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生物醫(yī)療電子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單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具有以下缺陷:1)傳統(tǒng)方法一般采用將微控制器(MCU)輸出的幅度控制信號經數字-模擬轉換(DAC)芯片轉換成控制電壓以控制基準電流大小,但是DAC芯片所引入的功耗較大,即產生基準電流源的電路所消耗的功耗較大;2)單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易發(fā)生刺激部位電荷累積,需額外引入電荷消除電路,使系統(tǒng)更加復雜;3)傳統(tǒng)方法一般采用專用集成電路(ASIC)來產生刺激脈沖,其成本較高。
本發(fā)明的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目前尚無相關的文獻介紹,亦未搜索到相關的專利文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以上技術缺陷,提供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包括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鏡像微電流阱20,鏡像微電流源30,多路電流源40,H-橋50,微處理器(MCU)60和電平轉移模塊70,其中,
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分別與所述鏡像微電流阱20和微處理器(MCU)60相連;且所述鏡像微電流阱20為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的微電流源;
所述鏡像微電流阱20還與所述鏡像微電流源30連接,構成復合電流源;
所述鏡像微電流源30還與所述多路電流源40連接,且所述多路電流源40是所述鏡像微電流源30的微電流源;所述多路電流源40還與所述H-橋50相連,為所述H-橋50提供電流;
所述微處理器(MCU)60主要產生多路開關控制信號和多路脈沖寬度調制(PWM)信號,至少包括輸入/輸出(I/O)口601和多路PWM口602;其中所述I/O口601與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連接,用于控制和產生檔位可調的基準微電流源;所述多路PWM口602產生的多路PWM信號首先輸出至所述電平轉移模塊70進行電平提升,然后輸送給所述H-橋50,用于控制所述H-橋50的開關;
所述H-橋50輸出頻率、占空比和幅度可調的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
所述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的刺激電流脈沖的幅度(Iamp)范圍為1μA~20mA,刺激電流脈沖幅度為多檔可選、步長不等。例如若所述輸入/輸出(I/O)口601產生多路開關控制信號數(N)為3,則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的檔位數為2N-1,此時所述多路電流源40輸出刺激電流的步長不等。具體而言,如果所述輸入/輸出(I/O)口601產生3路開關控制信號分別控制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的3路基準電流(1μA/2μA/100μA),則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的基準電流檔位為1μA/2μA/100μA/3μA/101μA/102μA/103μA(7檔),此時所述多路電流源40對應的輸出刺激電流脈沖的幅度為10μA/30μA/10mA/100μA/12mA/15mA/20mA(7檔)。
所述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的刺激脈沖的順從電壓范圍為0~12V。
所述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的刺激脈沖的頻率(1/T)范圍為1~1000HZ,刺激頻率步長1HZ。
所述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的刺激脈沖的脈寬(W)范圍為1~1000Us,刺激脈寬步長1Us。
所述H-橋70輸出頻率、占空比和幅度可調的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
本發(fā)明的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的使用方法:
首先,在所述微處理器(MCU)6中設置用于產生PWM的時鐘頻率以及與之相應計數器和寄存器的時間值,預置多路PWM的頻率(1/T,1~1000HZ)、脈寬(W,1~1000Us)和每兩路PWM之間的死區(qū)時間(TD,0.1~0.5Us),并通過所述多路PWM口602輸出多路PWM信號;其次,設置所述微處理器(MCU)的I/O口601的開關信號(如S2~S0),設置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的檔位(如1μA/2μA/100μA/3μA/101μA/102μA/103μA,N=3,7檔),則所述多路電流源40輸出步長不等的刺激電流(對應于10μA/30μA/10mA/100μA/12mA/15mA/20mA,7檔),從而在所述H-橋50輸出預置頻率、占空比和幅度的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
