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912107閱讀:23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一般涉及一種能夠進行分組通信的CDMA通信系統(tǒng)。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能夠采用多載波終端和單載波終端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作為能夠通過分組通信的時分多址(TDMA)方法進行來自基站的前向通信的CDMA無線通信系統(tǒng),例如,已經知道了在3GPP2(http//www.3gpp2.org)中公布、由C.S0024所定義的“HRPD”標準。此技術標準“HRPD”對應于能夠通過一組(即,上行和下行)頻道(載波)進行分組通信的單載波終端的無線通信技術。
另一方面,作為能夠通過采用碼分多址(CDMA)方法來進行來自基站的前向分組通信的技術,例如,已經知道了從3GPP2的C.S0001到C.S0005所定義的“SpreadRate 3”(SR3)。此技術對應于能夠同時采用多個頻道進行分組通信的多載波終端的無線通信技術,即對應于能夠通過同時利用其碼片速率為1.2288MHz的三個載波(頻道),以3.6864MHz的碼片速率進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技術。
在上述采用SR3技術的多載波終端中,由于一個載波可以占用一個用于執(zhí)行CDMA方法的擴展碼(spread code),相應于多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在相同的單元中需要多個擴展碼。
另一方面,在采用單載波的傳統(tǒng)無線通信系統(tǒng)轉變?yōu)轭A期可能會流行的采用多載波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情況下,如果可以擴展現(xiàn)有的設施,以便單載波無線通信技術和多載波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共存,并可以同時應用,考慮到成本和擴展方面,則此技術思想將變得非常有效。

發(fā)明內容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一種通信系統(tǒng)包括基站;以及利用至少一個載波(例如,對應于一組(上行/下行)頻道,并將被稱為“單載波”)相對于基站進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利用多個載波(例如,一組(安排有一個或更多個上行和兩個或更多個下行)頻道相互結合,并將被稱為“多載波”)相對于基站進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基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分配給無線通信終端中的特定終端時,申請相對于多個載波共同被采用的分配信息;以及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
此外,一種通信系統(tǒng),包括基站;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其利用一個載波與基站進行分組通信;以及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其同時利用多個載波與基站進行分組通信,其中,所述基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分配給第一無線通信終端或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時,申請共同被用于多個載波的分配信息;以及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所述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
優(yōu)選地,通信系統(tǒng)還包括時隙(time slot)分配裝置,用于分配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在分組通信中所使用的時隙,時隙分配裝置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中的一個無線通信終端分配給在每個所述載波的分組通信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分布的一個單元。
優(yōu)選地,通信系統(tǒng)還包括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在分組通信中所使用的時隙;以及時隙分布確定裝置,用于確定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都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一種基站設備,用于與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進行分組通信,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利用一個載波進行分組通信,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同時利用多個載波進行分組通信,所述基站設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分配給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或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時,申請共同被用于所述多個載波的分配信息;以及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所述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
優(yōu)選地,基站設備還包括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在分組通信中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所述時隙分配裝置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中的一個無線通信終端分配給在每個所述載波的分組通信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分布的一個單元。
