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感應發(fā)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依據權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本發(fā)明涉及用于無線電開關的感應發(fā)生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提出了大量的、如當前可使用在能量自給的無線電開關中的感應發(fā)生器。例如,文獻DE 101 25 059A1示出一種具有機械能量存儲器的感應電壓發(fā)生器。該能量存儲器存儲操控能量直到達到如下反轉點,在達到該點時,感應系統(tǒng)的永久磁鐵突然地運動。由于運動,磁通突然地改變,其中,永久磁鐵在運動的開始或結束時撞擊到鐵心上。文獻US 3,693,033示出一種構造為鍵的脈沖發(fā)生器,在該脈沖發(fā)生器中,第一永 久磁鐵的鐵心通過鍵的運動沉入到線圈中。其它永久磁鐵的磁場使第一永久磁鐵得以保持,直到引入鍵中的操控能量使快速的脫開和沉入到線圈中成為可能,這引起短暫的電壓信號。文獻DE 103 15 765B4不出一種電磁能量轉換器,在該電磁能量轉換器中,由線圈圍繞的元件可以相對于永久磁鐵轉動,其中,在第一和第二靜止位置上磁通分別通過運動的元件閉合。如此地構造有能量轉換器,即,即使緩慢的操控也造成轉化足夠的用于運行無線電開關的能量。此外,通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間的操控,可運動的元件可以各在克服磁力后折合(umklappen )。DE 198 52 470A1示出一種能量產生系統(tǒng),在該能量產生系統(tǒng)中,永久磁鐵在感應線圈設施上的振蕩回路中經過。為了能高度微型化地構造如當前這樣的無線電開關,盡管感應系統(tǒng)的結構尺寸小,還是通常必須由開關的機械操控過程產生高的電能。在這個方面,公知的解決方案是可改進的。
發(fā)明內容
由此出發(fā),本發(fā)明的基本任務在于,提出一種用于無線電開關的備選的、可微型化的感應發(fā)生器,在操控時,該感應發(fā)生器在感應系統(tǒng)的小的結構尺寸的情況下產生大量的
倉tfi。依據本發(fā)明,這個任務通過權力要求I的特征解決。依據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用于無線電開關的、具有磁元件以及具有帶線圈芯的感應線圈的感應發(fā)生器,其中,該線圈芯U形地構成,其中,在線圈芯的臂上限定有用于磁元件的第一和第二貼靠位置,在所述貼靠位置之間變換時,分別進行在線圈芯中的磁通方向反轉,其中磁元件以在臂彼此相鄰的方向上、在貼靠位置之間可限定地直線運動的方式布置在感應發(fā)生器上。在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的實施方式中,磁元件在臂彼此相鄰的方向上構造三個不同磁極性的貼靠元件,其中,在每個貼靠位置上,各兩個相鄰的貼靠元件可貼靠在臂上。在另一個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的實施方式中,磁元件借助引導設備以可限定地直線運動的方式布置在感應發(fā)生器上。還在另一個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的實施方式中,磁元件具有呈E形的橫截面。按照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的觀點,線圈芯的臂分別延伸到磁元件的兩個相鄰的貼靠元件之間,特別是各沉入到E形狀的兩個相鄰的臂之間。按照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的另一個觀點,為了在貼靠位置間的機械加速運動,磁元件與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配合作用,該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存儲觸發(fā)能量直至一定的能量級,其中,從超過該能量級開始,磁元件由第一或第二貼靠位置的脫開是可能的,該觸發(fā)能量在離開貼靠位置后能為了加速磁元件而釋放。 還按照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的另一個觀點,感應發(fā)生器具有為了產生用于使磁元件由第二貼靠位置運動到第一貼靠位置的回復力的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該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與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集成地構成或者與其連接。依據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感應發(fā)生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彈簧儲能器一體式地構成為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其中,在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的中心區(qū)域設置有力導入區(qū)域。