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熒光體元件的光源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源單元,包括發(fā)射泵浦光的泵浦光源和把泵浦光轉換成轉換光的熒光體元件。
背景技術:
從投影系統(tǒng)和高速工業(yè)檢測到外殼內窺鏡的光纖耦合照明應用,對于高發(fā)光度光源有不斷增長的需求。其中,光亮放電燈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工藝。目前發(fā)展的方向是固態(tài)光源的組合,尤其是發(fā)光二極管(LED)和光轉換熒光體元件。其中,常見的基于固態(tài)的藍色或紫外線光通過穿過熒光體元件而轉換成能量少波長長的光。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具有泵浦光源和熒光體元件的改進光源單元。
發(fā)明內容
通過除了具有泵浦光源和熒光體元件還包括傳輸至少一部分轉換光以備進一步使用的光學系統(tǒng)的光源單元解決了上述問題,其中,至少一部分泵浦光與該光學系統(tǒng)耦合并通過光學系統(tǒng)傳輸?shù)綗晒怏w元件進行轉換。因此,一方面,此光學系統(tǒng)用來傳輸轉換光以備進一步使用,比如通過橋接熒光體元件之間的空間距離并調整光束的橫截面或其角度范圍。另一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光學系統(tǒng)還用于把泵浦光傳輸?shù)綗晒怏w元件,因此,有利的是,其具有雙重功能。此功能集成可縮小光源單元所需的空間,這樣,比如可簡化生產過程中光源單元的操作,還可以降低運輸和儲存成本。此外,對于最終產品來說,比如消費者用作投影系統(tǒng),尤其期望能夠縮小尺寸。如上所述,光學系統(tǒng)具有以備進一步使用的多種功能。可以是成像光學系統(tǒng),包括成像光學元件,比如透鏡,但是,光學系統(tǒng)還可以包括非成像光學元件,比如復合聚光鏡或光導。熒光體元件通過吸收泵浦光和發(fā)射低能量波長長的光來轉換泵浦光,其中,主要采用自發(fā)發(fā)射,而不是受激發(fā)射。可以說明而非限制本發(fā)明的熒光體類型有Ce或Eu摻雜的釔鋁石榴石(YAG)。優(yōu)選地,光學系統(tǒng)把轉換光從熒光體元件傳輸?shù)焦庠磫卧某錾淇祝錾淇妆热缈梢杂米魍队霸O備的成像器或光纖的輸入。其中,根據(jù)一實施例,光學系統(tǒng)能把一部分或整個熒光體元件的圖像傳輸?shù)匠錾淇?,或者,根?jù)另一實施例,光學系統(tǒng)能把另外一個收集熒光體元件光的非成像光學元件的表面圖像傳輸?shù)匠錾淇?。從從屬權利要求和下面的描述可得知?yōu)選實施例,其中,詳細信息涉及本發(fā)明的所有方面,并且表示單獨公開。此外,本發(fā)明并不限于裝置類,還可以根據(jù)應用本申請公開的特征的方法或各個光源單元或照明系統(tǒng)的使用公開。根據(jù)第一實施例,光源單元的光學系統(tǒng)為至少一側是遠心的(telecentric)。優(yōu)選的,兩側都遠心,一個物體側和一個成像側。這樣,可確保相對光軸對稱的光束的高傳輸效率,這樣,可優(yōu)化轉換光或泵浦光的傳輸。更優(yōu)選的是,遠心光學系統(tǒng)包括兩個透鏡和透鏡之間的孔平面,其中,泵浦光在透鏡之間的區(qū)域(稱為孔區(qū)域)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透鏡可以是單透鏡元件,即,單獨的透鏡,或包括兩個或多個透鏡元件的透鏡系統(tǒng)。因為泵浦光根據(jù)其角度范圍可優(yōu)選均勻化從而使得熒光體元件的照明均勻,因此把泵浦光耦合到孔區(qū)域是有利的。這樣,在孔徑闌(aperture stop)或隔膜的情況下,從物理角度來說,此孔平面不必限制光束的橫截面,但是其是遠光光學系統(tǒng)內的一個區(qū)域,物體的平行光在此區(qū)域聚焦,并且物點發(fā)出的光在此準直。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涉及具有光學系統(tǒng)的光源單元,光學系統(tǒng)具有孔平面并且與孔平面平行。在本發(fā)明的背景下,與光的主傳播方向尤其是其孔平面垂直的區(qū)域內光學系統(tǒng)的橫截面比熒光體區(qū)域大,優(yōu)選地,比熒光體元件在同一區(qū)域的投影大,以使采集的光量最大。