本發(fā)明的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具有如下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1、由于本發(fā)明的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中采用多檔基準微電流源替代傳統(tǒng)方法中的DAC,且多檔基準微電流源、鏡像微電流阱和鏡像微電流源消耗的電流非常小,均在微安級別,因此用于產生基準電流源的電路所消耗的功耗較小;
2、由于本發(fā)明的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的輸出為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因此不易發(fā)生刺激部位電荷累積,無需額外引入電荷消除電路,電路簡單;
3、由于本發(fā)明的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僅由數量較少的三極管、電阻和單片機構成,因此比傳統(tǒng)采用ASIC產生刺激脈沖的方法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的組成示意框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的組成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中多路PWM口602產生的PWM信號(PWM1,PWM2)和H-橋50輸出的神經刺激脈沖波形(NS+,NS+)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和圖2所述一種簡易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發(fā)生器,由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鏡像微電流阱20;鏡像微電流源30;多路電流源40;H-橋50;微處理器(MCU)60和電平轉移模塊70構成。
除微處理器(MCU)60外,上述所有組件均采用分立元件制造。
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分別與所述鏡像微電流阱20和微處理器(MCU)60相連,由NMOS管M101、M102、M103、M104和電阻R101、R102、R103、R104和R105組成。其中,R101、R102和R103的一端接電源VCC,另一端分別與M101、M102和M103的漏極相連;M101、M102、M103的源極相互連接且均連至R104的一端;R104的另一端與M104的漏極和柵極相連;M104的源極與電阻R105的一端相連,R10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鏡像微電流阱20為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的微電流源,由NMOS管M201構成;M201的柵極與M104的柵極相連,其源極接地。
所述鏡像微電流阱20與所述鏡像微電流源30連接,構成復合電流源;所述鏡像微電流源30由PMOS管M301和電阻R301構成;M301的柵極和漏極均連接至M201的漏極,其源極與R301的一端相連;R301的另一端接電源VAA。
所述多路電流源40是所述鏡像微電流源30的微電流源,包含兩路相同的電流源401和402,分別由兩個相同的PMOS管M401和M402構成;M401和M402的柵極與M301的柵極相連;M401和M402的源極均連接電源VAA。
所述多路電流源40為所述H-橋50提供電流;所述H-橋50為四個呈“H”形狀的開關構成的H-橋電路,由四個相同的NMOS管M501、M502、M503和M504構成;M501和M503的漏極分別與M401和M402的漏極相連,M501和M503的源極分別與M502和M504的漏極相連;M501和M503的柵極分別與M504和M501的柵極相連;所述H-橋50輸出頻率、占空比和幅度可調的雙極性神經刺激脈沖(NS+,NS-)。
所述微處理器(MCU)60包括I/O口601和多路PWM口602;其中所述I/O口601中的三路控制信號(S0、S1、S2)分別與所述多檔基準微電流源10中M101、M102、M103的柵極連接,產生檔位可調的基準微電流源;所述多路PWM口602包括兩路互不交疊且具有一定死區(qū)時間的PWM信號(PWM1,PWM2),并輸出至所述電平轉移模塊70進行電平提升;
所述電平轉移模塊70包括兩個相同的電平轉移模塊701和702,完成順從電壓從MCU供電電壓到VAA的電平提升;其中所述電平轉移模塊701由NMOS管M7011、M7012和電阻R7011、R7012構成兩級級聯的反相器;所述電平轉移模塊702由NMOS管M7021、M7022和電阻R7021、R7022構成兩級級聯的反相器;所述電平轉移模塊701中M7011的柵極與PWM1相連;M7011的漏極同時與R7011的一端和M7012的柵極相連;M7012的漏極與R7012的一端相連;M7011和M7012的源極接地;R7011和R7012的另一端均連接至電源VAA;所述電平轉移模塊702中M7021的柵極與PWM2相連,其各元件的連接方法與所述電平轉移模塊701中對應元件的連接方法相同。圖3為圖2中多路PWM口602產生的PWM信號(PWM1,PWM2)和H-橋50輸出的神經刺激脈沖波形(NS+,NS+)圖。
本實施例基于分立元件和單片機構造,具有電路簡單、刺激脈沖可調幅度范圍大、輔助電路功耗低以及成本低等特點。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等效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