此外,依據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感應發(fā)生器,其中,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在臂彼此相鄰的方向上從感應線圈的第一端側的端部延伸到其他相鄰于磁元件的端側的端部上,其中,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的第一端部支撐在第一端部上,并且其中,為了在臂彼此相鄰的方向上導入力,第二端部與磁元件聯接。此外,依據本發(fā)明提出帶有發(fā)射器組件和天線的無線電開關,其中,該無線電開關具有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借助示出發(fā)明本質的細節(jié)的附圖的圖形,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由下面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描述和由權力要求得出。各個特征可以各單一用于自身地,或者在本發(fā)明的變體中以任意的組合針對多個地實現。
借助附加的圖示更詳細地闡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圖I依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示范性地示出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的感應系統(tǒng)的視圖;圖2依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示范性地示出用于構成感應發(fā)生器的磁元件;圖3依據本發(fā)明的一種其他實施方式示范性地示出用于構成感應發(fā)生器的磁元件;圖4a)和4b)示范性地示出根據圖I和圖2的磁元件與在第一和第二貼靠位置上的臂的配合作用;圖5依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示范性地示出磁元件與第一和/或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的配合作用;圖6依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示范性地示出帶有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的感應系統(tǒng)。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面的描述和附圖中,相同的元件或者類似的功能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圖I示范性地示出一種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的感應系統(tǒng)I。這樣的感應發(fā)生器特別地可使用在無線電開關中。相對于由此可獲得的微型化程度,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使輸出很大量的能量成為可能。感應發(fā)生器可極其緊湊地構造,例如可構造為微型發(fā)生器,特別是可構造為一體式的模塊。為了產生能量,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的感應系統(tǒng)I具有帶有至少一個永久磁鐵3的磁元件2,以及至少一個帶有U形線圈芯5 (例如圖6)的感應線圈4。感應系統(tǒng)I具有例如兩個帶有共同線圈芯5的感應線圈4(圖I)、例如雙線圈或兩個分開纏繞的線圈。例如,在最小的尺寸時,用兩個感應線圈4可以產生比在使用單個線圈時明顯更多的能量。特別是例如相鄰于感應線圈4的端側4a布置有磁元件2,線圈芯5的臂6、7的臂端部在該端側處露出。
依據本發(fā)明,磁元件2,如其在圖4a)和4b)中示意性示出地,特別是在兩個限定的靜止位置或限定的貼靠位置Y1、Y2之間,在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上(圖I中的Y方向)可限定地直線地運動(往復地),其中,磁元件2在每個貼靠位置Y1、Y2上同時分別貼靠在兩個臂6、7上,特別是貼靠在(露出的)臂端部上。由此,在每個貼靠位置Yl、Y2中獲得通過磁元件2和線圈芯5的閉合的環(huán)形磁通。通過磁元件2的直線運動的布置方案可以得到小型構建的感應系統(tǒng)I和就這方面而言小型構建的感應發(fā)生器。在此,臂6、7優(yōu)選彼此平行地延伸。為了在變換貼靠位置時可以使線圈芯5變換極性,特別地磁元件2在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上構造三個不同的、交替極性(即磁北極和磁南極)的相鄰的極元件或者說貼靠元件8a、8b、8c。此外,兩個相同極性的貼靠元件8a、8c例如如下地設置,即,所述貼靠元件8a、8c依賴各自的貼靠位置Yl或Y2能夠分別接觸臂6、7的位于所設置的運動方向上的外側部6a、7a,而另一個與此不同極性的貼靠元件Sb能夠分別接觸位于這個方向上的內側部6b、7b。依據本發(fā)明,為了在貼靠位置Yl或Y2上接觸內側部6b、7b,貼靠元件Sb分別貼靠在如下臂6或7上,用于接觸外側部6a、7a的貼靠元件8a、8c恰好不貼靠在所述臂6或7上并且反之亦然。由此,借助這類優(yōu)選地具有E形狀或者E形橫截面(例如圖2和圖3)的磁元件2(借助貼靠元件8a、8b、8c構成所述E形狀或者E形橫截面的臂),在磁元件2的第一貼靠位置Yl上,相當于起始位置(圖1),不同的第一極性的一對貼靠元件8b、8c貼靠在臂6、7上,例如磁北極(N)貼靠在第一臂6上并且磁南極(S)貼靠在第二臂7上,而在第二貼靠位置Y2上(直線地轉移磁元件),帶有與第一貼靠位置Yl相比顛倒的極性的一對貼靠元件8a、8b貼靠在臂6、7上,即例如磁南極(S)貼靠在第一臂6上和磁北極(N)貼靠在第二臂7上。