由于守恒定律,孔平面內或孔區(qū)域內光的角度范圍(下面稱為孔角)比其在熒光體元件·的原始發(fā)射角小得多。泵浦光耦合到孔區(qū)域內的光學系統(tǒng)是有利的,因為孔區(qū)域內的任何陰影不會切割圖像的具體部分,而是均勻降低出射孔內的亮度。因此,結合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泵浦光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的孔區(qū)域是非常有利的,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光學系統(tǒng)包括反射鏡,其中,泵浦光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內的反射鏡。優(yōu)選地,反射鏡設置在光學系統(tǒng)的孔區(qū)域內并通過一部分光學系統(tǒng)朝熒光體元件反射至少一部分泵浦光。在這樣的情況下,甚至可在透鏡間設置除了泵浦光還反射轉換光的反射鏡,因為足夠小的反射鏡只能降低比如傳輸?shù)匠錾淇椎挠晒鈱W系統(tǒng)傳輸?shù)霓D換光的亮度。此外,還可通過二向色反射鏡把泵浦光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二向色反射比如反射泵浦光并傳輸轉換光。有利的是,在孔區(qū)域內設置二向色反射鏡,因為上述孔角度為轉換光角度方位的最小值。此外,二向色反射鏡的性能取決于入射角,這樣,孔區(qū)域內小角度范圍的入射角可獲得好的性能。這樣,一優(yōu)選實施例涉及通過二向色反射鏡的耦合,二向色反射鏡比如可以是具有層體系的干涉鏡。在一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涉及使用成像光學系統(tǒng)直接采集轉換光,從而比如把熒光體成像到光源單元的出射孔。根據(jù)本發(fā)明一不同實施例,在突光體兀件和光學系統(tǒng)之間設置非成像光學兀件,這樣,作為成像系統(tǒng)的光學系統(tǒng)優(yōu)選把非成像光學元件的出射面成像到光源單元的出射孔。設置有采集熒光體元件的光并把采集的光傳輸?shù)焦鈱W系統(tǒng)的非成像光學元件。比如,可設計成內表面具有反射涂層的空心光管或介質光導,從而通過折射率比鍍層或周圍介質(比如空氣)高的內芯內的全內反射導光。優(yōu)選地,相對光的傳播方向,光管或光導的形狀可以是拉長的,還可在于該傳輸方向垂直的區(qū)域內具有圓形或矩形的橫截面。此外,光導或光管可以是漏斗狀的,入射面位于熒光體元件的位置處,出射面比入射面大并通過光學系統(tǒng)成像到比如其出射孔。漏斗狀和矩形橫截面的組合在包括主傳輸方向的區(qū)域內形成梯形橫截面。與只設置成像光學系統(tǒng)相t匕,通過額外使用非成像光學元件可提高熒光體元件光的采集,因為接收角接近90°的成像系統(tǒng)(熒光體為朗伯發(fā)射體)很難實現(xiàn)或效率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更優(yōu)選地,在介質非成像光學元件的入射角和熒光體元件之間設置有氣隙。從折射率大約為I的空氣過渡到折射率大約為I優(yōu)選大于I. 4的二向色非成像光學元件(比如玻璃材料)使轉換光朝入射面上的法線折射,從而朝光管或光導內的主傳播方向折射。因此,通過非成像光學元件能更有效地采集光。設置非成像光學元件更有優(yōu)勢,因為這樣啟用完全對稱的遠心光學系統(tǒng),遠心光學系統(tǒng)把非成像元件出射面的圖像傳輸?shù)焦庠磫卧某錾淇?,并且大小不變。這樣,可避免像差,比如扭曲和橫向顏色,從而確保光的高效傳輸。優(yōu)選地,泵浦光沿主傳播方向入射到熒光體元件上,并且主傳播方向與轉換光的主轉播方向相反。這樣,突光體兀件以反射模式工作,其中,與180°偏離+/-45°也被認為是“相反方向”。其中,比如在發(fā)散或匯聚光束的情況下,主傳播方向可以是傳播的平均(mean)或中值(average)方向(這涉及全部公開的內容)。
·
