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電廠或變電站的配電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500kV配電裝置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500kV敞開式配電裝置的主接線多采用一個半斷路器接線形式,即兩回進出線采用三個斷路器連接到兩條母線上,簡稱3/2接線,也稱一個半斷路器接線,其常用的布置形式有三種。常用的布置形式有三種:斷路器三列布置、斷路器平環(huán)式布置、斷路器雙列布置。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所示,目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一種500kV配電裝置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平環(huán)式布置時,其橫向尺寸為220m,縱向尺寸為143m,占地面積較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500kV配電裝置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布置結構,以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500kV配電裝置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布置結構,包括Ⅰ組母線、Ⅱ組母線、兩個完整串回路、啟/備變進線回路;每個完整串回路布置在三個相鄰的間隔內(nèi);每個完整串回路包括進線構架、過渡母線構架、母線構架、中間構架、出線構架,其中,中間構架布置在母線構架上;每個完整串回路還包括三組斷路器及與三組斷路器分別配套的電流互感器、隔離開關、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避雷器、過渡母線和支撐導線的支持式絕緣子,其中過渡母線為通過V型絕緣子串懸吊在過渡母線構架上的硬導體,與過渡母線所連接的隔離開關采用垂直開啟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滿足安全可靠、檢修維護及施工安裝方便的前提下,通過合理選擇過渡母線及隔離開關,有效優(yōu)化了配電裝置的縱向尺寸,其中,優(yōu)化后的縱向尺寸為135.5m,橫向尺寸為220m,節(jié)省占地約1650m2。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母線構架縱向布置在間隔內(nèi);過渡母線構架縱向布置在母線構架所在的間隔內(nèi)。
進一步,出線構架的中心線與中間構架的中心線的距離為28.5m;母線構架兩端的支柱的中心線的距離為54m;進線構架的中心線與過渡母線構架靠近進線側的支柱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為11.5m;過渡母線構架兩端的支柱的中心線的距離為24m。
進一步,出線構架的中心線與進線構架的中心線的距離為101.5m。
進一步,絕緣子串采用的是V型結構的絕緣子串。
進一步,每根過渡母線的長度均小于一個間隔。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500kV配電裝置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布置結構的平面布置圖;
圖2為現(xiàn)有技術中Ⅰ號出線回路引至Ⅱ組母線斷面圖;
圖3為現(xiàn)有技術中Ⅰ號主變進線回路中位于第二間隔內(nèi)的斷路器處的斷面圖;
圖4為現(xiàn)有技術中Ⅰ號主變進線回路引至Ⅰ組母線斷面圖;
圖5為現(xiàn)有技術中Ⅱ號出線回路引至Ⅰ組母線斷面圖;
圖6為現(xiàn)有技術中Ⅱ號主變進線回路中位于第二間隔內(nèi)的斷路器處的斷面圖;
圖7為現(xiàn)有技術中Ⅱ號主變進線回路引至Ⅱ組母線斷面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所述500kV配電裝置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布置結構的平面布置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Ⅰ號出線回路引至Ⅱ組母線斷面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Ⅰ號主變進線回路中位于第二間隔內(nèi)的斷路器處的斷面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Ⅰ號主變進線回路引至Ⅰ組母線斷面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Ⅱ號出線回路引至Ⅰ組母線斷面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中Ⅱ號主變進線回路中位于第二間隔內(nèi)的斷路器處的斷面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中Ⅱ號主變進線回路引至Ⅱ組母線斷面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500kV配電裝置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布置結構的電氣接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8至圖15所示,一種500kV配電裝置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布置結構,包括Ⅰ組母線1、Ⅱ組母線2、兩個完整串回路、啟/備變進線回路3。兩個完整串回路和啟/備變進線回路3這三者縱向并列布置,每個完整串回路布置在三個相鄰的間隔內(nèi),啟/備變進線回路3布置在一個間隔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每個完整串回路所占三個相鄰的間隔,從左至右分別記為第一間隔、第二間隔、第三間隔。此外,每個間隔是28m。