E形狀使如下成為可能,即,臂6、7可以在延伸或者說沉入到磁元件3中。除此之外,其它的形狀是可考慮的。圖I在透視視圖中并且圖2示意性地在截面圖中示范性地示出可能的依據本發(fā)明的、非對稱構成的磁元件2。該磁元件2例如由在橫向于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的方向上構造磁北極(N)和磁南極(S)的永久磁鐵3以及由在該永久磁鐵上布置的極靴9、10組成。例如為了貼靠在例如分別對應地傾斜的內側部6b、7b上,設置有例如呈梯形構成的第一極靴9,并且由于該第一極靴與永久磁鐵3的連接而具有第一極性。必要的話,第一極靴9連同永久磁鐵3 —起構成呈E形的磁元件2的中間的臂。在磁元件2的直線運動的過程中,第一極靴9可以在達到貼靠位置Yl或Y2時貼靠在臂6或7上,或者說在達到另一個貼靠位置Y2或Yl時貼靠在另一個臂7或6上,特別是分別貼靠在位于運動方向上的臂內側部6b、7b上。第二極靴10在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上與所述臂6、7相鄰地延伸,該第二極靴由于它與永久磁鐵3的連接而具有不同于第一極靴9的極性。為此,第二極靴10例如呈弓形地或呈鉗形地構成。與磁元件的E形狀的外部臂或者說與鉗形狀的臂對應地,端區(qū)段10a、IOb在此構成各一個用于貼靠在臂6、7上的貼靠兀件8a、8c,其中,各一個貼靠兀件可以在直線運動的過程中向臂6或另一個臂7貼靠,特別分別貼靠在處于運動方向上的臂外側部6a、7a 上。貼靠元件8a、8b、8c例如以極靴9或端區(qū)段10a、10b的形式構成特別是用于沉入 的臂6、7的止擋元件,該止擋元件限制磁元件2在感應發(fā)生器中的相對于臂6、7的運動范圍。在磁元件2的直線運動過程中,第二極靴10在達到貼靠位置Yl或Y2時用貼靠元件Sc或8a貼靠在另一個臂7或臂6上,或者說在達到另一個的貼靠位置Y2或Yl時用另一個貼靠元件8a或8c貼靠在臂6或臂7上。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兩個極靴9、10為了一起運動借助永久磁鐵3特別是剛性地彼此連接。圖3示意性地示出依據本發(fā)明的磁元件2的另一種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有利地關于中心軸線A對稱地構造。依據圖3的磁元件2具有例如兩個永久磁鐵3以及三個方形的極靴9、10、11。在兩個極靴9、10或9、11之間如此地布置有各一個永久磁鐵3,S卩,借助極靴9、10、11構成不同的、交替的極性的貼靠元件8a、8b、8c。此外,永久磁鐵3分別用相同的極性指向中間的極靴9。如此構成的磁元件2又具有特別是呈E形的橫截面,其中,極靴
9、10、11構造E形狀的臂,線圈芯5的臂6、7可以沉入到所述臂之間。在此,臂6、7具有例如非傾斜的貼靠面6b、7b。如下布置方案,在該布置方案中磁元件2可以同時地分別貼靠在臂6、7的內側部6b,7b上和在另一個臂7、6的各自的外側部7a、6a上,例如可以由此使得如下選擇成為可能,即,在Y方向上的(外部)貼靠元件8a、8c之間的距離減去臂外側部6a、7a的較小的間距等于臂內側部6b、7b的間距減去(內部)貼靠元件Sb在Y方向上的較小的范圍,其中,磁元件2以及臂6、7分別具有在橫向方向上延伸的對稱平面。此外,只要幾乎沒有作為對磁保持力來說額外的摩擦力作用到貼靠元件8a、8b、8c上,那么借助這樣的布置方案可以有利地由于在設置的運動方向Y上的力作用而進行磁元件2和臂6、7的突然的分離。例如,為了構成依據本發(fā)明的磁元件2,極靴9、10和必要的話11連同一個或多個永久磁鐵3 —起包封。在此,特別是借助對稱構造的磁元件2,節(jié)省空間的感應發(fā)生器的簡單的和成本低廉的組裝是可獲得的。在依據本發(fā)明僅在貼靠位置之間直線的運動中,從離開一個貼靠位置Yl、Y2開始直至占據另一貼靠位置Y2、Y1,依據本發(fā)明的磁元件2可以依據本發(fā)明如此地不貼靠在線圈芯5上,即,在變換貼靠位置Y1、Y2時,伴隨有由感應系統(tǒng)I產生的高能量的相對于臂6、7的快速運動是可能的。此外,依據本發(fā)明,感應發(fā)生器具有引導設備(未示出),該引導設備使如下成為可能,即,在磁元件2由一個貼靠位置Yl或Y2脫開后,該磁元件僅直線地在臂6、7彼此相鄰的Y方向上限定地運動,即運動到另一個限定的貼靠位置Y2或Yl上。通過引導設備,特別是聯系于貼靠元件8a、8b、8c,限定貼靠位置Yl、Y2以及直線運動路徑。例如,為了引導磁元件2,引導設備具有引導保持架,磁元件在設置的運動方向Y上可移動地容納在該引導保持架中并且例如可以同時確保不從感應發(fā)生器上脫開。這樣的引導設備可以特別是在朝向臂端部的、感應線圈4的端側4a上構成。引導設備可以具有例如滑槽或者在運動方向Y上分布的成型導軌,其中扼住或引導磁元件2、2’的至少一個受引導的元件,例如嵌接元件。引導設備例如與感應線圈4的線圈體集成地構成為例如合成材料部件。為了使感應發(fā)生器上的磁元件2能夠在貼靠位置Yl或Y2之間直線地在臂6、7彼 此相鄰的方向上運動,可以在這個方向上導入力、即觸發(fā)力到磁元件2中。此外,感應發(fā)生器具有例如用于操控的嵌接元件,例如操作元件,借助該操作元件,與觸發(fā)力相對應的操控力F可以作用在磁元件2上。該操作元件可以例如通過貼靠元件8a或8c或者例如與其分開地構成。在此,依據本發(fā)明特別地設置如下,即,為了在貼靠位置Yl、Y2之間的機械加速運動,磁元件2與第一機械能量存儲器或者說彈簧儲能器12配合作用(圖5),該能量存儲器或者說彈簧儲能器存儲觸發(fā)能量,即用于獲得或強迫運動所加載的能量,直至一定的能量級。從超出該能量級開始,設置磁元件2由第一貼靠位置Yl或第二貼靠位置Y2的脫開以及到另一個貼靠位置Y2或Yl上的直線運動,其中,依據本發(fā)明,所存儲的能量在離開貼靠位置Yl或Y2后能為了加速磁元件2而釋放。