優(yōu)選地,基站設備還包括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在分組通信中所使用的時隙;以及時隙分布確定裝置,用于確定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都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一種無線通信終端,用于與基站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基站設備與采用一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采用多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另外的無線通信終端進行分組通信;而且所述基站設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分配給特定的無線通信終端時,申請相對于多個載波共同被采用的分配信息;以及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其中,無線通信終端根據(jù)包含在由所述基站發(fā)送的通信分組的報頭中的所述分配信息,判決所述發(fā)送的分組的目的地,從而與所述基站進行通信。
此外,一種無線通信終端,用于與基站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基站設備與采用一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采用多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另外的無線通信終端進行分組通信;而且所述基站設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同時分配給特定的無線通信終端時,申請相對于多個載波共同被采用的分配信息;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在分組通信中無線通信終端使用的時隙;以及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其中,所述時隙分配裝置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中的一個無線通信終端分配給在每個載波的分組通信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分布的一個單元;其中,無線通信終端根據(jù)包含在由所述基站發(fā)送的通信分組的報頭中的所述分配信息,判決所述發(fā)送的分組的目的地,從而與所述基站進行通信。
此外,一種無線通信終端,用于與基站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基站設備與采用一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采用多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另外的無線通信終端進行分組通信;而且所述基站設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分配給所述無線通信終端中的特定終端時,申請相對于多個載波共同被采用的分配信息;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在分組通信中無線通信終端使用的時隙;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以及時隙分布確定裝置,用于確定利用一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利用多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都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其中,無線通信終端根據(jù)包含在由所述基站發(fā)送的通信分組的報頭中的所述分配信息,判決所述發(fā)送的分組的目的地,從而與所述基站進行通信。
依照本發(fā)明,當多個載波被分配給無線通信終端時,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申請被共同用于多個載波的分配信息。從而,根據(jù)分配信息(MAC索引)控制基站和無線通信終端之間的通信。
依照本發(fā)明,由分配信息控制利用多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利用一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梢源鎯Ψ峙湫畔?,從而使利用多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與利用一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不互相重疊。
依照本發(fā)明,分配信息申請裝置改變分配信息安排中的邊界。從而,依照通信線路的業(yè)務量狀態(tài),來改變第一無線通信終端與第二無線通信終端的比值。
依照本發(fā)明,無線通信終端通過附加在從基站發(fā)送的通信分組的報頭上的分配信息確定通信分組的目的地,并與基站進行通信。從而,由分配信息(MAC索引)控制通信。
依照本發(fā)明,在基站中,可以在利用一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利用多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之間確定時隙分布。
依照本發(fā)明,在基站中,可以在利用一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利用多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之間確定時隙分布。
依照本發(fā)明,時隙分配裝置可以根據(jù)獨立的算法分配用在分組通信中的時段,從而可以減少給予時隙分配處理操作的工作量。
依照本發(fā)明,基站可以按照總計方式預先管理單元內的業(yè)務量。
依照本發(fā)明,可以響應單元內各個無線通信終端的通信質量狀態(tài),動態(tài)確定分組通信的優(yōu)先級。
依照本發(fā)明,可以響應單元內各個無線通信終端的通信質量狀態(tài),動態(tài)確定分組通信的優(yōu)先級。
依照本發(fā)明,時隙分布確定裝置將較多的時隙分布分配給其通信數(shù)目較多的無線通信終端,從而可以依照動態(tài)方式增加分組通信的優(yōu)先級。
按照本發(fā)明,在基站中,可以在利用一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利用多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之間確定時隙分布。
依照本發(fā)明,在基站中,可以確定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之間的時隙分布。
按照本發(fā)明,在基站中,可以確定利用一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利用多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之間的時隙分布。
