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散熱模塊,尤其是一種包含有散熱器及風扇的散熱裝置,在散熱器的各個散熱鰭片上的相對應位置處開設通口,且該等通口是用與該風扇是相互接設。
背景技術:
在中國臺灣專利第532738號新型專利前案中,揭露有在散熱鰭片體的頂面中央向下陷入形成一圓柱狀凹室,并在此圓柱狀凹室內(nèi)裝設內(nèi)風扇的技術特征,惟,該內(nèi)風扇必須由外風扇的串聯(lián)設置始可置在散熱器內(nèi)部,是以,其所構(gòu)成的組件繁多,致使其所產(chǎn)生的加工成本亦相對的提高。
在中國臺灣專利第577585號新型專利前案中,揭露有“在散熱裝置的第一散熱器上方與第二散熱器上方分別設置兩個風扇”的技術特征,惟,當使用者在組裝第一散熱器與第二散熱器之間所設置的風扇時,由于此風扇,其上方被第二散熱器所阻擋,故易造成組裝上的不便。
在中國臺灣專利第M243002號新型專利前案中,揭露有“在散熱器主體上方所具有的散熱鰭片,在其前半段及后半段分別開設有放置風扇的槽溝”的技術特征,惟,其風扇的固定方式僅經(jīng)由一側(cè)的夾持構(gòu)造夾持,故,在該風扇運轉(zhuǎn)時,其所產(chǎn)生的震動無法經(jīng)此種固定方式壓制,致使此風扇不能穩(wěn)定的運轉(zhuǎn),甚至會因為高震動頻率而產(chǎn)生噪音,此風扇長久在此種狀態(tài)下運轉(zhuǎn),亦容易受到損害。
在中國臺灣專利第M250226號新型專利前案中,揭露有“在第一散熱體與第二散熱體間設置風力裝置,且該第一散熱體與第二散熱體是由熱管相接設”的技術特征,惟,其須經(jīng)由風罩始可將風扇固定在第一散熱體與第二散熱體之間,故,不僅成本提高,且組裝上亦不方便。
緣是,有鑒在上述習用品所衍生的各項缺點,本案的發(fā)明人遂竭其心智,以從事該行業(yè)多年的經(jīng)驗,潛心研究加以創(chuàng)新改良,終在成功研發(fā)完成本件散熱模塊案。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散熱器的各個散熱鰭片上的相對應位置處開設通口,且該等通口恰可供風扇穿透并接合的散熱模塊。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須扣具的扣持即可達到將風扇固定在散熱器上的散熱模塊。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材料成本較低的散熱模塊。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須改變散熱器的設計即可適用在軸流式風扇或離心式風扇的散熱模塊。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散熱模塊,包括風扇及散熱器,所述的散熱器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且該等通口是可用以與風扇接合。
所述的風扇是為軸流式風扇。
所述的軸流式風扇是為直立式或橫式者。
所述的風扇是為離心式風扇。
所述的離心式風扇是為直立式或橫式者。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還包括一種散熱模塊,包括風扇及散熱器,所述的散熱器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及導熱管,該導熱管是穿設該等散熱鰭片,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且該等通口可用以與風扇接合。
所述的風扇是為直立式軸流式風扇或橫式軸流式風扇。
所述的風扇是為直立式離心式風扇或橫式離心式風扇。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勢在于(1)當風扇在運轉(zhuǎn)時,其所產(chǎn)生的震動得以被散熱器所壓制。
(2)僅需將風扇直接嵌入即可達到組裝的目的,故,使用者不需特別使用手工具或特殊的技巧即可拆卸風扇。
(3)不需經(jīng)由風罩或扣具即可達到組裝的目的,緣是,本實用新型與習用產(chǎn)品相較的下,確具有較為好用的功效。
(4)降低風流朝散熱器吹時所產(chǎn)生的擾流。
(5)本實用新型可同時適用在軸流式風扇或離心式風扇。
由于所組成的構(gòu)件簡單,故產(chǎn)品的加工成本或材料成本得以降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16為本實用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7為本實用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8為本實用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19為本實用新型第七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0為本實用新型第七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1為本實用新型第七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22為本實用新型第八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3為本實用新型第八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24為本實用新型第八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1風扇;111扇葉部;112扇框部;12散熱器;121散熱鰭片;121a通口;21風扇;211扇葉部;212扇框部;32散熱器;321散熱鰭片;321a通口;42散熱器;421散熱鰭片;421a通口;422導熱管;52散熱器;521散熱鰭片;521a通口;522導熱管;61風扇;611扇葉部;612扇框部;71風扇;711扇葉部;712扇框部。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主要是包含有風扇11及散熱器12,其中該散熱器12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121,而該風扇11具有扇葉部111及扇框部112,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121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121a,且該等通口121a可供風扇11的扇框部112穿設并接合。請再參閱圖2,如圖所示,該等通口121a的尺寸大小恰好等同在扇框部112的尺寸大小,故在組裝時,該風扇11的扇框部112是以嵌入的方式與該等通口121a裝設。
請再參閱圖3,如圖所示,由于該風扇11為橫式軸流式風扇,故其所產(chǎn)生的風流方向是由散熱器12上方導入,再由風扇11下方導出,且當該扇葉部111在運轉(zhuǎn)時,由于風流的導入,是將散熱器12上方附近的風流經(jīng)由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121之間引入,故該風流不會與習用產(chǎn)品一樣受到散熱鰭片的阻擋,而產(chǎn)生擾流。
請繼續(xù)參閱圖4、圖5及圖6,如圖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其中該等通口121a是供離心式風扇的扇框部212穿設并接合。
請再參閱圖6,如圖所示,由于該風扇21為橫式離心式風扇,故其所產(chǎn)生的風流方向是由散熱器12上方導入,再由風扇21四周導出,且當該扇葉部211在運轉(zhuǎn)時,由于風流的導入,是將散熱器12上方附近的風流經(jīng)由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121之間引入,故該風流不會與習用產(chǎn)品一樣受到散熱鰭片的阻擋,而產(chǎn)生擾流。
請參閱圖7及圖8,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其特點是該散熱器32是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321,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321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321a,且該等通口321a可供風扇61的扇框部612穿設并接合。