此外,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例如如此地構成為用于操控感應發(fā)生器的嵌接元件或者具有嵌接元件13,即,能夠與觸發(fā)力相對應地使操控力F直接導入到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中。一旦該機械彈簧儲能器12具有觸發(fā)能量直至一定的能量級,則能夠進一步將輸送的能量輸出到磁元件2上。合適的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例如構造為彈簧彈性可變形的元件并且為了在設置的運動方向Y上導入力而例如與磁元件2聯接。由于例如操控而達到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的設置的、與一定的能量級相對應的彈性的變形開始,由于在持續(xù)的力導入到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時增加的彎曲剛性,現在,增加的力在設置的直線運動方向Y上可以傳輸到通過磁保持力保持在線圈芯5上的磁元件2上并且該磁元件2可以離開貼靠位置Yl或Y2進行運動。聯接在磁元件2上的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例如構成為螺旋彈簧,該螺旋彈簧通過力的、即觸發(fā)力的導入而彈性可變形,直到分別達到一定的能量級。為了獲得從第一貼靠位置Yl到第二貼靠位置Y2上的運動而例如壓縮螺旋彈簧,而為了獲得反向運動而延展該螺旋彈簧。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具有例如用于導入觸發(fā)力的或者作為嵌接端部的第一端部12a,而其他端部12b與磁元件2聯接或者說對該磁元件作用。在此,由于力導入,第一端部12a相對于第二端部12b是可位移的,即不是位置固定的,從而使得能量是通過彈性變形可存儲的。備選地,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例如可以構成為呈葉片形的彈簧。伴隨著由于導入的觸發(fā)カ而克服磁保持力的、磁元件2的運動的開始,依據本發(fā)明,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可以在現在很大程度上無負載的、與磁元件2聯接的端部12b處松弛并且釋放存儲的能量,或者說為了到另ー個貼靠位置Y2上的運動的機械加速而將存儲的能量輸出到磁元件2上,特別是突然地。此外,依據本發(fā)明,感應發(fā)生器I可以具有第二機械能量存儲器或者說用于產生使磁元件2由第二貼靠位置Y2運動到第一貼靠位置Yl的回復カ的彈簧儲能器14,所述第ニ機械能量存儲器或彈簧儲能器與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集成地構成或者與其連接。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14,例如以其它彈簧彈性可變形的元件的形式,具有相對于感應線圈4位置固定的端部14a,以及具有與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的第一端部12a連接的端部14b。第二機械能量存儲器14在磁元件2由第一貼靠位置Yl到第二貼靠位置Y2上的運動期間增加地存儲能量,例如通過增加的彈性變形。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14例如構造為螺旋彈簧并且例如可以在磁元件2到第二貼靠位置Y2的運動過程中増加地延展。
借助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存儲的能量,可以進行磁元件2由第二貼靠位置Y2出來的反向運動,即在導入的操控カ停止吋。以合適的方式,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14例如已經在磁元件2的第一貼靠位置Yl上、在相反于操控力方向的方向上如此地預先張緊,使得磁元件2被擠壓到第一貼靠位置Yl上。在此,依據本發(fā)明,在由第二貼靠位置Y2出來的運動前,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再次存儲觸發(fā)能量(其由通過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14提供的回復カ引起,該回復力作用在第一端部12a上)直到達到確定的能量級,例如通過重新的彈性變形,并且可以進行磁元件2從臂上的脫離或者說磁元件2向第一貼靠位置Yl的運動。為了在從臂6、7上脫離后的運動過程中的加速運動,在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中存儲的觸發(fā)能量被再次輸出到磁元件2上,特別是突然地,如此,使得由于返回到第一貼靠位置Yl上的機械式額外加速的運動,高能量是可獲得的。依據本發(fā)明,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和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14例如集成地構成為呈葉片形的彈簧元件15或者依據例如圖6構成為彈簧接片,例如構成為彈簧弓,該彈簧弓用端部14a位置固定地支撐在感應線圈4上,并且為了在運動方向Y上導入力而用其他端部12b聯接在磁元件2上。彈簧元件15例如可成本低廉地制造為由金屬帶制成的沖壓彎曲構件。