同樣,利用可變長度的分組進行分組通信。結果,可以有效地利用通信線路,而盡最大可能地不產生無用分組。


圖1是用于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通信系統(tǒng)的示意圖。
圖2是用于說明MAC索引的示意圖。
圖3是用于表示將載波分配給移動站的示意圖。
圖4是用于說明在移動站和基站之間分配載波的操作的順序圖。
圖5是用于描述在基站將載波分配給移動站時所執(zhí)行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
圖6是用于說明在移動站和基站之間分配MAC索引的操作的順序圖。
圖7是用于描述在基站將MAC索引分配給移動站時所執(zhí)行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
圖8A是用在基站和移動站之間的通信中的分組的示意圖。
圖8B是用于將幀分配給各個移動終端的示意性分配圖。
圖9A是用于將幀分配給各個移動終端的示意性分配圖。
圖9B是用于說明用在移動站和基站之間的通信中的分組的示意圖。
圖10是用于解釋將單載波終端比多載波終端的比值設為1∶3的情況的分配圖。
圖11是用于描述基于通信質量的平均值的比值的幀分配操作的流程圖。
圖12是用于描述基于通信質量的最大值的比值的幀分配操作的流程圖。
圖13是用于描述基于終端總數(shù)值的比值的幀分配操作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在,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按照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
圖1是用于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通信系統(tǒng)的示意圖。
參考數(shù)字10表示移動站,參考數(shù)字20表示基站,而參考數(shù)字30表示交換站。
移動站10包含一個或多個便攜式通信終端。便攜式終端“A”和另一便攜式終端“B”對應于多載波通信終端,而且這種多載波終端同時利用三個載波,此多載波終端執(zhí)行每個載波的碼分多址(CDMA)系統(tǒng),從而從基站20沿前向進行分組通信。便攜式終端“C”、另一便攜式終端“D”、另一便攜式終端“E”、另一便攜式終端“F”和另一便攜式終端“G”對應于單載波通信終端,而且這種單載波終端只利用一個載波,此單載波終端執(zhí)行碼分多址系統(tǒng),從而從基站20沿前向進行分組通信。
基站20配備有天線21到23、無線單元24到26、控制單元27和存儲單元28。當天線21到23與各自的無線單元24到26相連時,這些天線21到23接收由移動站10發(fā)射的電磁波,同樣,對移動站10發(fā)射電磁波。無線單元24到26將發(fā)送數(shù)據(jù)轉換為由天線21到23發(fā)射的高頻信號,同樣,將天線21到23接收到的高頻信號轉換為接收數(shù)據(jù)。天線21和無線單元24、天線22和無線單元25、天線23和無線單元26利用互不相同的載波與移動站10進行通信。換句話說,基站20可以通過同時發(fā)射/接收多個載波,與移動站10執(zhí)行多載波通信。控制單元27控制無線單元24到26,而且,當控制單元27分配MAC索引(后面將進行描述)并將MAC索引存儲在存儲單元28中時,此控制單元27管理移動站10。
交換站30將基站20與另一基站或寬帶線路相連,從而在其間建立通信的互連。
接下來,將對按照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進行概述。
在本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基站20能夠同時發(fā)射/接收三個載波,而且移動站10和基站20都能夠使用這三個載波同時進行無線通信。在移動站10中,單載波終端能夠利用這三個載波中的任何一個與基站20進行無線通信,而多載波終端能夠同時利用這三個載波與基站20進行無線通信。與此同時,在這三個載波中的每一個中實現(xiàn)時分多址(TDMA)系統(tǒng),在單載波內設置時隙,然后,每個時隙分割數(shù)據(jù),從而執(zhí)行無線通信(分組通信)。應當理解的是,時隙的尺度可以是固定長度的,或者可以適應數(shù)據(jù)量和/或數(shù)據(jù)種類,是可變長度的。
此外,當基站20和移動站10都進行通信時,以CDMA方式處理包含在每個時隙中的通信數(shù)據(jù),以進行CDMA通信。
當移動站10和基站20進行通信時,基站20根據(jù)“MAC索引”管理移動站10所使用的載波和時隙。
圖2是用于解釋此MAC索引的說明圖。
本實施例的MAC索引對應于由64類代碼(即,十進制計數(shù)法中的0到63)構成的6位代碼映射(code map)。針對這64類代碼(MAC索引),在基站20中,將各個終端所使用的載波和可用時隙分別分配給包含在移動站10中的各個終端。
圖3是用于示意性示出在移動站10和基站20都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情況下,分配載波和時隙的示意圖。
多載波終端(無線終端“A”或者無線終端“B”)通過同時利用多個已分配的載波(即,本實施例中的三個載波)內的多個時隙(即,本實施例中的三個時隙)進行無線通信。由于單載波終端(無線終端“C”到“G”)只利用一個載波進行分組通信,與此同時,此單載波終端只使用一個載波的一個時隙,所以三套單載波終端可以在互不相同的載波內的相同時間中同時進行分組通信。
接下來,將對基站20以如下方式執(zhí)行的分組通信操作進行描述,當利用MAC索引時,基站20對終端分配載波和時隙,從而進行分組操作。
首先,參照圖4對基站20向移動站10(無線終端)分配載波的情況下所執(zhí)行的操作進行描述。
基站20向移動站10連續(xù)地發(fā)送同步信號(步驟401)。
當打開移動站10的電源,而且移動站10接收到由基站發(fā)送的同步信號(步驟402)時,移動站10相對于基站20,執(zhí)行從步驟404到步驟413所表示的記錄操作過程。
在此記錄操作中,必須將移動站10記錄在基站20的控制單元27中,以便與基站20進行分組通信。移動站10向基站20發(fā)送記錄操作開始請求消息,以便執(zhí)行此記錄操作,從而,請求基站20的控制單元27將其進行記錄(步驟404)。當基站20接收到此請求消息時,基站20識別出移動站10的存在(出現(xiàn))。與此同時,基站20向移動站10返回記錄操作開始允許消息,并采用此記錄操作開始允許消息以確認記錄操作的開始(步驟405)。
當移動站10接收到此允許消息時,移動站(無線終端)10向基站20發(fā)送功能信息,以請求適用于無線終端的功能的載波分配(步驟406)。此功能信息表示此無線終端對應于單載波終端還是多載波終端?;?0接收此功能信息,從而識別出此移動站10對應于單載波終端還是多載波終端,然后,將移動站10的功能信息存儲在存儲單元28中。當在存儲單元28中存儲此功能信息時,基站20相對于移動站10返回功能信息收到消息(步驟407)。此功能信息收到消息確認基站20已經收到了功能信息。
接下來,基站20分配從用于與移動站10進行通信的載波“1”到載波“3”中選擇的一個或多個載波(步驟408)。現(xiàn)在,將參照圖5解釋此載波分配的詳細內容。
