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靜電模塊及具有該抗靜電模塊的電路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抗靜電模塊及具有該抗靜電模塊的電路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路板上的抗靜電模塊,特別涉及一種利用尖端放 電而導出靜電的抗靜電模塊及具有該抗靜電模塊的電路板。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靜電可能從外界進入電路板,例如經(jīng)由觸摸電路板的接口
(例如手指觸摸到USB接口),而進入電路板,如此一來累積在電路板上的 靜電可能會損壞電子元件。 一般的IC芯片能承受外界進入的靜電壓最高不 超過2kV,因此電路板上(尤其是主機板)需要設置抗靜電的元件,以避免 累積在電路板上的靜電造成高電壓而損壞電路板上的元件。
一般使用的抗靜電方法包括在電路板上設置尖端,如中國臺灣公告號為 566840的實用新型專利所揭露的電路結(jié)構,以通過尖端放電效應來釋放電路 板上的靜電。然而,該方法只適用于較弱的靜電環(huán)境,當要用于較強的靜電 環(huán)境時,則必須重新設計電路板,設置放置齊納二極管(ZenerDiode)的連 接墊(pad),以安裝齊納二極管來對抗靜電。圖1顯示了一種采用齊納二極 管抗靜電的電路結(jié)構,其中矩形框A所圍起的區(qū)域為放置齊納二極管(圖未 示)的區(qū)域,其中有四條信號線10通過。20為接地線,30為電源線,40 為齊納二極管的連接墊, 一共有六個。利用齊納二極管,可將電路板上的靜 電導入接地線30,使累積在電路板上的靜電能量不會超過電子元件的耐壓極 限。
由于一般的電路板只釆用上述兩種抗靜電方法之一,故只能工作在單一 的靜電環(huán)境下,缺乏應用上的靈活性。若要在兩種抗靜電模式下轉(zhuǎn)換以適應 不同的靜電環(huán)境,則必須重新設計電路板,大大增加了電路板的設計和制造
成本。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必須重新設計電路板才能 改變電路板的抗靜電能力的問題提供一種無需改變電路布局即可提升抗靜 電能力的抗靜電模塊,以適應不同的靜電環(huán)境,并降低電路板的設計和制造 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抗靜電模塊包括一鋪銅區(qū)域,形成于一具有若干條接地 線的電路板上,該鋪銅區(qū)域設有一可放電的尖端部,該尖端部朝向該電路板 的若干接地線之一。
在該抗靜電模塊中,尖端部也可以與抗靜電元件一并使用,該抗靜電
元件連接該鋪銅區(qū)域以及該接地線,該抗靜電元件為一齊納二極管(Zener diode),且該鋪銅區(qū)域為該抗靜電元件的連接墊,使該抗靜電元件電性連接 于該電路板。
此外,該尖端部與該接地線保持一適當?shù)木嚯x,該距離的最小值為該 電路板的制程中所能容許的兩布線間的最短距離。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是提供一種電路板,其包括一本體;若干條接 地線,形成于該本體上;以及一鋪銅區(qū)域,形成于該本體上,該鋪銅區(qū)域具 有一可放電的尖端部,該尖端部朝向該若干接地線之一。
在該電路板中,還可包括一抗靜電元件,連接該鋪銅區(qū)域以及該接地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抗靜電模塊及具有該抗靜電模塊的電路板,可直接 用于較弱的靜電環(huán)境。當需要應用于較強的靜電環(huán)境時,只需在原有電路布 局的基礎上增設一齊納二極管,即可立即提升電路板的抗靜電能力,不僅在 使用上具有靈活性,也節(jié)省了電路板的設計和制作成本。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電路板的抗靜電布局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抗靜電模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將通過優(yōu)選的實施例結(jié)合附圖加以說明。
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的抗靜電模塊及電路板的一較佳實施例。電路板 1000具有一本體500、若干條信號線(在圖2中為四條)100、若千條接地 線(在圖2中為三條)202、 204、 206、 一電源線300以及一抗靜電模塊。 抗靜電模塊包括若干個鋪銅區(qū)域(在圖2中為四個)602、 604、 606、 608。 若干條信號線100、若干條接地線202、 204、 206、 一電源接線300以及該 若干個鋪銅區(qū)域602、 604、 606、 608皆形成于本體500上。信號線100分 別連接于鋪銅區(qū)域602、 604、 606、 608,在圖面上方兩鋪銅區(qū)域602及604 之間設置有電源線300,在下方兩鋪銅區(qū)域606、 608之間設置接地線206, 在上下兩排的鋪銅區(qū)域之間設置有二條接地線202及204。
在鋪銅區(qū)域602上形成一三角形的可放電的尖端部6021 ,其放電尖端朝 向接地線202。在本實施例中,在接地線202上形成一尖端部2021,對應于 尖端部6021,以便縮短尖端部6021與接地線202間的距離。鋪銅區(qū)域604 也同樣形成一尖端部6041,其放電尖端朝向接地線204,在接地線204上也 設有一尖端部2041,對應于尖端部6041。
另外,在接地線,如接地線206上也可不設置尖端部。鋪銅區(qū)域606及 608分別各形成兩個尖端部6061、 6081,其放電尖端均朝向接地線206,由 于放電尖端6061及6081與接地線206構成尖端放電條件適當,因此在接地 線206上無須形成尖端部。