因此,根據(jù)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熒光體元件可設置在對于泵浦光來說不是半透明(translucent)的熱沉上。熱沉把比如在轉換過程中由于斯托克司頻移在熒光體中產生的熱排出。因此,熱沉優(yōu)選采用導熱性很好的材料,比如金屬(銅、鋁或其合金)。此外,熱沉優(yōu)選具有較大的表面把熱量傳輸?shù)街車慕橘|(比如空氣),因此,還可設置散熱片。這樣,以反射模式運行熒光體元件可使用筆直式熱沉設計。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泵浦光的耦合,通過具有光軸和孔角的光學系統(tǒng),泵浦光優(yōu)選耦合到光軸,這樣,耦合后,其與光軸的最大角小于或等于系統(tǒng)的孔角,光角的光學設計取決于其中的值,與光軸的最大角為泵浦光束的角度范圍。結合泵浦光束的橫截面,其中,泵浦光束的橫截面優(yōu)選小于或等于與主傳播方向垂直的區(qū)域內孔區(qū)域的橫截面,光束角度范圍小于或等于光學系統(tǒng)孔角比如可確保只有熒光體位置受激,這樣,轉換光能夠通過光學系統(tǒng)傳輸。不利的是,通過上述反射鏡把比如受激輻射式光放大器的高準直泵浦光反射到光學系統(tǒng)內會在熒光體元件或非成像光學元件的入射面(轉換光的出射面)上形成密集的泵浦光點。因此,優(yōu)選在保持生成的角度范圍小于光學系統(tǒng)的孔角的同時稍微散焦任何高準直泵浦光。在熒光體元件和光學系統(tǒng)之間存在非成像光學元件的情況下,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有利的是,讓進入光學系統(tǒng)的孔區(qū)域的泵浦光稍微分散。這樣,焦點從熒光體元件或入射面朝內部區(qū)域移動。并且,在非成像光學元件內的混合泵浦光變得非常有效率,從而使熒光體元件上的泵浦光分布均勻。根據(jù)一優(yōu)選實施例,轉換光具有第一光譜分布,并且還提供發(fā)射具有第二光譜分布的額外光的額外光源,其中,額外光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與轉換光疊加。第二光譜分布比如可通過增加單獨的線甚至是光譜范圍來補充第一光譜分布。這樣,如果輸入了光譜最小值,產生的光譜比如分布更均勻,或者,如果增加了光譜區(qū)域,分布更廣。這樣,轉換光可適合應用的具體要求。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了發(fā)光二極管(LED)或受激輻射式光放大器(LASER)設備作為泵浦光源。泵浦光源還可以是獨立LASER或LED器件陣列,從而各自提供所需量的泵浦光功率。
在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光學系統(tǒng)具有孔平面,其中設置有掩膜。這些權利要求12另外說明的特征被認為是獨立于權利要求I的發(fā)明并應以這種方式公開。當然,本申請中權利要求12和其他公開的特征的任意組合也是可能的。S卩,光學系統(tǒng)優(yōu)選包括限定孔平面的透鏡(透鏡元件或透鏡系統(tǒng)),孔平面到透鏡有一定距離(孔距離)。在這種情況下,不用在孔平面中設置掩膜,但是可設置在孔距離內(沿著光軸的兩個方向上)。掩膜比如可以是圖形光學擋板(遮光板)并優(yōu)選覆蓋孔平面的內側部分。在該實施例中,泵浦光比如可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內,并通過在孔區(qū)域內遮光板區(qū)域外的單個小反射鏡或多個小反射鏡朝熒光體元件傳輸。這樣,熒光體元件傳輸?shù)霓D換光照亮掩膜或遮光板,其中,光學系統(tǒng)的二級部分(secondary part)則用作投影透鏡。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照明系統(tǒng),包括至少兩個如上所述的光源單元和至少部分反射轉換光的反射鏡,其中,通過反光鏡元件疊加轉換光。這樣,可疊加光譜屬性相同的轉換光從而增加發(fā)光度。同理,也可疊加光譜分布不同的轉換光從而補充產生的光譜。 還可疊加比如在紅、綠、藍三種光譜范圍內發(fā)射的三種不同熒光體類型的光,其中,控制和反饋控制各個光源能調整產生的顏色。其中,可通過泵浦光控制光源,比如,通過控制電源或光學切換元件來按時序運行光源單元。此外,上述二向色反射鏡可以是具有內反射面的光管(光管X )或具有內反射面的棱鏡。對于疊加比如幾何屬性相同的各個光源單元的轉換光來說,有利的是,設計這種光學系統(tǒng)以使各個孔區(qū)域的大小足夠放置兩個二向色反射鏡。這樣,一個反射鏡可用于把泵浦光耦合到各個光學系統(tǒng)內,另一個反射鏡可用于組合不同的轉換光束。因此,比如設置在孔平面和出射孔之間的光學系統(tǒng)的二級部分優(yōu)選可只設置一次,并把組合光束傳輸?shù)秸彰飨到y(tǒng)的出射孔。因此,本發(fā)明還涉及照明系統(tǒng),包括至少兩個光源單元或一個上述具有光學系統(tǒng)的照明系統(tǒng),此光學系統(tǒng)的光源單元為遠心光學系統(tǒng),其中,光學系統(tǒng)共用一個可以是單個透鏡元件或透鏡系統(tǒng)的透鏡,然后透鏡把光傳輸?shù)奖热缯彰飨到y(tǒng)的出射孔。當然,三個包括三種不同熒光體類型的光源單元同樣也可以共用光學系統(tǒng)的二級部分,這樣,上述顏色混合是可能的。本發(fā)明還涉及光源單元、照明系統(tǒng)或在光纖照明中同時應用兩者,比如在內窺鏡檢查的應用或在投影系統(tǒng)中的應用。