當在基站20中,為移動站10分配載波時,基站20向移動站10發(fā)送此已分配的載波信息作為載波分配消息(步驟409)。當移動站10接收到此載波分配消息時,移動站10向基站20返回載波分配收到確認消息(步驟410)。此載波分配收到確認消息意味著已經接收到載波信息。移動站10以此移動站10通過此已分配的載波與基站20進行通信的方式,改變在移動站10中提供的無線單元(未示出)中的載波設置(步驟411)。當在移動站10中完成載波設置時,移動站10相對于基站20發(fā)送載波改變完成消息(步驟412)。當收到此載波改變完成消息時,基站20識別出可以利用分配給移動站10的載波進行通信,從而,向移動站10返回載波改變完成確認消息(步驟413)。
通過上述步驟的操作,可以確定在移動站10和基站20之間的分組通信中所使用的載波。隨后,基站20和移動站10可以利用此已確定的載波進行分組通信。
圖5是用于解釋在基站20中如圖4的步驟408那樣執(zhí)行的載波分配處理操作的流程圖。
首先,基站20查閱在圖4的步驟406中接收到的移動站10的功能信息(步驟501),基站20判斷移動站10對應于單載波終端還是多載波終端(步驟502)。在移動站10對應于多載波終端的情況下,處理操作前進到步驟503。此外,在移動站10對應于單載波終端的情況下,處理步驟前進到步驟504。
在步驟503中,基站20執(zhí)行如下分配相對于與多載波終端相對應的移動站10,使用所有這三個載波。
在步驟504中,基站20查閱分配給載波1的移動站10的總數(shù)及其業(yè)務量信息,以及分配給載波3的移動站10的總數(shù)及其業(yè)務量信息。
由于基站20不斷地掌握哪些移動站已經被分配給哪些載波的事實,基站20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多少個移動站已經被分配給各個載波的事實。同樣,當基站20匯集關于每個載波中的時隙的統(tǒng)計時,基站20可以掌握空時隙比值和已用時隙比值,同樣,可以掌握每個載波的業(yè)務量。
接下來,基站20根據(jù)分配給載波1和載波3的移動站的總數(shù),判斷忙碌狀態(tài)(擁塞狀態(tài))(步驟505)。在載波1相對于載波3較為空閑的情況下,基站20將載波1分配給移動站(步驟506)。在載波3相對于載波1較為空閑的情況下,基站20將載波3分配給移動站(步驟507)。當基站20判斷載波1和載波3都處于擁塞狀態(tài)時,基站20將載波2分配給移動站(步驟508)。
接下來,將參照圖6對基站20將MAC索引分配給移動站10的情況下所執(zhí)行的操作進行描述。
首先,當根據(jù)圖4的順序操作確定載波,之后又設置了用于分組通信的載波時,移動站10向基站20發(fā)送通信信道分配請求消息,移動站10借此請求基站20分配通信信道(步驟601)。當基站20接收到通信信道分配請求消息時,基站20向移動站10返回通信信道分配請求響應消息,基站20借此確認已收到請求消息(步驟602)。然后,基站20向移動站10發(fā)送MAC索引分配移動站信息請求消息,基站20借此請求在分配MAC索引時所需的信息(此后將稱為“移動站信息”)。作為該移動站信息,請求移動站10對應于多載波終端還是單載波終端的信息,以及/或者請求關于移動站10通信質量狀態(tài)的信息(步驟603)。
當移動站10收到此信息請求消息時,移動站10相對于基站20發(fā)送包含移動站的終端種類的信息和移動站的通信質量狀態(tài)的信息、作為移動站信息的MAC索引分配移動站信息請求響應消息(步驟604)。當基站20接收到移動站信息時,基站20發(fā)送能夠確認已經收到的信息收到響應消息(步驟605)。
根據(jù)該移動站信息,基站20相對于移動站10分配MAC索引。后面,將參照圖7討論此MAC索引分配處理操作。
當分配MAC索引時,基站20相對于移動站10發(fā)送MAC索引分配消息,以通知此MAC索引(步驟607)。當移動站10接收到此MAC索引分配消息時,移動站10向基站20返回信息收到響應消息,借此確認已收到該MAC索引分配消息(步驟608)。然后,移動站10將已分配的MAC索引存儲到設置在此移動站內的存儲單元(未示出)中,并被設置為可以發(fā)送和/或接收已經附加了MAC索引的分組的通信狀態(tài)(步驟609)。
因而,基站20和移動站10都可以利用MAC索引進行數(shù)據(jù)通信(步驟610)。
圖7是用于詳細解釋上述MAC索引分配操作的流程圖。
首先,基站20根據(jù)在上述圖4中的步驟406中接收到的信息,識別執(zhí)行與單載波終端或多載波終端相對應的數(shù)據(jù)通信的移動站10,從而獲得識別信息(步驟701),以及,識別在上述圖4中的步驟408中設置的移動站10的載波,從而獲得已識別的載波(步驟702)。
在基站20根據(jù)上述信息識別出移動站10對應于多載波終端的情況下,處理操作進行到步驟704。同樣,在基站20根據(jù)上述信息識別出移動站10對應于單載波終端的情況下,處理操作進行到步驟710(步驟703)。
在步驟704中,基站20判斷在可以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MAC索引中是否存在空閑的索引。當在多載波終端的MAC索引中存在這種空閑的索引時,處理操作進行到步驟705。在步驟705中,基站20將MAC索引分配給移動站10,并存儲移動站10所使用的與MAC索引有關的載波。
將該移動站10和該移動站10所使用的載波分配給已經存儲的MAC索引代碼映射。作為按照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代碼映射,使用了6位代碼映射(參見圖2),其由64類碼元(即,0到63碼元)構成。此時,基站20將這64類碼元沿正向分配給單載波終端,而將這64類碼元沿逆向分配給多載波終端(例如,基站20以0、1、2、3、4、---的順序,相對于單載波終端分配MAC索引的代碼映射,而以63、62、62、---的順序,相對于單載波終端分配MAC索引的代碼映射)。結果,將載波和時隙唯一地分配給相應的移動站,使得可以在最大狀態(tài)下有效地利用時隙和載波。
當在步驟704中,基站20判斷在可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MAC索引中不存在空閑的索引時,處理操作進行到步驟706,在步驟706中,基站20判斷在可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MAC索引中是否存在這種空閑的索引。如果在可用于單載波終端的MAC索引中也不存在空閑的索引,則基站20判斷當前移動站的總數(shù)達到此基站20的單元內可通信的移動站數(shù)目的上限,基站20向移動站發(fā)送擁塞狀態(tài)信息(步驟707),從而,完成處理操作。
另一方面,當在可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MAC索引中存在空閑的索引時,基站20將可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MAC索引的空閑區(qū)域分配為可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MAC索引區(qū)域(步驟708),并將此增加的空閑區(qū)域中的MAC索引分配給移動站(即,多載波終端)(步驟709)。
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已經事先設定了單載波終端所使用的MAC索引區(qū)域與多載波終端所使用的MAC索引區(qū)域之間的邊界。在單載波終端和多載波終端中的任何一個首先進入擁塞狀態(tài)并用盡了空閑區(qū)域的情況下,可以移動這些區(qū)域的邊界,從而可以增加其擁塞狀態(tài)較高的區(qū)域。