合適的、依據本發(fā)明的、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 (例如以彈簧弓的形式,該彈簧弓同時設置為用于操控カF的力導入元件)沿著在Y方向上與其相鄰的感應線圈4例如從背離臂端部的感應線圈4的端側的端部4b呈接片形地延伸到磁元件2上,其中,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在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上通過カ的導入而弾性可變形。通過端部12b、14a之間的カ導入區(qū)域的選擇,例如在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的中心區(qū)域15a中,相鄰于カ導入區(qū)域15a的、接片元件的接片區(qū)段在導入操控カF時通過弾性變形分別存儲能量,直到由于增加的彎曲剛性而進行磁元件2的運動或者說從貼靠位置Yl的脫離。由于運動,與磁元件2連接的接片區(qū)段,即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可以松弛并且輸出能量到磁元件2上,而與感應線圈4連接的接片區(qū)段,即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14進ー步變形,如此地,使得相反于操控力方向作用的回復カ是可產生的。在カ導入區(qū)域15a中布置有例如用于操控的嵌接元件13 (未示出)。在強迫回到起始位置Yl上的運動過程中,與磁元件2連接的接片區(qū)段12例如通過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14的回復的觸發(fā)カ首先反向地彈性變形,由此在反向運動過程中的松弛時,能量是可再次釋放的,該能量作為カ在磁元件2上的、在向第一起始位置Yl的方向上機械加速地作用。可知如下布置方案同樣可以考慮,在該布置方案中用于操控的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受牽拉負載,例如其中起始位置相應于貼靠位置Y2。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可使用在例如具有發(fā)射器組件和帶有天線的天線組件的無線電開關中。借助由于操控而產生的能量,不但在磁元件2從第一貼靠位置Yl到第二貼靠位置Y2上運動的中,而且在相反的情況中都產生信號。此外,該能量供發(fā)射器組件使用,例如借助接觸元件。依據本發(fā)明的感應發(fā)生器例如可有利地、一體式地構造為模塊,其中,該感應發(fā)生 器例如由感應線圈4、線圈芯5、引導設備、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和磁元件2組成。 依據本發(fā)明,感應發(fā)生器如此地設計,即,磁元件2由臂6、7上脫開僅通過在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中構成的確定的力值確定,在此,該カ值可以通過在單個部件上的制造公差或者磁力摩擦力偏差有條件地波動,由此,開關點不準確性是有可能的。為了提高開關點準確性,感應發(fā)生器可以如此地設計,S卩,在限定的路徑(=開關點)上操控時,在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中例如僅存儲90%的對于換向需要的力。通過直接操控磁元件2可以施加剩余的10%的力。這可以在結構上例如如此地實現,即,從カ導入元件13,特別從是上端部開始到磁元件2的方向上構造有剛性的接片,該接片根據限定的路徑、與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的彈性變形對應地,直接施壓到磁元件2上并且在該磁元件的進ー步的操控中使其運動。依據本發(fā)明概括地實現感應發(fā)生器,基于磁元件2在兩個限定的貼靠位置Yl、Y2間的直線運動的感應發(fā)生器小地和簡單地構建,其中,感應發(fā)生器開啟了機械式支持磁元件2的運動加速的可能性,如此,使得高能量是可獲得的。特別地借助依據本發(fā)明的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緊湊的結構形式是可實現的。附圖標記列表I感應系統(tǒng)2磁元件3永久磁鐵4感應線圈4a鄰近臂端部的端側4b遠離臂端部的端側5線圈芯6第一臂6a外側部6b內側部7第二臂7a外側部7b內側部
8a、8b、8c貼靠元件9、10、11極靴10a、IOb端區(qū)段極靴12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a第一端部12b與磁元件聯接的端部(第二端部)13嵌接元件14a位置固定的端部
14b與第一端部連接的端部15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aカ導入區(qū)域Y1、Y2貼靠位置Y設置的運動方向S、N磁極A中心軸線F操控カ
權利要求
1.用于無線電開關(2)的感應發(fā)生器,其帶有磁元件(2)以及帶有帶線圈芯(5)的感應線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芯(5)U形地構成,其中,在所述線圈芯(5)的臂(6、7)上為所述磁元件(2)限定有第一貼靠位置(Yl)和第二貼靠位置(Y2),在所述貼靠位置之間變換時,分別進行所述線圈芯(5)中的磁通方向反轉,其中,所述磁元件(2)以在所述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Y)上、在所述貼靠位置(Yl、Y2)之間能限定地直線運動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感應發(fā)生器(I)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感應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元件(2)在所述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Y)上構造三個不同磁極性的貼靠元件(8a、8b、8c),其中,在每個貼靠位置(Y1、Y2)上,兩個相鄰的貼靠元件(8a、8b ;8c、8b)能分別貼靠在所述臂(6、7)上。