圖I為作為第一實施例具有遠心光學系統(tǒng)和二向色反射鏡的光源單元示意圖。圖2為作為第二實施例具有遠心光學系統(tǒng)和小型傳統(tǒng)反射鏡的光源單元示意圖。圖3為作為第三實施例通過激光泵浦的光源單元示意圖。圖4為作為第四實施例三個光源單元的組合示意圖。圖5為作為第五實施例成像熒光體元件的成像光學系統(tǒng)示意圖。圖6為作為第六實施例成像光學系統(tǒng)和掩膜(遮光板gobo)的組合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I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具有發(fā)射泵浦光2的泵浦光源I的光源單元。泵浦光2被傳導到熒光體元件3以轉換成轉換光4,其中,轉換光4通過光學系統(tǒng)6傳輸以備進一步使用。光學系統(tǒng)6是由第一透鏡系統(tǒng)7和第二透鏡系統(tǒng)8組成的遠心光學系統(tǒng),這樣,分別從物體平面內一個點產生的光線9被準直在透鏡系統(tǒng)7/8之間的光學系統(tǒng)6的孔區(qū)域11內。然后,物體平面成像到第二透鏡系統(tǒng)8后面的出口孔5。這樣,遠心光學系統(tǒng)6對非成像光學元件13的出射面12即上述物體平面進行成像,非成像光學元件13采集熒光體元件3的轉換光并通過在其側壁14上的全內反射將轉換光傳輸?shù)竭h心光學系統(tǒng)6。其中,在非成像光學兀件13的入射面15和突光體兀件3之間設置氣隙,這樣,從空氣過渡到非成像光學元件13的玻璃材料使轉換光4朝光軸10折射。根據(jù)本發(fā)明,泵浦光2通過設置在光學系統(tǒng)內的二向色反射鏡16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6,并通過光學系統(tǒng)6,即,透鏡系統(tǒng)7,和非成像光學元件13傳輸?shù)綗晒怏w元件3 (圖中未示出)。二向色反射鏡16被設計用于反射泵浦光2并同時傳輸轉換光4。因此,設置了具有多 層介電材料的系統(tǒng),同樣,由于干擾效應,該系統(tǒng)具有依賴于波長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干擾效應取決于層之間的距離和層各自的折射率。既然二向色反射鏡16的選擇性與入射角有關,當這里光束的角度范圍,即光線的發(fā)散度最小時,入射角可通過在孔區(qū)域11中設置二向色反射鏡16來減少意外反射/傳輸所帶來的損失從而改變層之間的”有效”距離。泵浦光2沿主傳播方向17 (與左側成軸向)入射到熒光體元件3,熒光體元件將轉換光發(fā)射到半球內(向右側),這樣,其平均值可以提供轉換光4的一個主傳播方向18,轉換光4的主傳播方向18與泵浦光2的主傳播方向17相反。這樣,熒光體元件3以反射模式工作。因此,其可設置在熱沉19上,并通過從熒光體元件傳遞熱量來優(yōu)化。圖2為圖I的修改,其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數(shù)字表示(下同)。在該實施例中,泵浦光2通過傳統(tǒng)反射鏡21稱合到光學系統(tǒng)6,傳統(tǒng)反射鏡21反射泵浦光2以及轉換光4。然而,因為反射鏡21的尺寸相對于光學系統(tǒng)6的孔區(qū)域或孔平面的橫截面來說較小,即,其在與光軸10垂直的平面內的投影,所以轉換光5的損失不大。因此,反射鏡21部分遮擋轉換光4使出射孔5的轉換光4的亮度稍微降低,但并不切割圖像的具體部分。如圖I所述,圖3所示實施例包括由透鏡系統(tǒng)7/8和非成像光學元件13組成的遠心光學系統(tǒng)。此外,這里的泵浦光源I為單激光裝置31,同理,可在該裝置設置激光陣列。激光束32通過透鏡系統(tǒng)33散焦,這樣,在小擴散角度范圍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6。這樣,因為激光束32的角度范圍小于光學系統(tǒng)6的孔角,所以光束32的橫截面小于孔5的圖像34。