代替地,當固定了單載波終端所使用的MAC索引區(qū)域和多載波終端所使用的MAC索引區(qū)域之間的邊界時,可以將在相同的單元內能夠互相進行通信的單載波移動站與多載波移動站的比值設置為固定值。
此外,當針對單載波終端和多載波終端,準備獨立的代碼映射時,可以將這些代碼映射獨立地進行分配。在另一種情況下,代碼映射的分配可以不受其他種類的終端的擁塞狀態(tài)的影響。
在步驟703中,基站20判斷進行通信的移動站10對應于單載波終端的情況下,基站20執(zhí)行與從上述步驟704到709所定義的處理操作相類似的處理操作。然后,基站20發(fā)送當前通信狀態(tài)處于擁塞狀態(tài),即等待空閑區(qū)域的消息,并完成處理操作,或者分配MAC索引(從步驟710到步驟715)。
由于進行了上述處理操作,可以從基站20向移動站10分配MAC索引。
接下來,將對基站20和移動站10都根據(jù)已分配的MAC索引進行分組通信的情況下所執(zhí)行的順序操作進行描述。
在從移動站10發(fā)出數(shù)據(jù)傳輸請求的情況下,基站20首先查閱MAC索引,獲得移動站10和分配給移動站10的載波,并相對于一個MAC索引,分配與一個時隙相對應的幀,從而,依照所分配的順序發(fā)送分組。該幀包含各個載波的時隙。應當注意的是,此幀可以具有固定長度或可變長度。
代替地,如圖9A和圖9B所示,當移動站20將包含在移動站10中的各個移動終端分配給幀時,現(xiàn)在假設一個時隙被識別為一個幀,可以將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幀和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幀交替地分配在相等的時間間隔中。
當確定幀分配時,基站20順序發(fā)送已經在其上附加了包含MAC索引的報頭的分組。
移動站10查閱報頭,并通過識別分組長度、時間單元長度等來接收分組。當時間單元結束時,移動站10準備接收下一分組。
在按照本實施例的便攜式電話通信系統(tǒng)中,當如圖8B所示,將各個移動站10分配給各個幀時,可以在基站20一側管理和確定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幀比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幀的分布。
可以依照以下方法中的任何一個實現(xiàn)這種分布。
(方法1)當事先設置在通信中由單載波終端和多載波終端所采用的幀的比值時,根據(jù)此設定的比值,將這些幀分配給這些單載波/多載波終端。
(方法2)當針對從各個單載波終端報告的通信質量的平均值與從各個多載波終端報告的通信質量的另一平均值的比值進行計算時,根據(jù)此計算的比值,將幀分配給這些終端。
(方法3)當針對從各個單載波終端報告的通信質量的最大值與從各個多載波終端報告的通信質量的另一最大值的比值進行計算時,根據(jù)此計算的比值,將幀分配給這些終端。
(方法4)當針對單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與多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的比值進行計算時,根據(jù)此計算的比值,將幀分配給這些終端。
隨后,將對各個方法進行解釋。應當注意的是,在此示例中,將對時隙的總數(shù)等于256的情況下的分配順序進行描述。
在方法1中,在基站20一側的相同單元內所執(zhí)行的通信中,當基站20事先確定單載波終端與多載波終端的比值時,根據(jù)此確定的比值分配幀。例如,在事先將單載波終端與多載波終端的比值設為1∶3的情況下,以如下順序實現(xiàn)幀分配在將由采用64(=256×(1/4))個時隙作為一組構成的這樣一幀分配給單載波終端,將由采用192(=256×(3/4))個時隙作為一組構成的另一幀分配給多載波終端之后,交替地重復這些幀分配(參見圖10)。在方法1中,基站20可以完全管理單元內的業(yè)務量。
在方法2中,當總計從移動站10向基站20所報告的通信質量,之后針對從各個單載波終端報告的通信質量的平均值與從各個多載波終端報告的通信質量的另一平均值的比值進行計算時,基站20響應此計算的比值,動態(tài)地管理幀的分配。
圖11是用于解釋由方法2執(zhí)行的幀分配順序操作的流程圖。
首先,基站20獲得在單元內進行通信的基站10當中沿下行方向的多載波終端的通信質量信息。由于在從移動站10相對于基站20沿上行方向進行的通信分組的報頭中包含所獲得的通信質量信息,基站20接收此通信分組,以分析其報頭(步驟1101)。
接下來,獲得多載波終端通信質量信息的平均值。可以依照公式(1)計算此平均值(步驟1102)。[公式1](多載波終端通信質量的平均值“Qmc”)=(接收到的通信質量值的總和)/(多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類似地,接收單載波終端的通信質量信息(步驟1103),并依照公式(2)計算其平均值(步驟1104)。[公式2](單載波終端通信質量的平均值“Qsc”)=[{(載波1中接收到的通信質量值的總和)/(載波1中單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載波2中接收到的通信質量值的總和)/(載波2中單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載波3中接收到的通信質量值的總和)/(載波3中單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3接下來,基站20根據(jù)此計算的平均值確定要分配的幀的總數(shù)。首先,依照公式(3)計算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時隙的總數(shù)(步驟1105)。[公式3]Nslotmc=int(256×Qmc÷(Qsc+Qmc))…(3)類似地,依照公式(4)計算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時隙的總數(shù)(步驟1106)。[公式4]Nslotsc=int(256×Qsc÷(Qsc+Qmc))…(4)根據(jù)計算值,基站20相對于從載波1到載波3所定義的三個載波,將從第一時隙到第Nslotmc時隙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通信(步驟1107)。在移動站10中包含多個多載波終端的情況下,基站20設置由細分此幀所構成的幀(排列為“Nslotmc”塊時隙),然后,將各個多載波終端分配給各個細分的幀。
接下來,基站20相對于從載波1到載波3所定義的三個載波,將從第(Nslotmc+1)到第Nslotsc時隙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通信(步驟1108)。
在移動站10中包含多個單載波終端的情況下,基站20設置由細分此幀所構成的幀(排列為“Nslotsc-(Nslotmc+1)”塊時隙),然后,將各個單載波終端分配給各個細分的幀。
當從第一時隙到第256時隙進行通信時,相對于下一時隙的256塊重復地執(zhí)行從步驟1101到步驟1108所定義的處理操作。
