、酚羥基被?;亩霹N醇衍生物等相比較,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杜鵑醇的丁基上的羥基被?;男滦投霹N醇衍生物,在被廣泛用作化妝品主劑的低極性溶劑中的溶解性優(yōu)異。因而,其在各種化妝品制劑中的應用變得容易,進而確認其能夠充分發(fā)揮美白效果、對細菌的抗菌效果、對粉刺原因菌P. acnes的增殖阻礙效果、粉刺痕跡的預防 改善效果、以及對不愉快腋臭發(fā)生的原因細菌干燥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xerosis)的殺菌效果,從而完成本發(fā)明。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皮膚外用劑,其含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杜鵑醇衍生物。
權利要求
1.一種皮膚外用劑,其含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杜鵑醇衍生物,
2. 一種美白化妝品,其含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杜鵑醇衍生物,20的酰基c
3. 一種美白劑,其將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杜鵑醇衍生物作為有效成分,
4. 一種防腐殺菌劑,其將以下述通式(Ia)表示的杜鵑醇衍生物作為有效成分,
5. 一種粉刺皮膚用皮膚外用劑,其含有以下述通式(Ia)表示的杜鵑醇衍生物,
6.一種防臭用皮膚外用劑,其含有以下述通式(Ia)表示的杜鵑醇衍生物,
7. 一種防臭劑,其將以下述通式(Ia)表示的杜鵑醇衍生物作為有效成分,
8. 一種杜鵑醇衍生物,其以下述通式(Ib)表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皮膚外用劑。本發(fā)明的皮膚外用劑通過提高對低極性溶劑的溶解性,易于應用在各種化妝品制劑中,在美白作用和抗菌作用、粉刺預防·改善作用、防臭作用中也表現(xiàn)優(yōu)異。所述皮膚外用劑的特征在于含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杜鵑醇衍生物。(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數(shù)為2~20的?;?,R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shù)為2~20的酰基。)。
文檔編號A01N37/40GK102164489SQ20098013771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0月7日
發(fā)明者佐佐木稔, 佐藤晃司, 杉本華子, 池本毅 申請人:花王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