因此,透鏡8的焦點35從非成像光學元件13的入射面12 (與轉換光的出射面12相同)移動到非成像光學元件13。焦點35從入射面12移動防止其上面形成熱點,這樣,可避免表面上的殘余(residuals)的燃燒。另外,泵浦光在非成像元件13內更有效地混合并均勻地照亮熒光體元件。另外,設置額外的光源36,其發(fā)射光譜分布與轉換光4的光譜分布不同的光37。如圖2所示,為了清晰起見,轉換光4在圖中未示出,但從左到右傳播。其中,轉換光4穿過第二二向色反射鏡38,第二二向色反射鏡38可投射轉換光4并反射額外的光37。這樣,額外的光37通過二向色反射鏡38與轉換光4疊加并通過透鏡系統(tǒng)8從光學系統(tǒng)6射出。圖4示出了具有三個泵浦光源la/lb/lc的設置,每個泵浦光源分別向熒光體元件3a/3b/3c提供泵浦光2a/2b/2c。其中,熒光體元件3a/3b/3c設計用于在紅(c )、綠(b )、藍(a)光譜范圍內發(fā)射轉換光4a/4b/4c,這樣,通過疊加轉換光4a/4b/4c可以分別實現(xiàn)提供白光和混合顏色的可能性。其中,第一二向色反射鏡16a適于反射紫外泵浦光2a (泵浦藍色熒光體)和傳輸藍色轉換光4a。藍色轉換光4a再通過另一個二向色反射鏡16c反射到透鏡系統(tǒng)8,透鏡系統(tǒng)8也采集其他轉換光束4b/4c。二向色反射鏡16c還把泵浦光2c (泵浦紅色熒光體)反射到第三二向色反射鏡16b,第三二向色反射鏡16b可反射泵浦光2c以及紅色轉換光4c。因此,泵浦光2被傳導至紅色熒光體元件3c,然后,通過二向色反射鏡16b反射紅色轉換光4c。然后,通過二向色反射鏡16c傳輸并通過透鏡系統(tǒng)8采集。此外,二向色反射鏡16b反射泵浦光2b (泵浦綠色熒光體)并傳輸綠色轉換光3b。綠色轉換光3b在二向色反射鏡16b與紅色轉換光4c疊加,然后,因為二向色反射鏡16c可傳輸紅色和綠色轉換光3b/4c,所以三種顏色在二向色反射鏡16c疊加并同時傳輸?shù)浇M合光源單元的出射孔5。圖5示出了成像光學元件,其為光學系統(tǒng)6的“左邊”/主要部分,用于采集熒光體元件3的光。因此,設置了由兩個透鏡元件52/53組成的透鏡系統(tǒng)7。通過這樣的設置,熒光體元件表面上各個點的光遍布在整個孔平面54上。該設置對應于圖I和2的設置,而且在光學系統(tǒng)6和熒光體元件3之間沒有設置非成像光學元件13。·圖6示出了掩膜61和透鏡系統(tǒng)51的組合。掩膜61為置于透鏡系統(tǒng)51的孔平面54內的遮光板(gobo圖形光學擋板),這樣,通過轉換光4照明。通過該實施例,泵浦光2在遮光板區(qū)域外的外周部內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6,這樣,基本繞過遮光板61并不被其圖案擋住。泵浦光2的邊緣耦合可以如圖2所示。此外,可提供投影透鏡(未示出)以將遮光板成像到屏幕。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源單兀,包括 發(fā)射泵浦光(2)的泵浦光源(I), 把所述泵浦光(2 )轉換成轉換光(4 )的熒光體元件(3 ), 傳輸至少一部分所述轉換光(4)以備進一步使用的光學系統(tǒng)(6),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述泵浦光(2 )耦合到所述光學系統(tǒng)(6 )并通過所述光學系統(tǒng)(6 )傳輸?shù)剿鰺晒怏w元件(3 )進行所述轉換。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單元,其中,所述光學系統(tǒng)(6)至少一側為遠心的。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單元,其中,所述遠心光學系統(tǒng)(6)包括兩個透鏡(7,8)和所述透鏡(7,8)之間的孔平面(5),其中,所述泵浦光(2)耦合到所述透鏡(7,8)之間的所述光學系統(tǒng)(6)。
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其中,所述光學系統(tǒng)(6)具有孔平面(5)并相對于所述孔平面(5)對稱。
5.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其中,所述光學系統(tǒng)(6)包括反射鏡(16,21),優(yōu)選二向色反射鏡,并且所述泵浦光(2)耦合到所述光學系統(tǒng)(6)內的所述反射鏡(16,21)。