在上述方法2中,根據(jù)單載波終端通信質量的平均值與多載波終端通信質量的平均值的比值來確定幀數(shù)目的比值。結果,基站20可以響應單元中各個終端的通信質量狀態(tài)、以動態(tài)方式確定通信的優(yōu)先級。
方法3的特征在于當總計從移動站10相對于基站20報告的通信質量時,針對從各個單載波終端報告的通信質量的最大值與從各個多載波終端報告的通信質量的另一最大值的比值進行計算,然后基站20響應此計算的比值,以動態(tài)方式進行這些幀的分配。
圖12是用于解釋通過執(zhí)行此方法3的幀分配的順序操作的流程圖。
首先,基站20獲得在單元內進行通信的移動站10當中沿下行方向的多載波終端的通信質量信息。由于在從移動站10相對于基站20沿上行方向進行的通信分組的報頭中包含所獲得的通信質量信息,基站20接收此通信分組,以分析其報頭(步驟1201)。
接下來,獲得多載波終端通信質量信息的最大值“QSmc”(步驟1202)。
接下來,基站20類似地接收單載波終端的通信質量信息(步驟1203),然后,獲得最大值“QSsc”(步驟1204)。
接下來,基站20根據(jù)此計算的最大值,確定要被分配的幀的總數(shù)。首先,依照如下公式(5)計算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時隙的總數(shù)(步驟1205)。[公式5]Nslotmc=int(256×QSmc÷(QSsc+QSmc)) …(5)類似地,依照如下公式(6)計算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時隙的總數(shù)(步驟1206)。[公式6]Nslotsc=int(256×QSsc÷(QSsc+QSmc)) …(6)根據(jù)計算值,基站20相對于從載波1到載波3所定義的三個載波,將從第一時隙到第Nslotmc時隙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通信(步驟1207)。在移動站10中包含多個多載波終端的情況下,基站20設置由細分此幀所構成的幀(排列為“Nslotmc”塊時隙),然后,將各個多載波終端分配給各個細分的幀。
接下來,基站20相對于從載波1到載波3所定義的三個載波,將從第(Nslotmc+1)到第Nslotsc時隙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通信(步驟1208)。
在移動站10中包含多個單載波終端的情況下,基站20設置由細分此幀所構成的幀(排列為“Nslotsc-(Nslotmc+1)”塊時隙),然后,將各個單載波終端分配給各個細分的幀。
當從第一時隙到第256時隙進行通信時,相對于下一時隙的256塊重復地執(zhí)行從步驟1201到步驟1208所定義的處理操作。
在上述方法3中,根據(jù)單載波終端通信質量的最大值與多載波終端通信質量的最大值的比值來確定幀數(shù)目的比值。結果,基站20可以響應單元中各個終端的通信質量狀態(tài)、以動態(tài)方式確定通信的優(yōu)先級。
方法4的特征在于當針對包含在屬于與基站20進行通信的移動站10內的終端中的單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與多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的比值進行計算時,基站20響應此計算的比值,以動態(tài)方式進行這些幀的分配。
圖13是用于解釋通過執(zhí)行此方法4的幀分配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
首先,基站20獲得多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Nmc”(步驟1301)。
接下來,基站20獲得單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Nsc”(步驟1302)。
隨后,基站20根據(jù)相應單載波/多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確定要被分配的幀的總數(shù)。首先,依照如下公式(7)計算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時隙的總數(shù)(步驟1303)。[公式7]Nslotmc=int(256×Nmc÷(Nsc+Nmc)) …(7)類似地,依照如下公式(8)計算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時隙的總數(shù)(步驟1304)。[公式8]Nslotsc=int(256×Nsc÷(Nsc+Nmc)) …(8)根據(jù)計算值,基站20相對于從載波1到載波3所定義的三個載波,將從第一時隙到第Nslomc時隙分配給多載波終端的通信(步驟1305)。在移動站10中包含多個多載波終端的情況下,基站20設置由細分此幀所構成的幀(排列為“Nslotmc”塊時隙),然后,將各個多載波終端分配給各個細分的幀。
接下來,基站20相對于從載波1到載波3所定義的三個載波,將從第(Nslotmc+1)到第Nslotsc時隙分配給單載波終端的通信(步驟1306)。
在移動站10中包含多個單載波終端的情況下,基站20設置由細分此幀所構成的幀(排列為“Nslotsc-(Nslotmc+1)”塊時隙),然后,將各個單載波終端分配給各個細分的幀。
當從第一時隙到第256時隙進行通信時,相對于下一時隙的256塊重復地執(zhí)行從步驟1301到步驟1306所定義的處理操作。
在上述方法4中,根據(jù)單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與多載波終端的總數(shù)來確定幀數(shù)目的比值。結果,在使用多載波終端或單載波終端的用戶的總數(shù)與另一用戶的總數(shù)相比較而增加的情況下,基站20可以將較多數(shù)目的幀動態(tài)地分配給其用戶數(shù)目較多的終端,從而,可以相對于總數(shù)較多的用戶增加通信的優(yōu)先級。
權利要求
1.一種通信系統(tǒng),包括基站;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其利用一個載波與所述基站進行分組通信;以及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其同時利用多個載波與所述基站進行分組通信,其中,所述基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分配給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或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時,申請被共同用于所述多個載波的分配信息;以及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所述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信息存儲裝置以依照預定的順序排列所述分配信息的方式存儲所述分配信息;以及所述分配信息申請裝置從所述陣列的一個方向向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分配所述分配信息,而從所述陣列的另一個方向向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分配所述分配信息。