在各鋪銅區(qū)域602、 604、 606、 608形成的尖端部6021 、 6041、 6061、 6081可以利用與接地線202、 204、 206之間的電位差而產(chǎn)生放電的效果,從 而將來自外界經(jīng)由信號線100傳遞進入電路板1000的靜電壓釋放到接地線 202、 204及206而導出。尖端部的數(shù)量、形狀及配置位置并無限制,視電路 布局的設計而定。而放電尖端與接地線的距離是愈短愈好,但是受到電路板IOOO制程上的限制,必須取適當?shù)木嚯x,如果太短在電路板蝕刻的過程中容 易產(chǎn)生短路,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其距離最小可達到5mi1.。
將本實用新型實際應用至主機板上做實驗,實驗對象為技嘉電子所生產(chǎn) 的CAYMAN-RH主機板,從其USB接口做靜電接觸測試,在圖1所示的現(xiàn) 有的電路布局的情況下,最高可耐3.2kV的靜電壓,而以本實用新型所揭示 的結(jié)構的電路布局做試驗,則可耐4kV的電壓。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構 造的確可以提高電路板抗靜電的能力。
另外,對于某些耐靜電壓的要求更高的電路板而言,可以將齊納二極管 合并于抗靜電模塊600中使用,在此情況下鋪銅區(qū)域602、 604、 606及608 以及圖2中圖面中央的連接墊400可作為齊納二極管與電路板1000電性連 接的連接墊,兩連接墊400分別連接于電源線300以及接地線206。如此本 實用新型的尖端部產(chǎn)生放電效應以及齊納二極管合并作用之下,使電路板 1000的耐壓值可高達9kV左右。
如上所述,也可以在電路板上,從原本作為齊納二極管的連接墊突出而 形成一可放電的尖端部,如此,尖端放電以及齊納二極管兩種方式可以并用 而提高電路板的耐壓性。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以原有的電路布局為基礎,做些微的變更,可 在不需要齊納二極管的情況下,達到相同的抗靜電的效果,也可以與齊納二 極管并用,符合更高的抗靜電的要求。
除了齊納二極管之外,本實用新型也可應用于顯示芯片的抗靜電二極管 的連接墊或者是其他需要保護的I/O線上。
權利要求1.一種抗靜電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鋪銅區(qū)域,形成于一具有若干條接地線的電路板上,該鋪銅區(qū)域設有一可放電的尖端部,該尖端部朝向該若干接地線之一。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靜電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抗靜電模塊更包 括一抗靜電元件,連接該鋪銅區(qū)域以及該接地線。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靜電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抗靜電元件為一 齊納二極管。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靜電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鋪銅區(qū)域為該抗 靜電元件的連接墊,使該抗靜電元件電性連接于該電路板。
5.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靜電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尖端部與該 接地線保持一距離。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抗靜電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距離的最小值為 該電路板的制程中所能容許的兩布線間的最短距離。
7. —種電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體;若干條接地線,形成于該本體上;以及一鋪銅區(qū)域,形成于該本體上,該鋪銅區(qū)域具有一可放電的尖端部,該 尖端部朝向該若干接地線之一 。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更包括一抗靜電 元件,連接該鋪銅區(qū)域以及該接地線。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該鋪銅區(qū)域為該抗靜電元 件的連接墊,使該抗靜電元件電性連接于該電路板。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該抗靜電元件為齊納二 極管。
11. 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該尖端部與該接地
12.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該距離的最小值為該電 路板的制程中所能容許的兩布線間的最短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抗靜電模塊及具有該抗靜電模塊的電路板提供了一種利用尖端放電而導出靜電,并能與抗靜電元件并用的抗靜電模塊及電路板,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必須重新設計電路板才能改變電路板的抗靜電能力的問題。該抗靜電模塊包括一鋪銅區(qū)域,形成于一具有若干條接地線的電路板上,該鋪銅區(qū)域設有一可放電的尖端部,該尖端部朝向該若干接地線之一。由此,電路板上的靜電可經(jīng)由尖端部與接地線之間產(chǎn)生放電而導出電路板。此外,還可在該鋪銅區(qū)域和該接地線之間設置一抗靜電元件,以達到無需改變電路布局即可提升抗靜電能力的效果。
文檔編號H05F3/00GK201066953SQ20062017332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莊殷瑞, 汪木金, 黃建翔 申請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