3.根據前述的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應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元件(2)借助引導設備以能限定地直線運動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感應發(fā)生器(I)上。
4.根據前述的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應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元件(2)具有呈E形的橫截面。
5.根據前述的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應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芯(5)的所述臂(6、7)分別延伸到所述磁元件(2)的兩個相鄰的貼靠元件(8a、8b ;8b、8c)之間,特別是沉入到E形狀的各兩個相鄰的臂之間。
6.根據前述的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應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為了在所述貼靠位置(Yl、Y2 )之間的機械加速運動,所述磁元件(2 )與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 )配合作用,所述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存儲觸發(fā)能量直至一定的能量級,其中,從超過所述能量級開始,使所述磁元件(2)由所述第一貼靠位置(Yl)或所述第二貼靠位置(Y2)的脫離成為可能,所述觸發(fā)能量在離開所述貼靠位置(Y1、Y2)后能為了加速所述磁元件(2)而釋放。
7.根據前述的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應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發(fā)生器具有為了產生用于使所述磁元件(2)由所述第二貼靠位置(Y2)運動到所述第一貼靠位置(Yl)的回復力的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14),所述第二機械彈簧儲能器與所述第一機械彈簧儲能器(12)集成地構成或者與其連接。
8.根據前述的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應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儲能器(12)和所述第二彈簧儲能器(14) 一體式地構成為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其中,在所述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的中心區(qū)域中設置有力導入區(qū)域(15a)。
9.根據前述的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應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在所述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Y)上從所述感應線圈(4)的第一端側的端部(4b)延伸到其他相鄰于所述磁元件(2)的端側的端部(4a)上,其中,所述呈接片形的彈簧元件(15)的第一端部(14a)支撐在所述第一端部(4b)上,并且其中,為了在所述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Y)上導入力,第二端部(12b)與所述磁元件(2)聯接。
10.帶有發(fā)射器組件和天線的無線電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電開關具有根據前述的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應發(fā)生器。
全文摘要
用于無線電開關(2)的感應發(fā)生器(1),其帶有磁元件(2)以及帶有線圈芯(5)的感應線圈(4),其特征在于,線圈芯(5)U形地構成,其中,在線圈芯(5)的臂(6、7)上為磁元件(2)限定有第一貼靠位置(Y1)和第二貼靠位置(Y2),在所述貼靠位置間變換時,分別進行線圈芯(5)中的磁通方向反轉,其中,磁元件(2)以在臂(6、7)彼此相鄰的方向(Y)上、在貼靠位置(Y1、Y2)之間能限定地直線運動的方式布置在感應發(fā)生器(1)上。
文檔編號H02K35/02GK102823119SQ201180015638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23日
發(fā)明者愛德華·魯夫 申請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