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信息申請裝置能夠改變所述陣列中分配給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的所述分配信息與分配給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的所述分配信息之間的邊界。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信息存儲裝置在其中存儲分配給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的分配信息和分配給第二無線通信終端的分配信息,作為獨立的陣列。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利用可變長度分組進行所述分組通信。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在分組通信中所使用的時隙,時隙分配裝置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中的一個無線通信終端分配給在每個所述載波的分組通信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分布的一個單元。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隙分配裝置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中的一個無線通信終端分配給在每個所述載波的分組通信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分布的一個單元,而且以獨立的方式分配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
8.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隙分配裝置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中的一個無線通信終端分配給在每個所述載波的分組通信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分布的一個單元,而且以交替的方式分配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
9.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利用可變長度分組進行所述分組通信。
10.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在分組通信中所使用的時隙;以及時隙分布確定裝置,用于確定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都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隙分配裝置在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能夠使用的時隙分布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能夠使用的時隙分布內,分配由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在分組通信中獨立使用的時隙,所述時隙分布均由所述時隙分布確定裝置確定。
12.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隙分布確定裝置根據(jù)在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的通信質量與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的通信質量之間所做出的比較結果,來確定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
13.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隙分布確定裝置根據(jù)在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通信質量的平均值與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通信質量的平均值之間所做出的比較結果,來確定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
14.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隙分布確定裝置根據(jù)在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通信質量的最大值與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通信質量的最大值之間所做出的比較結果,來確定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
15.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隙分布確定裝置根據(jù)在與所述基站相連的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的總數(shù)與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的總數(shù)之間所做出的比較結果,來確定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
16.一種基站設備,用于與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進行分組通信,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利用一個載波進行分組通信,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同時利用多個載波進行分組通信,所述基站設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分配給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或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時,申請被共同用于所述多個載波的分配信息;以及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所述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
17.按照權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設備,其特征在于利用可變長度分組進行所述分組通信。