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其中,所述光學系統(tǒng)(6)是成像光學系統(tǒng)(6),在所述熒光體元件(3)和所述成像光學系統(tǒng)(6)之間設置非成像光學元件(13)以采集所述轉換光(4),所述成像光學系統(tǒng)(6)成像所述非成像光學元件(13)的出射面(12)。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單元,所述非成像光學元件(13)由半透明電介質設計而成,在所述非成像光學元件(13)的入射面(15)和所述熒光體元件(3)之間設置氣隙。
8.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所述泵浦光(2)沿主傳播方向(17)入射到所述熒光體元件(3)上,在所述熒光體元件(3)處的所述轉換光(4)具有主傳播方向(18),其中,所述兩個傳播方向(17,18)相反。
9.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其中,所述熒光體元件(3)設置在對于所述泵浦光(2 )不是半透明的熱沉(19 )上。
10.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所述光學系統(tǒng)(6)具有光軸和孔角,其中,所述泵浦光(2)在耦合后具有與所述光軸(10)的最大角,該最大角小于所述光學系統(tǒng)(6)的所述孔角。
11.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所述轉換光(4)具有第一光譜分布,其中,設置用于發(fā)射具有與第一光譜分布不同的第二光譜分布的額外光(37)的額外光源(36),所述額外光(37)耦合到所述光學系統(tǒng)(6)以用所述轉換光(4)疊加所述額外光(37)。
12.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所述光學系統(tǒng)(6,51)具有孔平面(5),其中,在所述光學系統(tǒng)(6, 51)的孔平面(5)內設置有掩膜(61)。
13.一種照明系統(tǒng),包括至少兩個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和至少部分反射轉換光(4a, 4b, 4c)的反射鏡元件(16a, 16b, 16c),其中,通過所述反射鏡元件(16a, 16b, 16c)疊加轉換光(4a, 4b, 4c)。
14.一種照明系統(tǒng),包括至少兩個根據(jù)權利要求I到12其中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或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照明系統(tǒng),其中,所述光源單元的所述光學系統(tǒng)(6a,6b,6c)是遠心光學系統(tǒng)(6a, 6b, 6c),每個遠心光學系統(tǒng)(6a, 6b, 6c)具有兩個透鏡(7a, 7b, 7c, 8a, 8b, 8c),所述遠心光學系統(tǒng)(6a,6b,6c)共用一個透鏡(8a,8b,8c)。
15.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I到12其中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的用途或根據(jù)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照明系統(tǒng)的用途,用于光纖照明或在投影系統(tǒng)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源單元,包括發(fā)射泵浦光(2)的泵浦光源(1)、轉換泵浦光(2)的熒光體元件(3)和將轉換光(4)傳輸?shù)嚼缬米魍队跋到y(tǒng)的成像儀的出射孔(5)以備進一步使用的光學系統(tǒng)(6)。其中,泵浦光(2)耦合到光學系統(tǒng)(6)并通過光學系統(tǒng)(6)傳輸?shù)綗晒怏w元件(3)。
文檔編號H05B33/12GK102971581SQ201080067693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4日
發(fā)明者亨寧·倫恩, 馬蒂亞斯·莫爾克, 尼科·摩根布羅德 申請人:歐司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