每個完整串回路還包括進線構架4、過渡母線構架6、母線構架5、中間構架7、出線構架8,在本實施例中,以一個完整串回路為例進行說明,每個完整串回路中進線構架4的數(shù)量為兩個,過渡母線構架6的數(shù)量為四個,母線構架5的數(shù)量為四個,中間構架7的數(shù)量為兩個、出線構架8的數(shù)量為一個。每個完整串回路中的第一間隔和第三間隔內(nèi)分別縱向布置有兩個母線構架5,每個間隔內(nèi)每兩個母線構架5之間布置有一個中間構架7,同時第一間隔和第三間隔內(nèi)還分別縱向布置有兩個過渡母線構架6,第一間隔和第三間隔內(nèi)還分別縱向布置有一個進線構架4,出線構架8布置在第一間隔內(nèi)。
每個完整串回路還包括三組斷路器及與三組斷路器分別配套的電流互感器、隔離開關、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避雷器、過渡母線9和支撐導線的支持式絕緣子,其中過渡母線9為通過V型的絕緣子串10懸吊在過渡母線構架6上的硬導體,與過渡母線9所連接的隔離開關采用垂直開啟式。
如圖15所示,兩個完整串回路分別記為第Ⅰ完整串、第Ⅱ完整串;第Ⅱ完整串位于第Ⅰ完整串的左側,啟/備變進線回路位于第Ⅰ完整串的右側。
第Ⅰ個完整串包括Ⅰ號主變進線回路和Ⅰ號出線回路;Ⅰ號主變進線回路布置在三個相鄰間隔中的第三間隔內(nèi);Ⅰ號出線回路的一端布置在三個相鄰間隔中的第一間隔內(nèi),另一端穿過第一間隔進入到第二間隔內(nèi),同時還與第三間隔內(nèi)的Ⅰ號主變進線回路連接。
第Ⅱ完整串包括Ⅱ號主變進線回路和Ⅱ號出線回路;Ⅱ號主變進線回路布置在三個相鄰間隔中的第三間隔內(nèi);Ⅱ號出線回路的一端布置在三個相鄰間隔中的第一間隔內(nèi),另一端穿過第一間隔進入到第二間隔內(nèi),同時還與第三間隔內(nèi)的Ⅱ號主變進線回路連接。
Ⅱ號主變進線回路包括第二隔離開關202、第一電流互感器211、第一斷路器231、第三隔離開關203、第一隔離開關201、第一電容式電壓互感器221、第一避雷器241。Ⅱ號主變進線回路的一端依次通過第二隔離開關202、第一電流互感器211、第一斷路器231、第三隔離開關203連接在Ⅱ組母線2上,Ⅱ號主變進線回路的另一端與第一隔離開關201、第一電容式電壓互感器221、第一避雷器241依次連接。
Ⅱ號出線回路包括設在同一間隔內(nèi)的第六隔離開關206、第三電流互感器213、第三斷路器233、第七隔離開關207、第八隔離開關208、第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222、第二避雷器242;Ⅱ號出線回路的一端依次通過第六隔離開關206、第三電流互感器213、第三斷路器233、第七隔離開關207連接在Ⅰ組母線1上,Ⅱ號出線回路的另一端與第八隔離開關208、第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222、第二避雷器242依次連接。
由于采用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方式,Ⅱ號主變進線回路與Ⅱ號出線回路之間還依次連接有第四隔離開關204、第二斷路器232、第二電流互感器212、第五隔離開關205。
如圖8所示,第Ⅱ完整串中,第二隔離開關202布置在第三間隔內(nèi)的過渡母線構架6下方,第一隔離開關201、第一電容式電壓互感器221、第一避雷器241布置在第三間隔內(nèi)的過渡母線構架6與進線構架4之間,第一電流互感器211、第一斷路器231布置在第三間隔內(nèi)的過渡母線構架6與母線構架5之間,第三隔離開關203布置在第三間隔內(nèi)的母線構架5的下方。第四隔離開關204、第二斷路器232、第二電流互感器212、第五隔離開關205布置在第二間隔內(nèi)。第六隔離開關206布置在第一間隔內(nèi)的過渡母線構架6的下方,第三電流互感器213、第三斷路器233布置在第一間隔內(nèi)的過渡母線構架6與母線構架5之間,第七隔離開關207布置在第一間隔內(nèi)的母線構架5的下方,第八隔離開關208、第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222、第二避雷器242布置在第一間隔內(nèi)的出線構架8的外側。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出線構架8的中心線與中間構架7的中心線的距離為28.5m;母線構架5兩端的支柱的中心線的距離為54m;進線構架4的中心線與過渡母線構架6靠近進線側的支柱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為11.5m;過渡母線構架6兩端的支柱的中心線的距離為24m。出線構架8的中心線與進線構架4的中心線的距離為101.5m。
由于第Ⅰ個完整串與第Ⅱ個完整串在結構上類似,只是Ⅰ號主變進線回路連接在Ⅰ組母線1上,Ⅰ號出線回路連接在Ⅱ組母線2上,因此在此不對其進行具體贅述。
每根過渡母線9的長度均小于一個間隔。出線構架8上設有避雷線,另外,配電裝置設有環(huán)形道路,以滿足設備運輸和檢修時車輛通行的需要,還設有圍墻。
間隔、進線構架4、過渡母線構架6、母線構架5、中間構架7、出線構架8、完整串回路均為本領域專用術語,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看來不會出現(xiàn)指代不明的情況。
盡管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nèi)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