18.按照權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在分組通信中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所述時隙分配裝置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中的一個無線通信終端分配給在每一個載波的分組通信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分布的一個單元。
19.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設備,其特征在于利用可變長度分組進行所述分組通信。
20.按照權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在分組通信中所使用的時隙;以及時隙分布確定裝置,用于確定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終端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終端都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
21.按照權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設備,其特征在于利用可變長度分組進行所述分組通信。
22.一種無線通信終端,用于與基站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基站設備與采用一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采用多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另外的無線通信終端進行分組通信;而且所述基站設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分配給特定的無線通信終端時,申請相對于多個載波被共同采用的分配信息;以及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其中,所述無線通信終端根據(jù)包含在由所述基站發(fā)送的通信分組的報頭中的所述分配信息,判決所述發(fā)送的分組的目的地,從而與所述基站進行通信。
23.按照權利要求22所述的無線通信終端,其特征在于利用可變長度分組進行所述分組通信。
24.一種無線通信終端,用于與基站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基站設備與采用一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采用多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另外的無線通信終端進行分組通信;而且所述基站設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同時分配給特定的無線通信終端時,申請相對于多個載波被共同采用的分配信息;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在分組通信中無線通信終端使用的時隙;以及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其中,所述時隙分配裝置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中的一個無線通信終端分配給在每一個載波的分組通信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無線通信終端所使用的時隙分布的一個單元;其中所述無線通信終端根據(jù)包含在由所述基站發(fā)送的通信分組的報頭中的所述分配信息,判決所述發(fā)送的分組的目的地,從而與所述基站進行通信。
25.按照權利要求24所述的無線通信終端,其特征在于利用可變長度分組進行所述分組通信。
26.一種無線通信終端,用于與基站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基站設備與采用一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采用多個載波執(zhí)行分組通信的另外的無線通信終端進行分組通信;而且所述基站設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裝置,用于在載波被分配給所述無線通信終端中的特定終端時,申請相對于多個載波被共同采用的分配信息;時隙分配裝置,用于分配在分組通信中無線通信終端使用的時隙;分配信息存儲裝置,用于將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以及時隙分布確定裝置,用于確定利用一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利用多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都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其中,所述無線通信終端根據(jù)包含在由所述基站發(fā)送的通信分組的報頭中的所述分配信息,判決所述發(fā)送的分組的目的地,從而與所述基站進行通信。
27.按照權利要求26所述的無線通信終端,其特征在于利用可變長度分組進行所述分組通信。
全文摘要
一種CDMA無線通信系統(tǒng),裝備有基站以及利用至少一個載波與基站進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利用多個載波與基站進行分組通信的無線通信終端中的至少一個。基站包括分配信息申請單元,在載波被分配給無線通信終端中的特定終端時,申請相對于多個載波共同被采用的分配信息;時隙分配單元,分配無線通信終端在通信中所使用的時隙;分配信息存儲單元,將分配信息存儲在其中;以及時隙分布確定單元,確定使用一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和同時使用多個載波的無線通信終端都可以使用的時隙分布。
文檔編號H04J13/02GK1484398SQ0312746
公開日2004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8月7日
發(fā)明者柏瀨薦 申請人:京瓷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云林县| 越西县| 仁寿县| 新化县| 班戈县| 子长县| 白山市| 鹤峰县| 潮州市| 福海县| 衡水市| 黎川县| 沙田区| 五指山市| 满洲里市| 曲沃县| 乐昌市| 平塘县| 那曲县| 新巴尔虎右旗| 桂阳县| 安岳县| 布拖县| 延庆县| 托里县| 微山县| 临洮县| 台州市| 甘南县| 上虞市| 上栗县| 明光市| 江永县| 峨边| 黄陵县| 镇巴县| 剑川县| 尼木县| 抚松县| 前郭尔|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