請再參閱圖9,如圖所示,由于該風扇61為直立式軸流式風扇,故其所產(chǎn)生的風流方向是由散熱器32一方導入,再由風扇61另一方導出,且當該扇葉部611在運轉(zhuǎn)時,由于風流的導入,是將散熱器32一方附近的風流經(jīng)由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321之間引入,故該風流不會與習用產(chǎn)品一樣受到散熱鰭片的阻擋,而產(chǎn)生擾流。
請參閱圖10及圖11,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其特點是該散熱器32是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321,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321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321a,且該等通口321a可供風扇71的扇框部712穿設并接合。
請再參閱圖12,如圖所示,由于該風扇71為直立式離心式風扇,故其所產(chǎn)生的風流方向是由風扇71上方導入,再由風扇71四周導出,且當該扇葉部711在運轉(zhuǎn)時,由于風流的導入,是將散熱器32一方附近的風流經(jīng)由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321之間引入,故該風流不會與習用產(chǎn)品一樣受到散熱鰭片的阻擋,而產(chǎn)生擾流。
請參閱圖13及圖14,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其特點是該散熱器42是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421及導熱管422,其中該導熱管422是穿設該等散熱鰭片421,且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421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421a,且該等通口421a可供風扇11的扇框部112穿設并接合。
請再參閱圖15,如圖所示,由于該風扇11為橫式軸流式風扇,故其所產(chǎn)生的風流方向是由散熱器42上方導入,再由風扇11下方導出,且當該扇葉部111在運轉(zhuǎn)時,由于風流的導入,是將散熱器42上方附近的風流經(jīng)由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421之間引入,故該風流不會與習用產(chǎn)品一樣受到散熱鰭片的阻擋,而產(chǎn)生擾流。
請參閱圖16及圖17,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較佳實施例,其特點是該散熱器42是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421及導熱管422,其中該導熱管422是穿設該等散熱鰭片421,且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421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421a,且該等通口421a可供風扇21的扇框部212穿設并接合。
請再參閱圖18,如圖所示,由于該風扇21為橫式離心式風扇,故其所產(chǎn)生的風流方向是由散熱器42上方導入,再由風扇21四周導出,且當該扇葉部211在運轉(zhuǎn)時,由于風流的導入,是將散熱器42上方附近的風流經(jīng)由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421之間引入,故該風流不會與習用產(chǎn)品一樣受到散熱鰭片的阻擋,而產(chǎn)生擾流。
請參閱圖19、圖20,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七較佳實施例,其特點是該散熱器52是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521及導熱管522,其中該導熱管522是穿設該等散熱鰭片521,且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521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521a,且該等通口521a可供風扇61的扇框部612穿設并接合。
請再參閱圖21,如圖所示,由于該風扇61為直立式軸流式風扇,故其所產(chǎn)生的風流方向是由散熱器52一方導入,再由風扇61另一方導出,且當該扇葉部611在運轉(zhuǎn)時,由于風流的導入,是將散熱器52一方附近的風流經(jīng)由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521之間引入,故該風流不會與習用產(chǎn)品一樣受到散熱鰭片的阻擋,而產(chǎn)生擾流。
請參閱圖22及圖23,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八較佳實施例,其特點是該散熱器52是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521及導熱管522,其中該導熱管522是穿設該等散熱鰭片521,且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521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521a,且該等通口521a可供風扇71的扇框部712穿設并接合。
請再參閱圖24,如圖所示,由于該風扇71為直立式離心式風扇,故其所產(chǎn)生的風流方向是由風扇71上方導入,再由風扇71四周導出,且當該扇葉部711在運轉(zhuǎn)時,由于風流的導入,是將散熱器52一方附近的風流經(jīng)由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521之間引入,故該風流不會與習用產(chǎn)品一樣受到散熱鰭片的阻擋,而產(chǎn)生擾流。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的限定本實用新型所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散熱模塊,包括風扇及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熱器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且該等通口是可用以與風扇接合。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扇是為軸流式風扇。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流式風扇是為直立式或橫式。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扇是為離心式風扇。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離心式風扇是為直立式或橫式。
6.一種散熱模塊,包括風扇及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熱器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及導熱管,該導熱管是穿設該等散熱鰭片,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且該等通口可用以與風扇接合。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扇是為直立式軸流式風扇或橫式軸流式風扇。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扇是為直立式離心式風扇或橫式離心式風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散熱模塊,其主要是在散熱器上設置風扇,其中該風扇具有扇葉部及扇框部,該散熱器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在前述各個散熱鰭片上的相對應位置處是開設有通口,且在該等通口與該風扇的扇框部相接設時,該風扇可固定在該等散熱鰭片的通口內(nèi)。
文檔編號G12B15/00GK2867808SQ200520146880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林勝煌 申請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