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的快速發(fā)展,移動電話已逐漸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一種現(xiàn)代化通信工具,同時廣大移動用戶對移動通信服務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已不再單單滿足于良好的室外移動通信服務,而且也要求在室內(nèi)能享受到優(yōu)質的移動通信服務。
在移動通信室內(nèi)的應用場景下,由于現(xiàn)代建筑多以鋼筋混凝土為骨架,加上全封閉式的外裝修,對無線電信號的屏蔽衰減特別厲害,室外宏覆蓋的信號在室內(nèi)形成很多盲區(qū),或者在有的覆蓋區(qū)域內(nèi),信號的覆蓋質量不穩(wěn)定,造成部分用戶語音和數(shù)據(jù)業(yè)務不能正常應用,而室內(nèi)是用戶經(jīng)?;顒拥膮^(qū)域,用戶比較集中,因此在室內(nèi)的應用場景下,一方面需要保證室內(nèi)前反向覆蓋信號的質量,另一方面也要保證覆蓋區(qū)用戶的容量和帶寬的要求。
在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過程中,實用新型人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室內(nèi)覆蓋方式主要采用基站提供信源,光纖引入的室內(nèi)分布系統(tǒng),室內(nèi)分布系統(tǒng)使用無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等)、同軸電纜、室內(nèi)無源分布天線等設備組成室內(nèi)分布系統(tǒng)。但這種方案需要引入光纜進行傳輸,增加光纜布放,提升施工難度及物業(yè)協(xié)調難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需要通過光纖將基站提供的信源引入到室內(nèi)分布系統(tǒng),導致的施工難度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包括:接入單元、控制單元和至少一個覆蓋單元;
所述接入單元通過天線與室外基站無線連接;所述控制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接入單元連接,輸出端與所述至少一個覆蓋單元連接;
所述接入單元,用于接收所述室外基站發(fā)送的下行信號,并將下行信號發(fā)送至所述控制單元;
所述控制單元,用于將接收到的下行信號分成至少一路信號后,分發(fā)至相應地覆蓋單元;
所述至少一個覆蓋單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單元分發(fā)的下行信號,并將分發(fā)的下行信號提供給終端。
可選的,系統(tǒng)還包括:至少一個擴展單元;
所述至少一個擴展單元設置在所述控制單元和所述覆蓋單元之間;
所述擴展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所述擴展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覆蓋單元連接;
所述擴展單元,用于增加可與所述控制單元建立連接的覆蓋單元的數(shù)量。
可選的,系統(tǒng)還包括:至少一個主擴展單元和至少一個次擴展單元;
所述主擴展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輸出端與次擴展單元連接;
所述次擴展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主擴展單元連接,輸出端與覆蓋單元連接。
可選的,所述接入單元、所述控制單元、所述擴展單元以及所述至少一個覆蓋單元之間通過饋線連接。
可選的,所述擴展單元包括:第一單片機MCU、調制解調器和分 配器;
所述分配器分別連接第一輸入端口和多個第一輸出端口;
所述第一單片機MCU和所述調制解調器均分別連接所述第一輸入端口和所述分配器。
可選的,所述擴展單元還包括:供電端口;
相應地,所述擴展單元通過所述供電端口與供電電源連接。
可選的,所述接入單元包括:第一合路器、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以及第二合路器;
所述第一合路器分別連接天線、所述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和所述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
所述第二合路器分別連接第二輸出端口、所述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和所述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
可選的,所述控制單元包括:第三合路器、第二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第二GSM功率放大模塊、第二單片機MCU以及第四合路器;
所述第三合路器分別連接第二輸入端口、所述第二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和所述第二GSM功率放大模塊;
所述第四合路器分別連接第三輸出端口、所述第二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和所述第二GSM功率放大模塊;
所述第二單片機MCU分別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口、所述第二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所述第二GSM功率放大模塊以及所述第三輸出端口。
可選的,所述覆蓋單元包括:第五合路器、第三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第三GSM功率放大模塊以及第六合路器;
所述第五合路器分別連接第三輸入端口、所述第三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和所述第三GSM功率放大模塊;
所述第六合路器分別連接第四輸出端口、所述第三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和所述第三GSM功率放大模塊。
可選的,所述天線為有源天線。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采用無線收發(fā)方式將室外基站提供的信源引入到室內(nèi),并基于接入單元、控制單元和至少一個覆蓋單元對室內(nèi)完全覆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能避免使用光纜傳輸,具有簡化鏈路設計、降低施工難度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通過參考附圖會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和優(yōu)點,附圖是示意性的而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任何限制,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中擴展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中接入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中控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7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中覆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 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該系統(tǒng)包括:接入單元110、控制單元120和至少一個覆蓋單元,其中:
所述接入單元110通過天線與室外基站無線連接;所述控制單元120的輸入端與所述接入單元110連接,輸出端與所述至少一個覆蓋單元連接;
所述接入單元110,用于接收所述室外基站發(fā)送的下行信號,并將下行信號發(fā)送至所述控制單元120;
所述控制單元120,用于將接收到的下行信號分成至少一路信號后,分發(fā)至相應地覆蓋單元;
所述至少一個覆蓋單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單元分發(fā)的下行信號,并將分發(fā)的下行信號提供給終端。
需要說明的是覆蓋單元的數(shù)量可視情況而定,例如:可根據(jù)室內(nèi)面積而定,若室內(nèi)面積較小,可設置一個覆蓋單元130即可;若室內(nèi)面積較大,可設置多個覆蓋單元130、140和150;覆蓋單元的安裝位置以能覆蓋整個室內(nèi)準,例如:分布式,具體的安裝方式此處不在限定。
在下行方向上,由接入單元110通過天線接受室外基站發(fā)送的下行信號,并將接受到的下行信號發(fā)送至控制單元120,控制單元120采用信號處理技術,智能監(jiān)測、網(wǎng)絡自適應配給等技術,將下行信號 分發(fā)至對應的覆蓋單元,由覆蓋單元將下行信號提供給室內(nèi)的終端;
在上行方向上,用戶使用終端向覆蓋用戶所在區(qū)域的覆蓋單元發(fā)送上行信號,通過覆蓋單元將上行信號發(fā)送至控制單元120,由控制單元120將上行信號發(fā)送至接入單元110,進而由接入單元110通過天線發(fā)送給基站。
可見,本實施例采用無線收發(fā)方式將室外基站提供的信源引入到室內(nèi),并基于接入單元、控制單元和至少一個覆蓋單元對室內(nèi)完全覆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能避免使用光纜傳輸,具有簡化鏈路設計、降低施工難度的優(yōu)點。
實施例二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2,該系統(tǒng)包括:接入單元210、控制單元220、至少一個擴展單元230和至少一個覆蓋單元,其中:
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至少一個擴展單元230設置在所述控制單元220和所述覆蓋單元之間;
當擴展單元230僅有一個時,控制單元220的輸出端與擴展單元230的輸入端連接,擴展單元230的輸出端與所述覆蓋單元連接;
當擴展單元有多個時,控制單元220的輸出端分別與各擴展單元的輸入端的連接,每個擴展單元都有多個輸出端,以連接更多的覆蓋單元。
不難理解的是,每個擴展單元230的輸出端都有多個,由此可以增加可與所述控制單元220建立連接的覆蓋單元的數(shù)量。
可見,本實施例通過在控制單元與覆蓋單元之間設置至少一個擴展單元,以增加覆蓋單元可使用的端口,進而提高用戶的使用便利性。
實施例三
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3,該系統(tǒng)包括:接入單元310、控制單元320、至少一個擴展單元和至少一個覆蓋單元,其中:
以圖3示出的內(nèi)容為例,至少一個擴展單元中包括:至少一個主擴展單元331和至少一個次擴展單元332/333;
所述主擴展單元331的輸入端與所述控制單元320連接,輸出端分別與覆蓋單元341、次擴展單332和次擴展單333連接;
所述次擴展單元332的輸入端與所述主擴展單元331連接,輸出端分別與覆蓋單元342、343和344連接;
所述次擴展單元333的輸入端與所述主擴展單元331連接,輸出端分別與覆蓋單元345和346連接。
不難理解的是,當主擴展單元331的個數(shù)為多個時,各主擴展單元331的輸入端均與控制單元320的輸出端連接,每個主擴展單元331的輸出端均連接有一個或者多個次擴展單元;另外,圖3示出的是一種兩層擴展單元的結構,而在實際應用中,擴展單元還可以為大于兩層的結構,即第一層中的擴展單元的輸入端均與控制單元320連接,最后一層的擴展單元的輸出端連接喲戔或者多個覆蓋單元,位于中間層的擴展單元的輸入端與前一層的擴展單元的輸出端對應連接,位于中間層的擴展單元的輸出端與后一層的擴展單元的輸入端對應連接。
可見,本實施例通過設置多層的擴展單元能有效的增加信號覆蓋范圍,使得信號覆蓋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房間或者某一片區(qū)域;另外,還可以將多個本實施例提出的類似系統(tǒng)級聯(lián)、并聯(lián),以完成對更大面積的覆蓋。
實施例四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中擴展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4,本實施例中擴展單元包括:調制 解調器410、分配器420和第一單片機MCU(Microcontroller Unit)430,其中:
所述分配器420分別連接第一輸入端口和多個第一輸出端口;
所述第一單片機MCU 430和所述調制解調器410均分別連接所述第一輸入端口和所述分配器420。
需要說明的是,結合實施例二和實施例三中對擴展單元的描述,擴展單元通過第一輸入端口與控制單元進行交互,通過第一輸出端口與覆蓋單元交互。
在下行方向上,在接受到控制單元發(fā)送的下行信號后,調制解調器410對下行信號進行數(shù)模轉換處理,通過分配器420分配至對應的第一輸出端口。
在上行方向上,分配器420接收終端通過各個第一輸出端口輸入的上行信號,調制解調器410對上行信號進行數(shù)模轉換處理后通過第一輸入端口發(fā)送至控制單元。
本實施例中,擴展單元還包括:供電端口;
相應地,所述擴展單元通過所述供電端口與供電電源連接。
由此,基于接入單元、所述控制單元、所述擴展單元以及覆蓋單元之間通過饋線連接,實現(xiàn)沿著上行、下行饋線方向實現(xiàn)集中供電。
其中,饋線可選用3DFD型號的直徑5mm的饋線,避免較粗的同軸電纜的使用,降低施工難度。
實施例五
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中接入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5,接入單元包括:第一合路器520、第一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射頻功率放大模塊530、第一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功率放大模塊540以及第二合路器550,其中:
所述第一合路器520分別連接天線510、所述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530和所述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540;
所述第二合路器550分別連接第二輸出端口、所述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530和所述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540。
需要說明的是,接入單元通過天線510與室外基站進行交互,同感第二輸出端口與控制單元進行交互,另外,本實施例和實施例一中的天線均為有源天線。
在下行方向上,接入單元通過天線510從室外的基站接收下行信號后,首先,第一合路器520對下行信號進行組合處理,并將組合處理后的下行信號發(fā)送至所述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530和所述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540,由所述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530和所述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540分別對下行信號進行射頻功率放大處理,并將處理后的下行信號通過第二合路器550組合處理后、通過第二輸出端口傳輸至控制單元。
不難理解的是,上行方向上的信號處理過程與下行方向上的信號處理過程較為相似,故,此處不在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可見,本實施例通過設置所述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530和所述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540分別對信號進行放大處理,進而采用有源放大電路、雙頻放大功能的方式實現(xiàn)信號的長距離傳輸。
實施例六
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中控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6,控制單元包括:第三合路器610、第二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620、第二GSM功率放大模塊630、第二單片機MCU650以及第四合路器640,其中:
所述第三合路器610分別連接第二輸入端口、所述第二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620和所述第二GSM功率放大模塊630;
所述第四合路器640分別連接第三輸出端口、所述第二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620和所述第二GSM功率放大模塊630;
所述第二單片機MCU650分別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口、所述第二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620、所述第二GSM功率放大模塊630以及所述第三輸出端口。
需要說明的是,控制單元通過第二輸入端口與接入單元進行交互,同感第三輸出端口與擴展單元進行交互。另外,所述第二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620和所述第二GSM功率放大模塊630的工作原理與實施例五中所述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530和所述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540的工作原理相同,第三合路器610和第四合路器640與實施例五中的合路器的工作原理也相同,故,此處不再對其進行展開描述。
實施例七
圖7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線信號覆蓋系統(tǒng)中覆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7,覆蓋單元包括:第五合路器710、第三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720、第三GSM功率放大模塊730以及第六合路器740;
所述第五合路器710分別連接第三輸入端口、所述第三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720和所述第三GSM功率放大模塊730;
所述第六合路器740分別連接第四輸出端口、所述第三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720和所述第三GSM功率放大模塊730。
需要說明的是,覆蓋單元通過第三輸入端口與擴展單元進行交互,通過第四輸出端口與用戶終端進行交互。另外,所述第三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720和所述第三GSM功率放大模塊730的工作原理與實施例五中所述第一TD-LTE射頻功率放大模塊530和所述第一GSM功率放大模塊540的工作原理相同,第五合路器710和第六合路器740與 實施例五中的合路器的工作原理也相同,故,此處不再對其進行展開描述。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單片機MUC430和第二單片機MCU650用于在出場之前或者現(xiàn)場安裝時,共同控制覆蓋單元逐個啟動,以判斷各個覆蓋單元與基站之間是否存在自激的問題。
應該注意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并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的情況下可設計出替換實施方式。在權利要求中,不應將位于括號之間的任何參考符號構造成對權利要求的限制。單詞“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權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驟。位于元件之前的單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存在多個這樣的元件。本實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適當編程的計算機來實現(xiàn)。在列舉了若干裝置的單元權利要求中,這些裝置中的若干個可以是通過同一個硬件項來具體體現(xiàn)。單詞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順序??蓪⑦@些單詞解釋為名稱。
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做出各種修改和變型,這樣的修改和變型均落入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